“瓶”凡 之 美 —— 沙瓶画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来自我校特色美术教学课程《立体造型上的装饰》教材内容之一,属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适合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本节课主要是以废旧的酒瓶为主要材料,经过刷胶、撒沙、勾线、填色等方法进行创作,并尝试用其他更多的材料如:毛线、瓜子壳、废旧报纸等制作出各种具有装饰意味的艺术品。
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漂亮的瓶子被当成垃圾扔掉,既浪费又污染环境。本节课就是让学生收集这些瓶子并进行美术装饰,让学生体验不同装饰语言对瓶子的艺术加工。培养学生们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并且经过学生们的大胆创作,让这些原本普通的废弃瓶子焕然一新,成为一件件艺术品。由此可见:即使再平凡的东西,也有它不平凡的美。让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生活中更多的去发现美、去感受美、去创造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沙瓶画的制作以及用色方法,能够运用装饰语言对瓶子进行艺术创作。
2、过程和方法:通过欣赏和分析,启发学生发现装饰方法,并巧用材料对立体造型进行创意装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身边常用物品的艺术美,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进行沙瓶画制作与绘画,体会沙瓶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四、教学难点
合理引导学生对沙瓶进行装饰设计以及颜料中水分的控制。
五、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沙瓶成品、沙瓶毛坯、铅笔、水粉、马克笔等。
学生:沙瓶毛坯、铅笔、水粉、马克笔等。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让你们准备的沙瓶都准备好了么?你们觉得自己的沙瓶上面黄黄的沙子美吗?
2、师:那我们如何让这些平凡又普通的瓶子变美呢?
3、师:回答的非常好,那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瓶子的世界,去感受一下这些瓶子的平凡之美。
4、板书:“瓶”凡之美——沙瓶画。
教师提问后学生回答问题:画上图案,涂上颜色。
教师出示上节课撒过沙并晾干的沙瓶,通过提问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作欲望。
新授环节
1、教师出示成品沙瓶画并引导学生分析其作品的特点。
师:同学们如果也想画沙瓶画,首先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a、主题 (画什么?) ?
老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为主题的沙瓶画并且分析其特点,引导学生讨论沙瓶画绘制可选取的主题可以有哪些?
总结:可选取的主题:几何图形类,卡通画类、自然风景类、人物脸谱类等。
2、师:在确定了主题,想好了画什么后,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画呢?怎样画才更美呢?这下我们就要考虑到你的作品画面中构图的问题了。
b、构图 (怎么画?)
老师引导学生在构图时应该注意:a、线条的对比b、颜色面积的大小对比c、颜色的冷暖对比
3、师:画好了构图,勾好了线以后,接下来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上色了,怎样用颜色才好看呢?
c 、用色 (怎么涂?)
老师提醒学生用色是绘制沙瓶画的关键,因此对于水粉颜料中水分的控制应注意以下俩点:
a、颜料尽量不加水,色彩要鲜艳。
b、颜料不能涂得太厚,要保留沙子的纹理。
学生认真观察沙瓶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分析出沙瓶画绘画思路:从画什么?(主题)到怎么画?(构图)的过程。
引导学生分析作品,观察沙瓶特点。并思考沙瓶画在绘画时先画什么后画什么以及在绘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本环节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和沙瓶,视觉直观感受到沙瓶画的魅力,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一个脚印,水到渠成的总结出绘画步骤。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学生自主创作打下基础。
示范环节
1、教师以中国传统文化——青花瓷为例,出示青花瓷图案进行分析,便于学生观摩。最后具体进行示范讲解;
2、制作过程:沙瓶毛坯→画轮廓→上色→完成。
(再次强调线条和用色注意事项)
学生认真观摩教师示范沙瓶画的步骤和线条和用色的注意事项。
教师示范最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和准确的传达知识点。示范以青花瓷为例是为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也是我校特色美术教学理念的体现。
欣赏环节
欣赏优秀学生作品,开阔学生眼界,分享这些天真淳朴的农村孩子们虽然条件艰苦,但却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去发现美,创作美,并把欢乐和喜悦与城里的孩子们共同来分享。(展示优秀学生沙瓶画成品)
学生欣赏作品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在掌握沙瓶绘画步骤后欣赏其他优秀作品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
实践环节
作业:设计并制作一个沙瓶画。
要求:
1、根据瓶子外形特征构思画面内容。
2、沙瓶画内容要有对比元素。
3、涂色时注意色彩饱满,尽量不要漏沙
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创作,教师巡回辅导。
强调绘画要求的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体会合作创作的乐趣。
展评环节
1、展示学生沙瓶画作品。
2、学生相互欣赏,评定喜爱的作品。
3、教师点评,总结。
通过交流讨论评出最喜爱的作品。
采用多元评价方法,树立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同学们的大胆创作,让这些原本普通的废弃瓶子焕然一新,成为一件件艺术品。所以说:“即使再平凡的东西也有它不平凡的美。”生活中的美处处可见,只要我们善于去发现。“化腐朽为神奇”,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学生认真听教师总结。回顾沙瓶画的绘画方法。体会到生活中还有更多平凡的美。
本环节在教会学生绘制沙瓶画的同时,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平凡的东西的美与可贵之处。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课后拓展
欣赏其他瓶子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如:毛线瓶画、漆瓶画、粘贴瓶画等。体验不同装饰语言对瓶子的艺术加工,体现生活中更多“瓶”凡之美的不平凡之处。
学生欣赏图片,发散学生的思维。
鼓励学生尝试各种材料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创作出更多的艺术品。
板书设计
“瓶” 凡 之 美
——沙瓶画
1.主题 2.构图 3.用色
a、几何图形类 a、线条的对比 a、颜料不加水
b、卡通画类 b、颜色面积的大小对比 b、不要涂太厚
c、自然风景类 c、颜色的冷暖对比
d、人物脸谱类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体验不同装饰语言对瓶子的艺术加工,使学生们体会生活中更多“瓶”凡之美的不平凡之处,培养学生们变废为宝的环保意识。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沙瓶的绘画时颜料水分的控制还欠缺,需要加强。同时在课后还需要更多的拓宽学生思路,寻找生活中更多平凡事物中不平凡的美。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去创造美!
八、教学图片
教师作品
学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