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2-09 11:20: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故 宫
明 长 城(八达岭)
民族英雄戚继光
郑成功收复台湾
雅克萨之战
达赖五世朝见顺治帝
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济南舜文中学 韩明
第20课
明清经济发展与“闭关锁国”
王氏家族变迁史
户主姓名:王地主
职业:农民
家庭成员:王地主、
妻子李氏及三个儿女
生活时期:明代
籍贯:松江
第一幕:本分农家乐融融
传入新品种 传入时间
玉米
甘薯
马铃薯
花生
向日葵


农业发展——新品种的传入
材料一 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
材料二 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
第二幕:纺织起步求富足。
王氏家族生活的变化(一)
头脑灵活的王地主的儿子——王老板,当看到周围有人从事多种手工业发家时,心动,于是为补贴家用,王老板利用妻子擅长种桑养蚕的特长,开始家庭纺织。
请结合教材内容介绍一下王老板生活时代的纺织业发展状况。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
——周杰伦《青花瓷》
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
青花海水云龙瓷扁瓶
景德镇
北京前门商业区
东 西 两 洋 货 物 俱 全
西 北 两 口 皮 货 发 客
南京商业区
明清经济的发展
部门 发展表现
农业
手工业
棉纺织
丝织业
瓷器业 青花瓷;瓷都景德镇
商业
引进农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以及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
从南方推向北方
纺织中心:苏州、南京
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和南京
第三幕:“家兴业大谋发展,
变式经营奔前途。”
王家的丝织品由于质量好,设计精美,在市场上成为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甚至还远销海外,家庭作坊的丝织产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王氏家族生活的变化(二)
招聘启事
企业简介:王氏企业,位于松江,主要经营丝绸的织造、刺绣、花型设计等,现因扩大规模,急聘有关人员,诚邀有识之士加盟。
招聘人数:
能力要求:
工作经验:
学历要求:
工作地点:
工资福利:
招聘者
应聘者
出资 出力
招聘者
应聘者
老板 工人
出资 出力
雇佣 被雇佣
雇佣关系是指受雇人向雇用人提供劳务,
雇用人支付相应报酬形成的关系。
机户 机工
出资 出力
雇佣 被雇佣
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农业
发展
手工业
兴盛
商业
繁荣
时间:
地点:
部门:
表现:
明中后期
苏州、松江等地
纺织业
“机户出资,
机工出力”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第四幕:“时过境迁不由人,
中道艰难力难撑。”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清朝,王家的后代在王厂长经营时,在纺织行业已享有很高的声誉,但好景不长,由于海路受阻,产品只能在国内销售,大大影响了销量,加之政府对商家繁重的苛捐杂税,王氏家族企业步履维艰。
王氏家族的生活变化(三)
二、“闭关锁国”政策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借助)外夷(外国)货物以通有无。
——1793年乾隆致英国国王书
小样,爷这里什么都有,还想用你们那点破玩意跟我经商,白送你们两筐衣服和瓶子,自己回家偷着乐去吧~
“设禁之意,特恐吾民作奸勾夷(勾结外国人),以窥中土” ——(道光《重篹福建通志》)
“闭关锁国”的原因
“闭关锁国”政策的过程:
1、清初40年,
实行( )政策
2、统一台湾后,开放( ),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
3、1757年,只开放( ),特许( )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严厉禁海
四个港口
“广州十三行”
广州
“闭关锁国”:清朝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
广州十三行是经清政府特许设立的对外贸易组织。他们垄断对外贸易,又受清政府委托行使一定的外交权。这种公行,带有官商的性质,是一种封建性的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
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影响
到1840年时,中国人均粮食仅有二百公斤左右,美国接近一千公斤;中国年产铁不及法国的1/10,不及英国的1/40
1840年,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
一定的自卫作用
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闭关锁国”的影响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今天 ……
唐朝 开明开放 国力强盛
清朝 闭关锁国 落后挨打
“闭关锁国”带来的思考
一、明清经济发展
1、表现
2、资本主义萌芽: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二、“闭关锁国”政策
1、含义: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2、原因
3、影响
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国际性的会议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001年,中国加入WTO
2008年,北京奥运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