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 14. 风筝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湘美版 四年级美术下册 14. 风筝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3-31 18:2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风筝》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湖南美术出版社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 第十四课
教学主题:设计·应用
课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
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尝试从形状与用途、材料与结构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用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思,感受设计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教材分析:
风筝是学生熟悉喜欢的题材,但对于我国传统风筝文化的了解,他们接触较少。本课学习活动以制作训练为主,通过对简单风筝制作方法的学习,认识、体验、熟悉传统中国风筝的“扎”、“糊”、“绘”、“放”的技艺。感受我国传统民间风筝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空间感有一定的发展,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本节课,倡导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对风筝文化的学习和制作实践的练习。通过亲手制作风筝,来很好地激发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四年级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在本节课,倡导学生用美术语言进行知识点描述和概括,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获取学习方法与美术思维方式,激发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通过小组合作促进他们友谊感、责任感、审美感、集体荣誉感的进一步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风筝的由来、种类、色彩图案等相关知识。懂得风筝的构造和平衡关系。学习简单的制作方法,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平衡对称的风筝。
2.通过自主探究、观察、交流、实践,体验扎、糊、绘的风筝制作过程,提高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体验动手制作的乐趣,培养设计意识。增强对传统民间风筝艺术的喜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评价任务:
1.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掌握绘花彩的方法,运用构造和平衡关系,小组设计完成简易的左右平衡对称的风筝。
2.小组分工合理,合作愉快,能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能踊跃大胆发言。
3.运用美术语言表达流畅、准确,动手实践能力强。
学习重点:
掌握风筝的制作方法。
学习难点:
认识传统风筝的艺术魅力。
学具准备:
有关风筝资料收集;制作材料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一、创设情境
1.情境创设:
“六一”节就要到了,台湾小朋友将到我校进行文化交流,海峡两岸一脉相连。我们受台湾小朋友邀约将向他们介绍传统风筝文化。
导入本课,板书课题。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对风筝学习的兴趣。
从哪些方面给台湾小朋友介绍我们传统风筝呢?
学生自由发言。回答对风筝文化的认识。
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
1.话风筝:
一起揭秘风筝的小秘密。视频播放《风筝故事》,加深对风筝文化的理解。
2.赏风筝:
图例赏析,小组讨论,出示合作学习单。从风筝艺术魅力上给台湾小朋友进行介绍。
小组汇报:风筝图案、造型及色彩特点和寓意。认识“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表现形式。
风筝艺术特点:轧制精细、寓意吉祥、色彩艳丽、图案精美。
自主探究风筝文化知识,加深对风筝文化知识的理解。
理解风筝的由来和发展,知道风筝与纸鸢的区别。知道风筝之都——潍坊及三大产地:北京、天津、潍坊。
小组合作学习,认识轴对称设计,理解风筝的构造和平衡关系。
认识风筝图案的传统特点,表达美好祝福和祝愿。
学会用美术审美的角度认识风筝的魅力。
激发探究兴趣,培养注意力及小组合作探究能力。通过美术语言表述,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大胆表现力。
完成学习目标一。
三、艺术创作
3.做风筝
1.教师示例做好的风筝。小组合作探究,观察普通风筝有哪些材质做成?知道风筝制作的基本方法,完成学习单。
2.小组合理分工,合作轧制带有美好祝福的风筝送给台湾小朋友。
(板书: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
疑难点进行微课视频播放,让学生观察并总结。
实践要求:
扎稳骨架、糊纸平整、图案装饰性强、设计新颖。
温馨提示: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
学生观察,知道竹子作为风筝骨架的主要材料,它有韧性并易弯曲的特点。认识风筝尾部粘上纸条,增加飞行时的稳定性。
小组合理分工,自主探究学习制作,疑难点通过微课制作视频进行学习。
大胆进行简易风筝制作。掌握扎、糊、绘的制作过程。
完成学习目标一。
完成评价任务一。
深化评价任务二。
四、实践评价
4.秀风筝
作业展示:
自评:用美术语言进行自我评价。
互评:出示评价表,完成评价任务,说出优点和建议。
教师点评:
进行鼓励和肯定。
拓展:你还能从生活中找到其他材料来替代竹条做风筝骨架吗?
进行风筝作品展示。小组说出设计构思和寓意。
小组间互评,用美术语言说出感受和认识,说出优点和建议。
教师进行概括小结。
结合生活经验,学生回答。
学会用美术语言和美术审美角度进行分享和评价,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完成学习目标二。
深化评价任务三。
五、拓展小结
1.拓展:
作为友谊的传递者,一根银线连接大陆和台湾,我们把做好的风筝送给台湾小朋友,用“银线连四海风筝传友谊”的方式表达我们的友好之情。并与他们一起放飞,表达“两岸人民一家亲”的美好祝愿。在放飞过程中,体会并记录风筝放飞需要的条件。
2.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延伸:赏析台湾风筝。
4.放飞风筝。
回顾本节课知识点。知道风筝四艺:“扎架子、糊纸面、绘花彩、放风筝”,简称“扎、糊、绘、放”。
进行放风筝活动,并在课后实践中思考风筝放飞条件。
回归情境,解决问题,进行真实性学习,建构新知识。
完成学习目标三。
渗透 “两岸人民心连心”的情感。
板书设计:
311721562230

扎 架子
2433955283210 糊 纸面
绘 花彩

教学反思:
把课堂还给学生,会收获不一样的惊喜。感谢学生带我走进了一次愉快的“风筝”之旅。本节课,依托台湾小朋友将在“六一”节与我校进行交流活动的情境创设,来激发学习热情,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获得体验、感受和经验。通过教学内容多样的展示空间,让学生在观察、赏析、讨论、交流中,认识传统风筝的艺术魅力,潜移默化中进行爱国情感和人文情怀的培养。
本节课的三次探究活动,分别是在风筝文化知识认识、风筝艺术表现魅力、风筝制作三个部分。通过小组探究展示、交流评价等活动,在对风筝文化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对风筝制作进行初步尝试。对于疑难点,通过共同探讨和微课视频学习分解细化,让学生加深了风筝传统四艺“扎、糊、绘、放”的理解和学习。本节课从情境出发,通过学习掌握并建构新知解决问题,最后又回到情境中来,让学生认识到风筝文化在传承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使学生在浓郁的探究兴趣中情感得以抒发和彰显。
回顾本节课,学习目标、评价任务达成的同时,仍存在不足和遗憾。其一,评价语言上不够科学和丰富,今后,在课堂语言和评价语言的有效性上应多些机智的思考和实践。其二,在探究展示环节,没有效启发学生观察和思考。我个人认为,人文性的美术课程更注重学生自身的体验,美术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舒展自由精神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