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1. 初 春 教时 一 1 (1)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笨课的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生词。
难点:读懂诗歌,感受春天的美好。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
谁能背诵描写春天的诗?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描写春天景色的儿童诗,我们将通过学习课文跟随作者去春游。
二、指导自学:
1、初读诗歌,自学,出示自学要求:(1)问别人 (2)查生字表 (3)猜 (4)查字典
2、小组内合作识字。
三、检查自学情况,解决困难,随机巩固识字:
1、出示本课要认识的6个字,指名认读。
4、老师读课文.
四、学习写字。
1、出示要写的8个字:
痒 拱 抛 贴 优 蛙 晃 袖
4、老师示范写“抛”字,注意结构。
五、细读
1、画出课文有几小节。
2、读懂了哪些内容,做上符号。还有哪些没读懂的打上问号。
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练习背诵诗歌。
小组讨论,然后指名说话,全班交流。
学生齐读课题。
①请试着读读诗歌。标出不认识的字。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2“开火车”游戏,巩固识字。
3、将生字放进课文,指名分节朗读课文,互评。
学生评价。
2、认读会写字。
3、请仔细观察它们。你有什么好的写字建议吗?
5、请你从中选择你喜欢的3个字,在田字格中写两个。
6、同桌之间互相评一下你刚才写的字。
7、把认为最有价值的问题写在纸条上。
板书设计
1. 初 春
痒 拱 抛 贴 优 蛙 晃 袖
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多数学生认识的不用在教,如果个别学生不认识的,生生互动,教学效果也相当明显.
课题 1初 春 教时 一 2 (2)
学习目标:
1、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联系生活畅想、感受美景。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朗读
难点:从读中感知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导入
1、认读本课部分生字或词语。
2、“开火车”游戏,巩固识字。
3、将生字放在课文,指明分节朗读课文,互评。
4、教师读课文,学生评价。
二、朗读感悟诗歌,积累词语。
1、自学。出示自学要求:
(1)请你轻轻地读课文。
(2)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回答。
3、引导感悟。
(出示小黑板)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带点词的意思:
①泥土里拱出两片新叶,说是浅绿,更似鹅黄……
②春天的风筝驮着一片阳光,春天的脚步总是那么匆忙。
4、你觉得课文中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你能有感情的读一读吗 ?
5、把你喜欢的好词语收进词语库。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老师评价,鼓励背诵。
5、小结。
四、总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这节课你快乐吗?回去以后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吧!
1、认读本课部分生字或词语。
2、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春天的古诗。
请你轻轻地读课文
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4、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儿?你能有感情的读一读吗?
5、把你喜欢的好词语收进词语库。
1、小组互读互听。
2、小组推荐配乐朗读(播放轻音乐)。
3、学生互评。
板书设计
1初 春
①泥土里拱出两片新叶,说是浅绿,更似鹅黄……
②春天的风筝驮着一片阳光,春天的脚步总是那么匆忙。
朗读感悟,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注意开发和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是本课的闪光点。
课题 2.妈妈,请别阻拦我 教时 一 3 (3)
学习目标:
1、 自主学习认识9个生字,学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
难点:朗读课文。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最想干什么?当你们做自己最想干的事时,你希望爸爸妈妈阻拦吗?
2、板书课题。识字:阻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2、出示自学提示: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游戏:比一比谁认得多。
5、分段朗读课文。互评。
三、学习写字。
1、出示本课要写的8个字。认读会写字。老师范写“邀”字。
四、小结。
五、作业设计:
1、回去后再正确流利地读读课文。
2、把田字格中其他的字写一写。
3、你有什么幻想或渴望?自己准备这方面的说话内容。
学生自由发言。
1、放课文朗读带,学生认真听。
①请自由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字。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③小组内交流识字情况。
2、仔细观察,交流写字建议。
3、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
4、从这些中选择3个字,每字写两遍。
5、学生互评。
板书设计
2.妈妈,请别阻拦我
标出不认识的字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倘若本课能多鼓励学生大胆发挥想像,结合课文说出自己的心声。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中感悟文中作者的用意,对理解文章的内涵会更有帮助。
课题 2.妈妈,请别阻拦我 教时 一 4 (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2、感悟课文,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情和探索精神,培养自主、自强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交流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回顾复习:
二、学习课文,朗读感悟。
2、引导学生朗读感课文内容。
作者要去干什么不希望妈妈阻拦他?你能体会他的心情吗?
(老师及时板书,并启发感情。)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段。
3、组织朗读比赛。
三、拓展说话:
1、你有过什么幻想吗?用“我希望”或“我渴望”说几句话吧!
2、互评。
3、鼓励:我们虽然是独生子女,但是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渴望,我们对世界、对自己充满了好奇,我们渴望自强自立。
四、积累词语:
五、小结。
六、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认读下列汉字并口头组词。
阻 宙 叩 曾 掘 吻 芬 述
1学生默读课文,小组内说一说:
你读懂了什么?哪儿不明白?
4、评价,小结朗读情况。
1、你有过什么幻想吗?用“我希望”或“我渴望”说几句话吧!
2、互评。
1、读我的词语库。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补充词语库。
板书设计、
妈妈,请别阻拦我 亲吻鲜花,歌唱劳动
飞向蓝天,探索宝藏
渴望风雨,遨游大海
教学时,应该多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希望妈妈别阻拦的事情有那些,在充分读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尽情地倾诉交流.
课题 3四季的雨 教时 一 5 (5)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
难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雨天吗?能说说都有些什么样的雨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指导自学,识字读文。
1、教师范读
2、自学,出示自学提示。
①请轻声读课文,标记识记有困难的字。
②想办法认识这些字。
3、指名认读生字卡片上的字。
4、“开火车”巩固识字,口头为生字扩词。
5、标出自然段序号。
三、学习写字。
2、你们认为哪个字最容易写错?师范写“疏”。
5、老师小结鼓励。
四、总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谈话:
你今天又学到了那些新知识?
五、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标出课文中描写四季的雨不同特点的句子或者词语。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雨,为什么?
1、听课文朗读带。
4“开火车”巩固识字,口头为生字扩词。
5、标出自然段序号。
6、分段朗读各个自然段,学生互评初读情况。
1、观察,小组内交流写字建议
3、从中选择两个字练习书写。
4、同桌之间互相评价。
板书设计、 春天的雨
夏天的雨
四季的雨 秋天的雨
冬天的雨
课题 3四 季 的 雨 教时 一 6 (6)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背诵。
2、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语言文字来感悟四季的美。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地感情。
学习重点:
重点:背诵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难点:联系生活畅想,感受四季雨的不同之处。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课文,感受四季的雨各不相同。
1、小组合作学习,出示学习要求:
2、指名交流找到的句子。
3、重点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老师板书相关词语)
4、指名朗读,互评。
6、师评。
三、拓展说话。
四、补充“我的词语库”。
五、课堂总结:
大自然神奇而美丽,只要我们多观察多思考,定会发现它更多的美,对自然现象有更多地了解。
六、作业:
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背诵。
2、课余时间搜集吟诵雨景的诗句读一读。
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绵绵的春雨闪闪的电光隆隆的雷声
呼呼的狂风淅淅沥沥的雨声
请小组合作读读课文,然后找找课文中描写四季的雨的有关句子。
默读第二自然段,然后从山峰和草木两方面说说春雨怎样最可爱?
5、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其他自然段,体会夏、秋、冬季雨的特点。
你还知道其他描写雨的词语吗?试着用他们说几句话。
板书设计
3四 季 的 雨
春雨:绵绵、山峰妩媚、草木青翠
夏雨:倾盆直泻
秋雨:稀疏而短暂
冬雨:阴冷
在朗读教学中,老师的朗读示范是必不可少的。但本课朗读方式少了一些。该让同桌之间读读、个人读读。或者进行分组朗读比赛,会让本课更生动,读的更透彻。
课题 4古 诗 二 首 教时 一 7 (7)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凉州词》。
2、理解《凉州词》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意境。
3、感知古诗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 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背一背。
2、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自由读——看图想意思——朗读背诵
二、学习《凉州词》。
1、出示第二首古诗,用上面的方法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指名朗读,纠错互评。指名读——纠错
3、质疑问难,诗中哪个词的意思你不太懂?
点拨:万仞、杨柳、玉门关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
5、启发感情,了解作者及其边塞诗的风格。
简介:王之涣,盛唐边塞诗人。
这首《凉州词》描写了边塞怎样的环境?你能想象当时戍边战士的生活吗?
6、有感情地按七绝节奏(二、二、三)朗读诗歌吧!
7、组织背诵。
学生回忆、背诵
回顾学习方法:自读—看图想意思—朗读背诵
.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 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7.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板书设计 4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座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教学中如果能多给些时间,让学生充分的诵读古诗,作到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浸润和感染教学效果会更上一层楼。
课题 4 古诗二首 教时 一 8 (8)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春日》。
2、理解《春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意境。
3、感知古诗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重点句的含义。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激趣
1、背诵《凉州词》。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宋代朱熹的一首描写春景的古诗《春日》.板书课题.
二.学习古诗<春日>
1.出示写好的全诗,问:谁走在老师的前面,已经预习了这首诗?试着读给大家听,好吗?
2.教师示范朗读.
3.请自学这首诗中的生字.
4. 请在小组内读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顺.
5. 联系课文插图,你能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吗?
等闲――――随便
风和日丽时,到泗水边游玩,一望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随处可见春风的面目,万紫千红的花都是它的姿容啊.
6、自己在说说:想象一下美丽的春天.
7、同桌合作,边读边找出诗的停顿节奏.
8.组织学生反复诵读古诗,并鼓励当堂背诵.
三.练习写"闲"字.
四.总结:请同学们课后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 1.读一读,背一背<凉州词>
齐读诗题:《春日》,作者:宋.朱熹.
生听读
自学古诗,识字:宋、滨、闲。
小组内互读互听。
简析诗意。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展开幻想,感受美景。
点名按节奏朗读古诗。
朗读,背诵。
板书设计 春日
宋代 朱熹 生机勃勃的春景图
自由度——看图想意思——朗读背诵
本课应该在赏读的同时引导学生想象春天的景色,入情入境,让学生更能体会到诗人的用意!这样,课堂效果会更好一些!
课题 语文乐园一
教时 一 9 (9)
学习目标:
1.通过比一比,发现汉字的演变过程,感悟祖国文字的趣味及文化内涵.
2.熟读词语,积累和雨相关的词句.
3.词语接龙,搜集与春天有关的词语.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字、词、句的积累。
难点:积累有关春的成语。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有趣的汉字。
1、导入激趣。
你知道汉字最初的样子吗?他们是怎么演变的?
2、组织学生看书。
3、指导观察:从“春”字的演变中你发现了什么?
4、简介: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
1、出示有趣的汉字,学生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反馈。
5、说说你还指导哪个汉字的形态演变。
二、词语超市。
1、提出自学要求:
自读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2、组织讨论词义。
3、组织交流词义。
4、朗读巩固词语。
5、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写雨的词?
三、词语接龙:
1、小黑板出示词语及填空题。
2、你知道多少以“春”字结尾或开头的词语?
3、哪些词最恰当?请填写。
四、课堂总结、鼓励。
发言,交流对汉字的了解。
读题。
观察汉字演变过程,谈自己的发现。
了解相关知识。
举例子。
读词,交流发现
分工查字典,了解词义。
交流词义。
交流,积累。
读例词,思考。
小组积累、汇报评比,看哪一组积累的多。
交流评价,填写。
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一
春的成语
一组 二组 三组
评比:
在积累词语的环节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大大的增加了同学们探究和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也比较显著。是本课的亮点。
课题 语文乐园一
教时 一 10 (10)
学习目标:
1.练习正确规范书写汉字。
2、完成阅读欣赏、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
练习正确,规范书写汉字.
自主完成阅读,积累经验。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写字板:
1、请认读写字板中的字。
2、你认为哪个字容易写错?
3、请你先描红,再练写。
4、为你的同桌打打分吧!
二、阅读欣赏:
1、师出示自学提示:
(1)读一读这个故事,想办法认识生字。
(2)先查字典理解带点字的字义,再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2、组织并参与学生的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帮助解难。
指定三名学生读文章。
↓
请说说带点字的意思。
↓
找出相关词语,再读读前后句子,说说词语的意思。
4、组织学生以多种方式朗读短文。
5、你能用自己的两三句话说说这篇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6、拓展说话:假如你是一名旅客,看到燕子的信,会有什么想法?
7、文中你喜欢哪些词语?
8、小结。
1、读这6个字。
2、提出写字建议。
3、描红,写字。
4、互评。
指名读自学提示
按要求自学。
点名读书→交流带点字的意思→理解词义。
朗读
概括短文大意
交流、想象说话。
积累好词,收到词语库。
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一
秋雨绵绵 倾盆大雨 狂风暴雨
词语的积累应该是在平时的读书和学习中。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多读书,积累好词好句,并要学会适当的应用!才真正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课题 语文乐园一
教时 一 11 (11)
学习目标:
习作春天的景物,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乐于表达的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
习作,把春天的景物特点写具体而生动。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新课:
春天正在悄悄的来到,它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慢慢地向我们走来。它不华丽、不浓妆艳抹,却是那么的清新美丽。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用你手中的笔记录下你眼中这美丽的春天呢?那么现在谁先来说一说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
那么我们该如何把你眼中的春天写的生动而美丽呢
二、 出示习作要求
1、 把春天的景物或者人们在春天的活动详细地写下来。
2、 观察要细致,叙述要真实。
3、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注意句子要通顺,比喻要恰到贴切。
三、 学生习作
1、 写完后自己通读两遍,注意句子通顺、错别字、标点符号。
2、 同桌、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3、 修改后抄写在大作文上。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春天的主要变化——
植物、动物、人物、天气等方面
把自己说的写下来,教师个别指导。
把自己写的在小组内读一读。
板书设计
春天
春天来了,你发现你的周围有哪些变化?
在这节课中可以再挑选几篇描写春天的好文章让同学们先赏读一遍,借鉴一下别人好的写作方法。这样可能同学们在下笔的时候就能有所借鉴了。
课题 作文讲评 课时 1 12 (12)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讲评,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春”的理解,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地美。
2、通过作文讲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修辞方法的正确运用。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乐于表达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正确运用修辞手法。
如何对事物进行认真的观察并加以描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四季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神奇的礼物,而春试大自然最杰出的作品。同学们已经通过“亲近春”、“观察春”、“赞美春”。今天我们通过同学们的习作对这次作文进行讲评。瞧,我为大家推出四个板块:榜上有名、佳作亮相、片断欣赏、出谋划策。
二) 榜上有名
1、 屏幕显示写作比较好的同学名单。顺便问获奖的同学为什么选择这样的题材来写?
2、 师:自然有些同学榜上无名,有些失落,不要紧,下次评讲作文可能你的名字就排在第一位,让我们以掌声祝贺这些同学。
(三)佳作欣赏
1、 出示佳作《校园里的春天》
2、 “同学们,你们最欣赏哪一部分?为什么?
3、 适时板书:注意观察、展开想象
(四)片断欣赏
师:现在我们进行片断欣赏,有些同学可能整体不是很好,但是有一些地方写得相当出色。
板书:真情实感、遣词造句
(五)出谋划策
师:有人曾请教叶圣陶先生“怎样修改作文?”,叶老说:“再念、再念、再念。”希望每一个同学们记住这一句话“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改了10年才成为世界名著。贾岛《推敲》的故事,王安石《千锤百炼为一绿》都成为美谈。做为我们,更应该向这些先人学习这种严谨的态度,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
(六)布置作业
1、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也可以请别人帮助修改。
请一名同学朗读。
鼓励学生读后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展示片断,在音乐声中朗读,读完谈感受。
1、选择一篇较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修改。每人一份,边读边修改。
2、以小组为代表进行修改,填写《作文点评表格》
3、全班交流反馈。
板书设计
注意观察、展开想象
再念、再念、再念。
真情实感、遣词造句
:
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作文教学的良好开端。为了刺激学生的表达欲望,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推出四大版块“榜上有名”“佳作亮相”“片断欣赏”“出谋划策”。在“片断欣赏”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同学的好词佳句,并配上柔和的音乐,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也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为习作的讲评创设良好情境。
课题 5.马齿苋 教时 二 1 (13)
学习目 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
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问:谁认识"苋"字?吃过苋菜吗?吃过马齿苋吗?
2.你们想知道课文中围绕马齿苋发生了什么事情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马齿苋的故事。
板书课题:马齿苋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2、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出示与生字连在一起的词语,指名认读.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2.你有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愿望的事情吗?当时心情怎样?说说.
四.小结
本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认识"苋",简介马齿苋的样子,味道.
齐读课题.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围绕着马齿苋发生什么事?
4.生字,词语回归课文,自由读课文.
5.谈谈:课文中围绕马齿苋发生了什么事?
1.边读课文边思考;小伙伴们是怎样实现愿望的?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画出课文一共有几小节。
3.读课文,体会情感.
板书设计 5.马齿苋
马齿苋 县城 梅子 竹篮 愉快 摆好 恋恋不舍
本课在分析课文时,没有缕清思路。这是本课最大的失误。今后在教学研究中应该认真、细致的研究教材、教参,避免此类失误!
课题 5.马齿苋
教时 二 2 (1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课文中的小伙伴们,通过劳动实现愿望后的喜悦心情.
学习重难点
通过朗读,体会劳动实现愿望后的喜悦心情。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巩固复习.
1.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八个生字.
3.提醒学生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
4.学生写完后,评价学生的书写效果.
三.拓展延伸.
四.实践活动
1.搜集有关苋菜的资料,制作成知识小卡片.
2.利用假日与家长一道去乡村采集马齿苋或菜市场买些回家品尝,然后把感受告诉老师和同学们.
五.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自己记生字,通过组词说句子来记忆.
1.读完这一课后,你有什么感受?说给大家听.
2.你能和几个小伙伴们一起把课文内容表演出来吗?
3.找到描写童年生活的文章吗?读给大家听听.
板书设计 5.马齿苋
土生土长 没坐过车
偷偷的
想办法实现愿望
吃 照相 逛
恋恋不舍
总结了上节课的经验,本节课带学生们由事情的起因——经过——到结局的脉络分析了文章的中心。解决了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课题 6.我的家在月亮上 教时 二 3 (15)
学习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11个汉字,会正确书写8个汉字,理解由绳子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难点
自主学习11个汉字,会正确书写8个汉字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如果有一天,你的家搬到了月亮上,你认为会是什么样子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我的家在月亮上》。作者不但想象丰富,而且还将他喜欢的传说和所知道的天文知识写入了童话中,你想读吗?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把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画出来。
2.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出示要认的11个字,并要求学生找出含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
4.指名认读生字,对学生早已认识的‘吴,虾“”可以不在教,“宠,蕉,趁”可多花些时间,尽量让学生自主识字。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再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地方你认为想象最大胆,最有趣?为什么?
2.你知道“吴刚刚伐桂,嫦蛾奔月"这些传说吗?说说看,课文中作者是怎样写他们的?
3.课文中有些句子如"没个月过了农历十五,小屋会越来越挤"你明白为什么吗?你还能找出一些含有月球知识的句子吗?
4.对于课文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1.自由想象
2.齐读课题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2.小组内交流学习情况。
3.画出生字新词,自渎两遍。
4.自主学习生字。
1.指名读出有关句子.
2.交流自己的看法.
3.小组内先交流,教师再引导学生把有关的句子找出来,从而了解相关的知识.
4.质疑问难.
板书设计 6.我的家在月亮上
箫袤 童话故事
问别人 查生字表 猜 查字典
:
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月亮的传说、诗歌等资料进行汇报,对学习和理解本课有很大的帮助!
课题 6.我的家在月亮上 教时 二 4 (16)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想象的奇特有趣,积累与月亮有关的知识.
学 习
重 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巩固复习
1.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认读.
2.分自然段读课文,要求:有感情的朗读.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8个字.
2.重点指导"庭,迅,速"这三个较难的字.
3.想办法记珠这8个字,可以组词,说句子.
4.练习写字.
5.师3,巡视,评价.
三.发散思维.
1.读了这篇童话,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谈一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月球的知识?把搜集的资料读或讲给大家听.
1.认读生字,词语.
2.读后评价.
1.认真观察这8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2.书空练习.
3.利用组词,照句识记生字.
4.练习写字,写完后互相评一评.
5.再练习写字.
1.谈感受.
2.认真听有关知识.
板书设计
6.我的家在月亮上
当秋千
我的家在月亮上―― 和玉兔玩
吃星星果
飞到老家
......
:
教学中,我让学生说说家庭中快乐的事,夸夸自己的家,通过这样对学生进行热爱家庭的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课题 7.妈妈留下的葡萄树 教时 二 5 (17)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1、 自主选择识字方式,认识6个会认字; 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重 难 点 重点:自主选择识字方式,认识6个会认字
难点:正确书写6个字。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妈妈,我们都是在妈妈的呵护下慢慢地长大的。你能说说妈妈关心你的事吗?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日本童话故事,板书课题,。
2、谈谈妈妈关心自己的事例。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教师交代学习任务。
2、出示与生字连在一起的词语,指名读,并带读。
3、会认字要让学生自己去记,让学生(或师)适时总结识字方法。
4、生字、词语回归课文,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看学生是否读正确。 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
学生汇报、认读生字、新词。
3自主识字。
读课文、读后评价。
三、理解感悟:
1、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你喜欢童话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2)你知道课文为什么叫“妈妈留下的葡萄树”吗?这棵葡萄树有什么含义?
2、针对学生的回答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3、4小节描写狐狸妈妈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 边读边悟,在读中感受母爱的伟大。
四、让我们带着对母爱伟大的崇敬,想象一下童话中的画面,再重温一下课文《妈妈留下的葡萄树》。
五、设置悬念:文中的结尾写到:小狐狸一直没找到妈妈,它的妈妈到底哪儿去了?大家想不想知道它的妈妈去了哪?下节课我们再来探讨这个问题……(宣布下课)
学生先自己思考,再与同桌讨论。
抓住重点句子朗读,理解母爱的伟大。指导朗读,感悟亲情!
指名朗读,溶入文中情境。
板书设计
7.妈妈留下的葡萄树
原因:小狐狸肚子饿
经过:找吃的,喊起来,没回来 母爱的伟大
结果:小狐狸见到树思亲 :爱、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而学习本课,就是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在读文感悟的基础上,应该再指导学生多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母爱的伟大,从而受到教育。
课题 7.妈妈留下的葡萄树 教时 二 6 (18)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话故事语言的流畅、情节的曲折、人物的生动。
2、感悟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伟大并受到情感的教育。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续编故事或表演童话剧。
学习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品词读句来感受童话故事语言的流畅、情节的曲折、人物的生动。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巩固复习生字、课文: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2、指名分小节读课文,注意要读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8个字,认真仔细的观察这些字并一一认读。
4、扩词、写句子,巩固记忆生字。
5、练习写字,评价。
三、感悟道理:
1、小狐狸明白了这棵葡萄树是怎么来的,你能替小狐狸说说吗?
2、小狐狸为什么要谢谢妈妈?它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回想起妈妈为自己所做的一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五、实践练习:
文章的结尾说道:小狐狸一直没找道妈妈,它的妈妈到底哪去了?
2、课外阅读一篇童话,感悟文中的道理。
学生认真观察这些字.
1、 让学生指出哪些字难写,老师根据情况指导。
2、 学生书空,自主记忆生字。
指名回答。
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回家以后读给妈妈听。
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也可以设计故事的结尾。
1、续编故事,写下来,并自己编排出来在班上进行表演。
板书设计
狐狸妈妈 ——爱——小狐狸
找吃的 等妈妈
摘葡萄 哭起来
喊起来 蹿出洞
没回来 妈妈,你在哪里?
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能比较生动地续编课文。先让同学们将自己想到得说出来,再写下来。这样想、说结合,更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和书写表达能力。
课题 8我战胜了自己 教时 二 7 (19)
学习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6个会认字,其中包括多音字“几”;学会8个会写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正确书写8个会写字。
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老师梳理问题:“我”指的是谁?她(他)是怎样战胜自己的?她(他)以前怎样?
2、我们要想解决问题应该怎么办?
读书
二、初读课文。
1、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1)文别人 (2)查生字表
(3)猜 (4)查字典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出示生词卡片开火车识词。
4、认字
生字宝宝急着跳出来,它们想让你们认识认识,这样吧,请几位小老师考考同学们。
5、再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超”字要写好走之旁,走之旁的最后一笔是横捺,要写稳,以托起右上半部分。
四、 细读
五、小组交流
五:布置作业: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圈出文中生字,在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
3、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生字新词。
4、运用多种方式自主识字。
把生字卡片发给几个学生,他们随机抽查。
抽读、评价
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写法,找初认为最难写的字,指导书写。
画出课文一共有几小节。读懂哪些内容做上记号。没读懂的画上问号。
把有价值的问题写在纸条上
板书设计
8、我战胜了自己
乖 翻 棵 猎 附 绕
尝 颗
课题 8我战胜了自己 教时 二 8 (20)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的妙处,丰富语言积累。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最困难得莫过于战胜自己”这样一个道理,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情操。
学习重难点
感受人物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的妙处,丰富语言积累。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上一节课同学们还有哪些问题解决不了?这节课我们共同解决。
二、抓重点句子品读。
1、通过读书,你知道诺亚战胜自己什么了吗?
2、比赛之前,诺亚紧张害怕,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2、联系上学期我们学习的课文《自信》,你又明白了什么?
3、还能从哪些方面看出他的胆小、害怕?
4、师小结过渡:我们每个人在做事情时都可能有这样的感受,面对困难,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方法对待。有人选择勇敢面对,有人选择退缩。
把自己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特别是要谈谈自己今后遇到困难会怎么做?
诺亚是怎么做的?
三、拓展
生活中,你有没有战胜自己的经历呢?原来胆小、害怕、没有自信,但在同学、老师、家人的鼓励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自己,取得了胜利。
四、课堂小结。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向文中的诺言一样,坚持不懈,顽强拼搏、树立自信,去战胜困难,我相信,成功一定会属于你们!
他战胜了自己的胆小、害怕、紧张、不自信
学生细读、找主要句子。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8、我战胜了自己
赛前 赛中 赛后
躲 怕 暗下决心 喘着气
央求换人 拼命向前 很累却高兴
全身发抖 咬紧牙关 获得缎带
学习本课如果能再多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并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课题 语文乐园二 教时 二 9 (21)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有趣的汉字,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汉字的丰富有趣,并积累一些成语。
2、感受成语的妙处,感受数字的趣味。
3、通过练习绕口令,培养学生的口才。
4、培养正确的书写姿势。
学习重点、难点 :
字、词的积累。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指导学习“有趣的汉字”:
1、出示带“张”字的六个成语,。
2、指名说说词语的意思。
二、指导学习“词语超市”:
1、出示“词语超市”里的9个成语,读一读。
4、选成语练习说话。
三、学习绕口令:
1、出示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提示读绕口令的方法:
一是把握一个“慢”字;
二是把握一个“准”字;
三是把握一个“勤”字。
4、初步认识“押韵”。
四、完成“写字板”:
2、指名说每个字书写要注意的地方。
3、指导书写。
自由认读。
3、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4、以小组为单位,选一个或多个成语编故事比赛。
2、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
3、你积累了哪些数字成语、俗语,说给大家听听。
1、认读6个要写的字。
板书设计
一是把握一个“慢”字;
二是把握一个“准”字; 押韵
三是把握一个“勤”字。
课题 语文乐园二 教时 二 10 (22)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完成续编童话故事,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学 习
重 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完成阅读欣赏:
1、要求学生自由、轻声地读短文,标好自然段。
4、再读短文,明白要用科学的眼光来看世界,不要盲目自大。
二、虚编童话故事《猫和老鼠》:
1、自由读故事的开头。
2、明白什么是“续编故事”?
续编故事就是接着往下编。
3指名上台续编故事。
5、你还会怎样编故事?大胆地说出来,看谁编得生动有趣。
三、小结。
在续编童话故事的活动中,同学们讲得很有趣。请把续编的故事完整地写下来。
四、 习作提示:
1、 在续编童话故事的活动中,要求同学们大胆地想象。
2、 把猫和老鼠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样写出来。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猫和老鼠的对话写清楚。
(2)、把它们的心理活动也写出来。
(3)、猫和老鼠的动作描写也是不可缺少的,写作时尽量做到生动有趣。
四、写完后评改习作:
4、选择一篇写得较简单的习作,指导学生修改,把故事的经过写清楚。
五、习作修改完后,抄到作文本上去。
六、本课小结。
2、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皎洁、固执、不以为然
3、谈一谈读文后的感受。
同桌之间续编故事,注意将清楚老鼠和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把他们之间发生的事讲清楚,结果怎样。
五、学生动笔续编故事,在写作时,用一些恰当的词语来描写猫和老鼠。
1、自己先把习作读两遍,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
2、注意使用好标点符号,猫和老鼠的语言要打上引号。
3、把习作读给同桌听,互相修改。
板书设计
习作要求:
(1)、要把猫和老鼠的对话写清楚。
(2)、把它们的心理活动也写出来。
(3)、猫和老鼠的动作描写也是不可缺少的,写作时尽量做到生动有趣。
课题 习作指导 课时 二 11 (23)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次的习作指导,让同学们更进一步的了解续编童话的合理性。
2、 让学生们在交流中体会到续编童话的乐趣,提高想象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展示优秀作品,促进全体同学写作能力的提高。
想象能力的发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把大家续编的故事都认真的欣赏了一遍。我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想象力太丰富了,简直就是一个童话大王。老师评了几个我们班的童话大王,大家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
二、金榜题名
王思维 聂立雯 胡新宇 鞠凤丽
李新宇
三、佳作欣赏
1、请“童话大王”上台来为大家讲他们的童话故事。
2、说说你觉得他们哪的想象最丰富?
四、片段欣赏
有的同学某一段写的非常精彩,大家来欣赏一下吧!
五、 出谋划策:
个别指导、修改。心里描写和动作描写的生动具体、细致刻画。
同学们赏听,畅谈自己的见解。
找同学来读写的好的段落,说一说他们为什么写的好?汇报总结:
心理描写生动:馋嘴的猫心里想:那只小老鼠那么笨,打死它也不会想到是我偷吃的猪油……想着想着,它就美滋滋的睡着了,梦里还在吃着那香甜的猪油。
猫的动作描写很形象:张开了雪盆大口,嗤着它那尖尖的牙,怒目圆睁,抬起爪子,扑向了那只可怜的小老鼠……
板书设计:
心里描写:馋嘴的猫心里想:
动作描写:张、睁、抬、扑 :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本课我采用个别指导的方法。针对不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是我本课最满意的地方。如果采用大锅饭的方法,一定抓不到重点,学生也无从改过。
课题 9绿色的歌 教时 三 1 (24)
学习目标:
1、认识本文的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识字与写字
理解生字组成词语的意思。主要:真挚、朴素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播放蝈蝈发出的声音,猜一猜这是那种昆虫发出的声音?
2、介绍蝈蝈的有关知识,如果让你给蝈蝈的歌曲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会去什么样的名字?
3、板书课题《绿色的歌》,为什么歌是绿色的?
二、初读感悟,自主识字:
3、检查识字情况。
4、巩固月字旁的字,找出“真挚”的近义词,“朴素”的反义词。
三、朗读评比:
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做好竞赛的准备。
3、老师评价朗读情况,重点指导第2自然段的朗读。
四、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仔细观察。
3、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5、书写评价。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想想你还听过哪些小动物的歌声?
学生说说自己起的名字.
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1、初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自然段的序号。
2、小组合作识字,学文。
3、 学生汇报朗读课文,全体参与评价。
2、自由发言: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为什么?
4、独立练习,揣摩,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字。
板书设计
盛 露 霞 虑 秧 粉 朴 素
本课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通过识字、读书活动,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字。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课题 9绿色的歌 教时 一 2 (25)
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生字导入:
2、出示本课学习任务。
二、精读课文:
1、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说说每一段写了什么?有哪些小动物唱歌?
5、讨论:为什么说是“绿色的歌”呢?
飘着“金色的梦”又是怎么回事?
三、指导朗读:
1、激趣:谁愿意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2、重点指导朗读方法。
3、师生一起读感悟。
四、语文实践活动:
1、想想,你还听到过哪些昆虫的歌声?由此你会产生什么感受?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是按总—分—总的顺序来写的,写得非常优美,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写作顺序来写作文。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推荐学生阅读《金色的草地》。
1、认读生字卡。
3、哪一段写了蝈蝈的歌好听?画出各个时间蝈蝈的歌有什么不同?找出比喻句。
4、自由发言:小歌唱家在什么地方歌唱呢?
2、抄一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
早晨 象-------
绿色的歌 午后 象------- 绿色 (自然,朴素
傍晚,带,漂,
本文文笔细腻、生动、语言优美,所以我注重了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真正理解课文所描写的意境,让学生读出滋味,从读中悟出语言的美。
课题 10花的学校 教时 三 3 (26)
学习目标:
1、 认识本文的2个生字,会写8个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学习重难点
识字、书写会写字。
感知课文的内容。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联想感知,激趣引入:
2、你们可知道不但我们有学校,连花儿也有学校呢,今天学习第十课《花的学校》,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3、检查生字学习的情况。
4、学习词语库中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
2、汇报朗读,点评。
四、学写生字:
2、指导几个字要注意的地方。
“润”字里面没有点;
“罚”下面一个言字旁,一个立刀旁;
“互”的不顺要注意。
3、认真书写,强调书写的姿势。
4、评价书写情况,展示作业。
五、课堂小结:
你读了话的学校这一课,有什么感受呢?
六、作业设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齐读课题。
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质疑。
听课文朗读录音,认真听生字的发音。
同桌合作读文。
全班齐读,熟悉课文。
出示今天要写的8个生字,观察每个字的特征。
板书设计
10 花的学校
泰戈尔 印度
降 润 碰 触 裳 扬 臂
横平 竖直 方正
本课我重点指导学生写字。甚至加细到每一个笔画。当然个别指导也是分不开的。本堂课我有个别同学是手把手指导的,让他们感受笔画的起笔与收笔的要领。我想,这样下去,久而久之我的孩子们的字会有进步的。
课题 10花的学校 教时 三 4 (27)
学习目标
1.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想花的学校释什么样子的,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2、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想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的灵性、童真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朗读背诵课文。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导入:
2、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分大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回答,说话练习:
什么时候,花孩子会从无人知道的地方跑出来呢?花孩子又是什么样子呢?
3、你在学校里最开心、最快乐是什么时候?
4、说说花孩子的妈妈是谁?
三、展示绘画,指导朗读:
1、请同学们把上节课布置大家画的花的学校展示出来。
2、点评学生绘画。选择一段配画朗读。
3、指导背诵第一小节。
四、介绍作者,推荐阅读:
1、介绍作者泰戈尔。
2、推荐阅读《泰戈尔作品集》。
五、课堂小结:这篇课文优美而富有童趣,作者从花的身上产生了丰富的想像,我们以后也可以运用拟人的手法来写植物,相信大家能写的很有趣。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2、把学生画的花的学校在教室的墙壁上展出。
1、开火车认读本课生字。
讨论交流,进行说话练习。
分大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谈谈自己的理解。
介绍自己想象中的“花的学校”。
自由阅读信息窗的内容。
板书设计
跳舞狂欢
花孩子 冲出来 美丽,活拨,可爱
急急忙忙
诗歌的语言和所描绘的情境很能调动学生相关的情感体验,因而我将教学重点放到感情朗读课文上。让学生走进课文,真正理解课文所描写的意境,并从中读出滋味。
课题 11 莫高窟 课时 三 5 (28)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生字词。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要考一考大家。请问: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分别是什么?(敦煌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三大石窟中最负盛名的是敦煌的莫高窟,它是我国现存石窟艺术宝库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是我国当代最有魅力的旅游景点之一。不少外国友人,为了一睹它的风采,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欣赏,了解这座伟大的艺术宝库呢?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1课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大家轻声自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序号和自己不认识的生字。
2、老师发现有不少的小朋友遇到了生字拦路虎,你们有什么好处办法解决这些困难呢?“问、查、拼……”
3、下面请大家选自己最喜欢的办法认识这些生字。要求读准读通。
4、评议,随机正音。
5、游戏检查识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4、交流。
四、练习写字:
学写“创、佛、楼、捕、割、衫、仿”。
3、 自主观察这6个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4、 再仔细观察这6个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5、 全班交流。
六、 实践作业:选择合适的方式搜集、查找一些有关莫高窟的图片或资料。
学生轻声读文,标画自然段序号,解决不认识的字。
开火车巩固识字。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四不”(不可加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误一字)
2、读给同桌听、互评
3、齐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
指名说一说。
仔细观察,说一说你要提醒同学们在写字时该注意的事宜。
6、 练习写字,写字比赛。要求写正确、写美观,注意写钢笔字的要求。
7、 同桌互评。
8、 小老师范写。
板书设计:
11 莫高窟
问、 查 、猜……
读通 读准 读懂
横平 竖直 方正
课题:11、莫高窟 三 6 (29)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莫高窟的特点。
2、通过朗读感悟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画的神奇瑰丽,激发对祖国悠久文明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把握莫高窟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特点来指导朗读。
教学过程:
一、巩固识字:
1、 上节课我们自学了《莫高窟》这课的生字,现在这些生字朋友又与大家见面了。你们想和它玩一些什么游戏?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家知道了本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彩色塑像和精美动人的壁画。那么请大家快速读全文,想一想:哪些自然段具体描绘了这些精美的塑像和壁画?
2、指名读相关句段,其他人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师范读)
3、说一说你想象到了什么?
4、比赛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它。引导大家关注“翩翩起舞、金碧辉煌、优雅端庄”等词语并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三、拓展延伸,丰富理解:
师: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查找一些有关敦煌莫高窟的图片或资料。现在请大家把找到得资料和图片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1、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听了介绍,你有什么想法?
2、 小结。
生字游戏。
默读第3-4自然段。边读边找:这两段中哪些句子描写得最生动?哪些词语用得好?
生练读、分组读、小组比赛朗读。
齐读全文。
生交流介绍。
11、莫高窟
塑像:件件精美 壁画: 栩栩如生 世界闻名
大小不一 精美动人
内容丰富 :本课重点指导朗读,并通过范读、同桌对读、比赛读等形式,形式多样,充分的调动了同学们朗读的兴致。
12、颐和园的廊与画 三 7 (30)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回忆联想,激趣引入。
1、你知道北京有哪些名胜古迹吗?
2、中国有很多美丽的园林,其中一处保存最完整,那就是举世罕见的颐和园,而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就是长廊,今天我们学习《颐和园的廊与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细读课文。
小组合作认识生字。
检查本课生字的学习情况,重点理解四字成语。
三、朗读评比。
邀请同学上台合作朗读课文。
评价朗读情况。
四、学写生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8个字,观察这些字哪些地方要特别注意。
2、重点指导其中一些字的书写。
“置”下面的“直”里面有三横。“寿”的字头不能写成“春”字头。
3、展示学生写字作业。
五、课堂小结。
这一课抓住了长廊的特点来写,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自由发言
画出自然段序号、标出生字词。
生生互读,纠正错音,识记生字。
好朋友合作朗读课文
同学互评
学生上台范写,自由评价
12 颐和园的廊与画
问 查 拼……
读通 读准 读懂
横平 竖直 方正 :
通过小组合作认识生字,效果很不错。培养了学生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2、颐和园的廊与画 三 8 (31)
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描会的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抓住长廊的造型、位置、结构三个方面的独特之处,让学生感受颐和园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明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任务。
1、复习生字。
2、出示本课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
二、精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
2、指名读2---5自然段,找出长廊建筑的“三绝”。
3、自读6——8自然段。长廊的画有多少幅?来历及类型各有哪些?
4、想象长廊上的画有哪些内容。
三、指导朗读。
1、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2、重点引读“三绝”部分。
四、展示资料。
五、课堂小结。
颐和园的廊和画举世闻名,集中体现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方面,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卓越的技艺。
六、作业设计
1、张贴搜集的资料。
2、搜集其他世界文化遗产资料
默读课文,看哪些自然段写了长廊建筑艺术的美,哪些自然段写了绘画艺术的美。
学生自读、标画。
学生读文想象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自然段进行朗读。
展示自己搜集的颐和园的资料。
读读信息窗,介绍颐和园
颐和园的廊与画
建筑 造型绝 绘画 数量多
位置绝 有由来
结构绝 类型多
举世罕见 艺术杰作 :
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我抓住这一特点让同学们在课前收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在全班进行展示,更拓宽了知识层面,使同学们对颐和园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课题 语文乐园三 课时 三 9 (32)
课时目标:
1、完成词语超市、连连续续、加标点、写字板这四个板块的练习。
2、积累叠词,掌握词语的恰当搭配。
3、运用标点符号,练习写好钢笔字。
重点:字、词的积累。
难点:叠词的仿写
教学过程:
一、词语超市。
1、出示“词语超市”,说说这8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2、仿说叠词,并写一写。
3、选择一个词造句。
4、再读词语,识记。
二、连连续续。
1、出示“连连续续”,自由读左右两边的词语。
2、看看这些词语是什么词?
4、师生配合朗读。
三、加标点。
1、复习逗号、句号、感叹号有什么不同的用法。
2、读书上的句子,自己填写。
3、交流汇报,评价填写情况。
4、板书答案,齐读句子。
四、写字板。
1、出示写字板中的6个字。
2、观察字的结构,发现规律。
3、重点指导“罚”和“寿”字的写法。
4、学生完成写字板,教师个别指导。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叠词,完成了连线题、给句子加标点,并做好了写字板,同学们的收获不少。
六、作业设计。
学生观察、汇报
分组仿写,看哪一组仿写的最多。
3、连线,和同学交流。
回忆标点符号的用法,汇报交流
观察字的结构和规律,学生完成写字板。
1、在第三单元的课文中找出叠词,抄写在摘抄本上。
2、将第三单元的生字抄写两遍并听写下来。
课题 语文乐园三 课时 三 10(33)
课时目标:完成阅读欣赏、语文生活这两个板块的练习。
重点、难点:按要求分析短文内容。
一、引入阅读欣赏。
二、 理解短文。
1、 指名读文,想想罗马城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三、 介绍一处文化古迹。
评价介绍的情况。
1、 展示资料和图片,张贴。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彷佛走进了文化古迹的大观园,同学们搜集到了许多好资料,我们的祖国有许多文明世界的文化古迹,让我们了解一下。
五、 作业设计。
六、 习作训练
一、习作要求
1、 写清楚这一古迹的名称的、地点、建造的年代和特点。
2、 写清楚与这一古迹相关的故事。
3、 写作时尽量做到语句生动有趣。
二、习作指导
1、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把介绍的内容写下来。
2、根据有关资料或图片,写清古迹的名称、地点、形成的年代和特点
3、写作时要按一定得顺序写,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4、自拟题目,练习写作。
1、读短文,标记生字。
1、 想办法解决生字词。
2、 摘抄词语。
3、 合作背诵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
2、 收集到得文化古迹资料和图片拿出来在小组内进行介绍。
3、 小组推荐成员在班里进行介绍。
1、 张贴搜集到得资料。
2、 写好介绍文化古迹的习作。
课题 习作讲评 课时 三 11 (34)
教学目标:
1:能够语言较通顺、内容较具体的进行习作。
2.明确写作要求及思路,激发写作的兴趣。
3.增强对学生们对文化古迹的了解,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做到语言通顺、内容具体。
如何明确写作思路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同学们,你们旅游时最想去的是哪里?老师这里有几个特别好的去处,谁想跟着我一起去?
二、展示优秀作文
1、胡新宇笔下的笔架山
2、王思维笔下的长城
3、聂立雯笔下的辽沈战役纪念馆
4、请导游(学生本人)来带我们先领略一下这些名胜古迹。
三、经验交流
1、指名写的好的同学谈习作体会,在习作时该注意的问题。
2、听了他们的总结你学到了什么?以后在写作中该注意哪些问题?
A.思路清晰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3、屡清思绪,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
4、写完后小组交流修改,拟定。
学生自读、其他同学赏析
交流、评论,说一说他们的习作哪里写的好。
学生分析失败原因,找到原因,全班交流写作心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板书设计:
A.思路清晰
B.写后要多读、修改,句子通顺,无错别字。
:
本课我采取了自学的方法,让同学们自己总结习作经验,再进行小组、全班的交流写作心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这样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会更有帮助。
课题 13 假如我是一颗种子
课时 四 1 (3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重难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讲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非常精妙的诗歌——《假如我是一粒种子》。这首诗借用“一颗种子”、“一片绿叶”、“一朵小花”,巧妙地抒发了诗人的感情,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二、自学生字词。
1、布置轻读、标画生字词和自然段序号。
2、与学生一起总结识字方法。
三、指导朗读课文。
1、教师示范朗读。
2、教师领读。
3、学生练习朗读。
四、了解诗歌的内容。
请几名同学正确、流利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每一小节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节诗歌的内容.
第一节:借用“一颗种子”,抒发了自己要努力成长的愿望。
第二节:借用“一片绿叶”,抒发了自己用绿色编制青春年华的决心。
第三节:借用“一朵小花”,抒发了自己要融入祖国春光明媚的图画的理想和希望。
五、朗读课文,感悟体会。
各小组推选代表诵读,师生评议。评选最佳能手。
自由读课文,正音。
汇报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
1、 自由读
2、 同桌队读
3、 男女生对读,比赛读。
课题 13 假如我是一颗种子
课时 四 2 (36)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 重点、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 复习。
1、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 深入探究。
第一节:在这小节里作者借用什么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作者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
1、“贴”是什么意思?“亮晶晶”是 什么意思?
2、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亮晶晶的?
第二节:1、在这节诗歌中,作者借用了什么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用绿色编制青春年华”是什么意思?(珍惜时间,努力奋斗,让生活充满希望和光彩。)
在“杜鹃花像燃烧的火把”一句中,作者把“杜鹃花儿”比作了什么?(燃烧的火把)
第三节:教师领读,指导学生理解体会。
1、 在这一节中,作者借“一朵小花“抒发了自己”要融入祖国春光明媚的图画“的情感。
2、 “醉人的清香飘向天涯“意思是说使人沉醉的香味飘向很远很远的地方。
3、 “春光明媚“原指春天的风光绚丽多彩,鲜艳悦目。在本课中,指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绚丽多彩,欣欣向荣。
4、 “我要融入祖国春光明媚的图画“意思是说作者将投入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去,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增添光彩。
三、指名朗读背诵。
配乐背诵,集体欣赏
学生齐声朗读。
合作交流,学生汇报。
用“亮晶晶”说一句话吗
学生朗读体会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齐读,赛读
学生代表背诵课文,师生评价
13 假如我是一颗种子
一颗种子——要生根发芽
一片绿叶——用绿色编织青春年华
一朵小花——融入祖国春光明媚的图画
:本课如果再多给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我想教学效果会更好。
课题 14 马背上的小红军 课时 四 3(37)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生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重点、难点:理解生字词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 看图激情,导入新课
1、 在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而更为感人的是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达,有的用双脚走完了漫漫长征路,有的则牺牲在长征的途中。《马背上的小红军》就是陈赓将军在红军过草地时亲身经历的一件感人至深的事。
2、 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读了课题,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二、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范读课文,提出要求: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 自读课文,检查预习。
1、 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2、 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倔强:性格刚烈不屈。
满不在乎:一点也不在意。
忍饥挨饿:忍受饥饿的折磨。
荒无人烟:荒凉偏僻,没人居住。
无可奈何:一点办法也没有。
四、 理解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1)讲故事来历。
第二部分:(2——10)讲遇到小红军。
第三部分:(11——15)讲失去小红军。
学生质疑
听教师范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根据上下文来理解词意
默读课文,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段意。
14 马背上的小红军
问、查、拼……
读通 读准 读懂
横平 竖直 方正 :关于长征的故事学生们了解的不多,所以课钱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为学习本课打好了基础。
课题 14 马背上的小红军 课时 四 4(38)
教学目标:
1、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 复习。
指名读故事的两部分,边读边思考:每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 了解背景、仿说句子。
1、 当时故事发生地时间、地点、起因是什么呢?哪一些话做了具体描述?说明了什么?
2、 小红军的外貌又是什么样子?
三、 精读对话,感悟理解。
1、 自由读课文3——10自然段,画出小红军与陈赓同志对话。
2、 想一想,怎样才能把人物的对话读好?
3、 指名上台表演读,评议。
四、 了解真相,理解人物品质。
1、,默读课文11——15自然段,结合前面课文,边读边想:陈赓的心为什么总是平静不下来?他会想些什么?他为社么会感到自己受骗了?
2、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
五、拓展延伸。
1、望着停止呼吸的小红军,此时,陈赓是什么心情?他会怎样说?怎样做?
2、课题的意义你了解了吗?还可以说成时( )的小红军?
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试着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齐读第一自然段
说一说小红军的外貌为什么会这样的?
抓住班上同学的外貌做一段描述。
小组合作朗读,集体评议
分角色读对话,边读边想,准备表演读
全班交流: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红军是骗陈赓的?理解小红军是个怎样的人?陈赓是怎样的人?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最令你感动的部分
15 马背上的小红军
外貌:十一二岁 体力强
黄黄的小脸 和马赛跑
大眼睛 薄嘴唇 翘鼻子 等同伴
脚穿破草鞋 又青又红 干粮多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习本课以读为主,通过读,让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的感情,学生的感情融为一体。
课题 15 生死攸关的烛光 课时 四 5(39)
教学目标:
1、学习9个要求会认的字,学写8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9个要求会认的字,学写8个会写字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60多年前,爆发了一次全球性的战争,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站。1939年,德国、意大利、日本组成了法西斯轴心国,把侵略的爪牙伸向全世界,全球20多亿人卷入了战争长河,9000万人伤亡,3000万人流离失所,男女老少为了把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国家,都加入了为正义而斗争的行列。在法国,人民就忘记不了这样一件事情,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
二、学习字词。
1、价差生字的预习情况。
2、检查多音字的认读情况。
3、指导识记生字。
4、指导写字。
5、读写词语:生死攸关、危机、持续、摇曳、从容、镇静
三、了解大意。
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五、 理清层次。
第1自然段:交代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第2自然段:介绍小旅馆主人伯瑙德夫人及家人。
第3自然段:伯瑙德夫人把绝密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4自然段: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绝密情报的蜡烛,伯瑙德夫人及儿女紧张极了。
第5自然段:儿子捡柴生火走到烛台,却又被德国中尉夺走。
第6自然段:儿子决定陪妈妈战斗到底。
第7自然段:女儿巧妙地拿走了烛台。
齐读课文
喝 喝彩 喝水
加偏旁记忆的字:虫-烛 扁-骗
马-闯 昔-蜡 仓-苍 厄-危
区别形近字:司-同 街-褂
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交流概括课文的重要内容。
学生阅读分析、总结
15 生死攸关的烛光
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
:本课通过读文对字、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理解。为正确理解、读文作好铺垫。
课题 15 生死攸关的烛光 课时 四 6(4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内容,明确母子三人在保护秘密情报中表现出的机智、勇敢、沉重的优秀品质,会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品析课文。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复习巩固。
指名读课文。
五、 学习课文。
第一部分:质疑:读完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
第二部分:伯瑙德夫人、雅克、杰奎琳 这3人是什么关系?
他们是亲密的一加人,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法国,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质疑:“德国强盗”指的是什么?把德军比作“强盗”说明了什么?
第三部分
博瑙德母子三人是怎么巧妙地与德国军官周旋的
师生合作探究。
A 、“伯瑙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铁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台上。”
B 、“她看着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C 、“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 :‘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一把夺回了烛台。”
D 、“突然,杰奎琳站起来,娇声娇气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师生评议,体会小女孩的机智。
三、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片段
四、总结全文:这是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一家三口的勇敢机智,这种勇敢来自这一家人对祖国深深的爱,让我们记住在二战中像伯瑙德夫人一家一样的英雄们。
听写字词
学生齐声读课文
指名朗读课文
学生交流回答
自读思考
组内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德见解
板书设计
生死有关的烛光: 半截蜡烛
一波三折
点燃 重新点燃 夺回 机智沉着
吹灭 端走 端上楼 :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子三人在保护秘密情报中表现出的机智、英勇、沉着的优秀品质。
课题 16 千里跃进大别山 教时 四 7 (41)
学习目标:
1识字14个,正确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3.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时代背景。
学 习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布置”“叮嘱”造句。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简介背景,解释课题:
1.简介历史背景
师:在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率领的“刘邓大军”是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军队,他们所到之处无不打得敌人落花流水,四散奔逃。今天,我们学习的第24课就描述了其中一次重要的战斗—千里跃进大别山。(板书课题)
2、大别山在哪里?
师:结合刚才老师的介绍,谁能说一说课题中的“千里”“跃进”是什么意思?
指导:“千里”是指刘邓大军行军路程。“跃进”是指极快的前进,是指一种长驱直入,直攻敌人心脏的进攻方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自读要求:①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一边读一边用在文中勾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③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中的哪一次战斗?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师:汝河一仗是千里跃进大别山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
3.质疑问难
布置 叮嘱 防线 据点 不约而同
(师生共同解决)
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一)第1—2自然段
1.轻声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
思考:你了解了哪些战斗的有关情况?
2.齐读课文
想一想:文中哪个词语的意思和课题中“跃进”的意思一样?“千里”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二)找出文章中心句
1.师:这一仗我军取得胜利了吗?你从哪里知道的?
2.指名朗读第9自然段
师:在整个战斗中,对我军能突破汝河防线,胜利挺进大别山有一句话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3—9自然段找出这句话并用”“把它勾画出来。
3.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并质疑问难
提问:①刘邓首长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②在文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过:“狭路相逢勇者胜”中“狭路”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我们接着学习课文。
(三)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思考:“狭路”表现在哪里?
2.自读课文
思考:你从哪里看出情况的紧急?用”“标出相关的词句。
3.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并进行小结
国民党反动派集中兵力跟在后面紧紧追赶,这在汝河南岸布置了一条几十里长的防线。当18旅到达汝河北岸和时候,敌人早已把渡口的船只统统拖走,砸毁了。河水有一丈多深,人马趟不过去。
(师:前有强敌,后有追兵。)
4.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朗读)
5.师:正是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刘伯承司令员作出了战斗指示刚才,大家所学习的有关战斗的情况可以用这句话中的哪几个字来概括?
四、总结课文
1.总结课文
2.师:刘邓大军是怎样战胜敌人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生简介:“大别山”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地区,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首府南京和长江中游重镇武汉之间,北临淮河,南靠长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敌人的心脏。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划(huá huà)
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千里跃进大别山中的哪一次战斗?
查字典理解:
(生读文)
(生:抢渡汝河一仗)
“布置”:①放,摆,安排。②设立,设备。③购买。
“叮嘱”:①再三嘱咐。②蚊子叮咬。③追问。
“不约而同”:①约定。
(生:时间——1947年8月23日,起因—刘邓大军奉命向大别山挺进,地点—先
部队行军十几天到达汝河北岸。
(生:挺进;十几天行军。)
(生:狭路相逢勇者胜)
(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个对手在很窄的路上相遇无地可让,此时谁勇敢谁就能取得胜利。
(生:前和强敌,后有追兵,情况十分紧急
(生:狭路相逢勇埏胜)
(生:狭路相逢)
板书设计
16 千里跃进大别山
渡 商 析 狭
逢 揭 据 钢
:通过抓重点词句品、读、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刘邓大军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和昂扬斗志。
课题 16 千里跃进大别山 教时 四 8 (42)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第4—9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邓大军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顽强战斗的革命精神。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
3.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句话。
2.体会作者运用比喻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的写作方法。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千里跃进大别山》,在学习新课以前,谁能结合屏幕演示和老师的板书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了解了哪些有关战斗的情况?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可以用“狭路相逢勇者胜”中的哪几个字来概括?大家一起说
2、师:现在就请同学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相信通过你们的朗读一定能把当时那种情况的紧急表现出来。
二、设情境,激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一)字面理解“勇者胜”
师: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刘伯承司令员作出指示
“胜”是什么意思?“勇者”是什么意思?
(二) 1.师:在文中“勇者”指的是谁呢?
2.指名朗读课文(接读课文4—9自然段)
思考:在文中“勇者”指的是谁呢?
(三)课件演示:挺进中原片
师:在抢渡汝河的战斗中刘邓大军是怎样勇的,大家想看吗?
(四)示标
师:多么英勇的刘邓大军啊!课文中是怎样表现刘邓大军的勇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的第4—9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邓大军作战的英勇顽强;同时,对作者运用恰当的比喻把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生动,具体的写作方法有所感悟。
三、品读课文第4—9自然段
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刘邓大军的勇?用勾画出相关的句子。
(1)表现刘邓首长的勇
第六自然段
①“我们要采取进攻的手段,从这里打开一条通路。”
②“不管敌人有多少飞机大炮,我们一定要迅速前进,一定要实现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
③“要记住,现在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要勇,要猛。”
C.指导朗读(抓住重点词语)
D、.齐读三句话
过:一场战斗的胜利,除了要有首长正确的指示,更离不开战士们的英勇作战。那人民解放军战士的勇又表现在哪里呢?
2)表现战士的勇
第7自然段
每条步枪都插好刺刀,每颗手榴弹都揭开后盖,遇见敌人就打,绝不留下一个据点,绝不留下一个顽抗的敌人。
师:这句话描写的是什么?
指导朗读
第8自然段
漆黑的夜空被战火照亮了。冒着敌人冲天的炮火,我军在汝河上搭起了一座浮桥。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他们攻占了一个村庄,又扑向另一个村庄;拿下了一个据点,又进攻另一个据点。一夜之间,18旅就攻下了十几个村庄,打开了一条六七里宽的通路。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
A.指名朗读
师:在这段话中哪两个句子最能表现出战士们的英勇?
B、(根据生答,课件演示相关句子)
①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出山,杀向敌人。
②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像决堤的洪水向西南方向奔流。
①先头部队的战士杀向敌人。
②主力部队从打开的通路冲了上去,大军向西南方向奔流。
C.写作方法指导
师:作者正是运用了恰当的比喻使句子的意思更加生动具体,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应该多练习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D.指导朗读句子
E设置情境(配乐朗读课文)
师:有了刘邓首长的英明决策,战士们做好了一切准备,8月23日晚,战斗打响了(课件演示战斗情景读文)
C自读句子
师:把你们听到的,看到的用你们的声音表现出来。
D指名读,指导朗读
E齐读第8自然段(配音)
过:正是有了刘邓首长的正确指示和战士们的英勇作战,我军终于取得了(胜利),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9自然段,把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遍中华大地。
3.第9自然段
2)课件演示句子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像一把钢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
A.读句子体会:这样比喻有什么好处?
B.指导朗读(采用轮读的方法)
四、总结美读课文,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1.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意思
2.师:“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军胜利了,实现了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为后来解放全中国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基础。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千里跃进大别山,让那些为了战斗的胜利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革命先辈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
五、布置作业
师:抢渡汝河一仗只是跃进大别山中的一次战斗,在跃进大别山的过程中,还有许多激烈的战斗和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回
就请同学们收集有关的资料,我们下一节课交流。
(生答)
(生:狭路相逢)
(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勇者”
(生齐读:狭路相逢勇者胜)
(生:胜利,勇敢的人)
自读课文4—8自然段
讨论交流
(生:刘邓大军—刘邓首长和战士)
A.小组读三句话
讨论:你从这三句中体会到什么?
B.自读三句话
思考:应该怎样读?
(生:刘邓首长决胜的信心。)
同桌读
思考:应该怎样读?为什么?
(生:战士们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根据生答,课件演示相关句子)
体会:怎么读才好。
生读句子
读句子比较
思考:哪句好?为什么?
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答)
齐读课文第9自然段
(生: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意义重大。)
(生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6 千里跃进大别山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
不管-----一定,每条----美颗----
狭路相逢勇者胜 如猛虎下山
象一把钢刀,象决堤的洪水
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没有将学生带入到文章的情境中。教师的示范朗读和情境的融入应该再多一些。
课题 语文乐园四 教时 四 9 (43)
学习目标
1、练习写字,要求工整。
2、能与同学合作办手抄报。
学习重点
能与同学合作办手抄报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到“语文乐园”去游玩一趟。
二、学习新知。
1、学习有趣的汉字。
A、注意哪些字不能多一笔,哪些字不能少一笔。
B、练习正确的书写,交流所知道的容易错的字。
2、学习词语超市。
A、出示词语
B、学生轻声读,齐声朗读。
C、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词的意思,不懂的组内讨论或者查词典。
D、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话。
E、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词语?指名说说
3、读一读,找一找。
A、这段话描写了什么?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
B、找出描写色彩和声音的词语完成习题,体会这些次的妙处。
4、写字板
A、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结构特点。
B、写字比赛,注意培养学生正确、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课堂小结。
学生读汉字
学生观察书写格式,然后说一说。
小组合作交流
自由读短文,想办法解决生字。
仔细观察,哪些字容易出错
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四
不要多一笔:
不要少一笔
通过观察、指导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细心、用心的学习态度。
课题 语文乐园四 教时 四 10 (44)
学习目标:
1、 通过阅读爱国英雄人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 通过学生自由练习,小组合作搜集资料,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进行写作,让学生有目的的去学习。
学习重点难点:
搜集爱国英雄资料
将爱国英雄故事书写出来。 习作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完成阅读欣赏
1、学生自由阅读。 2、教师范读正音。 3、理解重点词语,扫清障碍。 4、合作探究、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1)从哪些方面看出林则徐是一位热爱祖国的民族英雄。
(2)林则徐虎门硝烟的意义?
(3)讲一讲爱国英雄林则徐的故事。
二、指导写作
1.你最喜欢的爱国人物是谁?为什么?
2.指名说,要求说清楚人物的名字,他生活的年代,故事发生的地方,他具体的爱国故事。
3.写一写,选择下面一道题:
(1)爱国人物( )(写人物)
(2)爱国人物故事会(写活动)
(3)自拟或听人物故事有感(写感受)
三、修改作文
1、生自己修改,同桌互改。2.三个题目任选一篇,集体修改。
3.进一步修改作文。
四、卷抄作文
1.修改学生作文初稿。
2.学生誉抄作文。
3.检查学生抄好后的作文。
4.评价表扬,指出问题。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设计。
学生简要谈一谈
按要求说清楚。
选好题目后写作文。
做好修改工作。
参与修改同学作文
第二次修改作文。
上交初稿
根据老师意见修改后抄写
上交作文正稿
向同学学习,发现自己的不足
板书设计
(1)爱国人物( )(写人物)
(2)爱国人物故事会(写活动)
(3)自拟或听人物故事有感(写感受)
:
学生喜欢听故事,讲故事,首先让学生在组内讲、评爱国英雄人物,最后谈自己的收获,在讲故事的基础上让学生写作文。
课题 习作讲评 课时 四 11 (45)
教学目标:
1、 通过习作交流与讲评,提高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修改病句。
3、 通过讲评作文,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学习英雄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找出病句,修改病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老师通过这次作文,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同学对历史英雄人物知道那么多.甚至有的英雄人物老师连名字都没听过。你们真是了不起。老师从本班习作中挑选了“十大杰出英雄人物”。他们分别是:
二、佳作欣赏。
请几名“英雄代表”诵读他的英雄故事吧!
师小结:他们的英雄故事精彩吗?那么其他的同学没有被评为英雄人物也不要失落。下次我们再努力,争取榜上有名。
三、修改病句。
出示病句:
1、 我们要学好课内知识,我们要多读课外书籍,我们开阔眼界。
2、 跃进大别山途中最紧张、最刺激的战斗之一。
3、 这幅画没得。
4、 听到胜利的消息,战士们高兴得。
5、 三人母子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
四、修订习作。我们都会找病句,修病句了,那么看看我们习作中有没有这样的病句?把它找出来,并修改通顺。
五、师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成了一名技艺高超的医生了。也希望同学们以后在自己的习作中避免类似的错误。
王洋 刘佳俊 武媚 王思维 胡新宇
李新宇 聂丽雯 张玲 胡东阳 鞠凤丽
同学们送给他们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吧!
学生上台诵读英雄故事
学生观察,品读,找出问题。
小组交流、汇报修改。
同桌间互换习作,互相修改,交流。
板书设计:
A、我们要学好课内知识,我们要多读课外书籍,我们开阔眼界。
B、跃进大别山途中最紧张、最刺激的战斗之一。
C、这幅画没得。
D、听到胜利的消息,战士们高兴得。
E、三人母子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
课题 17.张衡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