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的 周长和面积的练习 沪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长方形、正方形的 周长和面积的练习 沪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31 09:3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练习
班级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灵活使用公式求出面积或周长。
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周长和面积的意义,进一步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
3、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探究“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教学重难点: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二、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学生在学习周长和面积往往会出现与周长的概念、计算方法混淆的现象,本课通过对比周长与面积的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在对比中更清晰地建立面积的概念,掌握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与周长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对比中明晰异同,发展空间观念。
2、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时期,他们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意义记忆得到发展,识记的内容持久性增强;有意注意水平提高,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20-30分钟左右;他们好动、好表现,好胜心强,他们有时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自主学习能力弱。学习本课前,已经学会了常用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学会了测量长度的一般方法,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周长与面积的含义,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同时,当学生学习了面积后,往往会出现面积与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混淆的情况。
三、教具准备:A4纸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一、观察联想,唤醒认知
1.出示一张A4纸,由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出示A4纸长和宽的长度数据,计算A4纸的周长和面积。
3.(1)看到长方形,你会想到什么图形,为什么?
(2)在这张A4纸上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你有什么方法?
(3)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4.梳理回顾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观察,提问
预设:这张A4纸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计算
复习引入,激发学生问题的意识。
复习已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为后续练习做准备。
二、质疑研究,温故知新
1.刚才通过折的方法从A4纸上获得了一个正方形,我们再来对折看一看还能折出什么图形。
(1)观察、思考和分析:这个长方形的形状不相同,面积大小怎么样?
(2)教师猜测“对折后的这两个长方形周长也相等”。
2.学生思考制订研究方案,举例说明“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研究记录单
研究内容
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项目
周长(厘米)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举例一
举例二
通过举例的数据,我发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 。
追问:观察我们刚才举的这些例子,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1)学生独立想象、思考,展示折法
学生质疑、讨论、验证。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究发现“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三、几何应用,发散思维
1.接下来,我们给这张A4纸动个小“手术”,在它的右上角减去一个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课件演示),这个图形你们认识吗?它的周长和面积你会求吗?我们来个“解题策略大比拼”。
(1)学生观察这个图形的特征,给图形取“小名”(台阶形)
(2)求这个图形的周长
(3)求这个图形的面积,鼓励算法多样化
(4)与原A4纸比较,发现:周长相等,面积不一定相等。
2.课件演示将“台阶形”右上角的正方形慢慢往左推变成“凹”字形。
(1)计算每次移动后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2)比较观察“台阶形”和“凹”字形的周长和面积,发现:面积相等,周长不一定相等。
3.课件演示“凹”变成“凸”。教师解说:这下“凸”可高兴了,它对着“凹”得意地大笑,“哈哈哈,这下好了,我不仅面积比你大,周长也比你长”。
(1)“凸”说对了吗?
(2)巧算“凸”的面积。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一步探究发现“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四、拓展延伸,创新思维
1.激趣:(请学生党“魔术师”)A4纸还可以怎么变呢?
2.根据变出的形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自主探究、解答
拓展学生思维,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反思收获,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长方形 正方形 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面积 长×宽 边长×边长
周长 (长+宽)×2 边长×4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