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师大万宁附中2020-2021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工取火的发明 B.建筑技术的进步
C.生产工具的改进 D.种植和饲养水平的提高
2.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奔走于从欧洲到非 洲、美洲、亚洲的各大港口和商品集散地, 掀起了一场“商业革命”。下列属于欧洲市场上出现的新商品有( )
①美洲玉米 ②中国茶叶 ③印度香料 ④非洲象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新航路开辟后,原产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如玉米、番薯等纷纷传入中国,且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这状况有助于( )
A.缓解明清人口增长的压力 B.彻底改变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
C.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成熟 D.推动明清对外开放局面的形成
4.1820年,生活在伦敦的化学家弗雷德里克?阿库姆写道:“我们吃的泡菜是用铜染绿的;我们吃的醋是用硫酸勾兑的;我们吃的奶酪是在坏了的牛奶里掺入木粉或木薯粉制成的;我们吃的糖果是将糖、淀粉和黏土混合在一起,再用铜和铅染色的。”这一记录旨在说明( )
A.化学添加剂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B.消除饥饿是各国重要职责
C.工业革命必然会造成食品污染 D.农业现代化丰富食物供应
5.下表是某学者统计的汉代铁犁铧文物的分布状况表。它反映了汉代( )
中原 西北 东北 江南 岭南
西汉 238 54 13 47 —
东汉 467 95 41 138 29
A.经济重心开始向南移动 B.精耕细作已普及全国
C.先进生产方式不断拓展 D.手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6.成书于公元2世纪的《四民月令》记述了东汉时农业生产和农业技术的发展状况,如按照时令气候,安排耕、种、收获粮食、油料、蔬菜等。这反映了当时( )
A.耕作技术明显进步 B.小农经济的发展状况
C.编写农书蔚然成风 D.政府对农业极为关注
7.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提到“早在数千年的时候,当时如果想要把热能转化成动能的话,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我们人类和动物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之中把摄入体内的能量转换成肌肉的运动。……工业革命为我们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是能源转换的问题。”工业革命哪一发明为我们解决能源转换问题( )
A.蒸汽机车 B.轮船 C.珍妮纺纱机 D.改良蒸汽机
8.在某一时期,英国进口的主要商品由传统的香料、茶及瓷器等,变为大量进口金属、染料及棉花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世界市场形成
C.中国闭关锁国 D.生产方式变化
9.1955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的暂行条例》规定,一等奖奖金为1万元人民币。1966年,批准了发明奖励297项,仅对获奖者頒发证书,未颁发奖章和奖金。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荣誉证书和500万元高额奖金。这反映出 ( )
A.美苏冷战促进中国更加重视科技 B.改革开放开始要求提高创新能力
C.国家更加注重对科技创新的激励 D.科教兴国战略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10.在西安隋唐墓的随葬陶俑中,有许多深目高鼻、头藏尖顶帽、身穿折领衣的商人形象,他们或抱西域乐器,或牵引驼马,常年风尘仆仆奔波于沙漠,山岭和丘陵之间,这些现象能够反映隋唐时期( )
骆驼胡人俑 阿拉伯人俑
A.丝绸之路的繁盛 B.中华文明的奠基
C.朝贡贸易的发达 D.民族交融的深入
11.《夷坚志》是南宋的文言志怪集,内容大多记录宋人奇闻异事以及普通居民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特殊之事。书中描绘了临安城中:瓦市有“卖冻鱼吴翁”;太庙前徐道寿在此居住,“以鬻香为业”:清晨街头“有卖豆乳者来,数女妇从宅出就买”等场景。这有助于了解( )
A.中外经济联系的频繁 B.工商皆本思想的影响
C.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D.主流文学体裁的发展
12.有学者称,美洲白银的到来,加剧了欧洲货币与商品比例的不平衡。由此推断( )
A.封建贵族通过殖民扩张获取了暴利 B.商业革命源于贵金属严重过剩
C.欧洲实物地租逐渐取代了货币地租 D.殖民掠夺引起了欧洲“价格革命”
13.英国的黑奴贸易通常以“三角贸易”的形式进行。在如图的“三角贸易”示意图中 ③处的商品应为( )
A.茶、丝 B.工业产品 C.黑奴、象牙 D.原棉、烟草
14.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美国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图。它反映了美国( )
A.科技发展推动就业率提高 B.经济结构存在严重失衡
C.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变革 D.产业结构出现出现新的变化
15.古代汉口、佛山、景德、朱仙四大名镇的崛起主要得益于( )
A.国家政策支持 B.清代接轨世界市场
C.商品经济发展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6.19世纪英国对空气与健康关系的新认知以及针对瘴气(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硫、氨气、一氧化二氟、硫化氢、氯气、部分稀有气体和氰化物等)致病理论等进行科学研究,提出改善城市公共卫生是英国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此举旨在( )
A.建设公共工程 B.助推城市化进程
C.深化工业革命 D.改善人居环境
17.隋朝大运河,北起涿郡(今北京),中经洛阳,南达余杭(今浙江杭州),在地图上呈现出“”的形状;元朝大运河,北起大都(今北京),南达杭州,在地图上呈现出“”的形状。据此可知,运河的开凿与整修 ( )
A.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B.缓解北方水资源不足问题
C.体现农耕文明的封闭特征 D.巩固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
18.下表是20世纪初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这些数据说明德国( )
A.汽车工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B.正在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
C.政府全面干预推动汽车业发展 D.轻重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
19.它诞生于战乱和疾病流行的背景下,它既是对公元2世纪以前中国医药学理论与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中医学术理论和临床技能的创新。“它”指(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天下郡国利病书》
20.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先后发动了以环境卫生清洁大扫除为中心的卫生运动、以反美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以“除四害”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等群众运动。这些运动( )
A.推动了国家医疗体系的系统化 B.实现了国家卫生建设的制度化
C.体现了国家对人民生命的重视 D.建立健全了国家防疫抗疫体系
二、非选择题(共4题,每题15分,共60分)
21.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着世界贸易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世界市场的总体形成,经历了从15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400多年的时间。
——据栾文莲《全球的脉动:马克思主义世界市场理论与经济全球化问题》整理
材料二 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畅销于欧洲国家的东方香料,如胡椒的年平均进口量,由210吨增加到7000吨之多。
荷兰商人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并先后创建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簿记体系,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市场。
——摘编自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及罗翠芳《荷兰商人资本探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9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规定:不经英国政府允许,任何外国商船所载的任何货物或商品,皆不准输入或带进英国及其所属的领土。所有进口至英国领土的货物必须由英国的船舶运输……。此后,新的《航海条例》陆续出台,不过,其内容已经从对荷兰一国的敌对过渡到对殖民地经济的严格控制,至18世纪中期,引起美洲等殖民地民众的抗议,最终在新的思潮作用下结束了其在世界历史舞台中的绝代风华。
——摘编自李明倩《英国航海法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17世纪,由印度进口的棉布色彩艳丽、价格便宜,制成的衣服更轻便、更易清洗、也更容易干,因此很受欢迎。棉布的流行使得毛纺织工业受到威胁。1720—1721年颁布的《印花布法案》禁止印度棉布进口。然而法律并不能遏制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正是这种需求导致了英国棉纺织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的目的(4分),并指出至18世纪中期其不断演变后对美洲殖民地的影响(3分)。
(2)据材料二,指出印度棉布在英国市场畅销的原因(4分),并分析其对英国的影响。(4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农产品的交换与流通日益频繁,农村草市及定期市逐渐演化为商业性的聚落。随着人口快速增长,江南地区人民以副业生产中寻找生活的出路,广泛种植棉花和从事棉坊织业。商贩在农村的某些交通便捷之处设立收购点,又将北方的棉花转贩到江南。这样,以棉纺织业为中心的商业活动,促成了江南地区市镇的蓬勃兴起。植桑养蚕产丝是江南农民的另一个主要副业。从16世纪到18世纪,江南地区各州县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加一二倍以上,许多为市镇从一个小小的村落,快速发展成力地方贸易中心,且往成为数千户或万户人口的大市镇。
——摘编自袁行需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中国金融经济,在历史上最低限度有三次突然猛进。此即西周至两汉,唐宋之间,明清之际。但无一次其突出使中国经济史改观。明末之巨商,多为盐商,但因食盐由官厅专卖,其能在此间牟利者,多为官僚资本,亦官商不分。商人至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其任事者为“亲戚知交”,则虽无效能亦不便辞退。明朝的政策,缺乏积极精神,虽严格执行中央集权,却不用这权威去扶助先进的经济部门,而是强迫它与落后的经济看齐。
——摘编自黄仁宇《放宽历史的视界》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商业未能“使中国经济史改观”的原因。(6分)
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市镇的特点(6分),并简析江南地区市镇发展的原因(3分)。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史学家樊树志先生的一部著作,部分目录如下
第一章“海禁一朝贡”体制的突破
第二章卷入全球化贸易的浪湖
訢航路发现与葡萄牙人东来
以溴门为中心的全球化贸易
…….
贸易顺差与巨额白银流入中国
第三章江南市镇:多层次商品市场的繁荣
第四章思想解放的潮流
…….
王守仁:“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
李贽:“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提取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
1.C 2.B 3.A 4.A 5.C
6.B 7.D 8.D 9.C 10.A
11.C 12.D 13.D 14.D 15.C
16.D 17.A 18.A 19.B 20.C
21.(1)历史因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6分)
(2)影响: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商品流通的种类和数量增多;商业贸易范围扩大;出现了新的商业经营方式;世界贸易格局变化。(9分)
22.(1)目的:排斥荷兰的中转贸易;发展英国的海上权威与商业利益(4分)
影响:损害了殖民地人民的利益,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3分)
(2)原因:印度棉布物美价廉;英国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4分)
影响:打击了英国毛纺织业;强化了政府贸易保护主义;客观上刺激了英国棉纺织业发展。(4分)
23. (1)理由:明清商业与封建官僚联系密切;商人间关系浓厚,往往导致效能低下;明清实行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小农经济根深蒂固。(6分)
(2)特点: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升;转运贸易发达;地方贸易中心;市镇数量和规模快速上升。(6分)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纺织业的发展;农业人口增加以及发展副业。(3分)
24.示例:观点:新航路开辟促进了明清社会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美洲高产作物通过全球航线传入中国,使得中国的农作物结构发生了变化,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明清时期人口的大量增加;同时,美洲的白银通过全球航线进入中国,使得白银在明清时期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国内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在手工业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以商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为主的工商业市镇;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市民阶层的壮大,陷入僵化的程朱理学遭受批判,出现了李贽、顾炎武、黄宗羲等较为活跃的思想家,推动了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总之,新航路开辟之后,世界各地交流日益频繁,中国也受其影响,社会转型迹象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