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一节 亚洲与欧洲教学案(二)
(气候和河湖)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
2、对比亚洲分析欧洲的气候特征。
3、归纳总结地形与气候,了解亚洲与欧洲的河湖
教学重点: 亚洲复杂多样的气候
教学难点:欧洲的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理论联系实际、对比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寒假的时候,你远在莫斯科的朋友玲玲,和海南的朋友贝贝同时邀请你到他们那里去旅游,并且都建议你去的时候,一定要多带厚的衣服。你认为你的哪位朋友的建议是合理的?为什么?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亚洲的气候
知识储备:学习气候从气候类型、分布、气候类型的特征这几方面分析。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7-8内容及《亚欧气候类型图》《世界气候类型图》回答:
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
最广的是那种?分布在那里?
最典型的是什么气候?分布在那里?
完成P7活动题目。
亚洲季风气候形成原因是什么?
阅读亚洲的夏季风和冬季风,指出他们的源地、风向、对气候的影响。
小组交流:总结亚洲气候有哪些特征?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家住俄罗斯的一个城市的中学生大卫乘飞机到印度尼西亚的城市探亲,临行前妈妈嘱咐他要多带几件棉衣。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二)学习任务二:欧洲的气候
1、自主学习
读图1-7,了解欧洲的气候类型,解决以下问题:
(1)欧洲都有哪些气候类型?
(2)欧洲分布最广的是哪一种气候?
(3)英国利物浦和我国漠河纬度位置相当,可是一月两地平均气温却相差将近30度,为什么?
(4)欧洲欧洲内陆和亚洲内陆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但两者在同纬度的亚洲和欧洲内陆气候特征是否一样
(5)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最典型的区域是欧洲,说一说两种气候的特征。
2、小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
欧洲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探究结论:欧洲气候特征;
(1)以温带气候为主。
(2)海洋性特征显著
(3)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分布典型
(三)学习任务三:亚洲和欧洲的河流、湖泊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10内容及亚欧地形图回答
完成教材P10活动题目1、2、3
亚洲河流有哪些特点?
在图中找出长江、湄公河,指出他们在亚洲的地位?
分析河流特点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按照亚洲河流的学习方法,了解欧洲河流之最及特征。
展示平台
小组展示学习结果,师生共同纠偏
学以致用
学生自主完成能力训练基础知识:1、2、3、4、5、10
挑战自我
根据所学方法,自主分析欧洲的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特征,并比较与亚洲的差异
三、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从荷兰鹿特丹出发经欧洲莱茵河、多瑙河、顿河、伏尔加河可到欧洲哪些国家旅游观光?这些国家的著名的旅游胜地有哪些
四、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运用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和理论联系实际等方法。学习时要注意通过对亚洲的气候与河流的特征总结,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分析欧洲的气候与河流的特征。学习时还要掌握通过综合地形、气候特征的基础上,归纳得出河流的特征。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能力训练P4
1、基本巩固2、3、4、5、10
2、综合运用: 3、4、6、7、8、9、11
附:板书设计
第一节 亚洲与欧洲
六、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较好、一般):
我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我学会的主要方法:
我的疑难问题是:
复杂多样
一、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
大陆性特征显著
二、 河流与湖泊
从放射状流向
同内流区面积广大第一章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教学案(一)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分析亚洲地形特征,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欧洲地形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亚洲地形特征,欧洲地形的特点。
3、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
教学方法:
读图法,分析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方案①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个大洲?(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阿拉伯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方案②教师可先放一段配乐朗诵,朗诵内容是第一章的导言部分,同时展示世界地图以及最具特色的景观图片。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自主学习一 : 亚细亚和欧罗巴
1、说出亚洲和欧洲名字的由来。
2、介绍亚欧大陆:(包括亚欧分界线、面积等)
(二)自主学习二: 亚洲的位置和欧洲的位置
1、说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判断亚洲所在的半球。
2、说出亚洲东面、南面、北面分别濒临的三大洋,找到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寻找方法:
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探究问题:
试着说出欧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学法指导:
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主要可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进行分析。
探究结论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在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后,以此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地理位置。
(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三)自主学习三:亚洲地形和欧洲地形
观察地图1-1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陆地地形可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
2、在图中找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西西伯利亚平原、死海、等主要地形区找出亚洲主要以那几种地形为主?
3、一句地理方为说明亚洲的山地、高原主要分布在哪里?(集中分布在中部)
4、亚洲地势有何特点?(中部高,四周低)
5、亚洲大陆四周有哪些平原?
6、找到亚欧大陆东侧和东南侧的一组弧形群岛,说明这组群岛的形成原因以及典型的地质现象是什么?你能说出亚洲东侧和东南侧有哪些国家和地区多火山和地震吗?
寻找方法:
根据对亚洲地形的分析说出大洲地形的特点主要从那几个方面来总结?
学法指导:
大洲地形的主要特点可从主要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度、平均海拔及特色地形等方面来分析。
探究问题:
跟据以上分析亚洲地形的方法和步骤,依据图1-1和资料p6总结归纳欧洲地形特征。
探究结论:
(1)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平原主要东欧平原、波德平原和西欧平原。
在各大洲中地势最为低平,
(2)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3)冰川地形广布。
三、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亚洲 欧洲
平均海拔高度 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
相对高度 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主要地形类型
地形分布特点 山地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
四、总结梳理 归纳方法:
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主要可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进行分析。大洲地形的主要特点可从主要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特征、相对高度、平均海拔及特色地形等方面来分析。 通过分析亚洲来分析欧洲,能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的能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巩固练习,达标检测:
(综合能力训练能做的题目)
1.下列地点不属于亚洲与其他洲分界线的是( )
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 B.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C.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 D.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2.苏伊士运河沟通的是( )
A.地中海和红海 B. 太平洋和大西洋 C.地中海和里海 D.北冰洋和太平洋
3.世界上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分别是
A.非洲、欧洲 B.亚洲、大洋洲 C.北美洲、南极洲 D.北美洲、南美洲
4.位于亚洲西南部的大洲是( )
A.欧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北美洲
5.亚洲东部濒临的大洋是( )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太平洋 D.大西洋
6.在一幅比例尺为1∶100000000的亚洲地图上量得亚洲最东端到最西端的图上距离约为10厘米,则它们的实地距离约为( )
A.100千米 B.1000千米 C.10000千米 D.5000千米
7.亚洲所在的纬度向北超过北纬80°,向南超过南纬10°,则亚洲所跨的纬度是( )
A.70多度 B.90多度 C.180多度 D.120多度
8.亚洲地形的特点是( )
A.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B.地面起伏很大,中部地势高,四周地势较低
C.以平原为主 D.西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东部是高原
9.下列对地理之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 B.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
C.青藏高原是世界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 D.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世界最大的平原
教学反思:
【学后反思】
1、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加好、一般、较差): 。
2、我学到的主要知识和技能: 。
3、我学到的主要方法: 。
4、我还存在的疑难问题是: 。
【教后反思】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教学案(三)
教学目标:
1、了解亚洲与欧洲人口与国家数目、民族等基本情况。
2、能在地图中指出亚洲与欧洲的人口稠密与稀疏区,并会分析人口多少的原因。
3、掌握世界时区的划分方法。
4、理解区时的概念,掌握不同时区之间区时的计算方法。
5、理解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概念,掌握日界线两侧日期的换算方法。
教学重点:
1、 知道亚洲与欧洲的人口数与自然增长率。
2、探究亚洲与欧洲人口稠密与稀疏的原因。
3、区时的计算
教学难点:
1、探究亚洲与欧洲人口稠密与稀疏的原因。
2、区时的计算
3、日界线两侧日期的换算
教学方法:
复习引导法、读图分析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对比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方案一:放一段录像资料,反映亚洲人种、民族的特色,用人口攒动的亚洲东部或欧洲的繁华的街景以及青藏高原无人区等具有人口分布特色的景观,有这些资料引入亚洲的人口。
方案二:同学们,你对我们生活所在的亚洲人口数和人口分布了解多少,你知道哪里人口分布多,那里人口分布少吗?你又了解两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各种民族及民族风情吗?(学生初步回答)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亚洲与欧洲的人口与国家。
课前检查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学习任务一:亚洲与欧洲人口数、人口密度
1、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2页文字及图1—14,解决以下问题:
亚洲与欧洲有多少人口?各占世界的多少?
2、亚洲与欧洲人口密度与人口增长有何不同?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
3、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请从气候条件分析亚洲西部、亚洲北部与东南部人口稀疏的原因?
教师点拨:从人口分布(或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入手,从各自地区降水多少、气温高低等方面分析。
探究结论:
亚洲西部、北部 亚洲东南部
区别 人口稀疏 人口稠密
原因 干旱少雨或寒冷 降水丰沛、气候适宜、雨热同期等
学习任务二:读p13页图1—15。
读图说出亚洲与欧洲主要的国家(人口较多的国家和与中国接壤的国家)。
教师点拨:亚洲6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分别是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与中国接壤的有14个。
(三)学习任务三:P14阅读材料。
1、自主学习:亚洲与欧洲民族比较复杂的国家和比较少的国家?
2、小组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像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民族较复杂的原因和欧洲多数国家民族较单一的原因。
结论:一般面积广大、人口多、历史悠久的国家民族较复杂,人口少的国家民族较单一。
出示课前学生收集的亚洲或欧洲民族和文化特色的图片等资料。
(四)学习任务四:时区与日界线
1、自主学习
⑴全球共划分为——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
⑵中时区的经度范围是——度到——度,中央经线是——;
⑶东时区和西时区各包括——个时区。
⑷请计算,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度,所以合为一个时区,。东西十二区的中央经线是——。
⑸什么是“区时”?
⑹每个时区的区时之间有什么关系?
⑺什么是“北京时间”?
2、小组交流
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提出疑问由组代表或其他成员记录
3、合作探究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定于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时整举行,家在纽约(西五区)的 汤姆应在什么时间打开电视机才能收看到这场盛大的开幕式?
教师点拨:
1、 图示时区的划分
2、 时区差的计算
3、 区时的计算 ⑴数数法 ⑵公式法
4、 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关系及换算
三、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1、综合所学的知识,说说亚洲东部和南部人口稠密地区种植水稻有那些得天独厚的条件?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从该地区地形、水热、交通、劳动力等方面进行回答。
(学生讨论,教师点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封杀淹没了古文明——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亚洲西部的两河流域,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农业就十分发达,并哺育了灿烂的文化,例如发明了楔形文字,创立了数学、天文学和历法,铺设了有路面的街道,等等。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城市巴比伦就坐落在这里。然而,由于人们长期滥砍森林,过度放牧,陡坡开荒种植,使两河上游发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两河携带的泥沙使河床不断抬高。由于战乱等原因,河堤的维修制度遭到破坏,造成河流泥沙淤塞和泛滥。最终,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洪水横流、田园荒芜、土地沙化。巴比伦也完全被掩埋在弥天的风沙之下。
通过阅读材料,你认为巴比伦古文明小时的人为原因是什么?
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2、一架飞机在9月30日14点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应变为___月___日______点
四、总结梳理
本节课的学习要充分运用以图析文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学习了亚欧两洲的人口和国家等知识,并结合地球的运动等相关知识来理解时区和日界线的概念,会计算区时,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五、练习:综合能力训练
1、地球仪上有这样一条界线,向东过此线日期减一天,向西过此日期加一天,该界线大致是以哪条经线为界的( )
A.0°经线 B. 20°W经线 C. 160°E经线 D. 180°经线
2、一架飞机4月30日14时自东向西越过日界线后是什么日期和时间( )
A.4月30日15时 B. 5月1日14时
C. 4月29日14时 D.4月30日13时
3、一架飞机4月30日14时由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到达东十二区是什么日期和时间( )
A.5月1日14时 B. 4月29日14时
C. 4月30日15时 D. 4月30日13时
4、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是( )
A.西经20°线 B.东经160°线 C. 180°经线 D.日界线
5、北京时间是( )
A.只适用于北京地区使用的时间 B.我国大部分地方使用的北京的地方时 C.我国大部分地方使用的北京所在 的东八区区时 D.以116°E为中央经线的东八区的区时
6、上海申博代表团从上海浦东机场出发坐飞机向西飞往蒙特卡洛(7.25°E),经过12小时后于当地时间2002年11月30日1点到达,代表团出发时间是( )
A.2002年11月29日7点 B.2002年12月1日6点
C.2002年11月29日21点 D.2002年11月29日17点
⑧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相比( )
A.相等 B.早16分钟 C.迟16分钟 D.晚一个小时
六、教后反思
【学后反思】
我学习后的总体评价(很好、较好、一般): 。
我学到的知识与技能: 。
我学会的主要方法: 。
我的疑难问题是: 。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