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优通关练】浙教版7年级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5-6节 06 平面镜与光的反射(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培优通关练】浙教版7年级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5-6节 06 平面镜与光的反射(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31 19:05: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7年级下册
尖子生通关重难点集训
06
平面镜与光的反射
一、光的反射现象
1.夜晚,当汽车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反射的光,就能及时避让.如图中有关自行车尾灯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B.???????????????C.???????????????D.?
2.如图所示为某地海洋公园主雕塑“帆影”在水中的倒影,“帆影”顶端距水面34.9
m,水中“帆影”像的顶端与雕塑“帆影”顶端的距离为________m。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3.如图所示是一种反射式路灯,灯发出的光不是直接照射到路面,而是经过灯上方粗糙的反射板的反射后照亮路面。
(1)光在反射板表面发生了________(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现象。
(2)如果把反射板换成平面镜,当黑夜灯亮时,地面上会有灯罩的影子,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传播。
4.(2020八上·长兴开学考)伴着绿水青山的理念,自然环境也越来越好,一群小鸟栖息在清澈见底而且平静的湖边,如图所示。湖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________(填“折射”、“反射”或“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它们展翅飞走时,它们在水中像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它们与像的距离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2020七下·乐清期末)如图所示,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从空气中的A点斜射到水面上的O点,经反射在足够长的刻度尺上形成一光点B。
(1)若入射光线与界面所成的夹角为37度,则反射角为________度。
(2)保持入射点O不变,将激光笔竖直靠近空气与水的界面,则在刻度尺上形成的光点将会________(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3)图中折射光线在刻度尺上也形成一个光点C(图中未标出),则B、C两光点到界面的距离大小关系是:SBD________SCD(选填“>”、“<”和“=”)。
6.????(1)如图所示,A′B′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平面镜。
(2)如图所示,竖起的墙面上有一块平面镜MN,小女孩站在平面镜前,她的脚前有一枚硬币(如图中点A所示),请你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女孩看到硬币的像的光路图。
二、光的反射的应用
7.(2020七下·衢州期中)一束激光以入射角i=45°照射液面,其反射光在固定的水平光屏上形成光斑B,如图所示,如果反射光的光斑位置在光屏上向右移动了2cm,则可判断液面可能(???
)
A.?上升了1cm???????????B.?上升了
cm???????????????????C.?下降了
cm???????????????????D.?下降了1cm
8.某人手拿边长为6cm的正方形平面镜测量身后一棵树的高度。测量时保持镜面和地面垂直,镜子与眼睛的距离为0.4m在某位置时,他在镜中恰好能够看到整棵树的像,然后他向前走了6m,发现用镜子长度的5/6就能看到整棵树的像。这棵树的高度为(??

A.?4m?????????????????????????????????B.?4.5m?????????????????????????????????????C.?5m?????????????????????????????????????D.?5.5m
9.(2019八下·余姚月考)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有一小球向右作匀速运动,桌上放置一面与桌面成45°角的平面镜,关于镜中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像向左作匀速运动?????B.?像向右作匀速运动?????????C.?像向上作匀速运动?????????D.?像向下作匀速运动
10.(2018·绍兴模拟)如图所示,平面镜OM与ON垂直放置,在它们的角平分线上P点处,放有一个球形发光物体,左半部分为深色,右半部分为浅色,在P点左侧较远的地方放有一架照相机,不考虑照相机本身在镜中的成像情况,则拍出照片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A.?A??????????????????????????????????B.?B???????????????????????????????????????????C.?C???????????????????????????????????????????D.?D
11.(2017八下·宁波月考)如图,平面XOY上,平面镜M两端坐标分别为(-1,3)和(0,3),人眼位于坐标(2,0)点处,当一发光点S从坐标原点沿-x方向运动过程中,经过以下哪个区域,人眼可从平面镜中观察到S的像(?

第11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A.?0到-1区域???????????????B.?-1到-2区域?????????????????C.?0到-∞区域??????????????????????D.?-2到-4区域
12.如图所示,水槽的右壁竖直放着一面平面镜.无水时,射灯从S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左壁上会出现一个光点P。往水槽内加水,当水面处于a,b,c,d四个位置时,左壁上分别出现Pa,Pb,Pc,Pd四个光点(不考虑水面对光的反射)。则四个光点在左壁上的排列从下往上依次为(  )
A.?Pa,Pb,Pc,Pd?????????B.?Pd,Pc,Pb,Pa?????????C.?Pc,Pd,Pa,Pb?????????D.?Pb,Pa,Pd,Pc
13.小华竖直站在一面斜靠在墙边的平面镜前,如图所示.小华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水平面的夹角是(??

A.?20°???????????????????????????????????????B.?50°???????????????????????????????????????C.?70°???????????????????????????????????????D.?90°
14.如图,在竖直的xoy平面上,人眼始终位于(3,0)坐标点,一块平面镜始终位于图示位置,平面镜两端坐标分别为(-1,3)和(0,3).一个点光源S从坐标原点O出发沿着x轴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S运动的过程中,人眼可以从平面镜中观察到S点的像出现在x轴上(??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A.?0到-1之间??????????????B.?-1到-3之间????????????????????C.?-3到-5之间????????????????????D.?-5到负无限大之间
15.如图所示,物体AB直立于垂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现在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稍靠近镜面上方的一侧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木板CD的下端与物体AB的中点等高,则物体在平面镜内?(???
)
?
A.?只有AB上半部分的虚像??????????????????????????????????????B.?不出现AB的虚像
C.?只有AB下半部分的实像??????????????????????????????????????D.?仍有AB完整的虚像
16.小明身高为1.5
m,站立在平面镜前2
m处,他以0.1
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2
s后,他的像到他的距离和像的大小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
A.?1.5
m,像变大????????????????B.?2
m,像变小????????????????C.?3.6
m,像不变????????????????D.?4.4
m,像不变
17.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点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液面下降时,光点S′将________(选填“向左”“向右”或“不会”)移动。
18.(2020八下·慈溪期末)小敏身高1.6m,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则离他自己在镜中的像________m,当她慢慢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9.(2020七下·杭州期中)小王身高1.8米(图中用AB表示),想要在家里墙上安置一面穿衣镜。爸爸告诉他,平面镜高度最小只要身高的一半就够了,请你帮助小王完成下列任务:
(1)分别画出A点的光线通过平面镜反射进入眼睛的光路和B点的光线通过平面镜反射进入眼睛的光路。(假设眼睛在A点)
(2)推导分析平面镜最小的高度值。
三、光的反射规律探究
20.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AON等于60°。已知∠NOB等于30°,∠NOC等于45°,∠NOD等于60°。则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将沿着________(选填“OB”“OC”或“OD”)方向射出。
21.小明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折转的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
(1)实验中,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纸板应________放置。
(2)如图甲,让光线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线沿OB方向射出,多次改变入射光线AO与ON的夹角进行实验,测量记录如表所示,同组的小华分析此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实验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30°
30°

40°
40°

60°
60°
(3)在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这样操作
的目的是________。
(4)在图甲中,要使反射光线通过C点,则应使入射光线AO绕O点沿________(选填“顺”或“逆”)时
针方向转过适当的角度。
22.(2020七下·越城期末)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15°
75°
2
30°
60°
3
45°
45°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________。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上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________。
23.(2020八下·奉化期末)如图甲所示是小科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
(1)小科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①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光沿直线传播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②白色硬纸板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2)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使它与平面镜不垂直,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_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此时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丙中相符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24.(2020七下·余杭期末)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现请你帮助他完成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将蜡烛A逐渐向面镜的方向移动,它的像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对着玻璃板既可看到前面蜡烛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同时又可看到放在玻璃板后的蜡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B.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C.前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像,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
25.(2020九下·杭州月考)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
(1)让一细光束沿平面E射到镜面O点,在平面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同一平面内。
(2)小明还想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具体做法是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是否改变,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表格,要求做三次实验。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
3
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
BO射到
O点,光将沿图中的________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
四、平面镜反射规律探究
26.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A,B应该等大?????????????????????????????????????????????B.?茶色玻璃板应该竖直放置
C.?物体A靠近玻璃板时,像会变大??????????????????????????D.?方格纸有助于确定物体成像的位置
27.如图所示,小金利用下述器材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一个带支架的玻璃板,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张白纸,一盒火柴,一把刻度尺。
(1)若观察到蜡烛A的像总是在蜡烛B的上方,可能原因是________。
(2)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将蜡烛B换成光屏并前后移动,若________,可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当蜡烛燃烧完后,小金换了一支比平面镜高的蜡烛,此时,平面镜能否成完整的像?请判断并举例说明:________。
28.(2020七下·下城期末)为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小金进行了如图实验。
(1)小金应选择________(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作为实验材料之一,以便观察到其后方的蜡烛,更好地确定像的位置。
(2)小金按图实验,将蜡烛靠近(1)中所选的材料一段距离,蜡烛的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3)实验时点燃蜡烛的目的是________。
29.(2020七下·椒江期末)小柯和小妍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1)小柯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倾斜的薄玻璃板前,另取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薄玻璃板后移动,发现蜡烛B与蜡烛A的像不能完全重合。请通过作图帮助小柯找到蜡烛A像的位置。
(2)小妍想到轿车的前挡风玻璃也是倾斜的。请从安全角度对轿车的这一设计加以解释。
30.(2019七下·绍兴期中)小敏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
(1)选用器材有玻璃板、火柴、光屏(白纸)、蜡烛、刻度尺。小敏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_______的关系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白纸),则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烛焰的像。
(4)小敏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魔术师利用了平面镜成像规律,创造了“空间旋转”“飞天仙女”等节目,当演员躺在转盘上做各种动作时,观众所看到的悬在空中做优美动作的演员,只不过是躺在转盘上的演员在平面镜里的像,当然事先要在转盘前安装挡板,使观众看不到转盘及演员,如图所示,如演员横躺在转盘上,当演员的头在左侧,观众可看到演员的像是________(填“正立”“倒立”“横躺”)的。挡板使观众看不到转盘及演员,运用了光________原理。
31.小燕多次乘车了解到夜间开汽车,若车内亮灯,车内物体会在前面的挡风玻璃上成清晰的像,干扰司机的视线,影响行车安全。为今后安全行车,小燕根据生活中透明平板玻璃所成像“明”、“暗”不同的多种情况做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成像的“明”、“暗”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
猜想1: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离光源的距离有关;
猜想2: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光源的强度有关;
猜想3:透明平板玻璃成像的“明”、“暗”程度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
【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实验一: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竖直固定一块透明平板玻璃,同一物体固定在离透明平板玻璃0.5m的A点,在桌面的C点先后用不同功率的灯照亮A点处的物体,观察同一物体不同光照下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各次实验人的眼睛都在同一位置从右向左观察物体在透明玻璃板中的像。结果记入下表。
灯的功率/W
物体和灯的距离/m
像的明暗程度
5
1

25
1
较暗
40
1

实验二:同一物体位置固定在A点不动,用同一盏5W的灯先后在桌面B、C、D三点照亮A处的同一物体,同一位置观察同一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仍固定不变)中成像的“明”“暗”程度。结果记入下表。
灯的功率/W
物体和灯的距离/m
像的明暗程度
5
0.5

5
1.0
较明
5
1.5

(1)小燕是用实验一来探究猜想________(选填“1”、“2”或“3”);
(2)分析实验二的实验数据及结果可得结论:物体与灯的________越小,物体所成的像越亮;
(3)你认为物体在透明平板玻璃中所成像的“明”、“暗”程度还与________有关(至少写一个因素),你说的因素在小燕上述两个实验中________控制该变量(选填“没有”或“已经”);
(4)小燕猜想1和猜想2还可归纳为物体成像的“明”、“暗”程度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
(5)请你就光现象根据光学知识、对司机提出一条有利于安全行驶的建议:________。
32.通过玻璃门(如图甲)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若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________(填序号)方向移动。
(2)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________。
(3)对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____。
A.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将一块厚度为0.5
cm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分别位于A′和A″处,如图所示,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________(选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2)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组数据:
物距u(cm)
5.0
6.0
7.0
8.0
像距v(cm)
4.5
5.5
6.5
7.5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方法错误在于________。
34.(2020八下·慈溪期末)如图1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在白纸上记下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本实验同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
(2)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
(3)如图2所示,玻璃板原来沿直线BC竖直放置,若实验中将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角度θ(θ<90°)后,蜡烛A成的像移动到点A1处,已知图中方格均为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则θ=________。
35.(2020七下·拱墅期末)如图所示是小明採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一块硬纸板,纸板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1)实验时,小明先将E、F两部分位于同一平面内,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但是在纸板F上没有看到反射光的径迹,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现如图所示.同学们能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反生了________反射。
(3)小明让一束光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題可能是________?。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发射角
1
20°
70°
2
30°
60°
3
50°
40°
(4)用三条不同角度的入射光线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________。
36.(2020·西湖模拟)小金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完成如图甲乙所示操作,回答问题:
(1)为完成该实验,除了图中出示的器材,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
(2)多次改变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3)该实验对玻璃板的操作非常重要,下列操作中对实验结论的得出无影响的是________。
A.玻璃板未与白纸板垂直(如图1)
B.玻璃板放置时与白纸板垂直,但未与白纸的XY边平行(如图2)
C.玻璃板放置正确,但实验过程中忘了画出它所在位置,只记录了蜡烛和像所在的点(如图3)
37.(2020七下·丽水期中)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实验中选择刻度尺这一实验仪器,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__关系。
(2)实验时,小明应在__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小明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如丙图所示,玻璃板向蜡烛A倾斜放置,为了与A所成像重合,蜡烛B需移动到桌面的__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
答案解析部分
一、光的反射现象
1.【答案】
A
2.【答案】
69.8
3.【答案】
(1)漫反射(2)直线
4.【答案】
反射;不变;变大
5.【答案】
(1)53(2)向下(3)<
6.【答案】
(1)(2)如答图所示。
二、光的反射的应用
7.【答案】
D
8.【答案】
B
9.【答案】
C
10.【答案】
D
11.【答案】
D
12.【答案】
A
13.【答案】
B
14.【答案】
C
15.【答案】
D
16.【答案】
D
17.【答案】
80°;向右
18.【答案】
3;不变
19.【答案】
(1)(2)参考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MP是△AA'B'的中位线,故MP=
A'B'=
AB=0.9米
三、光的反射规律探究
20.【答案】
OD
21.【答案】
(1)垂直(2)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3)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4)逆
22.【答案】
(1)20°(2)将反射光线与反射面(或镜面)的夹角作为反射角
23.【答案】
(1)B;显示光路(2)不在;③
24.【答案】
(1)确定像的位置(2)像与物等大(3)不变(4)D
25.【答案】
(1)在(2)OA;可逆
四、平面镜反射规律探究
26.【答案】
C
27.【答案】
(1)玻璃板没有与水平桌面垂直(2)在光屏上始终看不到像(3)能,用家里的镜子可以观察到对面的整幢楼房(合理即可)
28.【答案】
(1)玻璃板(2)不变(3)使像更加清晰
29.【答案】
(1)
(2):因为前风挡是倾斜的,所以车内的物体在前风挡里成的像在斜上方;而路面上的行人则在水平方向,根据位置的不同,就可以区分是车内的还是车外的,从而不会造成误判,保证驾车的操作安全
30.【答案】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物像大小(3)不能
(4)不变(5)正立;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1.【答案】
(1)2(2)距离(3)物体;已经(4)明暗(5)夜间行车时,车内不能开灯
32.【答案】
(1)③(2)亮(大)(3)B,C
33.【答案】
(1)P(2)像距测量错误,忽略了玻璃板的厚度
34.【答案】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虚像(3)45°
35.【答案】
(1)纸板未与平面镜垂直(2)漫(3)将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反射角
(4)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
36.【答案】
(1)刻度尺(2)得到普遍规律,使结论更客观准确(3)B
37.【答案】
(1)到平面镜的距离(2)A(3)不变(4)上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