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7年级下册
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填空题
一、感觉世界
1.小科同学做了一个有趣的小实验,他准备了三盆水,甲盆装10℃的水,乙盆装60℃的水,丙盆装30℃的水。先将左手放人甲盆,右手放人乙盆。一段时间后,两手同时放入丙盆,结果两手的感觉是左手感到________,右手感到________;说明________感受器分别感受________皮肤温度的刺激,且这些感觉形成于__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调香师辨味时,总要做短促而频繁的吸气,目的是在鼻腔顶端形成一种气旋,这样才能使更多的有气味物质接触________。
(2)人在感冒的时候,嗅觉的灵敏度会下降,此时味觉测试显示________(填“正常”或“不正常”)。
(3)一块糖放在口中,一开始觉得不怎么甜,后来慢慢地越来越甜,这说明:________。
(4)在测试舌头敏感区域的实验中,测试完一种味道后,要用清水漱口,其目的是________。如果没有用清水漱口,对实验的影响是________。
3.下图是皮肤的结构及皮下组织模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②、③、④表示的结构名称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痛、触和压等刺激的结构是位于[________]________内。
(3)皮肤的表皮内不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所以表皮被轻微擦伤后,我们不感觉疼痛,也不见流血。
(4)在寒冷的冬天,能使汗毛竖起来的是[①]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组织。
4.小飞学了舌头的结构和味觉后得知,图中ABCD四处分别对不同刺激最敏感。试回答:
(1)请你把它们对应的味觉填在图上。
(2)小飞想亲自探究舌头的各部位对什么味觉最敏感,也想证实一下书本上的知识是否正确,就在家进行了如下实验:他先用清水漱口,然后在ABCD四处分别用筷子蘸上醋、咖啡、盐水、糖水,然后比较舌头对这些物质的敏感程度。请问小飞的实验合理吗?为什么?
5.(2019七下·温州期中)“科学就在身边”,请解释下列生活现象。
(1)“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诗人描写春晴天暖,鸟语花香的山村美景。从诗中“花气袭人”和“鹊声穿树”可知,诗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分别是
________和________。
(2)每年4月份的桐浦到处都是成片的油菜花,油菜花主要靠________传粉的。
(3)这个季节大批的枇杷上市,一个枇杷中往往有很多粒种子,说明其花的一个子房内有
多个________。
(4)铁皮石斛生态基地通过组织培养方法进行育种苗,组织培养在生殖类型上属于________(“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6.(2019七下·天台月考)春季是流感高发季节,小娟也染上了感冒。一位老医生用手背触摸了一会她的额头后便告诉她发烧了,开出处方。挂盐水时一阵疼痛令小娟差点哭了出来。晚饭时,面对母亲辛辛苦苦准备的一桌好菜,小娟没有闻到阵阵香味,也没有胃口。
上述内容中涉及到的感觉器官和感觉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声音与耳朵
7.(2020七下·台州月考)把电铃放在玻璃罩内,我们能听到声音,此时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________。
8.(2020七下·衢州期中)晚上,小江正在家里温习功课,突然听到窗外传来烟花很响的爆鸣声。
(1)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的________发出的。
(2)小江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________。
9.(2019七下·嘉兴期中)声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现出来.先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再将敲响的甲、乙两个音叉分别对着话筒发出声音,在示波器上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波形,通过对波形的分析,可知
________?音叉的音调高。
10.(2019七下·温州期中)在研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
(1)如图甲,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
(2)如图乙,两只音叉完全相同,敲击右边的音叉,我们却看到左边音叉旁的泡沫塑料球不断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
(3)如将上述乙装置由宇航员带到月球表面做同样的实验,则泡沫小球________(“会”或“不会”)弹起,这是因为________。
11.(2019七下·台州期中)一位演员在舞台上演奏二胡,她身穿红色演出服,当绿色追光灯照射她身上时,观众看到这位演员的服装颜色是________的;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填“音色”、“音调”或“响度”下同);有些观众一听就能辨别出该声音是由二胡发出的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来判断。
12.(2019七下·温州期中)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所示,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像光一样可以发生________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的声音的________,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________。
13.(2019七下·杭州期中)下列各项有关控制噪声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声源的措施是________,属于阻挡噪声传播的措施是________,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措施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序号)
A.城市市区禁鸣喇叭???
B.纺织女工戴上耳塞
C.城市高架桥上安装隔音墙???
D.在噪声车间内安放吸声材料
E.汽车安装消声器???
F.开战斗机的飞行员带上头盔
G.点燃爆竹导火线后捂住耳朵
14.(2019七下·天台月考)如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鼓膜接受声波刺激产生振动,然后通过[________]
________传到内耳,刺激[________]
________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________]
________传导到大脑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调查表明,当前中学生听力下降十分严重,为了保护耳和听觉,我们需要养成科学的用耳习惯:
①感冒引起鼻咽部炎症时,要及时就医,否则病菌有可能通过________进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②不要经常套耳塞听高分贝的音乐,因为最有可能损伤________,使听力减退。
15.如图所示,将一只小门铃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接通电路,可清楚地听到铃声,若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逐渐________;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你将会听到铃声逐渐_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________。
16.如图所示,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利用“土电话”能进行通话,这表明_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
大些。
这
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是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三、光与颜色
17.在阳光下“立竿见影”这个现象能够表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路线是________。已知太阳光线与地面的45°杆高2.5m,则杆在地面的影长是________m。如果将杆向前移动2m,则杆影的长度将________(选填“大”“小或“不变”)。
18.光源是指能________的物体,光源分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我们能看见光源是由于发光物体发出的光进入了我们的________。分类:①太阳,②点燃的火把,③霓虹灯,④电视荧屏,⑤萤火虫,⑥水母。一类包括________,其为天然光源;另一类包括________,其为人造光源。
19.如图所示,是某房间遭枪击后留下的“线索”。B是玻璃窗上留下的“弹孔”,A是子弹打击到墙壁上留下的“痕迹”。M是房间对面的高层楼(M楼与被射击房间距离较近,子弹速度很大)。
为了近似判断子弹是从M楼哪一房间射出的,用细绳把AB连起来,沿细绳AB看到M楼的C处。由此判定,子弹是从M楼C处房间射出的。从科学角度分析,这样判断的根据是:光在空气中是沿________传播的。
20.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条形码,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二维码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光源,当手机扫描二维码(实际是手机红外线探头抓取图形)时,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将光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白色部分将光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专门的解码器解码就可以获取网络相关信息。
21.学了小孔成像的知识后,小红想进一步探究小孔成像时还有什么规律,比如,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为此她做了如下的实验。
首先,小红用锥子在一张硬纸片上扎一直径约1mm的小孔,把它直立在桌子上。接着拉上窗帘,使室内变暗。然后点上一支蜡烛,放在靠近小孔的地方,拿一张白纸,把它放在小孔的另一侧。这时小红在
白纸上看到一个烛焰的像。当小红将白纸远离小孔时,发现白纸上烛焰的像变大。根据实验,回答下列
问题:
(1)烛焰的像相对于烛焰是________立的,是由于________形成的。
(2)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________有关,并且在小孔与烛焰距离不变时,白纸与小孔的距离越________,所成的像越小。
(3)小红想进一步研究像的大小与烛焰和小孔距离的关系,她应该保持________和小孔距离不变,改变________和小孔的距离。根据成像原理判断,小孔与烛焰的距离越大,所成的像越________。
22.(2020七下·温州期中)根据课堂所学,同学找来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圆形小孔,并将顶部剪去;将另一易拉罐的顶部和底部都剪去后,在其中一侧蒙上一层塑料薄膜,两个易拉罐套在一起制成一个小孔照相机(如图)。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在塑料薄膜上可观察到一个清晰的像。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2)在孔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将小孔由圆形改成三角形,则他在纸上看到的像形状是________(选填“圆形”“三角形”或“蜡烛形状”)。
(3)若同学想让观察到的像变大,可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写一种方法即可)
23.(2019七下·慈溪期末)?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三棱镜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如右图所示,他让一束太阳光斜射入一个正放的三棱镜时,在棱镜另一侧的墙面上看到太阳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依次排列,这就是光的________现象。
24.如图所示是一个彩色的手机屏幕,小红洗手时不小心将水滴到了手机屏幕上,透过水滴她惊奇地看到屏幕上出现多个不同颜色的小格子。当水滴滴到图中________(填“红色”“绿色”“蓝色”或“白色”)区域时能同时看到
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小格子,手机屏幕上丰富的色彩,就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著名的光的________实验证明了太阳光也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太阳光中除了可见光之外,还存在不可见光,其中的________具有显著的热效应,它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________。
四、光的反射与折射
25.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光路中,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当光电屏上的光斑由S1移到S2时,液面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26.(2020七下·新昌期末)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人靠近幕墙,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我国已经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因为玻璃幕墙会发生__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造成光污染。
27.(2020七下·椒江期末)手电筒发出的光向下照射到一个空烧杯底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如下图中虚线所示)。现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烧杯底部的光斑(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会变为下图中的________。
28.(2020七下·柯桥期末)假设法在我们学习科学中经常应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小科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原本可以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成的像,现若将一块比镜面大的遮挡物放在镜子后面,则他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自己的像。
(2)图乙中绳子悬挂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假如绳子断裂瞬间电灯失去重力,电灯将________(选填“加速向下运动”、“匀速向下运动”或“静止”)
(3)图丙是运动会的铅球赛场上,一位同学将铅球奋力掷出的情景。若铅球飞行至最高点时一切外力消失,那么接下来铅球运动轨迹是________(选填“a”、“b”或“c”)
29.(2020七下·温州期中)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的________(选填“虚”“实”)像,人靠近幕墙,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我国已经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因为玻璃幕墙会发生________反射(选填“镜面”或“漫”),造成光污染。
30.(2020七下·温州期中)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玻璃中,在界面处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如图所示,则反射角是________度,若将光线沿着CO射向界面,则折射光线是________,空气在界面的________侧,(填“上”“下”“左”或“右”侧)
31.(2019七下·永康期末)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
(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上可看到光线沿OF方向射出。当让光线沿着F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光路是________的。
(2)实验中,从教室各个方向都能观察到粗糙纸板表面反射的光线,这种反射属于________反射。
32.(2019七下·天台期末)图甲是传统激光斜射式光电鼠标简化光路,这种鼠标在紧贴其底部的反射面1上反射时,反射光线能被感应器接收到,鼠标能正常工作,但在距离稍远的反射面2上就会失灵。图乙是一种采用“针光技术”的光电鼠标简化光路(为方便读图,与反射面垂直的两条光线特意略错开),这种鼠标光在反射面1和反射面2上反射时都能正常工作。
(1)图甲中,光线经反射面2反射时,鼠标会失灵,原因是________。
(2)图乙中,反射面上的光线入射角是________度。
33.(2019七下·南浔期末)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________m
34.(2019七下·丽水月考)如图是位于某江上游的一座水库,水库在优化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业等方面成绩显著,已成为一处避暑、休闲胜地。
(1)修建水库时工程师将堤坝设计成如上图所示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
(2)清澈的湖水使人能清楚看到景物在水中所成的像,若岸上一指示灯距水面的高度是1米,则指示灯在水中所成的像离指示灯的距离为________米。
35.(2019七下·长兴期中)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我们通常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一种光学元件来研究此现象,如图。图中方框内的光学元件是________?,实验中,位于光屏________(选填“a”或“b”)处以外的光能使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如图乙所示一束红光沿AO从空气射向玻璃,OB和OC分别是红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二线互相垂直,入射角为60°,则折射角为________。如果一束光紫光也沿AO斜射向玻璃,则紫光的折射光线与OC比较更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五、透镜与视觉
36.(2020七下·温州期末)如图甲为支付宝推出的扫脸支付装置,顾客站摄像头FA在装置前,摄像头捕捉人脸即可在感光器上成像,进行顾客身份识别。小明用凸透镜成像实验模拟支付装置的成像规律(如图乙)
(1)该支付装置中的感光器相当于图乙中的________。
(2)人脸在感光器上成一个________的实像。(填像的性质)
(3)该装置静止于水平桌面上时,支撑架对屏幕作用力的方向为图甲中的________(填字母)
37.(2020七下·上虞期末)?
2020年全球受到“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新学期无法正常开学,全国实行了“停课不停学”的线上学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红利用电脑和老师进行视频连线,在这个过程中,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如果她觉得自己的图像太小,应该________(填“靠近”或者“远离”)摄像头。
(2)由于上网课,导致小红的视力下降。图中表示近视的是图________(填“甲”或者“乙”),她应佩戴________镜进行矫正。
38.(2020七下·新昌期末)眼对于我们认识世界至关重要,人通过眼获取了总量80%以上的信息。如图为眼的纵切示意图。
(1)由看近到望远时需要由睫状肌调节[①]________的曲度。
(2)某同学经常玩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导致患上近视眼。该同学看物体时,外界物体的像落在[④]视网膜的________(选填“前”或“后”)方,可佩戴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矫正。
39.(2020七下·温岭期末)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
(1)如图1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________的实像。如果把蜡烛和光屏位置对调,在光屏上仍然成清晰的像,原因是________。
(2)实验时发现,随着燃烧的进行蜡烛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________移动。
(3)图2为装置的俯视图,蜡烛上A、B两点成的像分别对应于________两点。
40.(2020七下·吴兴期末)近几年,“人造眼球成像系统”开始应用于临床试验,为失明患者带来福音。“人造眼球成像系统”主要由装有摄像头的眼镜、电子设备和芯片电极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如图。
(1)从眼球的成像原理来看,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镜。
(2)摄像头中的对焦机构能调节镜头和CCD之间的距离。当配有“人造眼球成像系统”的人向远处眺望,对焦机构将使镜头与CCD之间的距离将________,其中CCD相当于眼球结构中的________。
41.(2020七下·温州期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蜡烛距凸透镜15cm时,光屏上成________的实像;
(2)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________(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42.(2019七下·嵊州期末)小明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他依次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的位置,并调整好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1)小明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没出现烛焰的像。但A在放光屏一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烛焰的像。此凸透镜的焦距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5厘米。
(2)小明将蜡烛移至零刻度处,凸透镜位置不变,当把光屏放回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模糊的像,当把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一定距离后,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看到清晰像后,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向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光屏的方向移动,在光屏上可以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43.(2019七下·长兴期末)智能手机的发展和普及出现了一些“手机控”。
(1)媒体报道,市民刘先生在开车途中,发现前方出现心仪已久的靓车,便掏出手机拍照准备发微信感叹两句,看到前车急刹后刘先生也踩了刹车,但还是发生了追尾事故,这是因为汽车具有________。
(2)刘先生在行驶时从倒车镜(凸面镜)中看到后车A侧的转向灯闪烁,如图甲所示,则该司机判断后面的车准备向A甲乙侧转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
(3)利用微信“扫一扫”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的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如图乙)可快速获取网络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二维码到摄像头的距离应满足________的条件。
答案解析部分
一、感觉世界
1.【答案】
热;冷;冷热觉;改变;大脑皮层
2.【答案】
(1)嗅细胞(2)不正常(3)舌感受液态物质的刺激更敏感
(4)防止味道残留、混合而串味,影响实验结果;实验结果不准确
3.【答案】
(1)表皮;真皮;皮下组织(2)③;真皮(3)血管;神经(4)立毛肌;肌肉
4.【答案】
(1)A酸 B苦 C咸 D甜(2)不合理,应该依次在四个地方放同一种物质比较敏感度。
5.【答案】
(1)鼻子;耳朵(2)昆虫(3)胚珠(4)无性生殖
6.【答案】
皮肤;冷热觉;皮肤;痛觉;鼻;嗅觉
二、声音与耳朵
7.【答案】
固体和气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8.【答案】
(1)振动(2)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传播的速度快
9.【答案】
乙
10.【答案】
(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2)空气能够传播声音(3)不会;月球表面没有空气
11.【答案】
黑色;音调;音色
12.【答案】
反射;响度;空气
13.【答案】
AE;CD;BFG
14.【答案】
(1)5;听小骨;8;耳蜗;7;听神经(2)咽鼓管;鼓膜
15.【答案】
减小;变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16.【答案】
(1)固体能传声(2)金属传声效果比棉线好(3)线已停止振动(4)不能
三、光与颜色
17.【答案】
直线;2.5;不变
18.【答案】
自行发光;眼睛;①⑤⑥;②③④
19.【答案】
直线
20.【答案】
不是;吸收;反射
21.【答案】
(1)倒;光的直线传播(2)小孔与烛焰距离和白纸与小孔的距离;小(3)白纸;烛焰;小
22.【答案】
(1)倒立(2)蜡烛形状(3)蜡烛靠近小孔或塑料膜远离小孔
23.【答案】
色散
24.【答案】
白色;色散;红外线;电视遥控器
四、光的反射与折射
25.【答案】
上升
26.【答案】
虚;不变;镜面
27.【答案】
折射;C
28.【答案】
(1)能(2)静止(3)a
29.【答案】
虚;不变;镜面
30.【答案】
50;OB;右
31.【答案】
(1)可逆(2)漫
32.【答案】
(1)反射光线不能被感应器接收(合理即可)(2)0
33.【答案】
4.6
34.【答案】
(1)增大(2)2
35.【答案】
三棱镜;a;30°;靠近
五、透镜与视觉
36.【答案】
(1)光屏(2)倒立缩小(3)F3
37.【答案】
(1)凸透镜;靠近(2)甲;凹透镜
38.【答案】
(1)晶状体(2)前;凹透镜
39.【答案】
(1)倒立、放大;因为光路是可逆的(2)上(3)C、D
40.【答案】
(1)凸透(2)减小;视网膜
41.【答案】
(1)倒立、放大(2)亮度稍暗的完整像
42.【答案】
(1)大于(2)放大;靠近
43.【答案】
(1)惯性(2)左(3)大于二倍焦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