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义务教育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心愿”这一主题编排,作为单元开篇文章讲述的是革命领袖毛泽东带领战士和乡亲们解决沙洲坝吃水难题的革命传统故事,与后三篇文章风格上稍显不同,估计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会有一定难度。结合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根据问题找出课文中明显信息,特别做了围绕核心问题的多感官多形式设计,意在通过多种途径拉近文章与学生的距离,做到从文中来再到文中去的一个循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实现从知识与技能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字理分析、熟字比较、组词等方式识记“吃、忘”等13个生字;随机学习“忘”“席”的部首心字底和广字头;会写“吃、叫、主、住”4个字。
2.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好带轻声的词语和陌生新词。通过联系上下文,运用图片资料及配合老师讲解,理解“井”、“村子”等意思,了解毛主席及故事背景。
3.通过问题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读通课文。
2.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通过问题找出文中明显信息。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课、自主学习单、测试题及答案。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搜集毛主席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理解学习
1.出示“井”的图片:同学们图片上画的是什么?【PPT出示图片。】
2.教师讲解水井在农村地区的作用,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PPT出示“水井”二字。】
3.引出“井”的象形文字,找到与实物的相似处,以便于同学理解记忆:这就是古时候井字的写法,你们发现了吗?它看起来和图片中的水井很像呢。【PPT出示井的象形字。】
由“井”字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水井有关,请你借助拼音读一下课题。【PPT出示课题。】
初读课题学习“吃”字的书写。“吃”字的读音是整体认读音节,翘舌音,左右结构,口字旁,口字旁的大部分写在左上格。撇的起笔在竖中线右侧。横折弯钩在横中线上起笔,折笔沿着竖中线写。【PPT出示“吃”字。】
6.通过“吃”字的学习直接引出文中的另一个同部首同结构的字“叫”,进行书写的指导归类。【PPT出示叫字。】
7.再读课题,理解“不忘”,认识“心字底”:那课题中的不忘是什么意思呢?对,用心记住就是不忘,所以这个忘字是心字底,和老师来认识一下:心字底。举起小手一起来写写心字底,点、卧勾、点、点。很好,心字底的字一般和心有关,比如想、念两个字。【PPT出示“忘”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吃水不忘挖井人,不能忘记的挖井人到底是谁呢?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翻到第17页,借助汉语拼音自己读读课文。
2.指读课文,要求其他人认真听,校正自己错误的读音。
3.通过点评纠正,学习本课带轻声的几个词语。在词语里面变轻声的这些字单独拿出来都有自己的读音,只有放在特定的词语里面他才会变轻声。【PPT出示】
4.通过观看文中插图引出思考问题:挖井人到底是谁?。【PPT出示】
(1)找到问题答案,了解毛主席相关资料。【PPT出示】
(2)学习毛主席的“主”字,进行书写指导。“主”是翘舌音,他是一个独
体字,点部,书写的时候要写在田字格的正中央。点、横、第二横短、竖在竖中线、最后一横最长。【PPT出示】
(3)认识毛主席的“席”字,并学习广字旁。要提示小同学们的是,广字从字形上看像依靠山崖建造的房屋,所以广字旁的字一般与房屋和场所有关。【PPT出示】
(4)通过继续挖掘挖井人是谁的答案,学习生词“战士”和“乡亲”。同时把“士”与“土”进行字形上的比较学习。【PPT出示】
5.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到挖井的时间、地点。【PPT出示】
(1)指导第一自然段的朗读,注意停顿。借助停顿符再来读一遍,注意停顿符号比逗号停顿稍稍短一点,没有停顿符的地方要连贯地读。老师来示范一下,学生认真听后试着读一读。【PPT出示】
(2)通过地图理清江西、瑞金、沙洲坝的关系,知道毛主席当时住的沙洲坝是一个小村子,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PPT出示】
(3)找出挖井的时间,学习形近字“主”和“住”,通过填空的方式进行区分,对“住”字的书写进行简单的指导。“主”字的书写在前面已经学过了,“住”字多了一个单人旁,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三横等距。【PPT出示】
6.读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解放以后指的就是革命胜利了以后。上面的“面”字是本课要求会识的字,可以用组词法来记住它,例如:上面、面条。【PPT出示】
7.识字归纳:前鼻音、后鼻音、新部首。
8.指导书写:完成课后田字格“吃、叫、主、住”的书写。
(三)课堂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吃、忘”等13个要求会识的字,学习了心字旁、广字旁两个偏旁部首,【PPT出示】会写了“吃、叫、主、住”四个新字【PPT出示】。同时,我们也知道了,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文章是一篇记叙文,它讲述了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的时候,在瑞金城外一个叫沙洲坝的村子,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解放后乡亲们在井边立了一个碑,碑上面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小朋友你们学会了吗?【PPT出示】
(四)课后作业【PPT出示】
完成课后题读一读,记一记。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识字大比拼巩固识字;会写“横折弯”笔画和“江、没、以”3个字
2.根据问题找出文中信息,通过感情朗读、图片联想等形式体会乡亲们缺水的困境和毛主席急乡亲之所急的心情,理解“带领”一词的意思。
3.体会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乡亲们缺水的困境。
2.体会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学会感恩。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上节课学习的生字你们还都记得吗?我来考一考你们。【PPT出示】
(二)深入探究,体悟情感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毛主席在江西革命的时候,带领战士和乡亲们在瑞金城外一个叫沙洲坝的村子挖了一口井。可他为什么要在这里挖一口井呢?【PPT出示】
2.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乡亲们缺水的困难处境。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问题的答案。
(2)当时,沙洲坝这个村子是什么情况呢?一起看看这几幅图。
当时的村子里没有水井,沙洲坝又严重干旱,扁担都压弯了。理解当时乡亲们缺水的困境。
【PPT出示】
(3)练习朗读:我们在朗读这一句话的时候要读出乡亲们吃水困难的感觉,要把“很远的地方”加以强调,老师来示范。
3.想象说话:看到乡亲们吃水困难的情况,毛主席会想些什么呢?【PPT出示】
4.理解“带领”的意思就是带着,领着。毛主席就是带着、领着战士和乡亲们一起挖的井。他这就是把人民群众记在心里,急乡亲们所急。
5.再读第二段,读出乡亲们的困苦,读出毛主席的急他人之所急。
6.想象说话:有了水井乡亲们会对毛主席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完成课后练习。
7.研读第三自然段,引出事情结尾:有了水井,乡亲们再也不用到很远的地方挑水吃了,再也不用遭受缺水的苦累折磨了,为了感谢毛主席,解放以后,乡亲们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这边是课题,一起读——吃水不忘挖井人。这边呢?时刻想念——毛主席。
8.出示总结式板书,提炼中心,让同学们了解饮水思源,要懂得感恩的道理。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整篇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挖井人就是我们的毛主席带领泽战士和乡亲们,当时他在江西革命的时候在瑞金一个叫沙洲坝的小村子里挖了一口井。而急需吃水的人就是当地的乡亲们,解放以后,乡亲们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在井旁边立了这块石碑,上面写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也告诉我们要饮水思源,懂得感恩的道理。同学们,我们要时刻谨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对我们今天幸福生活做出的伟大贡献,同时也要生活中总有个懂得感恩的人,你记住了吗?
9.带领同学们学唱歌曲《吃水不忘挖井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加深孩子们对感恩的领悟。
(三)写字指导
1.指导书写“没”字:没字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等高,左窄右宽。右半边起笔的撇是一个短撇,要紧靠竖中线。横撇起笔在中心点上,那要稍长,注意穿插。
学习新笔画:“横折弯”的书写指导:横折弯是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连笔单位,先横后向下折再右弯,右弯时有弧度不要写成直角。温馨提示:横折弯与横折弯钩极其相似,切勿搞混。
指导学生书写“江”“以”两个字:“江”同“没”一样是左右结构,部首是三点水。但要注意的是,江字左边的三点水要略高于右边。“以”字竖提的竖要直,提要稍长。中间一点起笔略高,写在竖中线上。“撇”的起笔最高,穿插到竖中线的左边,最后一笔的点要低,保持字的平衡。
对会写的字进行归类巩固。左右结构的字有六个,独体字一个。还学习了一个新笔画:横折弯。
5.完成课后田字格“没、江、以”的书写。
(四)课后作业
1.想象说话:如果你是沙洲坝的乡亲,你想对毛主席说些什么?
2.请你把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四、板书设计
1.吃水不忘挖井人
毛泽东
革命时期
挖井
饮水思源
懂得感恩
乡亲们
解放以后
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