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识字加油站”安排的词语与人的身体部位相关,旨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字词句运用”安排了“读一读”,要求读好最常见的几类轻声词语,呈现了后缀为“子”的轻声词3个,叠词轻声词3个,还有其他类型的轻声词3个。学生可初步了解到某些音节在词语和句子中会失去它原有的声调,读得又轻又短。“书写提示”栏目中揭示了有“点”的字书写笔顺规则。“日积月累”安排了贾岛的诗作,这是一首问答诗,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遍访不遇的焦急心情刻画淋漓尽致,表达了对隐者的无限仰慕之情。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通古诗,先慢后快读,享受亲子阅读的快乐。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认识“眉、鼻、嘴、脖、臂、肚、腿、脚”8个表示身体部位的汉字。 
读准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八个表示身体部分的汉字;读准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互动游戏,激趣导入 
小游戏:我说你指。 
师:指身体部位的小游戏很好玩,表示这些身体部位的汉字也很有趣,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表示身体部位的汉字。 
(二)识字加油站 
学生自主认读课本中8个表示身体部位的词语,读准字音,读熟词语。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强调:“嘴”是平舌音,不要读成了翘舌音。 
去拼音读词语。 
单独出示这8个汉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交流识字方法。根据学生的交流,师进行指导。 
出示眉、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和字形之间的相似之处,加强记忆。 
“嘴”是口字旁,表示与口有关。 
“脖、臂、肚、腿、脚”5个字都有月部,其中“臂”的“月”在下方,此时“月”的第一笔 撇 变 竖。 
拓展识字空间。 
鼓励学生再说说其他身体部位的名称,如:眼睛、脸、胸、手腕、膝盖等,师在PPT呈现。 
发现规律:引导学生发现与身体部位有关的汉字(脸、脖、腿、脚、胸、腕、臂、膝)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观察。 
师小结:与身体部位有关的汉字,很多都有“月”部,以后我们看到带“月”的汉字,可以推测这个字与身体部位有关。 
(三)字词句运用 
引导学生自主朗读“字词句运用”中的三行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引导学生发现这三行词语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师小结:这9个词语中的第二个字都读轻声,要读得短而轻。 
师指导学生通过对比朗读(如“dǎn zi”与“dǎn zǐ”)来感受轻声音节再朗读时的音韵之美。 
引导学生发现每行词语的特点,总结出哪些词语中会出现轻声音节。 
师小结:第一行词语都以“子”结尾,“子”读轻声;第二行的词语都是叠词,第二个字读轻声;第三行词语没有什么规律,在朗读时要根据语音感觉来确定是否读轻声。 
拓展:鼓励学生根据每一行词语的特点再说几个类似的词语。(如:第一行:鼻子、肚子、孩子等;第二行:姐姐、弟弟、妹妹等;第三行:太阳、拿着、夜里等。)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在“语文园地四”里认识了很多表示身体部位的汉字,还朗读了带有轻声音节的词语,真是收获满满呀!希望小朋友们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平时的学习中,这样你的进步会更大! 
四、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第一行:“子”结尾 鼻子、肚子、孩子 
第二行: 叠 词 姐姐、弟弟、妹妹 
第三行: 无规律 太阳、拿着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进一步把握点在正上方、左上方和点在右上方汉字的书写笔顺。 
熟读并背诵古诗《寻隐者不遇》,大致理解古诗的意思。 
熟练朗读绕口令,注意读准字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古诗《寻隐者不遇》;熟练朗读绕口令。 
教学难点:把握点在正上方、左上方和点在右上方汉字的书写笔顺。 
三、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谈话导入 
师:在前一段时间的学习中,小朋友们已经会背不少古诗了,现在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生背《赠汪伦》。) 
(二)书写提示 
师过渡:汉字很神奇,不仅读音有趣,而且写法也很有趣!不信,你们观察这四个汉字。(师出示:主、门、书、我)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四个汉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笔画-----------点。 
师引导:虽然这四个汉字都有点画,可是点画的位置却不相同。 
师引导学生观察,教师小结:“主”字的点在正上方,“门”字的点在左上方,“书、我”的点在右上方。 
学生拿出本,摆好姿势。自主书写这四个汉字,感受点画在不同位置时书写的笔顺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点在正上方或左上方,先写点;点在右上方,后写点。 
适度拓展:想一想还有哪些点在正上方、左上方、右上方的汉字,它们是否遵循这样的笔顺规则(如:头、方、广、文、成等)。 
(三)学习古诗《寻隐者不遇》 
学生借助拼音自主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范读正音,明确停顿。 
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结合课文插图,想一想诗歌的大致意思。 
师:我在松树下问一位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童子说师傅采药去了。只知道他在这山中,但是山高云多,我也不知道师傅究竟在哪里。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次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诗句。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借助插图背诵。 
(四)绕口令《妞妞赶牛》 
师:今天老师再和大家一起读一首小诗《妞妞赶牛》。这首小诗十分有意思,读起来绕过来绕过去,这样的小诗就叫绕口令。绕口令是一种民间文字游戏,就是把声、韵母或声调相似、容易混淆的字,组成反复、重叠、绕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气急速念出。 
师范读。 
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读出绕口令的节奏,按照“妞妞/赶牛/河边走”的节奏练习朗读。 
5、拍手读绕口令。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唐诗的王国,学习了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还知道了什么叫绕口令,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绕口令读得又快又准,课下,希望小朋友们收集到更多的古诗和绕口令,和小伙伴们一起读一读。 
四、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寻/隐者/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