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第3节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运用
课
型
探究课
课
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2.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依据,理解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
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教学难点
.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化学方程式能表示什么含义?
课前准备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化学上有没有一种式子,既能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又能反映质量守恒这一特点呢?
[演示]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并检验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
学生观察并组织讨论:
(1)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吗?
(2)用文字表达式表示此化学反应。
引导学生在文字表达式的基础上,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并把箭头改成等号,称之为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
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点燃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C+O2====== CO2
那么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是不是只要把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用化学式来表示就可以了呢?请看以下反应:如“氯酸钾受热分解”反应:
催化剂
KClO3========== KCl+O2
加热
能不能称作化学方程式?怎样才能使它成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化学方程式呢?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活动与探究]组织学生讨论:
(1)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哪些原则?
(2)具体书写步骤是怎样的?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①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②是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步骤:①根据实验事实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②配平化学方程式;
③注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并标明“↑”、“↓”。
(说明“△”、“↑”、“↓”等符号表示的意义。)
[教师活动]
以“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为例,用“最小公倍数配平法”,讲清书写原则及配平方法。
[学生活动]
学生练、讨论分析出现的错误及注意事项。
①什么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②用最小公倍数配平法的步骤。
·
③为什么说质量守恒定律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理论基础?
3.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和读法
[教师活动]
结合氯酸钾分解反应讲述化学方程式表示的质和量的意义及读法(说明“+”和“二”表示的意义)。
△
KClO3 ========== 2KCl + 3O2↑
2(39+35.5+3×16)
2(39+35.5)
3×16×2
=245
=149
=96
从质的含义读作:“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从量的含义读作:“每245份质量的氯酸钾在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加热生成149份质量的氯化钾和96份质量的氧气”。
[学生活动]
学生练习,相邻座位同学相互练习读法。
[教师活动]
简单介绍奇数配偶法和观察法配平方法。
[目的意图]
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的含义去理解和读写化学方程式。
[总结、扩展]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生成气、沉淀,箭头要标明。
最小公倍数配平法:
[步
骤]
1.
找出在反应式两边各出现过一次,并且两边原子个数相差较多或最小公倍数较大的元素作为配平的突破口;2.求它的最小公倍数;3.推出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本节小结
1、书写方程式的步骤;
2、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布置作业:
1.化学方程式C+O2======= CO2表示的意义是① ② 。
2.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
(1)Al+O2→A12O3
(2)Fe+O2
→
Fe3O4
(3)CO+O2───→CO2
(4)H2+O2───→ H2O
(5)HgO──→Hg+O2
(6)KMnO4──→K2MnO4+MnO2+O2
(7)Cu2(OH)2CO3
──→CuO+CO2+H2O
(8)CH4+O2
───→
CO2+H2O
教
后
记
课
题
第3节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运用
课
型
互动课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生理解化学方程式在“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涵义。
2、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3、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学生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掌握解题格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养学生认识到定性和定量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
教学重点
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
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变化的分析
课前准备
预习:1.化学方程式有哪些表示意义?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有什么实际意义,为什么要引入根据化学方程计算?
[预习检查]展示你的学案,让同学分享你的预习成果,并提出你的困惑?
[交流与讨论](1)请3~4位学生写出一些他们所知道的化学方程式(注意有关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结合学生所写的化学方程式的正误判断,选择其中的一个,分析其表示意义。
[问题情景]工业上用电解氧化铝的方法来制取金属铝。已知氧化铝(Al2O3)通电时分解,得到铝和氧气。某铝厂,在第一季度生产中,用去了102t氧化铝,则该厂第一季度最多能生产多少铝?
[学生活动](指导学生先完成方程式,并分析其中的表示意义,进而发现和应用相关的质量关系进行分析、推理)
(1)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确定其中氧化铝与铝的质量比是204:108.
(2)每消耗204t氧化铝,就能得到108t铝。则消耗102t氧化铝,将得到54t铝。
[师生共同归纳与小结]
化学方程式中隐含着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变化时的质量间的比例关系,由此可进行物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物质的计算,这就是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
[练习与反馈]课本P108,第3题,比较等质量的锌、镁与足量的硫酸反应的情况。
学习任务2:为什么要引入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问题情景1]刚才,我们根据物质变化过程分析了相应的产品质量。不知同学们是否还有其他的办法能求出“102t氧化铝能转化得到的铝的质量”?
(学生思考后,进行交流与讨论,得出:类似的物质变化的计算,可应用化学式,进行物质组成的计算。)
[提出问题]相关的计算,既然能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引入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现在不是提倡“减负”吗?我看大家认真学好并掌握其中的一种就行了。要不,我们再看看下面的问题?
[问题情景2]实验室用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碳。某同学用去了20g碳酸钙,则他能最多得到多少质量的二氧化碳?
(学生进行思考,交流与讨论。一些学生根据化学式对物质组成进行分析,无从下手。一些学生尝试着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比例计算,得出正确的答案。)
[归纳小结]在涉及物质的化学变化时,化学方程式直观地表示了物质的变化,同时还隐含了物质间的质量比例关系,可根据其中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出其他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而根据化学式对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时,则因涉及组成与变化间的不同,在进行化学变化计算时可能会有一些不便。
因此,我们要引入化学方程式计算。
(教师补充,在生产、生活中,会涉及到许许多多的化学变化,而人们肯定会关心,要得到一定量的产品时,我们需要投入多少原料?或投入那么多原料,将能得到多少产品等问题。因此,从定量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是化学学科知识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也是我们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习任务3: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过程与计算格式
[过渡]刚才我们解决了根据什么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以及为什么要进行化学计算。那么大家知道“如何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吗?在进行化学方程式计算时,我想先要认真审题,理解问题情景中的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然后进行问题的解答。具体的答题的要求与格式,请大家看课本例题。
〔阅读与理解〕阅读课本P107有关的例题,注意分析其中的过程,注意相关的文字说明与格式的规范化。
[课堂练习与反馈]完成课本P108,第3题,碳完全燃烧时消耗的氧气的计算(同类题,课本P108,第4题,电解氯化镁生产镁和氯气的计算)。
〔教师讲解〕
1.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全面分析问题情景,发现其中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质与量的变化关系。化学计算首先是化学,然后才是计算。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反应中有关物质间的质量变化情况,准确把握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然后才能开始进行计算与答题。
2.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就是化学方程式中隐含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但是如果化学式写错,或方程式没有配平,则计算就完全错误了,所以一定要注意依据的理解与应用,包括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总和”(含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的正确计算。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主要步骤有:设、方(含物质间的比例关系)、关(含已知量、待求量等相关的质量)、比、算、答。要注意格式规范与完整,注意物质间的质量比及其相应的质量单位等。
[归纳与小结]通过学习,你学到了些什么?还有些什么困惑?
2.预习下节课内容(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拓展与应用,见学案补充的内容)。
教
后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