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四季之美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旷、怡、凛、冽、逸”5 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晕”等,会写“愈、晕”等9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背诵课文,丰富语言,增加积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3.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围绕中心句描写景物,了解一年四季中不同的景色,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抓住关键句段,联系上下文,体会静态和动态描写景物变化的方法。
5.课文所写景致不多,却营造出美的氛围。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教学重点
1.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2.背诵课文,丰富语言,增加积累,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抓住关键句段,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4.课文所写景致不多,却营造出美的氛围,仿照课文,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教学难点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2.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理清叙述顺序,体会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抓住关键句段,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
4.仿照课文,用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某个景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口述;歌咏四季是古今中外文学家的同好,但因坐着个人性格爱好、心境的不同而各有所感、各有所爱。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日本女作家,一起走进她笔下的四季之美。请同学读课题。生单独读,齐读。
教师提示,要读出美的感觉。
二、展示资料:师:作者清少纳言是谁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作家卡片,了解这位日本女作家。 (学生自由读作者卡片)
教师小结:这里的和歌,就是日本的一种诗歌,在清少纳言的笔下,花草鸟兽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她的诗歌字里行间充溢着微妙之美、瞬间之美。本篇课文就是出自她的作品集《枕草子》。
三、初读课文,排除障碍
1、学生初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情况
(1)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解析多音字“晕”。
教师提示:我们遇到多音字要根据它的意思来区分读音。
再读词语,巩固加深。
生字学写
利用预习初认生字。结合以前学习生字,尝试自写生字。对有书写问题的生字当堂指出并着重指导书写。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字“愈、旷、晕”等。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老师读课题,以小组为单位分批上台朗读课文。
教师评价:读出美感,读出韵味。
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指导学生用完整的话表述出来。(作者按季节的先后顺序来写。分别写了春天的天空和彩云,夏天的明月、萤火虫、雨,秋天的夕阳、归鸦、大雁、风、虫,冬天的雪、霜、火盆。)
品读每段中心句,谈谈发现。
教师指导:作者写文的时候写的是这个季节最美的某一时间段。
黎明和早晨两个时间段时间很接近,黄昏和夜晚也是。两个接近的时间段,作者是如何区分开来并有截然不同的感受的?(引导学生体会清少纳言对自然观察的细致入微和感受的细腻)
深入课文,感受独特之美。
1、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主要描写了春天黎明的哪些景物?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作者主要描写了春天黎明的哪些景物?(天空、云。)作者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作者是抓住景物的静态美,描写了景物的色彩,如“泛着鱼肚白的天空”“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云”)
教师小结:春天的黎明最动人的是色彩的美,天空的柔和与云彩的鲜亮互相映衬。
指导朗读,感受春天黎明色彩的迷人,景色的美丽。试着进行背诵。
2、小组合作品读第二、三、四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夏、秋、冬季哪些景物?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小组汇报:作者主要描写了夏天夜晚的哪些景物?(明月、萤火虫。)作者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作者抓住事物的动态美来描写的,如“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一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
作者主要描写了秋天黄昏的哪些景物?(归鸦、大雁、风声、虫鸣。)作者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作者抓住事物的动态美来描写的。)
作者主要描写了冬天早晨的哪些景物?(雪、霜、火盆。)作者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作者抓住自己的感受来描写的。)
学习写作方法
作者是如何把春夏秋冬写的这么美、这么迷人的呢?
1、教师指导: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动静结合是指将人、物、景的动态、静态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一种手法。写文章的时候,如果将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结合起来,以静写动, 以动衬静,就能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
2、巩固加深:举例:
一阵暴雨过后,被暴雨冲刷过的城市清爽极了。天格外蓝,地格外绿。所有躲藏起来的鸟儿,一时间倾巢而出,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仿佛是这个城市的精灵。太阳穿破云层,射出一道道金光,在空中纵横交错,织成一幅美丽的图案。满世界的绿叶都镶嵌上亮闪闪的水珠,一片晶莹……雨后的城市是那样的清新。
(学生品读:这段文字对雨后的天、地和绿叶进行了静态描写,对太阳、鸟儿进行了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写出了雨后的城市美丽、清新的特点。)
3、体会文中动态描写之美。
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中的动态描写。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从“蒙蒙细雨”这个词语就会让你浮想联翩,赋予了夏天雨夜的动态美;“闪着”、“飞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萤火虫在夜晚活动的样子,更加给这细雨的夜晚添加了动态美。)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通过“急急匆匆”这个词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乌鸦”归巢时的动态美。)
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用“比翼而飞”拟人化的词写出了大雁在黄昏时归巢的情景,突出了秋天黄昏的动态美。)
课堂小结
学生谈感受和收获。
八、教师总结。春夏秋冬四时转换,美的格调自然不同,给人带来的感觉也互有差异,但不变的是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爱。
九、作业布置: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仔细观察,然后用上动静结合的方法写一写,写出景物的特点。
十、板书设计
22 四季之美
写景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