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自由落体运动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某工人砌外墙时,不慎掉落一块_????¤?????·???????_头掉落的位置距地面的高度为45m,砖头下落的过程视为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总时间为3t,则砖头在最后一个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  )【出处:21教育名师】 
A.15m B.20m C.25m D.30m 
2.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开_?§?2s?????????_落高度与最后2s内的下落高度之比为1:2,重力加速度g=10m/s2,则物体下落的总高度为(  ) 
A.35m B.40m C.45m D.50m 
3.屋檐的同一位置先后滴落两雨滴,忽略空气阻力,则(  ) 
A.质量大的雨滴下落加速度较大 
B.质量小的雨滴下落时间较长 
C.落地前两雨滴间的距离不断增大 
D.质量大的雨滴着地速度较大 
4.如图所示_?????·?????¨??????_着一把长50cm的直尺,并使其处于竖直状态;女生把手放在直尺零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某时刻男生松开直尺,女生看到后立即用手抓直尺,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20cm。若从女生看到男生松开直尺到她抓住直尺所用时间叫“反应时间”。已知直尺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本次实验中该女生的反应时间为(  ) 
A.0.2s B.0.4s C.0.5s D.1s 
5.两位同学利用直尺测量反应_???é??????????????_拿住竖直尺子的顶端,乙同学在尺子下端做捏尺准备。某时刻,甲同学突然将尺子由静止释放,乙同学看到立即握住尺子。已知尺子在此过程中下落的高度约为20cm,则乙同学此次抓握的反应时间最接近的是(  ) 
A.0.02s B.0.1s C.0.2s D.0.14s 
6.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先后经过空中M,N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A.MN的间距为 
B.经过MN所需时间为 
C.经过MN的平均速度为 
D.经过M点的加速度小于N点的加速度 
7.伽利略对“自由_è?????è????¨??????_“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图a、图b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图a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 
C.图b中斜面倾角减小到零时,小球一定会一直运动下去 
D.图b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8.伽利略对“自由落_???è????¨?????????_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中,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图中甲、乙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伽利略使用图甲斜面进行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B.伽利略使用图甲斜面进行实验,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伽利略使用图乙斜面进行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D.伽利略使用图乙斜面进行实验,用实验事实直接得出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越重下落就越快 
B.火车离站时,它的惯性越来越大 
C.伽利略理想实验以可靠事实为基础,经过科学抽象,深刻揭示了自然规律 
D.速度越大的物体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速度越小的物体其运动状体越易改变 
10.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石块从塔顶自由下落,它在最后一秒内的位移是30m(取g=10m/s2)则(  ) 
A.石块的末速度是30m/s 
B.石块的末速度是35m/s 
C.石块的下落时间是3s 
D.石块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5m/s 
二.填空题 
11.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在落地的前一秒内下降35m.它是从   m高处自由落下的,下落时间为   s(g=10m/s2). 
12.一物体_???è????±è?????è??_动,经过3秒物体落地,则它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是   m;物体在下落的第lm内、第2m内、第3m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g取10m/s2); 
13.利用水滴下落可以测_???é????????é?????_g,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流出,在水龙头的正下方放一个盘子,调整盘子的高度,使一水滴刚碰到盘子时,恰好有另一水滴从水龙头开始下落,而空中还有3个正在下落的水滴。测出水龙头到盘子间的距离为h。再用秒表测时间,从第一滴水滴离开水龙头开始计时,到第n滴水滴落到盘中,共用时间为t。 
(1)当第一滴水滴落到盘中时,第二滴水滴离开水龙头的距离为   ; 
(2)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为   。 
三.实验题 
14.有一种“傻瓜”照相机,其光_??????è???????????_)随被拍摄物体的亮度自动调节,而快门(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为了估测该照相机的曝光时间,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从一砖墙前距地面2.5m处让一小石子由静止开始下落,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所示。已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6cm,则:21*cnjy*com 
(1)相机快门刚开启时石子距下落点的高度约为   m; 
(2)快门开启的过程中石子的位移大小约为   m; 
(3)相机的曝光时间约为   s.(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5.某同学利用光电传感_??¨è??è???????????_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器材有铁架台、光电计时器、小钢球等。铁架台上端固定一个电磁铁,通电时,小钢球被吸在电磁铁上,断电时,小钢球自由下落。21教育网 
(1)先将光电门固定在A处,_??????è???????¨è?°_录下小球经过光电门的时间△t0,量出小球释放点距A的距离为h0,测出小球的直径d(d远小于h0)。则小球运动到光电门处的瞬时速度v=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2)若某次实验时光电计时器记_???????°?é????????_过光电门的时间为0.5△t0,请你判断此时光电门距A处的距离△h=   。(用(1)中所给字母表示) 
(3)由于直_?°????é?????é?????_,该同学改测光电门位置与其正上方固定点P(图中未画出)之间的距离h,并记录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移动光电门在竖直杆上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2所示的图象,已知图象斜率为k,纵截距为b,根据图象可知重力加速度g=   。 
16.某同学_è?·???????????????_中竖直向上抛出小球的频闪照片图,已知频闪仪每隔0.05s闪光一次,图中所标数据为实际距离,t1时刻对应位置为小球抛出点。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m/s2,小球质量m=1.0kg(本题所有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由频闪照片上的数据计算t3时刻小球的速度大小v3=   m/s,小球上升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m/s2,根据实际运动情况小球被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v0=   m/s,小球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max=   m。 
2.4自由落体运动同步练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某工人砌外墙时,不慎掉落一_???????¤?????·????_砖头掉落的位置距地面的高度为45m,砖头下落的过程视为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总时间为3t,则砖头在最后一个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  )2·1·c·n·j·y 
A.15m B.20m C.25m D.30m 
解: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推论可知,第一个t时间内、第二个t时间内、第三个t时间内位移之比为1:3:5,而总位移为45m,则第三个t时间内位移为h=m=25m,故C正确,故ABD错误。 
故选:C。 
2.一个物体做自由_è?????è????¨??????_始2s内的下落高度与最后2s内的下落高度之比为1:2,重力加速度g=10m/s2,则物体下落的总高度为(  ) 
A.35m B.40m C.45m D.50m 
解:物体开始2s内下落高度h1==m=20m,则由题意可知,最后2s内下落的高度h2=40m,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最后2s中间时刻的速度,则物体自由下落的时间t=s+1s=3s,则物体下落的总高度,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3.屋檐的同一位置先后滴落两雨滴,忽略空气阻力,则(  ) 
A.质量大的雨滴下落加速度较大 
B.质量小的雨滴下落时间较长 
C.落地前两雨滴间的距离不断增大 
D.质量大的雨滴着地速度较大 
解:ABD、由于忽略空气阻力,故雨滴只受重力,均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下落加速度、时间和落地速度等均与质量大小无关,故ABD错误; 
C、雨滴均做自由落体运动,设后释放雨滴运动的时间为t,两雨滴先后释放的时间差为△t,则先释放雨滴运动时间为t+△t,则两雨滴的距离△x=g(t+△t)2﹣gt2=g?△t?t,故落地前两雨滴的距离越来越大,故C正确。 
故选:C。 
4.如图所示_?????·?????¨??????_着一把长50cm的直尺,并使其处于竖直状态;女生把手放在直尺零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某时刻男生松开直尺,女生看到后立即用手抓直尺,手抓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值为20cm。若从女生看到男生松开直尺到她抓住直尺所用时间叫“反应时间”。已知直尺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竖直状态,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本次实验中该女生的反应时间为(  )21*cnjy*com 
A.0.2s B.0.4s C.0.5s D.1s 
解:由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h=,其中h=20cm=0.20m,代入公式解得t=0.2s,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两位同学利_??¨????°????é?????_应时间,甲同学拿住竖直尺子的顶端,乙同学在尺子下端做捏尺准备。某时刻,甲同学突然将尺子由静止释放,乙同学看到立即握住尺子。已知尺子在此过程中下落的高度约为20cm,则乙同学此次抓握的反应时间最接近的是(  ) 
A.0.02s B.0.1s C.0.2s D.0.14s 
解:由题意可知在反应时间内,尺子下落的高度为:H=20cm=0.2m 
由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知:H=gt2 
解得乙同学此次抓握的反应时间为:t=0.2s,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先后经过空中M,N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N的间距为 
B.经过MN所需时间为 
C.经过MN的平均速度为 
D.经过M点的加速度小于N点的加速度 
解:A.根据位移﹣速度公式可知:,故A正确; 
B、根据v=v0+gt得:,故B正确; 
C、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故C正确; 
D、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处处相等,所以D错误; 
故选:D。 
7.伽利略对“自由_è?????è????¨??????_“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研究,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图a、图b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a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合理外推得出小球在斜面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图a中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可“冲淡”重力,使时间测量更容易 
C.图b中斜面倾角减小到零时,小球一定会一直运动下去 
D.图b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解:AB、伽_??????è???????????_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为当时无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伽利略通过数学推导证明如果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那么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由于当时用滴水法计算,无法记录自由落体的较短时间,伽利略设计了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来“冲淡”重力得作用效果,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时间长的多,所以容易测量。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实验,并通过抽象思维在实验结果上做了合理外推,故A错误,B正确; 
C、图b中斜面倾角减小到零时,由于摩擦力的存在,小球最终会停止运动,故C错误; 
D、伽利略用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D错误。 
故选:B。 
8.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_??¨?????????è????¨_和力的关系”的研究中,开创了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重要科学研究方法。图中甲、乙分别表示这两项研究中实验和逻辑推理的过程,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伽利略使用图甲斜面进行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B.伽利略使用图甲斜面进行实验,得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伽利略使用图乙斜面进行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D.伽利略使用图乙斜面进行实验,用实验事实直接得出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解:AB_??????????????????_知,伽利略设想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因为当时无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所以伽利略通过数学推导证明:如果速度与时间成正比,那么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由于当时用滴水法计算,无法记录自由落体的较短时间,伽利略设计了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来“冲淡”重力得作用效果,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下落的加速度小得多,所用时间长的多,所以容易测量。伽利略做了上百次实验,并通过抽象思维在实验结果上做了合理外推,得到了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故A正确,B错误;2-1-c-n-j-y 
CD、分析图乙可知,伽利略用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CD错误。 
故选:A。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越重下落就越快 
B.火车离站时,它的惯性越来越大 
C.伽利略理想实验以可靠事实为基础,经过科学抽象,深刻揭示了自然规律 
D.速度越大的物体其运动状态越难改变,速度越小的物体其运动状体越易改变 
解:A、不受空气阻力时,所有物体下落一样快;故A错误; 
B、物体惯性与速度无关只与质量有关,故B错误; 
C、斜面实验是先从现实实验为基础,再合理推导,进而提出运动不需要力,故C正确; 
D、速度的改变不是看速度的大小而是看物体的惯性也就是质量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C。 
10.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石块从塔顶自由下落,它在最后一秒内的位移是30m(取g=10m/s2)则(  ) 
A.石块的末速度是30m/s 
B.石块的末速度是35m/s 
C.石块的下落时间是3s 
D.石块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5m/s 
解:C、设塔顶距地面的高度为h,下落时间为t 
根据位移公式,据 
解得:t=3.5s 
h=61.25m 
故C错误; 
AB、石块的末速度是v=gt=10×3.5m/s=35m/s,故A错误,B正确; 
D、石块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1.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在落地的前一秒内下降35m.它是从 80 m高处自由落下的,下落时间为 4 s(g=10m/s2). 
解:设下落时间为t,最后1s内的位移便是ts内的位移与(t﹣1)s内位移之差:△s= 
代入数据有: 
=35m 
得t=4s. 
下落时的高度:h==m=80m 
故答案为:80; 4 
12.一物体作自由落体运动,经过3秒物体落地,则它在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是 25 m;物体在下落的第lm内、第2m内、第3m内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g取10m/s2); 
解:根据h=gt2,3s内的位移为:m 
2s内的位移为:m=20m 
所以第3s内的位移为:x=h3﹣h2=45m﹣20m=25m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导出公式可知第lm内、第2m内、第3m内的时间之比为:t1:t2:t3=1:: 
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得:== 
故答案为:25, 
13.利用水滴下落可以_??????é????????é??_度g,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流出,在水龙头的正下方放一个盘子,调整盘子的高度,使一水滴刚碰到盘子时,恰好有另一水滴从水龙头开始下落,而空中还有3个正在下落的水滴。测出水龙头到盘子间的距离为h。再用秒表测时间,从第一滴水滴离开水龙头开始计时,到第n滴水滴落到盘中,共用时间为t。 
(1)当第一滴水滴落到盘中时,第二滴水滴离开水龙头的距离为  ; 
(2)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为  。 
解:(1)由题意可知,水滴将h分成时间相等的4份,4份相等时间内位移比为1:3:5:7, 
总高度为h,所以第二滴水滴离水龙头的高度为:, 
故第二个水滴离开水龙头的距离为。 
(2)从第一滴水离开水龙头开始,到第n滴水落至盘中(即n+4滴水离开水龙头),共用时间为t(s), 
知道两滴水间的时间间隔为:, 
根据得: 
解得:g= 
故答案为:,。 
三.实验题 
14.有一种“傻瓜”照_??????????????????_(进光孔径)随被拍摄物体的亮度自动调节,而快门(曝光时间)是固定不变的。为了估测该照相机的曝光时间,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从一砖墙前距地面2.5m处让一小石子由静止开始下落,拍摄石子在空中的照片如图所示。已知每块砖的平均厚度为6cm,则:【版权所有:21教育】 
(1)相机快门刚开启时石子距下落点的高度约为 2 m; 
(2)快门开启的过程中石子的位移大小约为 0.12 m; 
(3)相机的曝光时间约为 0.02 s.(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解:(1)由图片可知相_??????é?¨?????????_时石子下落到A点,A距离地面的高度h′=8.5×0.06m≈0.5m,故距离下落点的高度为hA=2.5m﹣0.5m=2m; 
(2)由图可知快门开启的过程中石子下落了两个砖的位移,故它的位移为想x=2×0.06m=0.12m; 
(3)设相机的曝光时间为△t,石子由静止下落到A点所用的时间为tA,下落到A点所用的时间tB,下则△t=tB﹣tA, 
由自由落体的位移时间关系得:tA=,;其中hA=2m,hB=2.12m,代入解得△t≈0.02s。 
故答案为:(1)2 (2)0.12 (3)0.02 
15.某同学利用光电_????????¨è??è?????_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实验器材有铁架台、光电计时器、小钢球等。铁架台上端固定一个电磁铁,通电时,小钢球被吸在电磁铁上,断电时,小钢球自由下落。 
(1)先将光电门固定在A处,光电计时器记录下小球经过光电门的时间△t0,量出小球释放点距A的距离为h0,测出小球的直径d(d远小于h0)。则小球运动到光电门处的瞬时速度v=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2)若某次实验_?????????è???????¨_记录下小钢球经过光电门的时间为0.5△t0,请你判断此时光电门距A处的距离△h= 3h0 。(用(1)中所给字母表示) 
(3)由于直尺的长度限制,该同学改测光电门位置与其正上方固定点P(图中未画出)之间的距离h,并记录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移动光电门在竖直杆上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2所示的图象,已知图象斜率为k,纵截距为b,根据图象可知重力加速度g=  。 
解:(1)球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 
根据v2=2gh,解得g=。 
(2)若某次实验_?????????é?¨è?????_器记录下小钢球经过光电门的时间为0.5t0,则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根据v2=2gh得,知下落的高度变为原来的4倍, 
因为第一次固定在A处,第二次求的是光电门与A的距离为△h=3h0; 
(3)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可知,解得 
解得g= 
故答案为:(1), 
(2)3h0 (3) 
16.某同学获得一张_??????????????????_上抛出小球的频闪照片图,已知频闪仪每隔0.05s闪光一次,图中所标数据为实际距离,t1时刻对应位置为小球抛出点。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取9.8m/s2,小球质量m=1.0kg(本题所有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由频闪照片上的数据计算t3时刻小球的速度大小v3= 4.48 m/s,小球上升的加速度大小约为 10.0 m/s2,根据实际运动情况小球被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v0= 5.48 m/s,小球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max= 1.50 m。 
解:(1)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t3的瞬时速度应为t2和t4之间的平均速度,即:v3=m/s=4.48m/s 
(2)同理t4时刻小球的速度大小:v4=m/s=3.98m/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a=可以求出加速度大小,即:a=||=m/s2=10.0m/s2 
(3)t1到t3过程:v3=v1﹣a?2T 
代入数据可得:v1=5.48m/s 
(4)根据速度位移关系式: 
代入数据可得:hmax=1.50m 
故答案为:(1)4.48;(2)10.0; (3)5.48;(4)1.50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