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2-09 20:26: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辽宁省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语文)
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总分150,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文学应放射出理想的光芒
文学理想的表达,是现实在变革发展中的艺术展现,实质是文学艺术超越性的体现,文学艺术超越性恰是文学艺术存在的生命。
文学艺术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超越现实生活。文学艺术创作将现实生活的原材料通过开掘、提炼,生发了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不同于现实生活的超越性,这才有了文学艺术作品。如果失去了超越性,就失去了创作意义,就没有文学艺术本身了,超越性是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生命。
文学理想的表达,体现了文学艺术的超越性。英国诗人密尔顿的《失乐园》不仅揭示了人类理性不强,意志薄弱,经不住诱惑的根源,而且抒写了人的自豪情怀、进取精神、革命激情。这理想光辉具有鲜明的超越性意义。当代作家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抒写了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的人类共同精神的理想光辉,具有鲜明的文学超越性。作者写道:“这部长篇出来后,也许有人会问,你写的就是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吗?我可以说,是,也不是。虽然这粒种子萌生在那里,但它作为小说成长起来以后,早已改变了形态。虽然有些故事是有生活原型的,但我并不满足和拘泥于这些,我还是为它注入了许多新鲜的故事——虚构的,以及我们所了解的一些鄂伦春人的故事。”作者巧妙地把作品与现实的关系比作植株与种子的关系,两者之间的重大差别来源于重大的创造性。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大量引进,对于我们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提高创作起了重要推进作用。但是一些人搞“原装引进”,阻碍了文学理想之路的通行。
一些作品横移“本体烦恼论”,着力表现人生的烦恼、痛苦与绝望。一些抒写生活烦恼、工作烦恼、家庭烦恼的作品蜂拥出现,作者们认为生活烦恼是“普遍的生存状态”“我们似乎看到生活像一个宏大的虎口在吞噬我们……”一些作品横移“非人性化”,热衷于表现纯然的兽性、卑微的龌龊的人性,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文学作品的大量出现,不仅使文学艺术苍白、平庸,而且使文学艺术患上了严重的“精神萎靡症”、“颓废绝望症”。凡此种种,遮蔽了文学理想的光辉。
文学艺术中理想的表达,不是从外部加进来的思想概念,而是将现实的变革发展予以艺术化展现,从中生发出强大的审美感染力。在这方面,成功的创作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在兆影的《红豆粘糕和奔跑》中,“我”遭遇了一系列艰难困苦,可“我”并没有被击倒,选择了坚持长跑。奔跑的意象展现了以主动进取、积极创造的奋斗精神超越艰难困苦的生存态势。弗罗姆认为,所谓超越,是指人渴望克服被动的生存态势,人总是不甘心成为环境的奴隶,力求由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角色,向着自己开拓的路线前进。鲁敏的《逝者的恩泽》,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古丽、红嫂们突破常规展现的温情、善良、宽容的品格非常难能可贵,激发了读者大众的强烈美感。日常生活中超越常规的事物都具有特殊性。极为个别的特殊性,往往代表着人类的理想、社会的未来,本身就具有普遍性意义、超越性意义。杨宏的《热血家族》以高有才为代表的英雄群体,孙铭的《铁流》以罗泰为代表的英雄群体,其心灵世界,都是崇高与平凡、公益与私利、英勇与畏惧、智慧与拙笨、新风与旧俗等多侧面的对立统一体。这些英雄的成长,是在矛盾斗争中实现的,英雄心路历程,是在多侧面对立统一的辩证发展中前行的。英雄心灵的每次升华,都经历着生与死、血与泪、火与水的强烈激荡,因而产生出耀眼的光芒。
注重文学理想的审美表达,只有文学放射出理想的光芒,我们的文学才能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1.下列对于“文学理想的表达”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学作品中的理想的表达,是将现实的变革发展予以艺术化展现,会使作品发出强大的审美感染力。
B.文学理想的表达,是现实在变革发展中的艺术展现,其实质是文学艺术超越性的体现,是文学艺术存在的生命。
C.文学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没有现实生活的原材料,就不会有文学作品的出现。
D.文学艺术中理想的表达,不是从外部加进来的思想概念,而是从内部产生的文学需求。
2.下列不属于“文学艺术超越性”的表现的一项是( )(3分)
A.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抒写了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爱憎分明的人类共同精神的理想光辉。
B.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写的就是敖鲁古雅的鄂温克人的生活,小说中的很多故事是有生活原型的。
C.孙铭的《铁流》中那些英雄的成长是在矛盾斗争中实现的,英雄心路历程,是在多侧面对立统一的辩证发展中前行的。
D.孙铭的《铁流》写英雄心灵的每次升华,都经历着生与死、血与泪、火与水的强烈激荡,因而产生出耀眼的光芒。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表现人生的烦恼、痛苦与绝望,抒写生活烦恼、工作烦恼、家庭烦恼的作品是不具有艺术超越性的作品。
B.我们不能在作品中表现卑微的龌龊的人性,否则会使文学艺术患上了严重的“精神萎靡症”“颓废绝望症”。
C.不引进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会使我们的视野狭窄,“原装引进”则阻碍了文学理想之路的通行。
D.只要注重文学理想的审美表达,就能让文学放射出理想的光芒,我们的文学就能充满阳光,充满希望。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人也,为郡族姓,堪早孤,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及即位,中郎将来歙荐堪,召拜郎中,三迁为谒者。使送委输缣帛(转运积聚的布帛),并领骑七千匹,诣大司马吴汉伐公孙述,在道追拜蜀郡太守。时汉军余七日粮,阴具船欲遁去。堪闻之,驰往见汉,说述必败,不宜退师之策。汉从之,乃示弱挑敌,述果自出,战死城下。成都既拔,堪先入据其城,检阅库藏,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慰抚吏民,蜀人大悦。在郡二年,征拜骑都尉,后领骠骑将军杜茂营,击破匈奴于高柳,拜渔阳太守。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视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帝尝召见诸郡计吏(主管考核官员的官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蜀郡计掾樊显进曰:“渔阳太守张堪昔在蜀,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前公孙述破时,珍宝山积,卷握之物,足富十世,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帝闻,良久叹息,拜显为鱼复长。方征堪,会病卒,帝深悼惜之,下诏褒扬,赐帛百匹。 (选自《后汉书》)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会病卒。 会:恰逢
B.在道追拜蜀郡太守。 拜:授予官职
C.受业长安。 受业:教授学业
D.劝民耕种。 劝:鼓励、劝勉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张堪“为政贤能”的一组是(3分)
① 世祖微时,见堪志操,常嘉焉
② 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
③ 堪先入据其城,检阅库藏,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
④ 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
⑤ 让先父余财数百万与兄子
⑥ 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堪年少时品行超群,把父亲留下的数百万家产让给侄子,自己来到长安受业,受到诸儒的称赞。
B.张堪受命协助大司马吴汉征伐公孙述时,献奇策,以示弱挑动敌人出战,打
败公孙述,攻占了成都。
C.张堪率兵入成都,首先派兵加固了城防,检阅军队,清查仓库,收其珍宝,
并将财宝逐件登记,上报朝廷,没有半点儿占有。
D.张堪任渔阳太守时,不仅捕击奸猾之人,抗击匈奴入侵,力保边疆太平,而
且还辟田劝耕,使百姓殷实富足,其乐融融。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5分)
(2)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布被囊而已。(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途中见杏花
吴融
一枝红艳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
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
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
注:吴融晚唐诗人,昭宗龙纪元年(889年)登进士第。曾随宰相韦昭度出讨伐川,任掌书记,累迁侍御史。一度去官,流落荆南。
8.诗的首联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有什么作用 (5分)
9.“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
(2)故虽有名马, , ,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杂说))
(3)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乙 选考题
请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个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船 魂
王海群
夕阳西下,晚风渐起。
乌蟒河缓缓地流,“半江瑟瑟半江红”。
河对岸静泊着水泥船,岸上还是低矮的小茅棚,它们的主人还是艄公何大伯吗
何大伯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当年我和母亲去外婆家,搭的就是他的船。我和同船玩闹的另一个孩子都落水了。何大伯跳下水,救起了我,另一个孩子却让激流永远地卷走了。那是他自己的孩子小驹儿呀……
何大伯,今天我看你来了。
可是,我却怕何大伯认出我来。
一个老者走出了小茅棚,望望对岸。船过来了。是何大伯!我的心突突地跳起来。
他老了,背弯了,头发、胡子全白了。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深深的愧疚压着我的心,假如他的驹儿不被激流卷走,假如他的第二个儿子还在他身边……
何大伯看了我一眼,扭过头,说了声:“上船吧,同志。”
难道他真不认识我了 我工作了,成了一名年轻的法官,已有9年没来看他了。不认识也好,哦,不,也许怪我没先叫他,可是……
上了船,他只是摇桨,默不作声,我打破了宁静,说:“今天没什么风浪嘛,老人家。” “有风 浪也不怕,撑船的怕什么风浪 ”声音沙哑,却带着当年的豪气。
船到河心,夕阳已落,河水一片混沌。“这水比以前浑多了。”我说。
“清水也好,浑水也好,只要有船,就能渡人。”何大伯接过我的话,眼睛却不看我,只是摇桨。“还要有像你这样的老艄公才行啊。”我说。
“不行,老喽。再干6年,我小儿子白龙回来啦,就交给他。”
他说得那样平静,我的心却提上嗓子眼,不敢看他。
船到岸边,我身上没零钱,只好掏出一张百元钞给他。
“怎么,用大票子吓我 ”他露出一丝笑意。
他边点钱边说:“现在我烟酒都断了。等儿子回来,我想买条新船。”
“买条新船好啊。”我说。“只是,我看,光靠我这条船不行啊。”大伯叹了口气:“别看我老了,但还看得清。你看,有些伢仔整天不务正业,偷吃扒拿,就是不上过日子这条船;有的当干部,不但不吃苦在前,还多吃多拿,坑害百姓,不给政府撑好船。最叫我憋气的是政府要法办,让他们吃点苦,受点教育,家里还护着,请客送礼,替他们开脱。要我说,没有政府这条大船,老百姓的一河清水就让他们搅浑了,迟早他们把自己给呛死。”
我边听边点头赞许。何大伯,你或许不知道,你的小儿子白龙的案子就是我判的啊。20年前,你为了救我失去了大儿子驹儿,可是后来,我却没给你的小儿子白龙留一点情面……
“你看,天不早了,快回去吧,我这人瞎啰嗦。”
我百感交集下了船。回望对岸又有人朝河边走来,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复又上船 ,“老人家,我想帮你摆一次渡。”
老人疑惑地看了我一眼。我抓过竹篙,一头抵向岸边。
一双手,一双厚实、温暖的手死死地捂住了我拿竹篙的手。
我扭头看他,他却侧脸,目光投向了远方浩渺苍茫的水面,嘴中嗫嚅着什么……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运用第一人称写法,讲述主人公“我”在乘老艄公何大伯的船渡乌蟒河过程中和何大伯多次交往的故事。
B.写老艄公“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是以外貌描写来表现他因失去孩子驹儿、二儿子犯罪入狱、年老、对世事的忧虑等综合因素而造成的沉痛心情。
C.何大伯对“我”有救命之恩,可“我”却没有因此而宽容他犯罪的小儿子,这说明“我”是一个秉公执法的法官。
D.“我”提出摆渡这一请求,是希望我与老人相互谅解,而“老人疑惑地看了我一眼”,是对我的要求一时的不理解。
E.“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一句景物描写展示了一幅十分美丽的夕阳西下时的河景,同时也起到了烘托人物的作用。
(2)小说从“我”不主动介绍自己,自认为何大伯没有认出了我来这个角度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6分)
(3)从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上,哪些地方能看出何大伯已认出我来了 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题目“船魂”,含意丰富,请结合全文,从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苏 步 青
①即使是未曾涉足数学王国的人,对苏步青这个名字也不应感到陌生。他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国际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微分几何学派创始人,被誉为“东方国度上灿烂的数学明星”与“东方第一几何学家”。
②苏步青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后入该校研究院,获理学博士学位。1931年4月,苏步青谢绝了亲友和导师的挽留,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精培细育勤扶植,不出人才誓不休”的教书育人生涯。尽管生活贫穷,条件艰苦,但为祖国培养数学人才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解放后,苏步青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苏步青严格要求学生德才兼备,鼓励学生一代超出一代,被称为“苏步青效应”。苏步青认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科学发展的规律。我们应自觉鼓励学生超过老师,并把这作为四化建设的一种贡献。在总结培养优秀人才经验时,他归纳出三条做法:一是先鼓励他们尽快赶上老师,二是不挡住他们的成长之路,三是在背后赶他们,推他们一把。他认为教师的讲课与辅导,不是简单的复述,而要有创造性。为此,他用数学讨论班来培养学生和青年教师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培养了谷超豪、明和生、李大潜院士和一大批优秀教学人才。
③苏步青七十余年的春风化雨,桃李满天下,栋梁架人间。他对学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在浙大时,一天夜里,一名叫熊全治的学生匆匆地来到苏步青家里,说是怕第二天研讨班的报告过不了关特来请教的,可话音未落,苏步青就板起面孔训道:“你怎么不早点来,临时抱佛脚,还能有个好?”熊全治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回到宿舍,干了一个通宵,第二天论文总算过关了。熊全治后来到美国成了名教授,四十多年后回国探望苏老不无深情地说:“当年多亏先生一顿痛骂。”苏步青对自己要求更严。微分几何是他的专长,教了几十年,烂熟于心,但他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
④苏步青出生在浙江雁荡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在读初中时,对数学并不感兴趣,觉得数学太简单,一学不懂。然而,后来的一堂教学课影响了他一生的道路,把他引入了神秘的数学王国。
⑤那是在浙江省立十中上初三时,学校来了一位刚从东京留学归来的教数学课的杨老师。第一堂课杨老师没有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他说:“当今世界,弱肉强食,世界列强依仗船坚炮利,都想蚕食瓜分中国。中华亡国灭种的危险迫在眉睫,振兴科学,发展实业,救亡图存,在此一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应有责任。”这位老师旁征博引,随后讲述了数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为了救亡图存,必须振兴科学。数学是科学的开路先锋,为了发展科学,必须学好数学。”苏步青一生不知听过多少堂课,但这一堂课使他终身难忘。
⑥当天晚上,苏步青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在杨老师的影响下,苏步青的兴趣从文学转向了数学,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苏步青只知道读书、思考、解题、演算,在随后的4年中,他演算了上万道数学习题。现在温州一中(即当时省立十中)还珍藏着苏步青当年的一本几何练习簿,用毛笔书写,工工整整。
⑦苏步青是我国科学界有名的文理全才,他不仅数学成绩突出,文科成绩也非常好。早年他能够完整地背出《左传》和《唐诗三百首》两本书,对《史记》和《汉书》中的名篇能倒背如流,并且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四年中学毕业时,苏步青以广泛的兴趣、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以门门功课90分以上的成绩毕业。
⑧当苏步青以出色的成就蜚声海内外时,他无限感慨地说:“深厚的文学、历史基础的辅助我登上数学殿堂的翅膀,文学、历史知识帮助我开拓思路,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以后几十年,我能吟诗填词,出口成章,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初中时的文理兼治的学习方法。我要向有志于学习理工、自然科学的同学们说一句话:打好语文、史地基础,可以帮助你们跃上更高的台阶。”
⑨2003年3月17日,苏老因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经积极抢救无效,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1岁。
⑩对于苏老而言,这或许是一种永久的休息,一次不再归来的远行……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文章第三段通过能熊全治的神态、语言等的描写,表现了苏步青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
B.苏步青1927年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毕业后,便毅然回国,受聘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开始他的教书育人生涯。
C.教数学的杨老师的第一堂课没有讲数学,而是先讲“国际形势”,这节课改变了苏步青对数学的看法,作者想通过这个内容告诉我们教师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D.苏步青备课时,一方面把国际研究新成果及时写入教案,另一方面吸取学生意见,改进教法,既充实自己,又提高教学质量。表明他治学严谨,教学有方。
E.从作者对苏步青的介绍中,我们明白了要想成为一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必须在文史方面有高深的造诣。
(2)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苏步青取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原因。(6分)
(3)结合文本,谈谈这篇传记的写作特点。(6分)
(4)请从“求学”和“治学”两个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联系文章内容,谈谈苏步青给你的启示。(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 他在国内影视界和社会上知名度都极高,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堪称炙手可热的名人。
http://www./B.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C.角色的个性鲜明,是电视剧《康熙王朝》最值得欣赏的地方。甚至连配角都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D.《阿Q正传》对国民性弱点的揭示,至今仍然振聋发聩;鲁迅先生所概括的阿Q的精神胜利法,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世博会必将对中国,特别是对上海的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质量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B.吴健雄的敬业精神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她被誉为美国物理学界的女中豪杰和美国物理学会主席。
C.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还应帮助学生增进对世界和各国人民的了解,并形成以相互欣赏和尊重的态度来对待别国文化和生活方式。
D.比梁实秋、钱钟书晚出生三十多年的余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举重若轻,衣袂飘然地走进他的“文化苦旅”。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 ___________。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① 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
② 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
③ 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
④“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
⑤ 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
⑥ 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
A.③①⑤④②⑥ B.①③⑤④②⑥
C.①③⑥②④⑤ D.③①⑥②⑤④
16.在下面的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5分)
假如窗边太朴素了,你可以在窗外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姿;
, ; , ; , 。即使无风无月,无雨无雪,它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也泛出一片青翠,生动而空灵。
1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请提取反映其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不超过15个字)(6分)
《我国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标准的研究》在总结国内外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背景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现状,提出保护区级别划分应遵循的原则,根据这些原则,研究制定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级别划分标准。并对其标准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定义。此外,本文还对保护区级别划分的依据和确定保护区重要性的评价指标进行了阐述和讨论。此标准的研究对于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1) (2) (3)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树问大树:“你吃了什么才长得这么大呢?”
大树说:“我每天吃青山一座,白云一片,蜂鸣与蛙唱四两,早晚各吃晨曦与落日一遍,有时也吃些鸟粪、腐叶,喝点朝露和山泉。”
小树:“吃这些你的体形就这么完美和谐 ”
大树:“这还要感谢风雨雷电。风为我修饰身材,雷为我劈去放肆,雨为我洗去尘土,电为我斩去高傲”
小树又问:“为何有的树木长得枯黄又干瘦?”
大树说:“因为我们各自的菜单不同。他们选择吃的是愤世,是抱怨,是黑暗;因此就不能青翠光鲜。”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庄河市第六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4、C【分析】受业:受业为学习
5、D【分析】①⑤为少年时的品质。②是军事才能。
6、C【分析】原文无“检阅军队”。
7、(1)追捕奸险狡猾的人,赏赐惩罚一定分明(讲信用),官吏百姓都愿意追随他,为他所用。(“奸猾”“信”“为用”为关键词语,译对一处得一分,句意译对,语句通顺得2分,)
(2)而他解职还都时,乘坐的只是一辆断辕的破车,车上只有布被布包袱而已。(“去职”译为“离职”也对,“折”“囊”“去职”为关键词语,译对一处得一分,句意译对,语句通顺得2分)
9、【分析】表达了诗人的身世之悲(或孤独寂寞的情感)(2分)。由于“春浅”,一般树木枝梢上还是空疏的,空气里的花香仍夹带着料峭的寒意,不见蝴蝶飞来,只有归巢的黄莺聊相陪伴(2分);在这种情景下,独自盛开的杏花难免感到孤独寂寞,这里显然融入了诗人的身世之感(融情于景)(2分)。
附文言文译文:
张堪,字君游,南阳宛县人,是南阳郡豪门大族。张堪很早就成为孤儿,他把先父留下的数百万财产让给了堂侄。十六岁时,他来到长安受业学习。他的品行超群,儒生们都称他为“圣童”。 刘秀还是一介布衣的时候,看到张堪品行兼优,经常称赞褒扬。即位之后,中郎将来歙推荐张堪,征召拜为郎中,经三次迁升为谒者。派他负责转运积聚的布帛,并领骑兵七千,前往协助大司马吴汉讨伐公孙述,在途中追任他为蜀郡太守。当时吴汉的军队仅剩下七天的军粮,暗中准备船只打算撤兵。张堪听说后,急忙驰驱至吴汉那里,论述公孙述必败,不应退兵之策。吴汉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显示软弱引诱敌兵,公孙述果然亲自率兵出战,结果在城下被击杀。成都被攻克之后,张堪首先占据城池,检查府库所藏财物,收敛珍宝,全部列出名单上报,一点都没有装入自己腰包。他安慰招抚城中的官员百姓,蜀地之人非常欢悦。 张堪在蜀郡任职两年,征召回京,授予骑都尉,后又率领骠骑将军杜茂的部下士卒,在高柳击败匈奴,被任命为渔阳太守。在任期间,他追捕打击奸险狡猾之人,赏赐惩罚一定非常分明,官员百姓都乐意为他所用。匈奴曾出动一万名骑兵入侵渔阳,张堪率骑兵数千名奔袭攻击,大败敌兵,渔阳界内从此安定无事。于是他令百姓在狐奴开垦稻田八千余顷,鼓励百姓耕种,因此使郡中殷实富庶起来。百姓作歌说:“桑树无乱枝,麦穗有双歧,张君施政,百姓乐不可支。”任渔阳太守八年,匈奴不敢入侵边塞。 皇帝曾召见各郡主管考核官员的官吏,向他们询问各郡的风土人情以及前后郡守县令能否称职。蜀郡的计吏属官樊显进言说:“渔洋太守张堪过去在蜀郡时,他的仁爱能够惠待下属,威严能够讨罚奸人。之前公孙述被攻破时,珍宝堆积如山, 他所掌握之财物,足以富及十代,然而张堪离职的时候,乘坐的是断了辕的破车,车上只有布被布袋而已。”皇帝听了,叹息了很久,授予樊显做鱼复县令。正要征召张堪,恰逢他病逝了,皇帝非常哀悼惋惜他,于是下令对他加以褒扬,赏赐给他一百匹帛。
(2)从这样一个角度写,有利于以一个乘船者和老艄公谈话的方式展开情节;有利于何大伯借题发挥,表达自己对世态人情的看法;有利于表现主人公何大伯一身正气,以平常心对待判自己儿子徒刑的法官;也更真实地表达出了我的愧疚之情。(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3)从刚上船时的“扭过头”、“默不作声”“眼睛却不看我”等处和结尾处的“他却侧脸”几处描写中可以看出,何大伯是认出“我”来了,只是不想正面交谈。从“一双手,一双厚实、温暖的手死死地捂住了我拿竹篙的手”这一细节描写上看,何大伯是一个认识并十分理解我的心情的人。从何大伯对“别看我老了……把自己给呛死”一段感叹的话看,就是针对小儿子一事而发的,是有意说给我,让我理解大伯的心情的。(一点2分,意思表达出来即可)
(4)(参考观点)船魂也就是人魂,是老艄公的精神,从小说中看,它可以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含意:①渡人过河不惧风浪的豪气;②有人渡河就世代为人摆渡的职业责任感和有人从自己的船上落水,就舍己救人的牺牲精神;③热爱社会,认识到政府这只大船的重要的爱国意识。(抓住一个方面,结合小说,阐释合理即可。也可以从其他方面谈,言之成理即可。观点2分,阐释合理6分。)
12.(25分)
(1)(5分)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E给1分,答B、C不给分。(A项表述不完整,还表现了熊全治对苏步青的感激之情。E项表述太过绝对,可将“必须”改为“需要”。B项苏步青是1931年4月归国。C项,本文的侧重点是苏步青,所以此事是为了说明苏步青是如何走入神秘的数学王国的。)
(2)(6分)①爱国敬业,执著信念。尽管生活贫穷,条件艰苦,但为祖国培养人才的信心始终没有动摇。②治学严谨,教学有方。如每次上课都要重新备课,吸纳国际新成果等。③勤奋刻苦,不畏艰难。求学时期,曾经在4年里演算了上万道习题,④文理兼治,兴趣广泛。作为数学家,他具有深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三点即可。每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3)(6分)①材料典型,且真实可信;②具有文学性;③通过细节表现人物。④评传结合。(三点即可。每答对一点给1分,结合文本给1分。意思对即可。)
(4)(8分)求学上,要勤奋刻苦,坚持不懈,严格要求自己。(3分)(结合文本,略,3分)学习中也要踏踏实实,要锐意进取。(结合自身提出启示2分)
治学上,要态度严谨,具有创新精神,要有一定的方法,提携后进。(3分)(结合文本,略,3分)学习和生活中也要有一个严谨的态度,同时也要勇于探索、开拓。(结合自身提出启示2分)
(大意表述清楚即可)
13、D (A、炙手可热,比喻人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不指知名度。B、(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不用于价格高低的比较。C、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不形容个性鲜明。而且,“配角”是人,活人,怎么能说“活人像活的一样”呢?D、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
14.D(A.缺成分,“人民生活质量”后应加上“的提高”;B.搭配不当,“誉为”和“物理学会主席”不搭配;C.成分残缺,“并”后加上“帮助他们”或“使之”。)
15.D
16.(5分)有月,你可以欣赏它迷离的倩影 有雨,你可以欣赏它潇潇的歌吟 有雪,你可以欣赏它清雅的素妆
17.(6分)自然保护区 级别划分标准 评价指标
18. 作文构思提示:
这是一则多角度立意的新材料作文,命题意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学会珍重生命。
审题的突破口在于三问三答的内涵,尤以大树的回答为要。针对小树关于怎样成长得健壮、完美的问题,大树的回答是:要吃青山、白云、蜂鸣、蛙唱——大自然的精华;要吃鸟粪、腐叶——吸收后可转化为成长所需的营养(可联想他人的批评等);要经受风雨雷电的洗礼——在挫折中经受磨炼;拒绝“愤世”“抱怨”等阴暗的情绪——拥有乐观向上的情趣。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四个写作角度。
具体的参考立意:
一、成长需要各种营养(包括物质营养与精神营养,如书本知识、师长教导与传授的经验、艺术与体育等);
二、要选择正确的人生态度(如乐观、坚强等)。
错误的立意主要有:一、感恩;二、学会包容、容忍;三、谈环境与命运的关系;四、关于知足、完美与和谐的问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