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分解反应专题
知识点一: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互相交换离子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AB+CD
→
AD+CB
特点:双交换、价不变
常见沉淀:AgCl↓
BaSO4↓
Cu(OH)2↓
Fe(OH)3↓
Mg(OH)2↓
Al(OH)3↓
BaCO3↓
CaCO3↓
反应实质:
生成H2O:H+与OH-
中和反应
;金属氧化物与H+
放出气体:H+与CO32-、HCO3-;NH4+与OH-
析出沉淀:Ag+与Cl-;CO32-
Ba2+
与CO32-;SO42-
Ca2+与CO32-
Mg2+与OH-
知识点二:常见复分解类型
酸
+
金属氧化物→
盐
+
水(金属除锈)
醋酸除铁锈:
盐酸与氧化铜:
硫酸与氧化镁:
硝酸与氧化铝:
★碱
+
非金属氧化物→
盐
+
水(非复分解反应,也生成盐和水)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钡:
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钡: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
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
酸
+
碱→
盐
+
水(三大强酸与所有碱、所有酸与四大强碱)
硫酸与氢氧化钡:
盐酸与氢氧化镁:
硝酸与氢氧化铁:
盐酸与氢氧化铜:
硫酸与氢氧化铝:
氢硫酸与氢氧化钠:
亚硫酸与氢氧化钡:
醋酸与氢氧化钾:
酸
+
盐
→
新盐
+
新酸
①强酸与碳酸盐(碳酸氢盐)产生二氧化碳
(碳酸分解)
盐酸与碳酸钡:
硫酸与碳酸氢钠:
盐酸与碳酸氢钙:
硫酸与碳酸钙:
硝酸与碳酸氢钠:
②强酸与盐生成沉淀:AgCl↓
BaSO4↓
BaCO3↓
CaCO3↓
AgCl↓
盐酸和硝酸银:
盐酸和碳酸银:
BaSO4↓
硫酸与氯化钡
:
硫酸与硝酸钡
:
硫酸与碳酸钡
:
碱
+
盐→
新盐+新碱
Cu(OH)2↓
Fe(OH)3↓
Mg(OH)2↓
Al(OH)3↓
BaCO3↓
CaCO3↓
BaSO4↓
Cu(OH)2↓
硫酸钠与氢氧化钡:
Fe(OH)3↓
氯化铁与氢氧化钾:
Mg(OH)2↓
硫酸镁与氢氧化钠:
Al(OH)3↓
硝酸铝与氢氧化钙:
BaCO3↓
CaCO3↓
BaSO4↓
碳酸盐与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①
②
硫酸氢盐与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①
②
5.盐
+
盐
→
两种新盐
AgCl↓
BaSO4↓
BaCO3↓
CaCO3↓
AgCl↓
BaSO4↓
不溶于稀硝酸
硝酸银和氯化物:①
②
钡盐与硫酸盐:①
②
BaCO3↓
CaCO3↓
碳酸盐与钡盐或钙盐:①
②
硫酸盐与钡盐:①
②
碳酸氢盐和强碱生成水
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
碳酸氢钾和氢氧化钾:
知识点三:基础的基础
六大强酸:
四大强碱:
氧化物与水生成对应酸(碱):
氢氧化物加热生成氧化物与水:
1.(20重庆)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时,小红同学做了下表中的四个实验。
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
试管内试剂
NaOH溶液
MgCl2溶液
Na2CO3溶液
Ba(NO3)2溶液
加入硫酸后的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白色沉淀生成
(1)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试管③④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先加了一种试剂,再加稀硫酸,从而能说明试管①中也发生了反应,这种试剂是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试管②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试管②中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溶液中有MgCl2,即Mg2+和Cl-同时存在溶液中。
猜想2:试管②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溶液中无MgCl2。
老师提示SO42-会对Cl-的检验有干扰,需要先除去,小明根据老师的提示和自己的猜想提出了以下实验方案。
[设计方案]
沉淀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老师评价该方案时指出:设计思路正确,但试剂选择有误,你认为应该将所选的试剂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
小明按照修改后的方案进行了实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猜想1正确,则步骤Ⅱ、步骤Ⅲ中必然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反思]小明反思进行步骤Ⅲ时,加NaOH溶液采用了滴加的方式,但没有立即观察到任何现象,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天津)酸碱盐种类繁多,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酸具有相似的性质,因为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______。
(2)检验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可以选用的一种试剂是_
____。
(3)利用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变化,实验结果如图,当滴入溶液为V2mL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化学式为_______,所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_____色。
(4)氯化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为除去某粗盐水中的MgCl2、CaCl2、Na2SO4杂质,得到NaCl溶液,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过滤操作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_______.
②以上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______(写一个即可)
③写出溶液乙中含有的杂质,并将以上方案补充完整___
____。
(5)某实验室用40g、20%的NaOH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残余的H2SO4,消耗NaOH溶液呈中性,请计算该一定量石油产品H2SO4的质量________。
3(20定西)下图为A-G(初中常见的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D为单质。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
的化学式_
____,其常见用途为__
___(任写一条)。
(2)写出反应①化学方程式__
___,该反应属于__
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反应的②现象为_
____。
(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
___。
4.(20福建)铜的循环”如下图所示。其中,箭号表示能一步实现的物质转化方向,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1)若反应①为,预測该反应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
_(写一个)。
(2)反应②中,X的化学式是_____(写一个)。
(3)Y是黑色固体,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____。
(4)利用反应⑤的转化原理,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需要的药品和分离方法分别是____、______。
(5)已知:同一化学反应中,若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必有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铜曝露在空气中生成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的过程中,空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
5.(20河北)A~H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C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H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F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知识点一: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互相交换离子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AB+CD
→
AD+CB
特点:双交换、价不变
常见沉淀:AgCl↓
BaSO4↓
Cu(OH)2↓
Fe(OH)3↓
Mg(OH)2↓
Al(OH)3↓
BaCO3↓
CaCO3↓
反应实质:
生成H2O:H+与OH-
中和反应
;金属氧化物与H+
放出气体:H+与CO32-、HCO3-;NH4+与OH-
析出沉淀:Ag+与Cl-;CO32-
Ba2+
与CO32-;SO42-
Ca2+与CO32-
Mg2+与OH-
知识点二:常见复分解类型
酸
+
金属氧化物→
盐
+
水(金属除锈)
醋酸除铁锈:
盐酸与氧化铜:
硫酸与氧化镁:
硝酸与氧化铝:
★碱
+
非金属氧化物→
盐
+
水(非复分解反应,也生成盐和水)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钡:
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钡: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
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
酸
+
碱→
盐
+
水(三大强酸与所有碱、所有酸与四大强碱)
硫酸与氢氧化钡:
盐酸与氢氧化镁:
硝酸与氢氧化铁:
盐酸与氢氧化铜:
硫酸与氢氧化铝:
氢硫酸与氢氧化钠:
亚硫酸与氢氧化钡:
醋酸与氢氧化钾:
酸
+
盐
→
新盐
+
新酸
①强酸与碳酸盐(碳酸氢盐)产生二氧化碳
(碳酸分解)
盐酸与碳酸钡:
硫酸与碳酸氢钠:
盐酸与碳酸氢钙:
硫酸与碳酸钙:
硝酸与碳酸氢钠:
②强酸与盐生成沉淀:AgCl↓
BaSO4↓
BaCO3↓
CaCO3↓
AgCl↓
盐酸和硝酸银:
盐酸和碳酸银:
BaSO4↓
硫酸与氯化钡
:
硫酸与硝酸钡
:
硫酸与碳酸钡
:
碱
+
盐→
新盐+新碱
Cu(OH)2↓
Fe(OH)3↓
Mg(OH)2↓
Al(OH)3↓
BaCO3↓
CaCO3↓
BaSO4↓
Cu(OH)2↓
硫酸钠与氢氧化钡:
Fe(OH)3↓
氯化铁与氢氧化钾:
Mg(OH)2↓
硫酸镁与氢氧化钠:
Al(OH)3↓
硝酸铝与氢氧化钙:
BaCO3↓
CaCO3↓
BaSO4↓
碳酸盐与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①
②
硫酸氢盐与氢氧化钡或氢氧化钙:①
②
5.盐
+
盐
→
两种新盐
AgCl↓
BaSO4↓
BaCO3↓
CaCO3↓
AgCl↓
BaSO4↓
不溶于稀硝酸
硝酸银和氯化物:①
②
钡盐与硫酸盐:①
②
BaCO3↓
CaCO3↓
碳酸盐与钡盐或钙盐:①
②
硫酸盐与钡盐:①
②
碳酸氢盐和强碱生成水
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
碳酸氢钾和氢氧化钾:
知识点三:基础的基础
六大强酸:
四大强碱:
氧化物与水生成对应酸(碱):
氢氧化物加热生成氧化物与水:
1..(20重庆)学习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时,小红同学做了下表中的四个实验。
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
试管内试剂
NaOH溶液
MgCl2溶液
Na2CO3溶液
Ba(NO3)2溶液
加入硫酸后的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白色沉淀生成
(1)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试管③④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向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先加了一种试剂,再加稀硫酸,从而能说明试管①中也发生了反应,这种试剂是__无色酚酞溶液__。
(3)为了验证试管②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小明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试管②中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溶液中有MgCl2,即Mg2+和Cl-同时存在溶液中。
猜想2:试管②中发生了复分解反应,溶液中无MgCl2。
老师提示SO42-会对Cl-的检验有干扰,需要先除去,小明根据老师的提示和自己的猜想提出了以下实验方案。
[设计方案]
沉淀A的化学式是_BaSO4__。
老师评价该方案时指出:设计思路正确,但试剂选择有误,你认为应该将所选的试剂_BaCl2_改成__Ba(NO3)2_。
小明按照修改后的方案进行了实验,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猜想1正确,则步骤Ⅱ、步骤Ⅲ中必然会观察到的现象是__产生白色沉淀__。
[实验反思]小明反思进行步骤Ⅲ时,加NaOH溶液采用了滴加的方式,但没有立即观察到任何现象,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_经过步骤1后溶液中有硝酸,会先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_。
2.(20天津)酸碱盐种类繁多,与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关系十分密切。
(1)酸具有相似的性质,因为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_H+__。
(2)检验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可以选用的一种试剂是_
稀盐酸(或者稀硫酸、BaCl2溶液,CaCl2溶液等)__。
(3)利用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变化,实验结果如图,当滴入溶液为V2mL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化学式为_HCl、NaCl
__,所得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_红__色。
(4)氯化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盐,为除去某粗盐水中的MgCl2、CaCl2、Na2SO4杂质,得到NaCl溶液,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过滤操作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玻璃棒___.
②以上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Ba(OH)2
+MgSO4=BaSO4↓+Mg(OH)2↓(或者Ba(OH)2
+Na2CO3=BaCO3↓+2NaOH,CaCl2
+Na2CO3=
CaCO3↓+2NaCl)__(写一个即可)
③写出溶液乙中含有的杂质,并将以上方案补充完整_Na2CO3和NaOH在溶液乙中加入适量稀盐酸___。
(5)某实验室用40g、20%的NaOH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残余的H2SO4,消耗NaOH溶液呈中性,请计算该一定量石油产品H2SO4的质量_9.8g_。
3.(20定西)下图为A-G(初中常见的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D为单质。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
的化学式_
CH4__,其常见用途为__作燃料___(任写一条)。
(2)写出反应①化学方程式_C+2CuO2Cu+CO2↑__,该反应属于__置换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反应的②现象为_黑色粉末逐渐减少,溶液逐渐变成了蓝色__。
(4)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2NaOH+CuSO4=Cu(OH)2↓+Na2SO4
_。
4.(20福建)铜的循环”如下图所示。其中,箭号表示能一步实现的物质转化方向,X、Y、Z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1)若反应①为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预測该反应可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有气泡产生,溶液变蓝,铜片溶解
。
(2)反应②中,X的化学式是__NaOH__(写一个)。
(3)Y是黑色固体,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
____。
(4)利用反应⑤的转化原理,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需要的药品和分离方法分别是铁粉;过滤;。
(5)已知:同一化学反应中,若有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必有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铜曝露在空气中生成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的过程中,空气中参与反应的物质是O2、H2O、CO2“氧气、水、二氧化碳”)
5.(20年河北)A~H均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如图所示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其中C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H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H的化学式为_CaCO3__。
(2)F的一种用途是_改良酸性土壤_。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复分解反应_。
(4)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