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明朝的灭亡 课件(27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课件(27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31 21:16:12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明朝的灭亡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7课
新课导入
明朝曾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然而,种种社会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覆亡。明朝是如何衰败的?又是怎样被农民起义推翻的?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明朝的灭亡》
目录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学习目标
1
知道明朝政治腐败的两个表现,理解土地兼并与政治腐败之间的关系。(重点)
2
知道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了解明末农民起义的经过。(重点+难点)
3
知道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的史实,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重点)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探索新知
1、政治日益腐败:
(1)皇帝昏庸:明武宗开始,屡出昏君
(2)宦官专权:朝廷大权落入奸臣和宦官之手,他们把持朝政,打击正直朝臣,权倾朝野,无恶不作。
相关史事
明武宗将政事交给宦官刘瑾处理,自己在宫中纵情享乐,还四出游玩,甚至公开抢掠民女。明熹宗爱好木工,成年累月像木匠一样制作木器,朝政全都交给宦官魏忠贤。于是,魏忠贤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
相关史事
2、土地兼并严重:
土地兼并是政治腐败的必然结果,也是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土地兼并也加深了政治腐败和社会危机。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小知识:土地兼并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
探索新知
《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
明代《流民图》(局部)
影响:政治上日益腐败、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统治危机日益加深。
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材料研读
据《明史》记载:明朝中期以来,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明武宗时,宦官刘瑾掌管钟鼓司,与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一起有旧恩而得宠幸,人们称为“八虎”,刘瑾尤其狡诈狠毒。他向来羡慕王振所作所为、每天进献鹰犬、歌舞、角抵之戏,引导皇上微服出行,到处游玩,皇上非常喜悦,逐渐信任重用刘瑾,让他进内官监,总督团营。孝宗遗诏罢除中官监及各城门监局,刘瑾都搁置不予执行,反而劝武宗令内臣在各地镇守者每人进奉万金,又奏请设置皇庄,逐渐增加到300多处,京归之内扰动不安。……当时东厂、西厂逮捕人的爪牙四处出动,行路之人都惶恐不安。刘理又设立内行厂,更加残酷毒辣。
思考:明朝中后期的统治有何特点?
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表现为皇帝不理朝政、宦官专权,加上土地兼并十分严重,最终导致了深刻的社会危机,引发了农民起义。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探索新知
1、爆发的原因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1)根本原因:政治腐败、赋税苛重
(2)直接原因:陕北连年灾荒
人物扫描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给地主放羊,长大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起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
视频资料
明朝灭亡的原因
探索新知
领导人物
李自成
口号
“均田免赋”
发展
队伍很快发展到100多万人。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
建立政权
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推翻明朝的统治
1644年4月,李自成率军攻进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祯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特点
目标明确、规模浩大、作战勇敢、深受百姓欢迎。
地位
第一次把对土地的要求作为一个口号明确提出了,标志着中国农民斗争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2、经过
材料研读
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规定了严明的军纪,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知识拓展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了八旗制度,把所属人员编为八个旗,将生产、行政、军事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实行“兵民合一”,军政一体,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大大提高了战斗力,推动了满族社会经济发展。清朝建立对全国的统治以后,旗人享有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许多特权。直到清朝后期,旗人还享受官俸,但他们早已没有了当年的勇猛善战,而是养尊处优,败落无能。后来,人们还把享有特权而又不务正业的人称作“八旗子弟”。
探索新知
1、满洲兴起
(1)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大金,史称后金,完成并巩固了女真各部的统一;
(2)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完成了统一东北地区的大业,并促进了满洲社会形态的转变。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皇太极
视频资料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2、清兵入关
明朝灭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军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三、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清兵入关是明末农民起义从胜利走向失败的一个转折点,同时也是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开始。
课后活动
下面是史书记载的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一《陕西通志》卷八六
当时受灾的农民处在什么样的状况下?
土地贫瘠的陕西北部,连年大旱,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农民只得吃蓬草、树皮、石块充饥,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但是,官府不顾百姓死活,催征如故。
课堂小结
明朝的灭亡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满洲兴起
和清兵入关
政治:日益腐败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
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清兵入关、李自成起义军失败
李自成起义的经过
经济:土地兼并严重
巩固提高
1.小茗同学从网上搜集了一些明末清初的相关史料,请你按照时间顺序为她重新排列一下(

①明朝最终灭亡
②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
③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④皇太极改国号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④②①
D.③①④②
C
巩固提高
2.明朝中后期,全国90%以上的人口沦为佃农和一无所有的流民,有田者十分之一,为人佃者十分之九。这表明当时(
)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社会经济有明细的发展
C.皇室内部勾心斗角
D.中央对社会控制力下降
A
作业布置
请完成对应习题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