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两篇》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短文两篇》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31 19:3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课时练习?
1.
读《爱莲说》,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的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
②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主旨句)是________
,________。
③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
,________!
?
2.
读《陋室铭》,用课文原名回答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
②描写陋室环境幽雅的句子是:________
③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
④写室中事的情趣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
?
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缁,暧暧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子玉《座右铭》)
【注】①纪纲:法度,行动准则。②隐心而后动:三思而后行。③谤议庸何伤:别人的非议怎么会中伤到自己呢?④臧:赞赏,好的。⑤涅:黑泥,黑色颜料;涅而不缁,喻品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⑥暖暖:光线不够明亮的样子。⑦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徒,同“途”,道路。老子认为,柔弱者久长,刚强者先亡。⑧行行:刚强的样子。⑨慎言节饮食:说话须谨慎,饮食等欲望须节制。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惟吾德馨(????????)
②无案牍之劳形(????????)
(2)翻译句子。
①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3)【乙】文作者不主张张扬个性和彰显自己真实的思想。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4)对【甲】【乙】两段文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习【甲】文,我们赞赏刘禹锡的高尚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但同时也应该摒弃逃避现实的落后思想。
B.【乙】文中找出与【甲】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思想倾向最相近的一句话是“在涅贵不缁”,比喻品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
C.【甲】【乙】两文语言上都表现为文辞蕴藉,语言精辟,对偶工整,对比鲜明,互相衬托,虚实相生,引经据典,言志如诗。
D.【甲】【乙】两文都用比兴开头,【甲】文以山水引出陋室,突出“德馨”二字;【乙】文用道理引出为人处世的态度。?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注】①漉:漏下。②垣墙:筑围墙。③冥:静悄悄。④三五之夜:每月十五日夜晚。
(1)解释下面画线词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
?
?

②无案牍之劳形(?
?
?
?

③每移案(?
?
?
?

④以当南日(?
?
?
?

(2)下面画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小鸟时来啄食?
食不饱,力不足
B.可容一人居?
?
?居无何
C.可以调素琴?
?
?吴玠素服飞
D.室始洞然?
?
?
?
冥然兀坐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孔子云:何陋之有?
②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4)根据要求填空。
内容上,【甲】【乙】两文同样描写居室环境,【甲】文以“_______________”绘陋室幽雅,【乙】文用“_______________”写居室清静。
(5)对于【甲】【乙】两文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
?
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王子猷偏厚此君,未免挂一漏一。蕉之易栽,十倍于竹,一二月即可成荫。坐其下者,男女皆入画图,且能使合榭轩窗尽染碧色,“绿天”之号,洵不诬也。竹可镌诗,蕉可作字,皆文士近身之简牍。乃竹上止可一书,不能削去再刻;蕉叶则随书随换,可以日变数题,尚有时不烦自洗,雨师代拭者,此天授名笺,不当供怀素一人之用。予有题蕉绝句云:“万花题遍示无私,费尽春来笔墨资。独喜芭蕉容我俭,自舒晴叶待题诗。”此芭蕉实录也。
(李渔《芭蕉》)
【注】①斋:书屋。②王子猷:东晋书法家。③洵:确实。④怀素:唐代的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亭亭净植:_______________
②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
③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
④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中通外直/过中不至
B.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花之隐逸者也/又数刀毙之
D.自李唐来/屠自后断其股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李/唐来
B.世人/甚爱牡丹
C.不蔓/不枝
D.陶后/鲜有闻
(4)翻译句子。
①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甲】文描写“莲”和【乙】文描写“芭蕉”在写作方法上有何共同点?结合两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
6.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①本:根。②虚受:虚心接受。③实:充实,充满。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_______
②陶后鲜有闻_______________
③濯清涟而不妖_______________
④空以体道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3)【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君子应该具有怎样的品性。
?
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岀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迨至菡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节选自李渔《芙蕖》,有改动)
【注】①荷钱:初生的荷叶。②菡萏:荷花的别称。③异馥:特别的香味。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画线词。
①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__________
②此皆言其可目者也:__________
③不蔓不枝:_________
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__________
(2)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莲,花之君子者也。
②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
(3)举例分析周敦颐《爱莲说》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4)同是咏荷,【乙】文与周敦颐的《爱莲说》所描绘的荷花的精神品质有何不同?
?
8.
在我们中学生中,”
出淤泥而不染”的学生太少,而随波逐流的人太多,即不明辨是非,跟着厌学,顽皮打仗的同窗厮混在一起,不是喝酒抽烟,就是惹是生非,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谈出你的想法.
参考答案
1.
【答案】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莲;花之君子者也;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答】
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的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
【答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J。,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解答】
本题不是一般性的默写,是理解性的默写。抓住题干中的答点提示,梳理文章内容,写出相关句子,注意不要写错字。
3.
【答案】
(1)①德行美好,②使……劳累
(2)①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②如果你给了别人什么,一定不要记在心上(希望得到别人的回报);如果你得到了别人的帮助,一定不要忘记(要找机会报答别人)。
(3)“无说己之长”“隐心而后动”“守愚圣所臧”“暧暧内含光”“慎言节饮食”等语句。
(4)D
【解答】
(1)①句意: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馨:德行美好。
②句意: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劳:使……劳累。
(2)①鸿儒:博学的人。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②慎:千万,一定。
(3)阅读【乙】文可知,“无说己之长”言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言审度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言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暧暧内含光”言内在的东西蕴含着光芒;“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言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据此任意写出两句即可。
(4)D项,【乙】文不是比兴开头。
4.
【答案】
(1)①出名,有名,②指官府文书,③桌子,④挡,挡住
(2)D
(3)①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②我稍作修理,让它不能从上面漏土漏雨。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
(5)示例①: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诱惑,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能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
示例②:我不赞成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何况,人生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创造一番事业,为社会做贡献。
【解答】
(1)①句意为:有了神仙就出名。名:出名,有名。
②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案牍:指官府文书。
③句意为:每次移动书桌。案:桌子。
④句意为: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当:挡,挡住。
(2)A项,名词,食物/动词,吃。
B项,动词,居住/动词,停止。
C项,形容词,素雅,不加修饰/副词,一向,平素。
D项,均用于词尾,表示状态,……的样子。
故选D。
(3)①之:宾语前置的标志。陋:简陋。
②修葺:修理。上:名词作状语,从上面。
(4)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解答。【甲】文绘陋室幽雅可提取“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作为答案。【乙】文写居室清静可提取“庭阶寂寂”或“万籁有声”作为答案。
(5)此题是一道开放题。如果赞成,从安贫乐道,提高自身修养的角度谈;如果否定,从人生的意义在于创造、在于奋斗的角度去谈。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生活来谈依据即可。
5.
【答案】
(1)①竖立,②少,③多,④沾染(污秽)
(2)D
(3)A
(4)①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②喜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衬托手法。【甲】文用菊花、牡丹作衬,突出了莲花的高洁品格;【乙】文用竹子来衬托芭蕉的成活率高,可以随时写随时换的特点。
【解答】
(1)①句意:洁净地挺立。植:竖立。
②句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
③句意: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
④句意: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染:沾染(污秽)。
(2)A项,中间/正午时分。
B项,远播/远远地。
C项,结构助词,的/代词,指狼。
D项,从。
故选D。
(3)A项,“李唐”指唐朝,中间不应停顿。该句意为“从唐朝以来”,故句子朗读节奏可划分为:自/李唐来。
(4)①益:更加。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②予:我。
(5)【甲】文中,作者对三种花象征的不同性格进行了比较和品评,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并将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突出了莲的高贵品格。【乙】文中,“蕉之易栽,十倍于竹”一句,以竹衬托芭蕉的成活率高;“竹可镌诗,蕉可作字,……蕉叶则随书随换,可以日变数题”则体现出了蕉叶可随写随换的特点。
6.
【答案】
(1)①多,②少,③洗,④体悟
(2)①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②有修养的人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3)外形,香气,性直,心空
(4)一个真正具有君子之风的人,应像文中的莲花和竹子一样,具有高洁自重、谦虚正直、不趋炎附势;虚心体道、砥砺名行的品质。
【解答】
(1)①句意: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
②句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
③句意: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濯:洗。
④句意:内心虚空有利于体悟天地之道。体:体悟。
(2)①莲之爱:宾语前置句。
②性:秉性。
(3)【甲】文:根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知写的是莲的外形,根据“香远益清”可知写的是莲的香气。【乙】文:根据“竹性直,直以立身”可知写的是竹性直的特点,根据“竹心空,空以体道”可知写的是竹心空的特点。
(4)从【甲】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知莲的高洁自重、正直、不趋炎附势;从【乙】文中“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可知竹的虚心体道、贞洁自重、不趋炎附势、砥砺名行。谈君子品行可以从莲、竹的特性入手。
7.
【答案】
(1)①停止。
②看,观赏。
③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
④亲近而不庄重。
(2)①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②自从初生的荷叶出水那一天,(芙蕖)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
(3)示例:①对比。把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的高洁进行对比,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突出文章的主旨,表达作者的感情。②比喻。将菊、牡丹和莲分别比喻为隐士、富贵者和君子,揭示了莲的内在品质。
(4)周敦颐把荷花刻画成“君子”,这位君子除了有亭亭玉立的外貌,还有洁身自好、孤傲、清高、正直的品质。【乙】文中的荷花充满奉献精神,它从出水之日起,到荷花盛开时,历经夏秋两季。即使秋天花谢了,也要结出莲蓬供人们继续观赏,还要贡献它的果实。
【解答】
(1)①不到白露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已:停止。
②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目:看,观赏。
③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蔓: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
④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玩弄它啊。亵:亲近而不庄重。
(2)①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译文为: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②绿波:碧绿的水波。译文为:自从初生的荷叶出水那一天,(芙蕖)便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
(3)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运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对比、衬托,例如“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将菊、牡丹和莲比喻为隐士、富贵者和君子,揭示了莲的内在气质,表达了对莲花的赞美,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4)“予独爱莲之岀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把荷花刻画成“君子”,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洁身自好、孤傲、清高、正直的品质?。
由文中“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等信息,可知【乙】文从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两个方面具体地阐述了荷花的种种优点,荷花充满奉献精神,它从出水之日起,到荷花盛开时,历经夏秋两季。即使秋天花谢了,也要结出莲蓬供人们继续观赏,还要贡献它的果实。
8.
【答案】
中学生应该珍惜易逝的青春年华,勤劳研习,不要为将来的遗憾而饮恨终身。
【解答】
解答此题注意先表明观点,陈述理由要充分,句够要通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