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四节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基础练习—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第四节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基础练习—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4-01 06:2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39520011353800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四节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入射球每次滚下都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这是为了使( ? )
A.小球每次都能水平飞出槽口 B.小球每次都以相同的速度飞出槽口
C.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不变 D.小球每次都能对心碰撞
2.在气垫导轨上进行探究实验时,首先应该做的是()
A.给气垫导轨通气 B.给光电计时器进行扫零处理
C.把滑块放到导轨上 D.检查挡光片通过光电门时是否能挡光计时
3.在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中,关于入射小球在斜槽轨道上释放点的高低对实验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释放点越低,小球受阻力越小,入射小球速度越小,误差越小
B.释放点越低,两球碰后水平位移越小,水平位移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小,两球速度测量值越精确
C.释放点越高,两球相碰时,相互作用的内力越大,碰撞前后动量之差越小,误差越小
D.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对被碰小球的作用力越大,支柱对被碰小球的阻力越小
4.关于“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要求碰撞一般为一维碰撞
B.实验中的不变量是系统中物体各自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之和
C.只需找到一种情境的不变量即可,结论对其他情境也同样适用
D.进行有限次实验找到的不变量,具有偶然性,结论还需要实践检验
5.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时,入射小球a的质量为m1,被碰小球b的质量为m2,小球的半径为r,各小球的落地点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球与被碰球最好采用大小相同、质量相同的小球
B.让入射球与被碰球连续10次相碰,每次都要使入射小球从斜槽上不同的位置滚下
C.要验证的表达式是
D.要验证的表达式是
6.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安装斜槽轨道时,应让斜槽末端点的切线保持水平,这样做的 目的是为了使( )
A.入射小球得到较大的速度
B.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对心碰撞后速度为水平方向
C.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对碰时无动能损失
D.入射小球与被碰小球碰后均能从同一高度飞出
7.在用打点计时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时,下列哪些操作是正确的是(  )
A.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改变两车的质量
B.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上撞针,一个装上橡皮泥,是为了碰撞后粘在一起
C.释放小车时让小车紧靠打点计时器
D.先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8.在利用悬线悬挂等大小球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悬挂两球的细绳长度要适当,且等长
B.由静止释放小球,以便较准确计算小球碰前速度
C.两小球必须都是钢性球,且质量相同
D.两小球碰后可以粘在一起共同运动
9.在用气垫导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时,不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
A.滑块的质量 B.挡光的时间
C.挡光片的宽度 D.光电门的高度
10.2010年2月,温哥华冬奥会上,我国代表团凭借申雪/赵宏博在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的完美表现,获得本届冬奥会上的第一块金牌,这也是中国队在花样滑冰赛场上获得的首枚奥运会金牌.若质量为m1的赵宏博抱着质量为m2的申雪以v0的速度沿水平冰面做直线运动,某时刻赵宏博突然将申雪向前水平推出,推出后两人仍在原直线上运动,冰面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若分离时赵宏博的速度为v1,申雪的速度v2,则有( )
A.m1v0=m1v1+m2v2 B.m2v0=m1v1+m2v2
C.(m1+m2)v0=m1v1+m2v2 D.(m1+m2)v0=m1v1
二、实验题
11.用气垫导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中,滑块A质量为0.21 kg,滑块B质量为0.10 kg,遮光片宽度均为3.00 cm,两滑块之间有一压缩的弹簧片,并用细线连在一起,如图所示.开始时两滑块静止,烧断细线后,在弹簧片的作用下两滑块分别向左、右方向运动,两滑块上的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分别为0.20 s和0.10 s.现已求得滑块A的速度为0.15 m/s(取滑块A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滑块B的速度为_______ m/s,烧断细线后两滑块总动量为_______ kg·m/s,本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2.某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装置固定在水平面上,圆弧轨道下端切线水平。两球半径相同,两球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实验时,先测出A、B两球的质量m1、m2,让球A多次从圆弧形轨道上某一位置由静止释放,记下其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平均值S0,然后把球B静置于轨道下端水平部分,并从A从轨道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并与B相碰,重复多次。
(1)为确保实验中球A不反向运动,则m1与m2需满足的关系__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符号________________;
(3)若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写出动量守恒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13.“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让质量为m1的小球从斜面上某处自由滚下与静止在支柱上质量为m2的小球发生对心碰撞,则:
(1)两小球质量的关系应满足_______________。
A.m1=m2  B.m1>m2  C.m1<m2  D.没有限制
(2)实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
A.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B.斜槽轨道必须光滑C.入射球m每次必须从同一高度滚下
(3)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可以通过仅测量_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
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h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H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水平射程
14.一同学设计了下面探究动量守恒的方案:
在一块短木板上钉两条剖成两半的铅笔(除去笔芯)作为滑槽。把一条轻竹片弯成“∩”形,中间用细线拴住成为竹弓,将它置于短板上的滑槽里,紧挨竹弓两端各放置一个小球,如图所示。
实验时,把这套装置放在桌子的一角上。在木板两头的地上各铺放一张白纸并盖上复写纸。用火柴烧断细线,竹弓立即将两小球弹出,小球落在复写纸上,在白纸上打出两个印痕。
(1)需要测量的量是________。
A.两小球的质量m1、m2及抛出的射程x1、x2 B.球抛出的高度h
C.球下落的时间t D.细线的长度L
(2)若等式________________(用(1)中的相关字母符号表示)成立,则表明系统动量守恒。
15.如图所示,利用此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水平气垫导轨(轨道与滑块间摩擦力忽略不计)上装有两个光电计时装置C和D,可记录遮光片的遮光时间。将滑块A、B静止放在导轨上,按照如下步骤进行试验:
a.测量滑块A的质量,测量滑块B的质量
b.测量滑块A的遮光片的宽度d
c.给滑块A一个向右的瞬时冲量,让滑块A与静止的滑块B发生碰撞后,A、B一起通过光电计时装置D
d.待A、B完全通过光电计时装置D后用手分别按住
e.记录光电计时装置C显示的时间和装置D显示的时间
(1)完成上述实验步骤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
(2)若两滑块碰撞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_____;两滑块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__________。
16.某同学用图示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斜槽与水平槽平滑接,通过位于水平槽右端的重锤线,在白纸上记录位置O,测得大小相同的两小球A、B质量分别为、实验时先不放B球,使A球多次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S由静止滚下,找到其在记录纸上平均落点位置P。再把球放置于水平槽右端边缘处,仍让A球多次从S处由静止滚下,找到A球和B球碰撞后分别在记录纸上的平均落点位置M、N。用刻度尺测得各落点到O点的距离为、、。
(1)要使实验顺利进行,两球质量需满足的条件是:______。(填“>”“=”或“<”)
(2)实验中,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测量水平槽右端与O点之间的高度H;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用秒表测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t。
(3)若A、B两球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其表达式为_____(用题给物理量符号表示)。
17.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两球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球质量,球质量,实验时先使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把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球仍从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和球碰撞后,、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三个落地处。
(1)请在图乙中读出___________。
(2)由乙图可以判断出处是___________球的落地点(填“”或“”)。
(3)该实验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只需比较,从而验证动量是否守恒,则通过计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8.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在小车A的前端粘有橡皮泥,在小车A后连着纸带,推动小车A使之做匀速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在前方的小车B相碰并粘合成一体,继续做匀速运动,他设计的具体装置如图甲所示。
甲 乙
(1)长木板右端下面垫放一小木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
(2)若已获得的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A为运动的起点,各计数点间距分别记为AB、BC、CD和DE,用天平测得A、B两车的质量分别为mA、mB,则需验证的表达式为_______
参考答案
1.B2.A3.C4.C5.D6.B7.B8.C9.D10.C
11.-0.30 1.5×10-3 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12.mA>mB xA、xB mA=mA+mB 13.B AC C 14.A m1x1=m2x2 15.托盘天平(带砝码)、刻度尺(或游标卡尺)
16.> 不需要 不需要
17.17.5 A 0.0975(0.0966~0.0993) 0.0960(0.940~0.980)
18.平衡摩擦力 mA·BC=(mA+mB)·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