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 平均数西师大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2 平均数西师大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3-31 21:38:27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
平均数
第一课时


数学


四年级
设计者


新授
课时安排
一、教材内容分析
“平均数”是属于“统计与概率”领域中的一部分内容,它与我们在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平均分”的意识,对平均数的学习有帮助。
三、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经历求平均数的方法在探究过程,理解平均数地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估算在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能力。
四、重点与难点
经历求平均数的方法在探究过程,理解平均数地意义,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统计图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孩子们,你们看过灰太狼吗?胜利小学举行了一场掷圈比赛美羊羊们去采了一些蘑菇,然后把采的蘑菇拿来分给美羊羊、懒洋洋和沸羊羊,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看看他们的分配结果如何?2、看到分配结果后,再次提问,如何才能让他们分配平等呢?---引发学生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来感受。
看图,发现信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表格(1)出示主题图1,讨论:(1)学校要求每队代表队员的飞机平均飞行时间要超过50秒,是不是每个参赛选手都达到了标准呢?整体水平达到了吗?
(2)B队平均成绩是51秒,这个51表示每架飞机的飞行时间吗?它表示什么呢?(3)小结2、出示主题图2(羊村一周捐款统计图),讨论:如何求出羊村一周内平均每天捐款?3、总结求平均数的方法平均数=总数÷总份数
获取信息2、交流如何比较两组在成绩3、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动手实践,发现方法
三、巩固练习
通过3个闯关游戏来加强课堂巩固:第一关:1、美羊羊有三根扎头发的丝带分别是4分米、6分米、8分米,她的丝带平均长度是9分米。

)2、羊村平均每家每月用水5吨,那么村长家这个月一定用5吨水?

)3、有个水池平均水深65CM,喜羊羊身高80CM,可以放心的过水池。

)第二关:出示表格,问你知道哪个队胜利了吗?第三关:按着给出的要求完成。
同桌交流2、集体汇报
巩固知识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自由汇报
小结知识平均数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87-88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求平均数的探索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2.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掷圈游戏”情境导入(出示课件)。
引导:1.作为一个公平、公正的裁判,你认为哪一组的成绩更好呢?为什么?
2.你认为怎么办才公平、公正呢?为什么?(求出平均每个同学掷的个数的也就是他们的平均水平,既避免了人数不同造成的不公平,也避免了由一个同学掷的多少来决定成绩而造成的不公平。)
二、探求学习新知
1.看来通过比较甲组和乙组平均每个同学掷的多少来评出冠军不失为一种公平公正的方法。下面我们来看看怎么求平均每个同学掷多少个圈呢?
先让学生自己试试,再指名学生回答。(用课件展示出学生回答的方法)
2.学生独立求出甲组和乙组的平均数,然后说说你的求法。(用课件展示出学生回答的方法)
3.刚才我们求出的平均每个同学掷圈的个数是一个平均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均数”(揭示课题)。
三、应用拓展新知
1.平均数的知识在我们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这不,四年级(5)班的同学在测量身高时就遇到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吧。
练习二十四
第一题判断。
第二题:比较甲乙的生产成绩谁更好?
2.教学例2。(课件出示统计图)
教师:观察统计图,说说获得的数学信息。
教师:用哪个数据代表这一周每天的销售额合适?
学生独立试着解答,然后全班交流解题思路。
教师:第一步求的什么?
学生:一周销售额的总和。
教师:为什么除以7?
学生:因为一周是7天,用总销售额除以7就算出平均每天的销售额是17万元。
观察统计图和一周的平均数比较。
议一议:哪几天的销售额低于平均数?哪几天的销售额高于平均数?(平均数介于这组数据中的大数和小数之间。)
教师:你能总结一下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吗?(课件展示)
说一说:平均数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
四、巩固掌握新知
1.完成第128页课堂活动题。(课件出示)
2.选作思考题:小军去学游泳。他碰到了一个难题,原来游泳池的平均水深是130厘米,小刚身高134厘米,他在这个游泳池中学游泳会有危险吗?
???
①会??
②不会??
③可能会 ④可能不会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怎样理解平均数?
PAGE平均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87页《平均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进一步的计算、思考、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道平均数是代表和理解一组数据的一个代表值,是描述和比较数据的统计量,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生活现象,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办法,发展统计观念。
3、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同伴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加深对平均数实际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孩子们,喜欢看比赛吗?真巧,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场比赛。
二、探究新知
1、初步建立平均数的意义
(1)出示比赛规则:每次投篮1分钟,男子分人投3次,女子每人投四次。
(2)出示小明三次投篮成绩,5个,5个,5个,选一个数代表小明1分钟投篮的水平。让学生凭直觉体验到一组数相同时,可以用其中一个数代表这组数的平均水平。
(3)出示亮亮三次投篮成线,3个,4个,5个,用一个数代表亮亮1分钟投篮的水平,在这个环节中去感知移多补少的方法,再次体会到“当几个数同样多时,才能用其中一个数代表这组数的平均水平。”
(4)出示洋洋三次投篮成绩,3个,7个,2个,用几代表洋洋1分钟投篮的水平。用“移多补少”或用“总数÷份数”的方法把洋洋每次的个数变得同样多,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道平均数代表的是这组数的平均值。
(5)出示婷婷三次投篮成绩,4个,6个,5个,1个,在“估一估”婷婷的平均数的思维过程中,体会到平均数应该“比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的特点,再列式计算出平均数验证这个特点。
2、体会平均数的作用
(1)引导学生通过对小明、亮亮、洋洋、婷婷四个孩子的平均数的比较,找到投篮比赛的冠军,初步感知到平均数的作用。
(2)出示教材P87主题图,小组讨论哪一组套圈成绩好,在交流中让学生知道在两组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比总数不公平,只有比平均数才能比出两组成绩的好坏。
(3)计算甲、乙两组平均分,比一比哪组成绩好。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1、平均分
其实平均数离我们并不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四年级1班期中考试数学平均分是88分,想一想:每个人都考了88分吗?这个平均分是用什么办法求出的?
2、平均水深
一条小河的平均水深是120厘米,小强身高140厘米,他不会游泳,小强觉得自己下水玩耍不会有危险。(

3、平均年龄
据报导“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74岁”,王爷爷今年73岁,看了这则报道很伤心,请你找个理由劝一劝他。
四、小结
听了孩子们的劝告,老爷爷不但收获了快乐,而且收获了知识。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思路]
平均数的教学设计应从“统计角度”去思考,它代表的是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因此,要重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对平均数“代表性”的理解。本课通过“5,5,5;3,4,5;7,3,2;4,6,5,1”四组数据从特殊到普通,由简单到复杂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设计的核心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验到平均数的代表性。在寻找这四组数据的平均数时,更多地想借助直观形象的统计图,让学生在直观水平上通过“移多补少”求得平均数,而不是先通过“计算”求平均数。这样做强化平均数“匀乎、匀乎”的产生过程,是对平均数能刻画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的进一步直观理解,避免学生原有思维定势的影响,即淡化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强化对平均数意义而非算法的理解。通过对学生学情调查显示,学生有了在二年级时对“平均分”的知识铺垫,掌握计算平均数的方法(求和均分)并没有太大障碍,因此,在巩固练习中设计了在“平均分数、平均水深、平均年龄”三个生活实例中去巩固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的生活性,提高学习的兴趣。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