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长鼻子
教 学 目 标?
一、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
二、能够用有感情的声音表观歌曲。
三、能够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
教 学 建 议?
一、本课可安排两课时完成。?
二、教师可围绕本课主题“长鼻子”,突出人与自然的主题,从认识大象开始,向学生渗透保护自然、爱护动物的意识。教师可在课前搜集有关大象生活的图片、录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现音乐,通过学音乐了解自然,了解人的生存的环境。
三、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要给予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用歌声、身体的节奏、伴奏、表演等办法来学习音乐,就是体验的形式。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在参与体验中多多积累对音乐的感受,获得对音乐的记忆。
教 材 分 析?
1.管弦乐《小象》?
《小象》是美国亨利 曼仙尼乐队演奏的爵士风格的乐曲。乐曲轻松活泼,形象地表现了小象们玩耍嬉戏的情景。乐曲首先出现的是小象蹒跚行进的主题:
接着弦乐齐奏主题,表现了小象可爱温柔的性格,接着好像出现了象妈妈的召唤。
然后,木管乐器再现了第一部分主题,乐曲统一完整。似乎小象愉快地回到了象妈妈身边。?
2.管弦乐《大象》?
《大象》是法国作曲家圣-桑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动物狂欢节》,又称《动物园狂想曲》。这是一部形象生动、充满幽默谐趣的管弦乐组曲。这部乐曲常采用两架钢琴和小型管弦乐队的形式演奏。1886年2月,圣-桑曾先后到布拉格和维也纳等地旅行演出。途中在奥地利小城库普拉哈休养,在休养期间,他应巴黎的好友夏尔 勒布克(大提琴家)的请求,为狂欢节的音乐会写了这部组曲,并亲自指挥演奏,由于在这部作品中糅合了某些名家作品的主题旋律,并加以夸张和变形,含有善意的戏谑成分和明显的讽刺色彩,因此作者禁止在他生前出版和继续演出,但其中的第十三首《天鹅》例外。直到作者死后的第二年(1922年),这部作品才公开出版,同年2月25日正式公开演出。?
在这部新颖奇特的组曲中,作者以漫画式的笔调,运用各种乐器的音色和表情特征,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动物们滑稽的动作和可爱的情态。
《大象》这首乐曲取材于柏辽兹歌剧《浮士德的沉沦》中《风妖之舞》圆舞曲的片断。圣-桑改为低音提琴演奏,表现大象沉重笨拙的步伐的滑稽可笑的舞姿。?
乐曲采用降E大调,3/8拍。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在钢琴奏出几小节的圆舞曲节奏后,低音提琴奏出圆舞曲主题,表现大象愉快地迈着笨重的脚步,费力地旋转舞蹈,给人以幽默可笑的感觉。
中段比较抒情,舒展而优美的旋律自由地在各调上模进、重复,犹如大象伸着
鼻子在舒心地歌唱。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在这个喜剧性的乐曲中,还穿插了门德尔松的歌剧《仲夏夜之梦》中“诙谐曲”的片断,乐曲的戏谑成分更为突出。?
3.歌曲《小象》?
《小象》是一首日本儿童歌曲,3/4拍,结构是由一个问答句构成的一段体。?
歌曲的旋律抒情而优美,节奏配合歌词的语气重音,词曲结合紧密。唱起来流畅上口。歌曲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了两个小动物之间的友好交谈,一问一答之间表露了小象以长得酷似自己的妈妈而引为自豪,歌唱了小象爱妈妈的真挚情感。?
4.歌曲《两只小象》?
《两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的创作歌曲。五声宫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 X X XX| X X X0 |
的典型节奏贯穿全曲,仅结尾句稍加变化。亲切的旋律可以使人感受到幼象玩耍的姿态,生动而形象。歌词用儿童的语言描述了一对好朋友用长鼻子互相问好,一同在河边嬉戏的友好的情景。好像在告诉小同学们要团结友爱,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歌表演?
【动作说明】?
男女学生各站成一排,相距1.5米面对面站好。?
第一段:
第1—4小节双手相握、躬腰,一小节向前走一步,同时双臂先向左,再向右一小节摆动一次(见本册教参40页图一)。
第5小节,左手托右大臂,右臂柔软地向上甩起(见本册教参40页图二)。
第6小节,向下落下。
第7—8小节,动作同第5—6小节。?
第二段:
第1—4小节,动作同第一段,此时男女学生相距约一步远。
第5—8小节,男女学生同时慢慢地伸出右臂,用手腕互相勾起来,以示“握手”
第一课时
一 律动:
聆听《杜鹃圆舞曲》模仿老师的动作,感受音乐的节拍和情绪。
二 聆听《小象》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初听前,教师可提示学生是否知道有关大象的事物,吃什么、住在哪 提示学生用手指指点小象的脚印。
提示:你感到乐曲是欢快的 还是优美抒情的 小象叫了几次
2.复听时,随着乐曲表演、模仿小象的叫声。注意要求学生合着音乐和节拍。
三 表演《小象》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演唱,边听边用手指按课本上的图示划动,体会旋律的起伏。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分小组编创歌词,可用其它小动物,找出它们的特点编唱,看哪一组编唱得好。
3.采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边唱边表演。
4.请几名同学自愿用打击乐为同学的歌唱及表演伴奏。
四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是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设计的。教师可指导学生认真看图,说出都是什么象。第一幅猛犸象,第二幅亚洲象,第三幅非洲象。从亚洲小朋友喂大象吃草和非洲小朋友为大象清洗及大象运输货物,小象演马戏等画面,为人们展示了人与动物的亲密关系。?
2.提示:为什么说大象是人类的朋友,用谈话法的方式回答老师的问题,也可边听边说边表演。
五 课堂评价活动:
六 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一 律动:
聆听《大象》,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春天。
二聆听《大象》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初听前,提示学生:大象的音乐是缓慢沉重的 还是轻快活泼的 为什么音乐缓慢沉重。让学生理解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
2.复听音乐做动作。?
提示:大象有哪些习性 它怎样走路 大象的音乐与小象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在对比的感受中,加深印象。
三表演《两只小象》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聆听歌曲演唱。采用听唱法教学。演唱歌曲时要注意提示学生歌曲的每小节第一拍要唱得强。歌中的衬字“呀”不要唱得又重又长,要使演唱给人以亲切、优美的感受。
2.歌曲学会后,为小组创编动作,要让学生听着演唱录音编创动作,一方面通过听觉加深印象,一方面用动作帮助记忆歌词。
3.有感情地边唱边表演。请几位自愿敲击打击乐的同学按课本上的标记用打击乐为大家演唱伴奏。
四编创与活动?
1.这是一条三声部复习巩固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节奏练习,教师可引导学生看画面编讲短小故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示:大象怎样走 两只小象各是怎样走
2.拍节奏时可将学生分成三组,边读边拍,然后象妈妈的节奏分别和两只小象的节奏组合,最后三组节奏组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多声部的认识。
五 课堂评价活动:
六 教师小结,下课。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