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宋代的经济发展
一、单选题
1.作为社会的基础,传统农业文明趋向精致化,就是所谓精耕细作的精致型的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下列关于当时农业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地区得到推广???
B.?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C.?小麦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D.?棉花种植由广东、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2.1023年,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改交子为官办,以36万贯铁钱作准备金,定期发行,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据此可知交子(??
?????????)
流通无区域限制???????????
??B.?发行权属于富商??????????
??C.?流通仅限于四川
????????????
?D.?发行量没有限制
3.宋代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人居住;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朝廷还允许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修建清真寺。这些措施主要表明(???????????
)
A.?宋朝提高外商待遇鼓励通商????????????????????????????????B.?朝廷尊重外国人的生活习俗
C.?宋朝要求外商必须在华定居????????????????????????????????D.?宋朝实行了平等的民族政策
4.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苏湖熟,天下足”。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B.?大运河贯通南北
C.?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大量劳动力??
??D.?南方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5.两宋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内是座高峰”。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B.?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
C.?重文轻武,科举制得到发展
D.?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
6.根据下表所列史实,可以明确归纳的主题是(???
)
①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②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③
广州、泉州等地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④
宋朝的海外贸易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经济重心的南移??????
????B.?宋代经济的发展????????
??C.?宋代手工业的兴盛????????
??D.?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
7.下列关于宋代经济发展表述正确的有
(
)?
①到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完成了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的转移
②棉花在两宋成为一项重要经济作物
③棉纺织技术在松江一带传播开来
④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8.宋朝统治者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机构加以管理。这一机构是(
???)
A.?市舶司?????????????????????B.?宣政院??????????????????????C.?澎湖巡检司??????????????????????D.?驻藏大臣
9.南宋时期,有一位外国商人运送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该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都护府?????????????????????B.?市舶司??????????????????????C.?宣政院???????????????????????????????D.?枢密院
10.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追求品质、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代代相传,造就了许多手工业精品。下列文物属于宋代手工业精品的是(??
)
A.?司母戊鼎?????????????????????????B.?铜冰鉴
C.?骑驼乐舞三彩俑???????????????????????D.?定窑孩儿枕
11.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中的南朱沉船“南海一号”,“船体基本保存完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船载文物约有6万到8万件,目前已打捞出水的文物达6000多件。”不能从材料中推测出的历史信息是(??
)
A.?宋代商业十分繁荣??
???????B.?南宋对外贸易发达???????
C.?宋代造船技术高超?????????
D.?宋代纸币世界通用
12.宋代开封大相国寺有大小院落60余座,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门附近卖飞禽走兽,二、三门卖日用杂货,靠近佛殿的地方经营笔墨,两廊卖织秀、珠宝等,殿后交易古玩、字画和书籍。上述材料说明,开封的商业活动(??
)
A.?有固定的商品交易场所????
?B.?受到大相国寺的控制???
C.?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
??D.?不受时间的限制
13.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③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南朝?????????????????????????????????????B.?唐朝?????????????????????????????????????C.?北宋?????????????????????????????????????D.?南宋
14.“方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文景之治?????????????????B.?东京的繁华??????????????????C.?开元盛世???????????????????D.?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15.宋代早市紧接夜市,因其凌晨营业,天明即散,故被时人形象地称为“鬼市”。“鬼市”不仅在都城里普遍存在,外地州县也是如此。这反映了宋代(???
)
A.?农业的发展????????????????B.?手工业的进步????????????????C.?商业的繁荣???????????????D.?科技水平高超
16.观察下面三幅图片,给它们拟一个合适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宋朝农业的发展???????
??B.?宋朝先进的手工业技术???????
??C.?宋朝的经济状况???????
??D.?宋朝人的社会生活
17.下表是中国古代南北方粮食产量及所占比例变化图,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
???)
朝代
南方
北方
粮食(斤)
占全国粮食产量比例
粮食(斤)
全国粮食产量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B.?北方的粮食产量要比南方高
C.?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D.?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二、材料分析题
18.[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海外贸易有陆路和海路两个方向,汉代开通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代大多数时期内因北方战难和民族政权并立而被西夏、吐蕃等阻隔,无复汉唐盛象。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西北陆上贸易的重要性不断衰落,宋政府设立管理海上贸易的专门机构,在东南沿海大力开拓海上贸易,巩固了中国在海上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材料二:宋代是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不但进出口商品的种类增加,贸易额也有所扩大,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宋代以前并未设立管理海上贸易的专门机构,宋代设立市舶司,专门管理海上贸易,并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修订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市舶条法《元丰市舶条》,为后代所继承。宋朝政府不仅鼓励对外贸易,还奖励外商来华贸易,在一些大的港口设有供外商居住的藩坊。
两宋时期,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的应用使远洋航海能力大大提高,贸易范围开始向阿拉伯海西岸及更广范围航行,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
——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重心转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并简要分析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
19.宋朝虽然在历史上被称为积贫积弱的朝代,在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对抗中处于弱势,但在经济的发展上,与其他朝代相比毫不逊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唐朝和北宋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情况
朝代
南???????????
方
北???????????
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的比例
西汉
2
470
685
19.8%
9
985
785
80.2%
唐朝
3
920
415
43.2%
5
148
529
56.8%
北宋
11
224
760
62.9%
6
624
296
37.1%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中吴(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谚曰:“苏常熟(丰收),天下足。”
——(南宋)陆游《常州奔牛闸记》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从西汉到北宋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这种趋势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在什么时候完成?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
(4)你认为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提示:可结合原因来思考)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关负責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摘编自杭侃《中华文明传真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三?
如下图。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布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出宋朝海外贸易发达。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的名称。
(3)材料三中的图片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的铜版拓片,请问这一纸币的名称是什么?它最早出现于何时何地?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我国当今经济发展有哪些建议?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农业发展迅速,北方的粟、麦在江南大量种植,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传播到了江淮流域,棉花、茶树的种植得到推广,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强,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粮仓,由此可见,?C?项小麦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说法不正确,应该是占城稻居粮食产量的首位,?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
本题以精耕细作的精致型的农业在宋代开始定型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2.【答案】
C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前期,四川成都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以此分析材料可知,限额125万余贯,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体现了流通仅限于四川,?C?选项符合题意;
选项ABD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相关信息,故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以北宋政府看到发行交子有利可图,遂正式创立“交子务”为切入点,考查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3.【答案】
A
【解析】【分析】
据材料宋代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善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著学"并所学的知识可知,宋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提高外商待遇并鼓励海外贸易,A符合题意;
材料中没有体现朝廷尊崇外国人的生活习俗,B排除;
宋朝要求外商必须在华定居表述与史实不符,C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民族政策,D排除。
故答案为:A
。
【点评】
本题结合材料旨在考查学生对宋朝采取的对外贸易的措施的掌握。学会分析材料并加以概括。
4.【答案】
C
【解析】【分析】A.
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不符合题意;
B.
大运河贯通南北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到了宋朝时期,南方地区经济超过了北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民众南迁,带去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大量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开发,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南方的社会环境相对安定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南方地区经济超过北方,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发生变化的原因回答。
5.【答案】
B
【解析】【分析】A.
城市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是在明清时期,不是两宋时期,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重文轻武,科举制得到发展
,不符合题意;
D.
对外开放,海外贸易兴盛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不能”字样,细心辨别比对回答。
6.【答案】
B
【解析】【分析】题干表格反映了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ACD三项和题干表格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宋代经济的发展是题干表格反映的主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代经济的发展及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7.【答案】
C
【解析】【分析】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棉花在两宋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作物;手工业繁荣,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都有发达的造船业,故①②④表述正确。明朝棉纺织业在松江一带迅速发展起来,故③表述错误。
?C项①②④表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要求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
A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宣政院,不符合题意;
C.澎湖巡检司,不符合题意;
D.驻藏大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即可,课本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9.【答案】
B
【解析】【分析】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市舶司办理手续。?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市舶司是宋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代市舶司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宋朝政府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10.【答案】
D
【解析】【分析】A.司母戊鼎,不符合题意;
B.
铜冰鉴
,不符合题意;
C.
骑驼乐舞三彩俑
,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时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这里的定窑孩儿枕就是其中的代表,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11.【答案】
D
【解析】【分析】A.
宋代商业十分繁荣
,不符合题意;
B.
南宋对外贸易发达
,不符合题意;
C.
宋代造船技术高超
,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显示的是南宋时期的对外贸易情况,与宋代纸币的出现和使用没有什么关联,从中看不出纸币的使用情况,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分析备选项,注意题干中的“不能”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12.【答案】
A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大门附近卖飞禽走兽,二、三门卖日用杂货,靠近佛殿的地方经营笔墨,两廊卖织秀、珠宝等,殿后交易古玩、字画和书籍
”,可以看出,
开封的商业活动有固定的商品交易场所,不能随意摆放,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受到大相国寺的控制
,不符合题意;
C.
打破了坊和市的界限
,不符合题意;
D.
不受时间的限制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3.【答案】
D
【解析】【分析】
如图可知,西汉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宋朝时,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由此可以看出,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所以这一时期应为南宋时期,排除选项ABC;
故答案为D。
【点评】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最终完成,从此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此后,历经元、明、清三代,经济上南重于北的形势始终没有改变,南方经济更加繁荣.经济重心始终在南方.
14.【答案】
D
【解析】【分析】A.文景之治,不符合题意;
B.
东京的繁华
,不符合题意;
C.开元盛世,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方朝廷在故都(北宋东京)时,实仰(依靠)东南财赋”
,可以看出,这里说的是当时朝廷都城在北宋东京时,要依靠东南地区的财赋生活,这说明南方地区经济发达,已经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这是文言文,只要读懂材料含义,就可以顺利进行理解回答,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5.【答案】
C
【解析】【分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宋代早市紧接夜市、“鬼市”不仅在都城里普遍存在,外地州县也是如此”,并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此内容反映了宋代商业的繁荣,故C符合题意;
题干没有涉及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科技的发达,故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宋代经济的发展情况,宋代商业繁华,出现了早市、夜市和草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6.【答案】
C
【解析】【分析】图一反映的是宋朝农业的发展,图二反映的是宋朝制瓷业的发展,图三反映的是宋朝商业的发展,三者都属于经济领域,故C符合题意;
宋朝农业的发展只符合图一,A排除;
宋朝先进的手工业技术只符合图二,B排除;
图片定窑瓷器没有体现宋朝人的社会生活,D排除。
故答案为: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辽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
17.【答案】
C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我们可以看出,西汉到唐朝再到北宋时期,我国北方地区粮食产量所占比例在逐步减少,而南方地区的粮食产量所占比例在逐步扩大,这说明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
经济重心南移是逐渐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此题,需要先看懂表格信息。解答时,先看表格信息,从中找到数据变化的趋势,之后来分析备选项;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正确答案。此题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要特别细心。
二、材料分析题
18.【答案】
(1)陆上贸易通道被阻隔;经济重心的南移;政府鼓励和支持。
(2)特点:贸易制度完备;海外贸易范围广;商品种类多;利润丰厚。原因:政府的鼓励与支持;航海技术的创新。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在宋代大多数时期内因北方战难和民族政权并立而被西夏、吐蕃等阻隔
”“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西北陆上贸易的重要性不断衰落,宋政府设立管理海上贸易的专门机构,在东南沿海大力开拓海上贸易,巩固了中国在海上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可以看出,
宋代海外贸易重心转移的原因有陆上贸易通道被阻隔;经济重心的南移;政府鼓励和支持;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有贸易制度完备;海外贸易范围广;商品种类多;利润丰厚;依据材料二信息“
宋朝政府不仅鼓励对外贸易,还奖励外商来华贸易
”“
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的应用使远洋航海能力大大提高
”可知,
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有政府的鼓励与支持;航海技术的创新;
故答案为:(1)
陆上贸易通道被阻隔;经济重心的南移;政府鼓励和支持。
(2)
特点:贸易制度完备;海外贸易范围广;商品种类多;利润丰厚。原因:政府的鼓励与支持;航海技术的创新。
【点评】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就是把这些语句去掉不必要的字句或者调整语句的顺序等。
19.【答案】
(1)①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北宋大大超过北方。②国家赋税仰仗南方(或南方在国家赋税收入中的比重增加)。
(2)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开始:唐朝中期;完成:南宋。
(3)原因: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工具和技术。②南方自然条件相对优越。③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南方经济发展的措施。④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4)政府要积极支持经济发展;要保持相对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和技术;要重视科技进步;要保护生态环境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从西汉到北宋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有
①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北宋大大超过北方。②国家赋税仰仗南方(或南方在国家赋税收入中的比重增加);
(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
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这种趋势从唐朝中期开始,完成于南宋时期;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有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工具和技术。②南方自然条件相对优越。③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南方经济发展的措施。④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如:
政府要积极支持经济发展;要保持相对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和技术;要重视科技进步;要保护生态环境等;
故答案为:(1)
①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北宋大大超过北方。②国家赋税仰仗南方(或南方在国家赋税收入中的比重增加)。
(2)
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开始:唐朝中期;完成:南宋。
(3)
原因: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工具和技术。②南方自然条件相对优越。③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南方经济发展的措施。④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的共同努力。
(4)
政府要积极支持经济发展;要保持相对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和技术;要重视科技进步;要保护生态环境等。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看出变化趋势,进行概括回答,注意从人口和经济比重两方面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趋势回答;第二问是考查识记能力,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牢记;
(3)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来回答,这类知识点,要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回答时尽可能从多方面分析;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20.【答案】
(1)经济重心南移。
(2)市舶司。
(3)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4)优化经济结构布局;重视对外贸易;在经济上,政府应做好配套服务;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据材料“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宋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农业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2)本题考查宋朝市舶司的设立,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3)本题考查宋朝纸币的出现,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片信息。联系所学可知,图中是交子的铜版拓片。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本题考查对我国当今经济发展的建议,要求综合分析归纳。综合宋朝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对外贸易的发达和商品经济的繁荣等信息,联系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得出相关认识,如优化经济结构布局;重视对外贸易;在经济上,政府应做好配套服务;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经济重心南移。
(2)市舶司。
(3)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4)优化经济结构布局;重视对外贸易;在经济上,政府应做好配套服务;发挥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等。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宋代经济的发展
部编版
七年级下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课件
目录
CONTENTS
01
导入新课
Import
a
new
lesson
02
新课探究
New
Class
Inquiry
03
课堂小结
Class
summary
04
随堂训练
Training
导入新课
入仓
扬场
收获
牛耕
灌溉
插秧
看图识农事
《耕获图》
导入新课
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东南沿海地区最发达,内地次之。
总体说来,南方好于北方,东部优于西部,正因为如此,国家才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号召。这是现在的情况。
后来南方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经济重心为什么会出现南移?这种南移从什么时候开始,又到什么时候完成?这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现在
北方的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北方的发展水平高。
古代
VS
北方
南方
北方
南方
南方
北方
唐中期
开始南移
南宋
南移完成
南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魏晋南北朝
奠定南移基础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一、农业的发展
由表格可以看出,北宋时期,人口分布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南方人口超过北方。南方战乱少,北方人大量南迁
秧马
曲辕犁使用示意图
翻车复原图(曹魏时马钧发明)
耕作类:
犁、耙
、锄
、镰
灌溉类:
翻车
、
龙骨水车
新课探究
一、农业的发展
新课探究
一、农业的发展
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
(1)农业作物
引入越南的优良品种占城稻。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
(2)经济作物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
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向北推进。
水稻
棉花
茶叶
北宋:
广东
福建
南宋:
江淮和川蜀一带
苏州
湖州
“苏湖熟,天下足”
重要粮仓
新课探究
新课探究
二、手工业的发展
宋代海船图
《纺织图》
新课探究
二、手工业的发展
1、分组讨论两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宋朝织机
丝织业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01
“号为冠天下”
的蜀地丝织品
湘绣
新课探究
二、手工业的发展
1、分组讨论两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棉纺织业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
02
南宋棉毯
黄道婆,又名黄婆或黄母,宋末元初知名棉纺织家。由于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以及推广先进的纺织工具,而受到百姓的敬仰。在清代的时候,被尊为布业的始祖。
新课探究
二、手工业的发展
1、分组讨论两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制瓷业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03
景德镇
瓷器
观音坐像
宋孩儿瓷枕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辉煌时期,不管是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面,均位于巅峰地位。
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
,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其色调之优雅,无与伦比。
宋代是中国的瓷器艺术臻于成熟的时代
新课探究
二、手工业的发展
1、分组讨论两宋时期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造船业
①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②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③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了先进的指南针。
04
福建泉州出土的
宋代海船
新课探究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货郎图》
《清明上河图》
看漫画,说说宋代商业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与铜钱并行。
北宋交子
南宋会子
宋代铜钱
“宋朝时期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
——斯塔夫里阿诺斯
新课探究
宋朝出现纸币的原因?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纸币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3.影响: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贸易的繁荣;
2.纸币的优点:方便携带,成本低;
在宋代,成都特制楮纸在抄纸过程中进行了特殊的砑花,难以仿冒,所以包括交子在内的宋代纸币用纸均在成都制造,造水纹纸的工艺被用作纸币的防伪措施之一。
木雕模板
新课探究
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研究结果表明:按1990
年美元为基准,宋朝人均GDP为450
美元,至宋末达600美元。而处于中世纪黑暗中的欧洲,仅为
422
美元。
《清明上河图》局部
新课探究
1.城市布局打破“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区域限制;
2.商业活动时间延长,有夜市和早市。
3.乡镇形成新的商业区,即草市
说一说:宋代都城与唐代都城有哪些不同?
新课探究
泉州
广州
朝鲜、日本
苏门答腊岛
印度
阿拉伯半岛
东
非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新课探究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
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自北宋开始,南方无战乱,相对安定,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南宋时期,南宋政权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终完成
东汉末至南北朝时期
唐中后期至五代十国时期
北宋至南宋时期
人口南迁
人口南迁
经济重心南移的区域
从黄河流域移至长江流域
江南地区经济初步
发展
南方经济进一步发展,
出现经济重心南移倾向
南方经济水平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何为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指经济最发达并
为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
的地区。
新课探究
证据4
证据3
证据2
证据1
宋初南方人口是北方人口的两倍。
证据5
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所谓“苏湖熟,天下足”。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人80%来自淮河以南。“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农业、手工业集中在南方。
商业城市南方多于北方。
有哪些证据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新课探究
新课探究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类
别
发
展
成
就
?农业
原因
1.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定。
2.
政府重视、扶持。
3.北民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4.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状况
①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②棉花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
③茶树栽培有了很大发展。
?手工业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
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
商业都市
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
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知识拓展
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
宋朝的商业空前发达。由于商业竞争激烈,有的商铺为招揽生意,开始以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这件“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不仅表明铺号,而且以白兔为商品标识,注明“认门前白兔儿为记”,还特别说明是“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如果要批发购买,还可以优惠。这件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
课堂小结
南移的三个时期
东汉末年
唐代中叶
北宋末年
东晋初年
五代时期
南宋初期
初步开发
加速南方经济开发
南方经济渐超北方
北方战乱
人口南迁
南方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
商业繁荣
手工业进步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
成为定局
国家经济,仰给东南
随堂训练
1、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D、麦田面积扩大
2、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
)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3.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交子
B、会子
C、关子
D、铜子
A
D
A
材料一:
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五代时期的政权更迭,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等,战乱不休。
材料二:北方人民纷纷难逃。据1159年统计,南方人口约为1684万,1179年增到2950万。
材料三:吴越王弘募(召集)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国人皆悦。
材料四: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①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安定
②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生产工具和劳动力
③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④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随堂训练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