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识梳理与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识梳理与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1 13:4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知识梳理与练习
一、课文内容梳理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丁肇中,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由古代文化典籍中引出观点,以王阳明和自己的实例为论据,论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号召中国学生应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才能有所建树。
二、基础知识
朱熹xī ???彷徨páng
huáng ???肇zhào ??诺nuò 测量liáng ?数量liàng   埋mái没 ???埋mán怨
诚意:真心实意。
正心:端正心思。
修身: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治理好家政。
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过问其事。
不知所措cuò: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有鉴于此:在这个问题上有所警戒。鉴,指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说文解字》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倘若没有臻于至善的追求,怎有(A)
的卓越?倘若没有物我两忘的(B)
,怎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隐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家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我们虽不必人人成为工匠,而且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1)为文中(A)(B)两处选择合适的词语。(A)______(B)______
鬼斧神工
巧夺天工
境界
境地
(2)文中划线句有语病,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相应题目。
我所热爱的事物/经久没有改变/大地、山河、花朵与诗歌/自然,包括我的至亲/我深为欣赏的书(jí)与人(zī)养我的一切/也一直没有改变/①___/自然,包括②___/还有,③
世界待我,真是恩重如山/应有的,我已经具足/而那至今未曾领受的/那也许就是,命中注定。
(李琦《我所热爱的事物》)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
书(jí)__
(zī)__养
(2)将下面诗句填入诗歌横线处,顺序最合理的一项是(_______)
①清水、蜂蜜、五谷和果蔬
②知识、精神、信任与爱
③那炭火一样的友情
A.③①②
B.②①③
C.①②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易传》开篇中的一句话,讲的是天道刚健,周而复始,永无止息,启示人们应    (仿效/效法)天道,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首先强调的是刚健有为,积极进取。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他为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学而不厌,悔人不倦”“ ① ”,成为坚忍刚毅、奋斗不止精神的    (典范/典型)。
图强求变、创新超越也是自强不息精神应有之义。“刚健笃实,辉光日新”“ ② ”,这些箴言都体现出古人对创新的追求,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个发明创造、一次次革故鼎新,则是自强不息精神在创新实践中结出的累累硕果。
自强不息的精神还表现为无私忘我的人生境界。古代文人恪守孔孟之道,将“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内涵诠释得生动而透彻。尽管仕途多舛,他们也依旧高洁自守不同流合污;虽然身遭贬谪,他们却依然高声吟唱“ ③ ”;即使身居偏远的江湖,他们也要尽其所能造福一方百姓。
3.文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笃实(dú)
悔人不倦
B.箴言(jiān)
恪守
C.诠释(quán)
革故鼎新
D.贬谪(zé)
仕途
4.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仿效 典范
B.效法 典范
C.仿效 典型
D.效法 典型
5.在文中三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A.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②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③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B.①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②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③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C.①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②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③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D.①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②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③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二、选择题
6.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四书”是指《论语》《大学》《孟子》《中庸》;“五经”
是指《诗》《词》《礼》《易》《春秋》。
B.“格物”和“致知”出自《中庸》:“致知在格物,物格
而后知至。”
C.《大学》里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修身、齐家、治
国、平天下七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基本纲领的一部分。
D.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先阐明格物致知精神在今天的重要性,而后揭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7.下列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这篇课文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王阳明的观点符合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
B.传统教育的目的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所以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C.由于中国学生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践,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意动手,所以他们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常不知所措。
D.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是对事物的客观探索,探索的过程是有想象力、有计划的。
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为“五经”之一,汇集诗歌305篇,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B.《社戏》提到的“小丑”“小旦”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滑稽人物、年轻女子。
C.丁肇中,祖籍山东日照,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作品有《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D.阿西莫夫,英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其代表作有《基地》《登勃朗峰》等。
9.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①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②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④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⑤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
A.①④⑤②③
B.③②①⑤④
C.④⑤③①②
D.④③①⑤②
10.选出对下面一段话语法知识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
A.“培养”“研究”“保留”“体会”都是动词。
B.“自然科学”“怀疑求真”“发现真相”“环境激变”这几个短语结构完全不相同。
C.“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这个句子主干是“我们应该体会意义”。
D.“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这个复句是递进关系。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B.一个实验能否成功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C.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不可缺少,而且研究学术也是不可少的。
D.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
三、语言表达
12.用适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1)实验的过程________消极的观察,________积极的探测。
(2)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___________研究学术不可缺少,_____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13.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画线句构成排比句。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_______________。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近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四、综合性学习
14.综合性学习。
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为增强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班委会决定召开“创新·成才”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励志名言
请你提供两句倡导“创新”或“成才”的名言或诗句作为宣传标语。
(2)(活动二)“格物致知”大家讲
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就贯串在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关键是看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究竟有无这种意识、观念。你有过“格物致知”的经历吗?请给大家讲一讲。
(3)(活动三)从我做起
请仔细观察王丽同学向大家展示的这幅图,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香港大学校徵上镌刻着“明德格物”四个字。明德,意为美德,语出《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格物,见《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知至。”对于“格物致知”的解释,从宋儒起,一直众说纷纭,清末则有人将科学技术一类统称为“格致之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确实不可偏废。属于尖端科学的核能,能造福人类,也能毁灭世界;同是电脑高手,有的在不断地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添砖加瓦,有的则成为制造麻烦的“黑客”。正如,发明了罗盘,知识变成看风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概括上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仿照画线句,续写句子。
五、现代文阅读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丁肇中
①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用这个名词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没有了。现代学术的基础就是实地的探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实验。
③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计划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别栽种竹树,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④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例如自从库仑提出电和磁有本质上的区别以来,很少有人再会去考虑它们之间的联系。可是奥斯特一直相信电、磁、光、热等现象相互存在内在的联系,并以此为目标,苦苦求索,终于有了自己的发现。在1820年4月,奥斯特演示了电流磁效应的实验,证明了电和磁是能相互转化的,为电磁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⑤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科学,研究人文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得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为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
⑥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地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选自九年级上册《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有删改)
16.选文第①段在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17.“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18.结合选文③段内容,分析王阳明“格物”失败的原因。
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19.选文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0.结合选文内容简述“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让年轻人都阳光向上
桂从路
涵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男性气质,关键要塑造一种有勇气、有担当的内在品格,形成包容、开放的现代风度,培养守法律、有教养的行为习惯。
最近,曾经参加过《真正男子汉》节目录制的特种兵王威退出现役,微博开通后短短几天时间,就收获了30多万粉丝。一名普通军人脱下军装后备受关注,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也正可成为最近引来不少讨论的男性气质问题的一个观察入口。
军营中站过岗、训练场上流过汗,在王威的军人形象背后,是内在的军人气质。(甲)武警战士杨明鑫常常期待“在别人危难的时刻出手相救”,潜水员官东在救援过程中舍生忘死,“中国男子第一天团”国旗护卫队用整齐的正步走出爱国精神…他们之所以受到关注,出众的个人形象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一股子军人的血性和担当,让人感受到力量,感受到超越外形的精神魅力(乙)无论是比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运动健儿,还是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英雄机长,抑或是平常生活中成就善举的普通百姓,构成了时代的一道风景,也构成了我们对男性形象的一种认知。
从对于热血、阳刚男子汉的推崇,也可以看出,内涵更深刻地决定着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其实,关于到底什么是男性应有的气质,尽管有各种讨论,但有一点已成共识,那就是“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强调的是内在与外在的统一。“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中国传统文化也推崇这样的精神气质和内在修养,而那种不修边幅的生活习惯、鲁莽粗鄙的做事方法,那种轻佻浮夸、矫揉造作的举止言行,历来受到人们的摒弃。“重质不重形,魂到品自高”这样的认识应该说是主流。那些能持久地作用于社会文化、浸润着世道人心的,正是闪现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内在美”。
阳刚之气、担当精神,体现于内在的修养、精神的境界。一个理性、成熟、宽容的社会,在包容多元审美的同时,若要关注男性气质的构建,更应倡导发扬内在的勇气、坚强和担当等诸多品质。这种品质,我们在保家卫国的军人身上可以看到,在为国争光的体育运动员身上可以看到,在梅兰芳、程砚秋等杰出演员身上同样也能看到。(丙)
其实,所谓男性气质中,为人们所推崇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意志品格,应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性的价值共识。从这个角度来看,涵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男性气质,关键是要塑造一种有勇气、有担当的内在品格,形成包容、开放的现代风度,培养守法律、有教养的行为习惯。砥砺其精神、强健其身体,才能培养出阳光、健康、向上的“真正男子汉”。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担当则民族兴旺。我们呼唤在青少年中有着广泛影响的明星们,呈现更加积极、向上的形象,展示更加健康、阳光的审美,以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精神成为真正的偶像。摒弃矫揉造作的风格,扭转娱乐至上的倾向,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病态的审美乃至“审丑”,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期待更多人以更有意义的“内在颜值”,共同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9月11日第13版)
21.根据选文回答,作者是针对什么现象写这篇文章的,又是如何引出议题的?
22.请理清作者对“男性气质”的议论分析思路,完成下面的思维图。
军人气质:
__________(4个军人事例)→__________:热血阳刚(3个非军人事例)→__________君子:阳刚之气、担当精神(__________)→男性气质:
__________(引用名言)
23.议论性语言行文缜密,请你根据语境将下列3句话分别放入文中甲、乙、丙处。
A.他们容貌或有不同、外形风格各异,但是高尚品格、家国情怀都同样值得推崇。
B.这样的军人不在少数。
C.当然,这种精气神并非军人独有。
(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丙)__________
24.文章主要议论的是男性气质,但文章的题目却是《让年轻人都阳光向上》,你认为是否合理?请简述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让自己燃烧起来
①有位企业家将人分为三类: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自燃型”,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介于两者之间的“可燃型”。这样的譬喻,刻画出职场众生相,令人深思。
②同样是工作、同样在干事,但从一言一行、一点一滴中,不难窥见个体之间的差异。有的人志存高远、激情四溢,善于自我加压、主动作为,眼中处处有事,不用点火即能自燃,无需清风也会盛开;有的人相对被动,但只要被激起热情,也能顺势而为、发光发热;有的人则甘当“顽石”,冷漠坚硬、浑浑噩噩,消极应付、麻木不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还会给别人泼冷水。可以想见,不同的行为模式,也将塑造相异的职业人生。
③面对工作,究竟该选择怎样的心态与姿态,其实一目了然。然而在现实中,缺少“自燃型”特质的人却并不鲜见。他们总体上欠缺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工作中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甚至“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这样的员工,往往跟工作的要求相去甚远。无论处于何种岗位,如果缺少必要的热情、应有的勤奋和较强的责任意识,都难言做好本职工作。争做一名不需他人督促、勤于主动创造的“自燃型”职员,才能在日趋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赢得更大优势,收获更多成长。
④一位企业家曾说:“有两种人永远不会成功,一种是除非别人要他去做,否则绝不主动做事的人;另一种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也做不好事情的人。”思想有多远,才能走多远。对个体来说,一生碌碌无为还是成就充盈丰满的人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做事的精神状态。飞鸟和白云都在天上飞,鸟儿飞得自由自在,云却始终无法把握行进的方向。差别何在?就是因为鸟儿自己在飞,而云一直被风吹着走。“我要干”与“要我干”,体现着截然不同的价值选择与行为状态,其所对应的结果也自然对比鲜明。
⑤诗人臧克家写过一首诗:“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不待扬鞭自奋蹄”,不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照见一种精神与境界。哲人有言:“你要追求工作,别让工作追求你。”每一个看似平凡的工作岗位,都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牢记自身职责、点燃工作激情,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力,我们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创造更丰厚的价值,成就更有意义的人生。
⑥“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这是话剧《立秋》中,丰德票号自上而下、永世谨记的祖训。“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也应成为所有人干事创业的座右铭。
(选自2017年08月07日《人民日报》康伟)
2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6.第③段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问题?
27.结合选文内容,谈谈如何才能成功。
在人生中矗立起意义的灯塔
李洪兴
(1)诗人说,“我看着一个人,看着一种命运,这个人和他的命运让我深深地爱”。有一种人生,的确让人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101岁开国少将张玉华离世,人们记住了他在“9·3”阅兵时标准的军礼,更感念于他用自己一生的战斗,矗立起的那座精神灯塔。
(2)“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可捐献有移植价值的生理器官”“凡是公家的一律如数退还”……早在2001年,老将军就写好了两页纸的“后事留言”,直白朴素却字字可为世范。有人总结老将军的一生,除了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爱党信党的忠诚、勤俭乐观的生活、博施济众的捐赠,都令人动容。这是一幅画像,人们从中看到了一个圣洁的灵魂,听到了如此坚定的告诫:以身许国的奋斗更精彩,以心许民的人生更高贵。
(3)一个人的价值,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源于内心深处的选择,也源于人生历练的滋养。老将军说,“我有三个妈妈,生我的母亲,养育我的人民,培养我的党。”从母亲那里得到生命,从人民那里收获成长,从党那里厚植信仰,他坚守初心的一生,对于我们来说,正可为精神的灯塔。当我们感叹精神空虚、方向迷失之时,当我们为诱惑所扰、为利益所乱时,想想该坚信什么、坚守什么,该拒绝什么、防范什么,才能回答好关于人生意义的命题。
(4)感谢张玉华老将军一样的先锋楷模们,他们为这个时代矗立起精神丰碑,为这个社会夯实了价值地基。不由得想起了老将军甘祖昌和老阿姨龚全珍,他们一直为家乡默默地做“一点点事”,“在世一天,就要为党员争光”;又想起塞罕坝林场11年坚守望火楼的夫妻,当问及“条件这么苦,为啥还要在这里”,他们只是说“总要有人干”。就是这样简单而朴素的想法,没有求名逐利、更多恬淡心安,却更好地诠释了何为伟大、何为光荣:那不只是一瞬间的惊天动地,而且还在于每一天的初心不变。
(5)前不久,陪朋友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走到“两弹一星元勋科学家”展示墙前,看着科学家们的头像和名字,朋友不由地念了出来,说“很多人都不认识,也没听过”。是的,23位元勋科学家,人们知道钱学森、邓稼先和朱光亚,却未必听说过钱骥、姚桐斌和彭桓武等。时至今日,重新翻开他们的每一页人生,细细品读上面的每个字、每个选择、每个瞬间,肃然起敬的同时,更为感喟他们超越了一己小我的人生。从老将军到这些元勋科学家,他们的名字里有着人生的答案,他们的行动中标注着价值的坐标,他们的灵魂中刻写着精神的高度。
(6)哲人有言,“人最终关切的是自己的存在及其意义”。坚守梦想、追寻光荣,让自己的生命与更远的远方、更多的人们相连,也能让普通人的“平凡之路”通往意义的世界。若有科学梦,不妨像“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20多年只做了这一件事”;若想鹰击长空,学学李中华,就算惊心动魄也要勇攀高峰;若要为官一任,学学黄大发,在绝壁中也开凿希望的水渠……为自己、为人们、为社会共筑一个让生命有所托、让灵魂能栖息、让精神可穿越的家园,或许才是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应有的价值追求。
(7)时间变换,意义永恒。我们在朋友圈为张玉华点燃蜡烛,是追思与不舍,更应有激励与力量。用行动追寻价值,向着意义的灯塔起航,我们一定能书写下不负人生的答卷。
(选自2017年09月18日《
人民日报
》)
28.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9.选文第(2)段中“这是一幅画像”,“这”指代的内容:
30.简析选文第(3)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1.结合上下文,给选文第(6)段划线句子的省略号处再补写一个句子。
参考答案
1.巧夺天工
境界
我们虽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详解】
(1)鬼斧神工: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像是人力所能达到的。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结合“工匠精神”可知,这里是指的是“人工”,故A处选“巧夺天工”。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境地:生活上或工作上遇到的情况。结合“物我两忘”可知,这里应该指精神上的一种高度,故B选“境界”。
(2)划线句的词语使用不当,“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和“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是转折关系,故把“而且”改成“但是”或“却”等表转折关系的词语,修改后:我们虽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2.(1)①籍
②滋
(2)C
【详解】
(1)本题考查写字的能力。要注重平时积累,准确记忆,规范书写。“书籍”是装订成册的著作的总称。“籍”不能写成“藉”。“滋养”意思是养育,培养。“滋”不能写成“资”。
(2)本题考查语句排列和衔接的能力。要读懂语段,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判断。“经久没有改变/大地、山河、花朵与诗歌/自然,包括我的至亲/我深为欣赏的书籍与人滋养我的一切”和“也一直没有改变/①___/自然,包括②___/还有,③

这两组诗句句式上基本一致,这就决定①②③是按由实到虚的顺序安排,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故选C。
3.C
4.B
5.B
【分析】
3.
本题考查字形和注音。
A.
笃实(dú)——(dǔ),悔人不倦——诲人不倦;
B.
箴言(jiān)——(zhēn);
D.
贬谪(zé)——(zhé);
故选C。
4.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仿效”指模仿(别人的方法、式样等);“效法”指照着别人的做法去做,学习(别人的长处)。“效仿”指仿照表面的、形式的;“效法”指仿照内在的,本质的东西。此处用“效法”较好。
“典范”指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典型”指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或事件。“典范”有“标准”义。此处用“典范”最为恰切。
故选B。
5.
本题考查名句的理解。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句意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问题关键。句子突出的是“创新”“革新”的重要性,与②处语境相符。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句意是: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这是孔子的话语,与①处语境相符。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句意是: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表现韩愈虽然被贬仍想着为国效力的志愿,与③处语境相符。
故选B。
6.D
【解析】试题分析:D表述正确。A项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B项
中,“格物”和“致知”出自《大学》。C项中,应改为“《大学》里提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
7.A
【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原文是“所以经书上的道理是可‘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8.D
【详解】
D.阿西莫夫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不是英国。《登勃朗峰》是马克·吐温的作品,不是阿西莫夫的。
9.B
【解析】
本道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子顺序的能力,要注意理清句子内部的逻辑关系。本道题可以采用排除法。首先看选项的顺序,应该把具有概括性质的①或③放在首位,④具体讲的是一种途径。排除C、D。再看A,把③句放在最后,没有下文显得非常突兀。实际上这段话选自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故作者一来就提出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②句谈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①指明格物致知是一种怎样的精神。⑤句对实验精神做具体阐释,④阐明实验的途径。故选B。
10.D
【解析】
【详解】
D.“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这个复句是条件关系。故选D。
11.A
【解析】试题分析:B项两面对一面。可改为“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C项递进关系错位。应将“不但”与“而且”后的内容对调。D项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中国文化”后加上“的一部分”。
点睛: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
12.
(1)不是
而是
(2)不但
而且
【解析】试题分析:填什么关联词语是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决定的,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是什么,就填什么关系的关联词语。(1)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是并列关系,所以填“不是……而是……”。(2)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是递进关系,所以填“不但……而且……”。
13.示例: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
【详解】
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本句的例句由四个分句构成,注意它们之间的意义关联,按照其句式特点“没有……、……,怎有……、……”仿写。“没有”“怎有”后边分别由两个并列的四个短语构成的偏正短语组成。据此仿写为:没有旷日累时、聚沙成塔的积累,怎有信手拈来、日新月异的质变。
14.(1)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现在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穆勒
(2)我怀着好奇心,想知道钟表的工作原理,怎么办呢?我大胆卸下了钟表的零部件,然后,再按照图纸提示小心翼翼地安装好,结果表走得不准了。虽然牺牲了一块表,但我明白了钟表的工作原理。
(3)以后,我们应该积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主动帮父母干家务。学习是为了以后能自力更生,不仅仅是了解更多知识,还让我们学会更多生活技能,而不应该是有高分就满足了。希望同学们分数高,能力强。
【详解】
(1)此题考查搜集有关“创新”或“成才”的名言或诗句作为宣传标语的能力。根据自己的积累正确写出即可。如: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也不会有技术。——高尔基;遇到难题时,我总是力求寻找巧妙的思路,出奇制胜。——朱清时。
(2)此题考查谈论曾有过的“格物致知”经历的能力。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像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本题结合自己的经历谈,比如:下雪了,我伸出双手,接过翩翩飞来的小雪花,在手指温柔的一握中,小雪花不见了。只见手心里泪珠点点,于是我知道学融化后是水。
(3)此题考查漫画释义的能力。解答时,先从给出的材料里提取答题的信息点,然后予以综合解答。漫画的标题是“低能儿”,画中语言“妈,袜子怎么洗?”讽刺了现在有些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性。离开了父母,连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所以谈看法可从“不仅仅学好文化知识,更要学习生活技能”等方面谈论。
15.参考示例:(1)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不可偏废。
(2)示例:发明了指南针,指向变成侵略。
【解析】
【详解】
(1)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是压缩语段的一种传统题型。要做到读懂原文,答题时内容无损原意,不能丢掉语段中重要的信息;抓住关键词语;语言简洁明快;言简意赅。如可分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确实不可偏废”一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抓住前例句“发明了罗盘,知识变成看风水”。句式结构为“发明了……变成……”。内容要表现科学技术“也能毁灭世界”一面,且要与前例句相谐。一定要符合神形兼备的要求。
16.选文第①段提出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个论题进行论述的。
17.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也就是实验检验、探索求证精神。
18.王阳明的“格物”重视理论与空想,轻视实验,不去积极观察、探测实际物体,而是在探求自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格物”,所以失败了。
19.举例论证,该段列举了“奥斯特怀疑电、磁之间存在联系,以此为目标进行了电流磁效应实验,证明了电和磁是能相互转化的”这一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实验的过程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还需要有眼光、勇气和毅力”这一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
20.①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②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③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解析】
16.试题分析:考查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议论文中开头语段的作用:(1)引出论点或者是论题;(2)如果是名人名言,还有可能具备论证论点的作用。(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方面的作用。本文首段的作用是引出了论题,全文就是围绕着这个论题进行论述的。
17.试题分析:考查对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结合文章的第5、6段的内容,抓住重点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即可。提示“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的句子有“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18.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本文所讲的真正的“格物”是要有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是一个探索求证的过程。而王阳明的“格物”是依照《大学》里的提示,重视理论与空想,不去积极观察、探测实际物体,不是真正的“格物”,所以失败了。
19.试题分析: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先要分析语段使用的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内容具体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即可。“奥斯特一直相信电、磁、光、热等现象相互存在内在的联系,并以此为目标,苦苦求索,终于有了自己的发现。”这运用的举例论证,作用是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实验的过程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还需要有眼光、勇气和毅力”这一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
20.试题分析:考查分析概括的能力。可以结合文章的第5、6段文字中所提到的“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是在研究学术中不可缺少,而且在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也是不可少的。”“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到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真正的意义。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即可得到答案。
21.作者是针对有些明星矫揉造作的风格、娱乐至上的倾向、病态的审美乃至“审丑”的现象写这篇文章的。从特种兵王威成为网红的事例引出对男性气质的讨论这一议题。
22.
血性担当
男性形象(或男子汉)
军人、运动员、杰出演员事例
有勇气、有担当。
23.
【甲】B,
【乙】C,
【丙】A。
24.合理。从结尾段来看作者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可能出现的不良现象来写文章的,以此为题可以强化作者的写作意图,收到更好的阅读效果。
不合理。文章主要议论的是男性气质,而题目中的“年轻人”也包含了女性,建议将题目改为《时代呼唤真正的男子汉》等更契合议论主要内容的文题。
【解析】
21.本题主要考查本题针对什么现象提出观点,阅读文章内容,结合结尾的“摒弃矫揉造作的风格,扭转娱乐至上的倾向,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病态的审美乃至“审丑””可知,作者是针对部分明星矫揉造作、转娱乐至上,病态的审美乃至“审丑”的现象展开论述的。
22.本题考查文章线索思路的梳理。开头讲王威的事例引出军人气质的论述,第3段论述军人气质体现在军人的血性担当,并列举了特种兵王威、武警战士杨明鑫、潜水员官东、“中国男子第一天团”国旗护卫队四个军人的例子进行论证,接着列举了运动健儿、英雄机长,抑或和普通百姓3个例子,论证男性形象是热血担当,第4、5段论述君子品质是:阳刚之气、担当精神,并列举了军人、运动员、演员的例子加以证明;最后引用“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名言,论证男性气质是一种有勇气、有担当的内在品格。据此理解作答。
2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甲处前文提到的特种兵王威,“这样的军人不在少数”中“这样的军人”与之正好对应,故甲处选B;乙处前面所举的四个示例都是军人的,“当然,这种精气神并非军人独有”中“军人独有”与之相对应,故乙处选C;A.他们容貌或有不同、外形风格各异,但是高尚品格、家国情怀都同样值得推崇。读第5段可知,本句可以作为对第5段的总结,所以应置于第5段的结尾,即丙处。
24.本题考查主旨的理解和观点表达能力。本题为开放题,首先要表明观点,认为合理还是不合理,然后说明理由,认为合理,可从作者发表议论所针对的现象,从而要达到的目的:倡导摒弃矫揉造作的风格,扭转娱乐至上的倾向,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病态的审美乃至“审丑”,
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业的时代新人;认为不合理的,可以从本文的话题“男性气质”与题目中的年轻人之间不一致的角度,阐述理由。
25.一个人要志存高远、激情四溢,善于自我加压、主动作为。
26.理论论证。牢记自身职责、点燃工作激情,发挥能动性和创造力。
27.不做选文中提到的两种人,要主动做事,并力求把事情做得更好。
【解析】
25.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中心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所以读懂一篇议论文,概括中心论点是考试常见的题型。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一个人要志存高远、激情四溢,善于自我加压、主动作为。
26.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作用。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记准确的内容。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来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其前面的观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主要论证了:牢记自身职责、点燃工作激情,发挥能动性和创造力。
点睛:举例论证的作用: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道理论证的作用:引用名言,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对比论证的作用: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比喻论证的作用:道理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
27.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要想成功,就应该不做选文中提到的两种人,要主动做事,并力求把事情做得更好。
28.在人生中矗立起意义的灯塔
29.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爱党信党的忠诚、勤俭乐观的生活、博施济众的捐赠。
30.对比论证,正反说理阐述“一个人的价值,是重于泰山还是轻于鸿毛,源于内心深处的选择,也源于人生历练的滋养”的观点。
31.示例:若要为人师表,学学最美教师支月英,扎根大山36年,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
【解析】
28.在议论文中,中心论点应该:①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②是明确的判断;③在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议论文中论点的提出,比较常见的情形是在文章的开头,也有的在篇末或文章中间提出。也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而有的文章全篇无一个明确表明观点的句子,就需要将几个论点合并、提炼,还有的文章,作者的观点蕴涵于论证当中,这就需要读者自己归纳、总结了。根据这些知识,本文题目就是论点。
29.本题考查词语的指代义。首先,要懂得解读指代词语的一般步骤。先要往这个词的前边找,离这个词最近的一句话或几句话,然后将搜索到的指代对象代入该位置试读,看语意是否畅通即可。“这”指代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爱党信党的忠诚、勤俭乐观的生活、博施济众的捐赠。
30.常见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第(3)段对比论证,按照答题格式写就可以了: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31.没有统一答案,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