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知识梳理与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知识梳理与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1 13:48:4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22课《礼记二则·大道之行也》知识梳理与练习
一、课文内容梳理
《<礼记>二则》选自《礼记正义》,《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此人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一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尽管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那是儒家学者在乱世中的一个美好愿景。
基础知识
(二)大道之行也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大道②之③行也,天下④为⑤公。⑥选贤与能,⑦讲
①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②之:的。③行:施行。④为:是。⑤公:公共的。⑥选贤与(jǔ)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选,选拔。贤,指品德高尚。与,同“举”。能,指才干出众。⑦讲:讲求。
①信②修③睦。④故人不⑤独⑥亲其⑦亲,不独⑧子其⑨子,使⑩老有所终,
①信:诚信。②修:培养。③睦:和睦(气氛)。④故:因此。⑤独:只。⑥亲:以……为亲。⑦亲:父母。⑧子:以……为子。⑨子:子女。⑩老有所终:老人能够善终。终,善终。
①壮有所用,②幼有所长,③矜、寡、孤、独、
①壮有所用: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②幼有所长(zhǎng):幼年人能顺利成长。③矜(guān)、寡、孤、独: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
①废疾者②皆有所③养,④男有分,⑤女有归。⑥货⑦恶
①废疾者: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者,……的人。②皆:都。③养:供养。④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职守。⑤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女子出嫁。⑥货:财货。⑦恶:憎恨。
其①弃于地也,不②必③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①弃:丢弃。②必:一定。③藏:私藏。
①是故②谋闭而不③兴,④盗窃乱贼而不作,⑤故⑥外户
①是故:因此。②谋:奸诈之心。③兴:兴起。④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作乱。贼,指害人。作,兴起。⑤故:所以。⑥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而不闭。①是②谓③大同。
①是:这。②谓(wèi):是。③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让老年人能够善终,让壮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让幼年人能够顺利成长,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有人供养。
4.男有分,女有归。
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那种)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但并非自己想私藏;(对于)力气,(人们)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也不兴起。
7.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因此(家家户户)门都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这就是理想中“大同”的境界。
(三)课文分析
1.文学常识。
(1)选自《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3)“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这一句是总括,以下三句是分述。
①“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②“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出众——用现在的话来说,叫作“德才兼备”。
③“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对全社会的关爱。
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
4.“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语。
文章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个结论非常鼓舞人心。
5.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都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6.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或: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7.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8.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的思想感情。
9.“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这句话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写出表现人人都能关爱他人,人人都能得到他人关爱,能安居乐业的句子。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11.《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意思相同的是哪一句?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2.《大道之行也》中的成语:天下为公、老有所终、矜(鳏)寡孤独。
13.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示例一:不会实现。因为那只是一种美好的理想社会,现实社会中存在太多自私自利,尔虞我诈。(言之有理即可)__示例二:会实现。现在的社会还不是“大同”社会。(言之有理即可)
14.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和这个“大同”社会有何相似之处?
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看出“桃源”中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男有分,女有归”。③从“设酒杀鸡作食”“皆出酒食”可看出“桃源”中百姓热情好客,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练习题
一、句子默写
1.古诗文默写。
现代流行语PK古诗文
现代流行语
古诗文
“也是蛮拼的”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你咋不上天呢”
水击三千里,(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怒而飞,(3)____________。是鸟也,(4)____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
“你并不懂我”
(5)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韩愈《马说》
“不试试怎么知道呢”
(7)______________,弗食,(8)______________。——《虽有嘉肴》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大道之行也,(9)______________。(10)______________,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这盛世,如你所愿”
(11)__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
二、填空题
2.《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选自《____》。《____》,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____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____编纂的,共_____篇。
3.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①《虽有嘉肴》选自《_______》,《礼记》是儒家著作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_______编纂的。
②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四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虽有嘉肴》中的成语是“_______”,《大道之行也》中有两个成语,它们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三、字词书写
4.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mào(______)土地上,吸shǔn(______)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bó(______)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yùn(______),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选自《十九大报告》)
四、选择题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道之行也(大道理)
B.选贤与能(同“举”)
C.讲信修睦(培养)
D.是谓大同(指理想社会)
6.下列有关课文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篇课文都选自《礼记》。《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B.《大道之行也》是从“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C.《虽有嘉肴》一文开头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之后推出中心观点。最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加以佐证。
D.《大道之行也》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后来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与课文中所描绘的大同社会则是另一番景象。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教然后知困。
B.大道之行也
C.讲信修睦
D.矜寡孤独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味美)
B.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反思)
C.大道之行也(宽阔的道路)
D.女有归(女子出嫁)
9.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学习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有困惑的地方。
B.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作乱的窃贼就不会再盗窃。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
①其此之谓乎/②货恶其弃于地也
B.之
①其此之谓乎/②大道之行也
C.故
①故曰:教学相长也/②故人不独亲其亲
D.长
①教学相长也/②幼有所长
五、语言表达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分)
①【美联社亚的斯亚贝巴5月4日电】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天抵达埃塞俄比亚,开启非洲四国之行。李克强首先与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里亚姆·德萨莱尼举行了会谈,并签署了多项贸易协议。李克强在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和非洲的命运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彼此在民族解放和国家设中始终相互支持、平等相待,中非世代友好。
②【奥地利《维也纳日报》5月4日报道】中非贸易空间巨大,自2009年起,中国已
经连续5年取代美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材料链接】李克强总理出访前驳斥了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投资非洲的批评。李克强说:“我可以郑重的告诉非洲的朋友们,中国绝不会走别国殖民主义的老路,也不允许历史上的殖民主义行径在非洲重演。”
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李克强总理此行的两个重要目的:

六、综合性学习
12.综合性学习。
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综合频道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收获如潮好评,九年级五班也开展了“教材经典咏流传”活动。
(1)语言之妙我来赏: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联系节目形式思考并写出节目组所取名称中“咏”字的内涵。
(2)教材经典我推荐:老师让同学们推荐适合传唱的教材经典(诗、词、文皆可)向节目组推送,请从课本上的经典作品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首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并仿照示例写出推荐理由(用上一种修辞,30字左右)。
示例:《大道之行也》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大同社会的道路。
13.《大道之行也》选自儒家经典,而儒家倡导“仁”与“礼”。为进一步加强对儒家思想的了解,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让传统美德薪火相传,光明中学准备开展一次以“走进传统文化,传承‘仁’之美德”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按要求完成任务。
(1)[解读“仁”字]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我们可以通过“形”来推知“义”。请你根据下面的文字和图片,推测“仁”字的本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仁,亲也,从人,从二。”“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仁”字的本义是:______。
(2)[积累“仁”词]你要代表班级参加学校的“成语之星”大赛,需要积累一些含“仁”字的成语,请你写出两个。
成语:______。
七、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胸存大道自从容
周铁钧
①大道生万物,百态出自然,天地人寰统归大道。《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不是小道,不是小我;大道是理想信念、天性尊严、国家社稷、百姓黎民。胸存大道,就会处变不惊,淡定从容,蕴含浩然正气,尽展光风霁月。
②“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遭诬陷,被处极刑。在刑场上,他给来送行的太学生弹奏了古曲《广陵散》。他面琴席坐,神色安详,初起音律幽淡,逐渐沉郁悲愤。弦断音止,嵇康仰天大笑,起身信步走向断头台。他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愤世抗俗,用生命维护了高洁傲岸的尊严;他不卑不亢,激昂豪迈,用琴声演绎了一曲大道从容的千古绝响。
③苏东坡密州治蝗,徐州抗洪,杭州修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屡遭贬谪,九死一生,他依然能在孤独中不断成熟,修得淡泊与宁静。“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经过了自省的沉淀、洗刷了偏激的淡定,是无须声张的厚实、散发光辉的睿智。他于灾难之后重生,宠辱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一心为黎民苍生。
④可见,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践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纵然形势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依然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挺拔。自古及今,中华优秀儿女都在用生命和激情诠释着大道从容。
⑤宋朝抗金名将岳飞在惨遭迫害、国破家亡时,仍胸怀收复失地、雪耻报国的激昂,这是古代英雄气节崇高的大道从容;西南联大师生在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时,仍与国家民族共进退,这是现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大道从容:__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家国,恪尽职守。
⑥普通百姓,或许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但诚实友爱、奉献互助,担家责、守国法,就是烟火平民的处世大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唯有胸存大道,才能无所畏惧,勇于担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4.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15.第③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论证的分论点是什么?
16.文章第④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17.从下列材料中选取最恰当的一个事例,加以改写,作为论据补到第⑤段横线处。要求切合文意,与上文句式相似。
①美国拳王阿里,虽备受歧视且曾被判入狱,但他仍积极争取黑人的平等权,呼吁世界和平。他的座右铭是:“死神面前,我大笑。”
②2015年5月,杨科璋在执行灭火救援任务时,奋勇冲进火海,救出一名幼童,尽到了消防战士的职责,却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
③开国元勋陈毅血战梅岭时,面对重重敌兵,他抖抖军衣,掸掸军帽,安然落笔:“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欲通大道,绝智弃巧
①今日之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商品层出不穷,崇智尚巧之风可谓大盛。然而两千多年以前的先哲老子却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不是在唱反调吗?老子的言论是不是过时了呢?在我看来,老子的言论非但没有过时,恰恰相反,在这个科学技术如此发达而人心又如此浮躁的当下,老子这些言论无异于一泓清冽之泉,有给狂热于智、巧者送去清凉,促其猛醒之效。只因人们在崇智尚巧的同时,逐步远离,甚至丧失了心中的大道——纯粹美好的心灵。
②喜取巧而远道。《庄子·天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贡曾见一位老人正在田地里挖地道通入井中,抱瓦罐汲水出来灌溉农田,极其用力而功效很小。子贡就对他说:“这里有一种叫做桔槔的机械,一天能灌畦一百,用力甚少而功效多,您不想用它吗?”灌园老人气得变了脸色,并嘲笑说:“我听我的老师说,有机械的必然有投机取巧之事,有投机取巧之事的必然有投机取巧之心。投机取巧之心存在胸中,就不具备纯洁的品质;纯洁的品质不具备,就精神不定;精神不定的,大道就不能和他相投合。我不是不知道那个机械,而是以用它为耻,所以就不用。”子贡听了羞容满面,低头不语。我想,庄子之所以反对使用机械是因为它会败坏人心。的确,机械一方面是能够给人带来很多好处,但那只是蝇头微利;而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坏处,只因它破坏了德性的源头——人心。人心既坏,则世界将会是何等世界?
③秉拙诚而近道。既然取巧远离大道,那我们又应该如何呢?西汉刘向在《说苑·谈丛》中说:“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曾文正公也说:“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何谓“拙”“诚”?一言以蔽之,质朴无华谓之“拙”,光明无欺谓之“诚”。只因质朴无华,绝智弃巧,内心空明无羁绊,所以待人以“诚”,做事以“恒”。为人处世,有诚意,有恒心,不成事都难!

。拙诚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品质。然而,通大道仍然要切实去做。那么,从哪里开始做起呢?老子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也劝诫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显然,先贤们告诉我们,欲通大道需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件小事也许是将地上的垃圾拾起放进垃圾桶,也许是公交车上见到老人让个座位,也许是捡到贵重的物品物归原主,也许是到饭店用餐珍惜粮食,不铺张浪费……
⑤总之,弃取巧之事,秉拙诚之心,积跬步之路,方可通人生大道。
(选自《半月选读》2018年第15期)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9.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20.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1.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使该段语意连贯完整。
八、课内阅读
阅读《大道之行也》,完成后面小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赛、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选贤与能(_____)
(2)男有分(_____)
(3)谋闭而不兴(_____)
(4)外户而不闭(_____)
2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4.选文中所说“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什么?概括“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古文阅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札记·礼运》)
2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与例句加点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大道之行也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策之不以其道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D.其岸势犬牙差互
26.翻译语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7.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请结合具体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九、对比阅读
阅读《大道之行也》与《桃花源记》,完成下列小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2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不独子其子
妻子邑人
B.天下为公
不足为外人道也
C.盗窃乱贼而不作
其中往来种作
D.大道之行
渔人甚异之
2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0.《大道之行也》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特征,《桃花源记》则写出作者心目中的“世外桃源”。用自己的话说说《桃花源记》所描绘的哪些社会生活场景,分别再现了《大道之行也》中“大同”社会怎样的特征。
31.《大道之行也》善用对偶句,造成铺排的效果,增强说理的气势;《桃花源记》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增加故事的真实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请任选一篇,结合文章内容,对其写作特点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甲)昔者仲尼与于蜡宾①,事毕,出游于观②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③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于其子,使老有所终,杜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①蜡(zhà):年终举行的祭祀,又称蜡祭。②观(guān):官门外两旁的楼台。③言偃:子游,孔子的学生。④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
3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不独亲其亲:
(2)女有归:
3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34.阅读乙文,说一说孔子“大同社会”的理想,来由是什么?
35.下列对乙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句话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B.“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德心,为人们多做好事。
C.“选贤与能”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
D.“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之间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要崇尚和睦以止息斗争。
36.联系《桃花源记》描绘的理想境界和(乙)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
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兼爱》
3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
B.不独亲其亲,不独于其子。(父母亲人)
C.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
D.家之与家之相篡。(掠夺)
38.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9.甲文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其中对人才的选拔有什么标准?
40.根据甲乙两文的描写,你对“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
比较阅读下面两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41.解释加点的词。
⑴如鸣佩环,心乐之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
⑶男友分,女有归
4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⑵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3.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鸣珮环,心乐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C.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故外户而不闭
D.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4.甲文划线句子连用四个“为……”句子,极尽“石”的各种形态,排比句式,短促有力,节奏感强。请从铺排的角度,赏析乙文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5.乙文论道,重在议论,观点鲜明。甲文记游,侧重描写、抒情,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谈谈甲文这方面的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
商鞅治秦
卫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战国策》)
4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
B.是故谋闭而不兴(发生)
C.卫鞅亡魏入秦(灭亡)
D.期年之后(一周年)
4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大道之行也
无丝竹之乱耳
B.货恶其弃于地也
封之于商
C.特以强服之耳
能以径寸之木
D.孝公以为相
不足为外人道也
4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49.商鞅治秦,道不拾遗,民不妄取,是否已经实现了大同的社会理想?为什么?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各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大道之行也》)
(乙)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③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常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萧嵩奏事常顺旨,既退,吾寝不安;韩休常力争,既退,吾寝乃安。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涉史随笔》)
[注释]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②同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③允:符合。
5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男有分,女有归
(回家)
B.盗窃乱贼而不作
(兴起)
C.及为相
(等到)
D.何不逐之
(代词,他,指代韩休)
51.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
B.货/恶其弃/于地也
C.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
D.休/为人/峭直
52.结合两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同社会是中国古代儒家所宣扬的最高理想社会;或者说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B.“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但前提是为了自己。
C.“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层是全文总括语。
D.韩休是个有良好声誉的官员,他正直而不求功名利禄,一心为国。
5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言终,谏疏已至。
十、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①之奇。以疾病去官,道遇叛敌,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勿杀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叛敌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后李傕②等与诩议,欲迎天子③置之营中,诩曰:“不可。挟天子,非义也。”傕不听。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义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
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司徒赵温为傕嫌,欲杀之。诩谓傕曰:“此乃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
文帝④即位,以诩为太尉。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取材于《后汉书》《三国志》)
(注)①良、平:指汉代张良、陈平。②傕:音jué,用于人名。③天子:指汉献帝。④文帝:指魏文帝。
5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唯汉阳阎忠异之/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B.道遇叛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
C.咸此类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D.以疾病去官/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5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
B.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
C.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
D.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
5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
57.文章写了有关贾诩的几件事?请简要概括。说说贾诩是个怎样的人?
58.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本文主要运用了
_的表现手法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题。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十八,归先府君①。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越二载,生铨②,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③人争贤之。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④,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
蒋士铨《忠雅堂集》)
(注释)①先府君: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②铨:作者蒋士铨自称。③戚党:亲威和乡邻。④扑之:责打我(铨自指)。
59.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十八,归先府君(归:女子出嫁)
B.戚党人争贤之(贤:贤德,贤惠)
C.人所不能堪者(堪:忍受,受得住)
D.俟怒少解(俟:等到)
60.下列各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以刀劈狼首
B.教儿低吟之以为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铨故不能荒于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即怒而弃之/不义而富且贵
6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6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段中母亲值得我们称赞的行为举动。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白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
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曰:“吾谓斯文遂绝,复得吾子矣。”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士君子多①之,而往往流闻禁中②。章武皇帝纳谏思理,渴闻谠言③,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府士曹掾⑤。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注释)
①多:赞赏。
②禁中:帝王所居宫内。
③谠(dǎng)言:正直的话。
④江陵府士曹掾(yuàn):官职名

6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况能文(________)
(2)累疏切谏
(_________)
(3)便扶向路(_________)(《桃花源记》)
(4)不独亲其亲(_________)(《礼记》二则)
64.用“/”为下句断句,限两处。
















况。
65.翻译句子。
(1)白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北冥有鱼》)
(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66.白居易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善学者①
《礼记·学记》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②,又从而庸之③;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④,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⑤,及其久也,相说以解⑥;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⑦,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注释]①本节选自《学记》。②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功:效果。③又从而庸之:但归功于老师;庸,归功于。④攻:治,指加工处理水材。⑤节:树的枝于交接处。日:纹理不顺处。⑥说:同“悦”。⑦从容同“春容”,即撞钟。
67.文中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B.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C.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D.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
68.原文中提倡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的格言警句是_______(请摘抄原句回答)
69.与原文“进学之道”不相符的一项是(

A.善于思考
B.善于学习
C.善于提问
D.善于回答
70.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皆进学之道也/左臂挂念珠倚之(《核舟记》)
B.先其易者/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C.然后尽其声/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马说》)
D.善学者/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
参考答案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其翼若垂天之云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虽有嘉肴
不知其旨也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
【详解】
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需要注意的字:(1)“抟”;(4)“徙”“冥”;(6)“材”;(7)“嘉肴”;(8)“旨”;(12)“作”。
2.礼记
礼记
儒家论著
戴圣
49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出自《礼记》,这部作品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汇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20卷49篇,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3.①礼记正义
戴圣
②大学
论语
孟子
中庸
易经
尚书
诗经
礼记
春秋
教学相长
③鳏寡孤独
夜不闭户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识记。文学常识的背记作者、作品、出处、作者的朝代、评价等要对应,不可张冠李戴。填空题不能写错字,文学常识的识记关键在于平时积累。对于“四书五经”应该牢记。课文中的成语在学习中要理解,会书写。易错的成语如“鳏寡孤独”
要反复练习,避免错误。
4.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注意

袤、
礴、蕴”的字形。
5.A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中“大道”在这里应解释为: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BCD三项都正确。故选A。
6.D
【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D.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是根据课文中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故选D。
7.C
【详解】
考查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
A.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指用于顺承复句的后一分句的句首,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B.古义: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今义:宽阔的路;
C.古义:讲究诚信;今义:讲究诚信;
D.古义:为两个词,“孤”指幼而无父的人;“独”指老而无子的人。今义:一个词,指独自一个人。
故选C。
8.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C项解释不正确,“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9.D
【详解】
D.正确的翻译是: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故选D。
10.C
【分析】
【详解】
考查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A.①表示揣测,大概;②代词,指财货;
B.①助词,宾语前置标志;②结构助词,的;
C.①所以;②所以;
D.①促进;②成长;
故选C。
11.继续扩大经贸合作;夯实传统友谊。
【解析】
试题分析:做这类题型,我们一定要联系材料,将观点表达出来,语言简明连贯。这类题型的出题思想,注重知识的视野和积累,及考生的学以致用。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考生应注意方法,不仅要学习,还要积累,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所以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李克强总理此行的两个重要目的是继续扩大经贸合作;夯实传统友谊。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2.(1)示例:“咏”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示例: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对偶)
【详解】
(1)此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和探究。“咏”的意思是唱,抑扬顿挫地念,这很好地体现了节目的形式——将诗唱出来,或抑扬顿挫的念出来;同时“咏”和“永”同音,寓意经典的诗词“永远”流传。所以这里采用了一语双关的手法。
(2)此题考查的是对经典诗词的理解。作答时首先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文,并说出理由即可,注意采用一种修辞手法。示例:《过零丁洋》,理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奏响了一曲慷慨悲壮的爱国乐章。(引用)
13.(1)人与人相互亲爱(或“仁爱”)
(2)(示例)仁人志士、杀身成仁、仁至义尽、仁义之师、仁义道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写出两个即可)
【详解】
(1)本题考查字义辨析。因为“仁”从形上看是二个人,仁,亲也,可得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亲密。所以“仁”的本义应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即仁爱。
(2)考查成语积累。作答本题时,从自己的积累中选择两个与“仁”有关的成语即可。如仁义道德、当仁不让、取义成仁等。注意书写的正确。
14.合乎题意即可
15.举例论证。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
16.①承上启下。承接上文两个事例,总结什么是胸存大道,引出下文对如何践行大道的论述。②文脉贯通,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17.示例:消防战士杨科璋在火势凶猛、生命危急时,仍奋不顾身,冲进火海,抢救儿童,这是当代青年舍生忘死的大道从容。
【分析】
14.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思路。解答时需通读全段,分清楚层次,然后概括层次内容,最后用标志词串联即可。论证思路模板为:首先,文章(本段)开头通过……(介绍社会现象、引用名人名言、列举名人佚事、讲述趣闻笑话等、开门见面直接)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引出论题;然后,再列举……事例或引用……名人名言,论证了……的观点;最后,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重复或强化……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示例:首先,文章开头引用《礼记·礼运》中的名言引出“胸存大道自从容”的中心论点,然后,列举了“嵇康坚定信念”“苏东坡为国为民”的例子,论证了“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的分论点,之后,又列举了“岳飞”“西南联大师生”的事例,论证了“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家国,恪尽职守”,最后,用“我们唯有胸存大道,才能无所畏惧”深化了中心论点。
15.本题考查辨析议论方法及分论点的能力。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四种。第③段列举了苏东坡的事例,这是运用了举例论证。但是,在第③段中只是举例,没有阐述观点。第④段是写作者对胸存大道的认识,“可见,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而从第③段“他依然能在孤独中不断成熟,修得淡泊与宁静”“他于灾难之后重生,宠辱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一心为黎民苍生”的阐述中可知,第③段的分论点是“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
16.本题考查分析关键语段在结构上的作用的能力。在分析文章关键句段的作用时,要联系上下文。第②段举了嵇康坚定信念的事例,第③段举了苏东坡为国为民的例子。第④段“可见,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一句,承接了上文。而下文第⑤⑥段从古、今两个方面写了怎样对待“胸存大道”的问题,第④段“自古及今,中华优秀儿女都在用生命和激情诠释着大道从容”引起第⑤⑥段的内容,因此第④段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文中“可见”“自古及今”等语句起到了文脉贯通,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作用。最后,加以概括总结即可。
17.本题考查辨析论据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先分析题目要求,并改写成与上文相似的句式;然后明确论点的内容;最后,依据上下文和所给材料进行筛选分析。如第⑤段论点是“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家国,恪尽职守”,因此,所给材料要与分论点一致,岳飞的例子是对坚守节操的论证,西南联大师生的例子是对心存国家的论证,横线处所填的内容就应该是证明“恪尽职守”的论据,所给材料中只有材料②是对“恪尽职守”的证明。接着,分析句式,文段“岳飞事例”“西南联大师生事例”的句式为“人或物+内容概括+观点表述”。根据以上内容对材料②进行改写即可。
18.欲通大道,绝智弃巧。(或“弃取巧之事,秉拙诚之心,积跬步之路,方可通人生大道。

19.首先提出了“喜取巧而远道”的观点;然后列举抱瓮灌园的故事进行论证;最后强调了喜取巧破坏人心的坏处。
20.道理论证,通过引用西汉刘向和曾文正公的话,论证了“秉拙诚而近道”这一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21.积跬步而行道
【解析】
18.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统帅。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四个地方:一是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中心论点;二是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三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四是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的总结中推出中心论点。结合本文的内容来看,题目“欲通大道,绝智弃巧。”是中心论点。或者结尾总结句“弃取巧之事,秉拙诚之心,积跬步之路,方可通人生大道。”也可作为中心论点,二者是一致的。
19.要求学生分析论证思路时,需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分析。运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连接词。第二段内容首先提出了“喜取巧而远道”的观点;然后采用举例子的论证方法(列举抱瓮灌园的故事)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强调了喜取巧破坏人心的坏处。
20.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结合划线句分析,引用西汉刘向和曾文正公的话,故采用了道理论证,然后写出作用。通过引用西汉刘向和曾文正公的话,论证了“秉拙诚而近道”这一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2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结合最后总结语“弃取巧之事,秉拙诚之心,积跬步之路,方可通人生大道。”和第②段论述“喜取巧而远道。”,第③段论述“秉拙诚而近道。”,那么第④段则论述“积跬步而行道”,然后结合第四段内容核实即可。
22.
(1)同“举”。
(2)职分,职守。
(3)闭塞。
(4)用门闩插上。
23.(1)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2)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24.“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天下为公”。基本特征三个方面: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解析】
22.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与”,通假字,通“举”,推举;“分”,职务,职守。
23.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故”,因此;第一个“亲”,敬爱;第二个“亲”,父母;“矜、寡、孤、独、废疾者”,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养”,供养。
2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概括即可。结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得出“大同”社会理想的核心是:天下为公;基本特征结合“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赛、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得出: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结合“男有分,女有归”得出: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结合“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得出: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然后综述即可。
【点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参考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25.A
26.大道推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7.短文多运用对偶、排比句式,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如:“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对偶精严,简洁凝练;“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运用排比,一贯而下,气势十足,描绘了各个阶层安居乐业的美好社会。
【解析】
25.A.与例句都是古今异义词,大道:古义:指政治上的最高境界;今义:宽阔的路。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BCD三项都是词类活用词,策:名词作动词,鞭打。上:名词作状语,向上。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
故选A。
2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为:是,表判断。与:通“举”,选举,推举。修:培养。
27.考查文章在语言上的特点。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要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除了对词语进行恰当的选择和锤炼外,更重要的是对句子进行必要的组织和调配。我们知道。句子是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不同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也可以用几个句式采表达。句式不同,所表现出来的修辞效果也不同。如“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多以短句为主,运用排比结构,高度凝练、简洁地描写了一个安居乐业的美好社会,写得气势磅礴。
【点睛】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28.A
29.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能相互听见。
30.《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欢快的场景,形象地再现了“大同”社会老人能终其天年,幼童能顺利成长的特征;《桃花源记》中村民热情招待渔人的情形再现了“大同”社会人们的关系和睦、融洽的特征。
31.示例1:《大道之行也》善用对偶句,如“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对偶精严,简捷凝练;“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句式相同,表意相对,顺承自然;“男有分,女有归”对举男女应该得到的“待遇”,简明有力。这些对偶句,从多个角度阐明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说理有气势,唤起人们对“大同”社会的向往之情。示例2:《桃花源记》全文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图景,但文章多处细节表现了故事的真实性。例如文章描写的桃花源虽然美好,也是人间太平盛世的情景,让人感到真实;最后写南阳名士刘子骥欣然寻访,进一步渲染了故事真实的气氛。虚实结合的手法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分析】
28.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
子:子女
B.
为:是/为:对
C.
作:兴起/作:劳动
D.
之:用于主谓间,无实义/之:代词,它
故选A。
29.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以及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换。本题需要注意,交通:交错纵横。
3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桃花源记》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大道之行也》中的“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这句话相对应;《桃花源记》中的“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与《大道之行也》中的“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句话相对应。根据以上内容作答即可。
31.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大道之行也》善用对偶句,造成铺排的效果,增强说理的气势,所以需要在文中找出相关对偶句进行说明,并指出这些对偶句所表达的主题;《桃花源记》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增加故事的真实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需要在文中找出实写与虚写的内容,再进行分析即可。
【点睛】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反对把财务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东晋太元(公元376-396)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面仿佛隐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男女女的衣着打扮,全都和外面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它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32.(1)父母(2)女子出嫁
33.(1)大道施行的时候,以及夏商周三代的英贤,我未赶上,现在却有志于做这件事。(2)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并非自己想私藏;力气,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34.孔子因为生活在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了“大同社会”的理想言论。
35.B
36.①人人安居乐业,生活悠闲、平和;
②人人受到社会的关爱;③人人平等,没有剥削、压迫;④贫富差距不悬殊
⑤有共同的信仰和道德价值观
(要求答出三点)
【解析】
32.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亲”,父母;“归”,女子出嫁。
33.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三代”,夏商周;“英”,英贤。“逮”,赶上。“恶”,憎恨;“己”自己。
3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结合“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得出来由:孔子因为生活在春秋末期,大道施行的时候,以及夏商周三代的英贤,我未赶上,所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故有了“大同社会”的理想言论。
35.B.有误。“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故选B。
36.要求学生联系《桃花源记》的内容,在理解两文的基础上分析。结合具体内容明确描述的社会相同的地方。《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与《大道之行》描述的“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都表达人人生活悠闲、平和的社会面貌;“往来种作”与“男有分,女有归”都表达人人安居乐业的社会状况;“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与“讲信修睦”都表达人人平等,没有剥削、压迫的社会面貌。能结合原文内容答出三点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从前,孔子曾加过鲁国的蜡祭。祭祀结束后,他出来在宗庙门外的楼台上游览,不觉感慨长叹。孔子的感叹,大概是感叹鲁国的现状。言偃在他身边问道“老师为什么叹息?”孔子回答说:“大道实行的时代,以及夏、商、周三代英明君王当政的时代,我孔丘都设有赶上,我对它们心向往之”。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37.B
38.①施行大道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②让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年轻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够顺利成长。
39.有德行、有才能、讲信用、能和人和睦相处。(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也可)
40.人人能得到社会关爱;人人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社会稳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等。
【解析】
37.
B.句意:不仅仅只敬爱自己的父母,不仅仅疼爱自己的子女。亲:以……为亲。故选B。
38.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之:用在主谓之间,不译。行:施行;为:是。
(2)有所终:有终老的保障。有所用: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长:抚养。
3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甲文中的“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表明对人才的选拔标准,即选拔有德行有才能的人,能够讲信用、能和人和睦相处的人来管理社会。
40.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甲文中“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概括为:人人能得到社会关爱。根据“男有分,女有归”概括为:人人能安居乐业。根据“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可以概括为: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根据乙文中的“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概括出“天下之利”的内容为:没有战争,社会稳定,人们能安居乐业;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等。
【点睛】
译文:
甲: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乙: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既然如此,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呢?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果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之间相互劫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融洽、协调,这些都是天下之害。”
41.⑴为……高兴
⑵大约
⑶女子出嫁
42.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⑵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着自己的子女。
43.B
44.①内容上:运用“……有所……”句式,一方面,全方位突出“大道之行”的社会功效;②形式上:另一方面,这样的句子连用,造成铺排,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增强文章的气势。(从内容、形式两个方面,组织答案,意思到即可。)
45.示例:运用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写了小石潭的石、水以及周围的景物,流露了“下见小潭”之“乐”、赏鱼之乐以及看到小潭“四面竹树环合”的“凄清”“悄怆”之情,正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
【分析】
41.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乐,意动用法,为……高兴。可,一词多义,大约。归,古今异义,女子出嫁。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42.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灭可见,若隐若现。灭,暗,看不见。
(2)第一个“亲”,以……为亲。第二个“亲”,父母。第一个“子”,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43.
A.代词,指流水声\用在主谓之间,不译;
B.代词,它的\代词,他的;
C.表顺承\表转折,却;
D.名词,道路\名词,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故选B。
44.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从内容上分析,运用“……有所……”的句式,从老人可以终老,壮年人有职业,不幸者都有依靠这三个方面突出了大道得以施行之后社会上产生的变化。从表现形式上分析,三个同样句式的句子连用,既铺陈了大道施行以后人类社会发生的变化,又形成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即“铺排”,既有淋漓尽致地细腻的铺写,又使句式整齐,富有气势与节奏感。
45.
本题考查赏析表达方式。第一段中写小石潭的石底,小石潭的水和小石潭周围的环境,这是描写的表达方式,在景物描写当中,蕴含着自己看到小石潭后的快乐之情。第二段描写水中游鱼的情态,“似与游者相乐”表现作者内心的快乐。第三段描写了小溪源头。第四段描写了潭上环境,重在表现自己因为受到环境触发而产生的“凄清”“悄怆”之情。景中有情,情由景发,情与景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点睛】
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乙: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46.C
47.AC
48.(1)所以人们不单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单单抚育自己的儿女。(2)商君治理秦国,法令一到就要执行,而且公平无私。
49.虽然商鞅治秦做到了道不拾遗、民不妄取,但是其原因是因为秦国兵力强盛,商鞅赏罚分明,但是他为人刻薄缺少仁慈,而大同社会是一个贤能执政、诚信和谐、人人无私、天下为公的社会。所以,商鞅并没有实现大同的社会理想。
【解析】
46.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本题中C项中“亡”是逃亡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7.试题分析:这是对虚词用法的考查。A项中的两个“之”都是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中“以”都是“用”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8.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三个原则。翻译文句是各级各类考试的重点类型题之一,掌握翻译技巧是重要的得分手段。这里注意关键词“亲”“子”“行”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9.试题分析:这要联系文章的内容来考虑这个问题,原因从这些角度考虑:1、秦国的国力;2、商鞅执行制度的严明;3、商鞅本人的性格缺陷。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0.A
51.D
52.B
53.(1)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话刚说完,劝谏的文书就递上来了。
【分析】
50.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A.归:指女子出嫁。故选A。
51.
本题考查朗读停顿。
A.
应为:故/人不独亲/其亲;
B.
应为:货/恶其/弃于地也;
C.
应为: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
故选D。
52.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与理解。B.“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但前提不一定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自己。
故选B。
53.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一定要准确。
(1)贤:贤德的人。与:通“举”,选举,选拔。能:有能力的人。信:诚信。修:培养。
(2)终:完了,完毕。谏疏:劝谏的文书。已:已经。
【点睛】
译文:
甲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来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现象,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就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乙文:唐玄宗任用韩休担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韩休为人严峻刚直,不涉及名誉权势。等到担任宰相后,所做所为很得当时民心。唐玄宗有时在宫中宴饮欢乐或在后苑中打猎游玩,偶尔玩得过度,就对左右的人说:“韩休知道不知道?”话刚说完,劝谏的文书就递上来了。唐玄宗常常对着镜子,默不作声,不很高兴。左右的人说:“韩休担任宰相以后,陛下的容貌和以前相比清瘦多了,为什么不罢免他?”唐玄宗叹息说:“我的容貌虽然清瘦,天下一定丰饶了许多。萧嵩禀报事情常常顺从旨意,他退下以后,我无法安睡。韩休经常据理力争,辞别以后,我睡得很安稳。我任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我自己啊。”
54.B
55.B
56.这里不可以长久地待下去,您为什么不离开呢?
57.(1)路上遭遇叛敌,假装段公外孙,脱险。(2)拒绝挟持天子。(3)为报国家恩惠、不背弃天子,拒绝离开。(4)劝阻李傕杀天子大臣司徒赵温。贾诩是个机智、忠诚或忠义的人。
【解析】
54.B.
加点词语意义不同。前者“道路”,后者“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A.意动用法:以……为异。
C.都。
D.因为。
55.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为B。即: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译为:当时的太尉段颖,过去长期担任守卫边防的将领,威名震动西部边疆,所以贾诩假借他来恐吓敌人。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
5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久处”:久待。“胡”:为什么。“去”:离开。
57.一问,文言文内容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本文第1段写贾诩因疾病辞官而回乡的路途中,被叛变的人抓获,同行的其他人死了,而贾诩假装是太尉段额的外孙而活了下来。几经周折后成功脱险。第2段写拒绝挟持天子和不背弃天子,拒绝离开。第3段写劝阻李傕杀天子大臣司徒赵温。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作答。二问,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可分析“我段公外孙也,汝勿杀我,我家必厚赎之”“不可。挟天子,非义也”“吾受国恩,义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等句,即可归纳出贾诩是个机智、忠诚或忠义的人。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译文: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只有汉阳人阎忠认为他不同寻常,说贾诩有张良、陈平那样的奇特才能。贾诩因为生病辞去了官职,在路上遇到了叛变的敌人,和他同行的数十个人都被抓了起来。贾诩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别杀我,我家一定会出重金来赎我。”当时的太尉段颖,过去长期担任守卫边防的将领,威名震动西部边疆,所以贾诩假借他来恐吓敌人,叛变的敌人果然不敢杀害他,和他结盟并送他回去。贾诩实际上不是段颖的外孙,他的灵活应变把事情办成功,都像是这种情形。
后来李傕等人和贾诩商议,打算将天子安置在军营中,贾诩说:“不可以,挟持天子,不符合道义。”李傕不听,有人对贾诩说“这里不可以长久地待下去,您为什么不离开呢?”贾诩说:“我得到国家的恩惠,从道义讲,我不可背弃天子。要离开,您就离开吧,我不可以走啊。”
天子已经向东而去,可是李傕率军追赶攻打,天子的军队就大败了。司徒赵温被李傕厌恶,李傕想要杀了他。贾诩对李傕说:“这是天子的大臣,你怎么能杀害他呢?”李傕才停止。
文帝即位后,任命贾诩为太尉。贾诩七十七岁时,去世,谥号称肃侯。
58.反衬(对比)
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老虎更为惨烈(或;苛政猛于虎)
【详解】
了解常用的衬托等写作手法,明确每一种写法的表达效果。学生作答时能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合理表述即可。一般用这里运用了……写作手法,借助鲜明具体的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59.B
60.D
61.(母亲)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罢休,从来不觉自己疲累。
62.文段中母亲不畏贫穷、教子读书、劝夫改过、严格要求孩子等行为值得称赞。
【解析】
59.B.戚党人争贤之(贤:认为……贤惠),故选B。
60.A.第一个“以”:介绍行为、动作的对象,解释为“把”;第二个“以”:用、拿。
B.第一个“之”:代词,它,指贴在墙上的诗歌;第二个“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第一个“于”:介词,在;第二个“于”:介词,从。
D,两个“而”:表示顺承关系。
故选D。
61.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这句话的重难点词语有:令,让;乃,才;已,停止;未尝,从来没有。
62.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先要通读全文,并且能够大致了解文段内容。从“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可以看出母亲不畏贫寒;从“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可以看出母亲教子读书,有见识;从“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规”可以看出母亲劝夫改过,深明大义;从“令跪读至熟乃已”可以看出母亲严格要求孩子,教子有方。这些都是母亲值得称赞的行为。
【点睛】
译文:
我的母亲姓钟,名叫令嘉,出身于南昌府名门望族。十八岁嫁给我父亲。那时我父亲四十多岁,性情侠爽,爱结交朋友,喜欢把财物施舍给别人,给人家许多钱,使得家里箱柜里东西都一空如洗。过了两年,生下我,家境更加衰落,她经历了穷困的生活,别人都不能忍受的,我母亲却心情坦然,没有忧愁的样子。亲戚和同族人,个个称赞她贤惠。
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我生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
父亲做错了事情,母亲一定认真地用委婉的话规劝他。遇到父亲发怒不听她的,她就屏住气不说了,等父亲消了气,又反复劝说,到父亲听了她的话才停止。父亲在外地的寓所,督促我读书时,脾气急躁,我稍有一点不认真,他就发怒,把我丢在一旁,几天不理睬我。母亲就流着眼泪打我,叫我跪在地上,把书读熟才罢休,从来不觉自己疲累。我从不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母亲对我的教育,也因此而更加严格。
63.
写诗文、写文章
恳切
先前的
以……为亲
64.年




/袖


编/








65.(1)白居易从小就聪明过人,胸怀豁达开朗。(2)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3)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66.(1)从“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聪明过人、才华横溢,豁达开朗的人。(2)
从“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可以看出他诗文卓绝,关心国事。(3)从他劝阻皇帝任王锷为宰相的事可以看出他兼济天下,敢于劝谏。(4)
从元稹被贬官后,“居易累疏切谏”可以看出他重友情(有情有义)。
【分析】
63.
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1)句意:顾况善作诗文。文:写诗文、写文章。
(2)句意: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切:恳切。
(3)句意:就沿着先前的路。向:先前的。
(4)句意:不只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亲:以……为亲
64.
本题考查断句。依据句意——他在十五六岁时,袖揣一册自己的文章,向著作郎吴地人顾况自荐,进行断句,答案为: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
65.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要准确。
(1)幼:从小。聪慧绝人:聪明过人。宏放:豁达开朗。
(2)野马:山野中的雾气。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以:用。
(3)犬牙:像犬牙一样。差互:交错不齐。源:源头。
66.
本题考查对人物的分析评价。从“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聪明过人、才华横溢,豁达开朗的人;“年十五六时袖文一编,投著作郎吴人顾况”可看出他是一个有才华而又有胆气的人;“况能文,而性浮薄,后进文章无可意者。览居易文,不觉迎门礼遇”侧面写出了白居易的才华横溢;从“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可以看出他诗文卓绝,关心国事;从元稹被贬官后,“居易累疏切谏”可以看出他重友情;从他劝阻皇帝提拔王锷“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可以看出他兼济天下,敢于劝谏。
【点睛】
译文:
白居易从小就聪明过人,胸怀豁达开朗。他在十五六岁时袖揣一册自己的文章,向著作郎吴地人顾况自荐。顾况善作诗文,不过性情浮躁,看不起别人,后辈的诗文没有合他心意的。看过白居易的文章之后,顾况不由得亲自到门口以礼相迎说:“我以为文人已经绝迹了,没想到又遇见了你。”白居易文辞富丽华美,尤其擅长写诗。他写的几十上百篇诗歌,都含有讽谏之意,针砭时俗的弊病,补救政事的缺陷,因而有德才的人都很赞赏他,并且(这些诗文)也常常流传到宫中。章武皇帝纳谏思治,渴望听到正直的言论,元和二年十一月,征召白居易到翰林做学士。元和三年五月又授予他左拾遗的官职。
白居易与河南的元稹交好,元稹由监察御史被贬为江陵府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在皇上面前辩说元稹无罪,白居易也多次上疏恳切劝谏,奏疏呈上后没有回音。皇上又要封河东人王锷为宰相,白居易劝谏说:“宰相是皇上的辅佐大臣,不是贤良的人不能担当此职。王锷搜刮民财进奉,来求得皇上恩泽,不能让天下人认为您是得了王锷的进奉而给他宰相的职位,(这样做)对圣朝是很没有好处的。”(皇上)这才取消了(让王锷当宰相的想法)。
67.B
68.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69.A
70.C
【解析】
67.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