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虽有嘉肴
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礼记》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古文词语。
2、能力:翻译古文,理解教与学的关系。
3、情感:认识教学是互相促进的。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zhuàn]。是五经之一。
其中的《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
PPT模板:www./moban/
PPT素材:www./sucai/
PPT背景:www./beijing/
PPT图表:www./tubiao/
PPT下载:www./xiazai/
PPT教程:
www./powerpoint/
资料下载:www./ziliao/
范文下载:www./fanwen/
试卷下载:www./shiti/
教案下载:www./jiaoan/
PPT论坛:www.
PPT课件:www./kejian/
语文课件:www./kejian/yuwen/
数学课件:www./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www./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www./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www./kejian/kexue/
物理课件:www./kejian/wuli/
化学课件:www./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kejian/lishi/
虽有嘉肴
1、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fú]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3、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
其此之谓乎?
朗读
——体会韵律美。(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
虽有嘉肴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朗读
——按节奏朗读,体会韵律美。
虽有嘉肴
[翻译]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尽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所以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反省自己,对自己提出要求。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译文
1、虽
有嘉肴,
弗
食,不知其
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即使
美味的菜
不
吃
它的
甘美
达到极点,
最好的
好,好处
解词翻译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因此,所以
困惑,
不通,理解不了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
知道了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
自我勉励。
反省自己(反,反省)
自我勉励。(强,勉励)
4、故曰:教学
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5、《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所以
互相促进
《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兑:通“说”,指贤相傅说
命:一种文章体裁。
教
大概(表推测)
学习
说
字词归纳
1、通假字
《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2、古今异义
A、虽有至道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B、不能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C、教然后知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D、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3、词类活用
A、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B、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4、一词多义
学
学学半
音xiào,教
学学半
向别人学习
其
其此之谓乎
表推测。大概,恐怕
不知其旨也
它的
5、文言句式
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道理?
2、本文标题是编者加的。如果由你定标题,你会定什么标题?为什么?
3、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4、“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5、文章有何写作特色?
思考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道理:“教学相长”
——人学习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本文标题是编者加的。如果由你定标题,你会定什么标题?为什么?
如:《教学相长》——揭示主旨(论点)
3、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用“佳肴”作比(类比),由浅入深,引出“学”,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道理。
4、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示例)“教学相长”说明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我们在学习中可以与同学合作交流,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如果他能明白,说明自己也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我们就应“知困”而“自强”,继续学习。
5、文章有何的写作特色?
①句子对称。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②运用类比。为了论述“教学相长”的道理,首先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说明“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继而引出对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论述。
③引用论述。结尾引用《兑命》加以佐证,使论述更有说服力。
对比、类比的差别
1、对比:比较的事物是相反、相对的,是用此物衬托彼物。重在揭示事物间的差异。
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贵族人家里飘出酒肉的香味,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
2、类比:比较的事物是相似、类似的,是用此物引出彼物。重在展现事物间的共性。
如: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
(要尝试过、经历过才知味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要经过培养﹑锻炼,才能成材、明理)
补充
对比、类比的差别
对比
类比
特性
比较的事物
是相反、相对的
比较的事物
是相似、类似的
目的
用此物衬托彼物
用此物引出彼物
倾向
揭示事物间的差异
展现事物间的共性
举例
谦虚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理。
虽有佳肴
类比引入
逐层论证
引用作结
弗食佳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学学半,此之谓
教学相长
实践出真知
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总结
解词
虽有嘉肴
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然后能自反也
然后能自强也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好,美
甘美
达到极点,最好的
所以
困惑,不通,理解不了
反省
勉励
教
大概(表示推测)
练习
故
故曰
温故而知新
所以
学过的知识
学
学学半
教学相长
教,教导
学习
其
不知其旨也
其此之谓乎
它的
大概(表猜测)
一词多义
练习
善
不知其善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
有善术者
多愁善感
好,好处
好,好的方面,优点
精通,擅长
容易
根据提示齐背课文
虽有
,弗
,不知其
;虽有
,弗
,不知
。是故学
,教
。知不足,
;知困,
。故曰:
也。《兑命》曰:“
。”其
?(共41张PPT)
文言文
大道之行也
22
十三四岁是有很多愿望的年龄。你能讲一讲你有哪些愿望吗?大家的愿望都很美好,美好的愿望带给人无穷的动力。在个人愿望之外,我们还需要共同的社会理想,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课文《大道之行也》给我们描述的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
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重点)
(难点)
(重点)
3.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
提高诵读能力。
4.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于蜡(祭祀名)宾,事毕,出游于观(读guàn,宫门前两旁的建筑物)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才有这番言论。
选贤与能
矜
恶其弃于地
幼有所长
男有分
jǔ
guān
读一读字音
wù
zhǎng
fèn
(一)通假字
选贤与能
“与”同“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同“鳏”,老而无妻
(二)古今异义
1.大道之行也
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阔的路。
2.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归宿。今义:返回。
3.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的古义:造反。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贼”的古义:害人。今义:
小偷,窃贼。
4.是谓大同
古义:代词,“这”。今义:表判断或与“非”相对。
(三)一词多义
1.修:讲信修睦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为: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天下为公
不必为己
3.能:选贤与能
能以径寸之木
(培养)
(长)
(雕刻)
(是)
(为了)
(才干出众的人)
(能够)
4.分:男有分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5.亲:不独亲其亲
不独亲其亲
6.子:不独子其子
不独子其子
(职分,职守)
(长度单位)
(以……为亲)
(父母)
(以……为子)
(子女)
(四)词类活用
1.选贤与能
2.故人不独亲其亲
3.不独子其子
形容词用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
4.使老有所终
5.壮有所用
6.幼有所长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形容词作名词,孩子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天下为公
“为”表判断。
2.倒装句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藏于己”,介宾短语后置。
(六)成语积累
1.鳏寡孤独: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例句: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一天天完善,使鳏寡孤独也有了自己幸福的生活。
2.物尽其用:各种东西的功用充分发挥出来。例句:这家工厂大搞综合利用,做到了变废为宝,物尽其用。
3.夜不闭户:夜间睡觉不用关门,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例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美好的世界就算是真正的大同世界了。
(七)名句积累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导思1:作者认为治理大同社会的三个准则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准则、特征
关键词:
理想社会
导思2:《大道之行也》这篇课文中表现的是什么思想?
政治理想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大道之行也》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为:是,表判断。
与:同“举”,推举。
修:培养。
注释: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译文:
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第二个“亲”,父母。
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终:终老,终其天年。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注释:
归:归宿。
于:在。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的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译文:
原文: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
乱:指造反。
作:兴起。
闭:关(门)。
谓:叫作、称作。
大同:指理想社会。
注释:
贼:指害人。
外户:大门。
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造反害人的事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大门不关。这叫作理想社会。
译文:
1.谈谈你对“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理解。
【答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三个分句是对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道”的分述。“天下为公”是说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选贤与能”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品德高尚的人和有才干的人担任,“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之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2.谈谈你对“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理解。
【答案】“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子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对各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
特别要对“矜、寡、
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实行生活保障。这句话点出了大同社会一个方面的特征: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在形式上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形成整齐划一的句式,增强了表达效果。
3.
“有分”“有归”点出大同社会的什么特征?
【答案】“有分”就是有稳定的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这是大同社会另一个方面的特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4.写人们对财物、劳动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答案】通过人们在对待财物和劳动上毫无私心的表现,点出大同社会又一方面的特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5.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中,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答案】“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大同社会安定、和谐的状况的反映,其中折射出现实社会的黑暗、阴险,这正是人们迫切追求理想社会的原因。
【答案】“世外桃源”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二者都描绘了理想的社会蓝图,“大同”社会中人人都能受到关爱的基本特征,在“世外桃源”中有具体的体现,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体现。
【难点探究】“大同”社会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社会纲领
基本特征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理想社会
社会关爱
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
人尽其力
大道之行也
谋闭不兴
盗窃乱贼不作
外户不闭
大同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社会的特征的描述,阐述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
1.层次清楚,有条不紊。
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然后再具体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2.多用排偶句式。
文章大多采用排偶句式,如“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等,使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
3.用对比手法突出“大同”的特征。
“是故谋闭……大同”,作者拿现实社会跟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这些在“大同”社会里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和平、安定的局面。
《礼记》中的成语
【美轮美奂】
语出《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伦焉,美哉奂焉’。”郑玄注:心讥其奢也。轮,轮囷,言高大;奂,言众多。”后来用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
【温文尔雅】
《礼记?文王世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唐?孔颖达疏:“恭敬而温之者,谓内外有礼,貌恭心敬,而温润文章”。“尔雅”:近于雅正。《史记?儒林传序》:“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后来四字成文,形容态度温和,举止文雅。《聊斋志异?八?陈锡九》:“(锡九)至郡见太守,历述家世。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移风易俗】
《礼记?乐记》:“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指改变旧的、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习惯。李斯《上书秦始皇》:“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尊敬自己的长辈,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2.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译文】有仁心的人爱别人,懂礼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总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总尊敬他。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大道实现的时候,天下都是公有的,高尚能干的人被选拔出来,社会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所以人们都不只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不只以
自己的儿子为儿子。
课堂练习
(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寡、孤、独、残疾者都能得到社会
的供养。
(4)男有分,女有归。
男的都有职务,女子都能有归宿。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
却不一定要自己去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
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6)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
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8)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所以(人们)只是从外面把门扇合上而
不用门闩插门,这就是所说的理想社会。
(7)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