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礼记》二则课件(23张ppt,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礼记》二则课件(23张ppt,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1 15:48:41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虽有嘉肴
学习目标
1、知识:了解《礼记》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古文词语。
2、能力:翻译古文,理解教与学的关系。
3、情感:认识教学是互相促进的。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zhuàn]。是五经之一。
其中的《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
PPT模板:www./moban/
PPT素材:www./sucai/
PPT背景:www./beijing/
PPT图表:www./tubiao/
PPT下载:www./xiazai/
PPT教程:
www./powerpoint/
资料下载:www./ziliao/
范文下载:www./fanwen/
试卷下载:www./shiti/
教案下载:www./jiaoan/
PPT论坛:www.
PPT课件:www./kejian/
语文课件:www./kejian/yuwen/
数学课件:www./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www./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www./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www./kejian/kexue/
物理课件:www./kejian/wuli/
化学课件:www./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www./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kejian/lishi/
虽有嘉肴
1、虽有嘉肴[yáo],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fú]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3、知困,然后能自强[qiǎng]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
其此之谓乎?
朗读
——体会韵律美。(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
虽有嘉肴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故曰:教学/相长也。
5、《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朗读
——按节奏朗读,体会韵律美。
虽有嘉肴
[翻译]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甘美。尽管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所以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然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不足,然后能反省自己,对自己提出要求。知道困惑,然后能鞭策自己努力进修。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兑命》上说:“教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译文
1、虽
有嘉肴,

食,不知其
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即使
美味的菜


它的
甘美
达到极点,
最好的
好,好处
解词翻译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因此,所以
困惑,
不通,理解不了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
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
知道了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然后才能
自我勉励。
反省自己(反,反省)
自我勉励。(强,勉励)
4、故曰:教学
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5、《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所以
互相促进
《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兑:通“说”,指贤相傅说
命:一种文章体裁。

大概(表推测)
学习

字词归纳
1、通假字
《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2、古今异义
A、虽有至道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B、不能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C、教然后知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D、教学相长也
古义:促进。今义:增长。
3、词类活用
A、不知其旨也
名词作形容词,甘美。
B、不知其善也
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
4、一词多义

学学半
音xiào,教
学学半
向别人学习

其此之谓乎
表推测。大概,恐怕
不知其旨也
它的
5、文言句式
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1、本文主要论述什么道理?
2、本文标题是编者加的。如果由你定标题,你会定什么标题?为什么?
3、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4、“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5、文章有何写作特色?
思考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
道理:“教学相长”
——人学习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本文标题是编者加的。如果由你定标题,你会定什么标题?为什么?
如:《教学相长》——揭示主旨(论点)
3、开头“虽有佳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用“佳肴”作比(类比),由浅入深,引出“学”,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道理。
4、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示例)“教学相长”说明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我们在学习中可以与同学合作交流,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如果他能明白,说明自己也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我们就应“知困”而“自强”,继续学习。
5、文章有何的写作特色?
①句子对称。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
②运用类比。为了论述“教学相长”的道理,首先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说明“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继而引出对教与学两个方面的论述。
③引用论述。结尾引用《兑命》加以佐证,使论述更有说服力。
对比、类比的差别
1、对比:比较的事物是相反、相对的,是用此物衬托彼物。重在揭示事物间的差异。
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贵族人家里飘出酒肉的香味,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
2、类比:比较的事物是相似、类似的,是用此物引出彼物。重在展现事物间的共性。
如: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
(要尝试过、经历过才知味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理。
(要经过培养﹑锻炼,才能成材、明理)
补充
对比、类比的差别
对比
类比
特性
比较的事物
是相反、相对的
比较的事物
是相似、类似的
目的
用此物衬托彼物
用此物引出彼物
倾向
揭示事物间的差异
展现事物间的共性
举例
谦虚使人进步,
骄傲使人落后。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理。
虽有佳肴
类比引入
逐层论证
引用作结
弗食佳肴,不知其旨
弗学至道,不知其善
学知不足,教后知困
不足自反,知困自强
——学学半,此之谓
教学相长
实践出真知
文章应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总结
解词
虽有嘉肴
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然后能自反也
然后能自强也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好,美
甘美
达到极点,最好的
所以
困惑,不通,理解不了
反省
勉励

大概(表示推测)
练习

故曰
温故而知新
所以
学过的知识

学学半
教学相长
教,教导
学习

不知其旨也
其此之谓乎
它的
大概(表猜测)
一词多义
练习

不知其善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
有善术者
多愁善感
好,好处
好,好的方面,优点
精通,擅长
容易
根据提示齐背课文
虽有
,弗
,不知其
;虽有
,弗
,不知
。是故学
,教
。知不足,
;知困,
。故曰:
也。《兑命》曰:“
。”其
?(共41张PPT)
文言文
大道之行也
22
十三四岁是有很多愿望的年龄。你能讲一讲你有哪些愿望吗?大家的愿望都很美好,美好的愿望带给人无穷的动力。在个人愿望之外,我们还需要共同的社会理想,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课文《大道之行也》给我们描述的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
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重点)
(难点)
(重点)
3.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
提高诵读能力。
4.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
昔者仲尼与于蜡(祭祀名)宾,事毕,出游于观(读guàn,宫门前两旁的建筑物)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才有这番言论。
选贤与能

恶其弃于地
幼有所长
男有分

guān
读一读字音

zhǎng
fèn
(一)通假字
选贤与能
“与”同“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同“鳏”,老而无妻
(二)古今异义
1.大道之行也
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阔的路。
2.男有分,女有归
古义:归宿。今义:返回。
3.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的古义:造反。今义:没有秩序;没有条理。
“贼”的古义:害人。今义:
小偷,窃贼。
4.是谓大同
古义:代词,“这”。今义:表判断或与“非”相对。
(三)一词多义
1.修:讲信修睦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为: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天下为公
不必为己
3.能:选贤与能
能以径寸之木
(培养)
(长)
(雕刻)
(是)
(为了)
(才干出众的人)
(能够)
4.分:男有分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5.亲:不独亲其亲
不独亲其亲
6.子:不独子其子
不独子其子
(职分,职守)
(长度单位)
(以……为亲)
(父母)
(以……为子)
(子女)
(四)词类活用
1.选贤与能
2.故人不独亲其亲
3.不独子其子
形容词用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
4.使老有所终
5.壮有所用
6.幼有所长
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
形容词作名词,壮年人
形容词作名词,孩子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天下为公
“为”表判断。
2.倒装句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藏于己”,介宾短语后置。
(六)成语积累
1.鳏寡孤独: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例句: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一天天完善,使鳏寡孤独也有了自己幸福的生活。
2.物尽其用:各种东西的功用充分发挥出来。例句:这家工厂大搞综合利用,做到了变废为宝,物尽其用。
3.夜不闭户:夜间睡觉不用关门,形容社会安定,风气良好。例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这样美好的世界就算是真正的大同世界了。
(七)名句积累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导思1:作者认为治理大同社会的三个准则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准则、特征
关键词:
理想社会
导思2:《大道之行也》这篇课文中表现的是什么思想?
政治理想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大道之行也》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为:是,表判断。
与:同“举”,推举。
修:培养。
注释: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译文:
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第二个“亲”,父母。
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终:终老,终其天年。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注释:
归:归宿。
于:在。
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的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译文:
原文: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是故:即“故是”,可译为“因此”。
乱:指造反。
作:兴起。
闭:关(门)。
谓:叫作、称作。
大同:指理想社会。
注释:
贼:指害人。
外户:大门。
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造反害人的事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大门不关。这叫作理想社会。
译文:
1.谈谈你对“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理解。
【答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三个分句是对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道”的分述。“天下为公”是说政权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选贤与能”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品德高尚的人和有才干的人担任,“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之间应当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2.谈谈你对“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理解。
【答案】“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子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对各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
特别要对“矜、寡、
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实行生活保障。这句话点出了大同社会一个方面的特征:人人都能得到社会的关爱。在形式上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形成整齐划一的句式,增强了表达效果。
3.
“有分”“有归”点出大同社会的什么特征?
【答案】“有分”就是有稳定的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这是大同社会另一个方面的特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4.写人们对财物、劳动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答案】通过人们在对待财物和劳动上毫无私心的表现,点出大同社会又一方面的特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5.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中,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答案】“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是大同社会安定、和谐的状况的反映,其中折射出现实社会的黑暗、阴险,这正是人们迫切追求理想社会的原因。
【答案】“世外桃源”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二者都描绘了理想的社会蓝图,“大同”社会中人人都能受到关爱的基本特征,在“世外桃源”中有具体的体现,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体现。
【难点探究】“大同”社会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社会纲领
基本特征
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理想社会
社会关爱
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
人尽其力
大道之行也
谋闭不兴
盗窃乱贼不作
外户不闭
大同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社会的特征的描述,阐述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
1.层次清楚,有条不紊。
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然后再具体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2.多用排偶句式。
文章大多采用排偶句式,如“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等,使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
3.用对比手法突出“大同”的特征。
“是故谋闭……大同”,作者拿现实社会跟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等,这些在“大同”社会里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和平、安定的局面。
《礼记》中的成语
【美轮美奂】
语出《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伦焉,美哉奂焉’。”郑玄注:心讥其奢也。轮,轮囷,言高大;奂,言众多。”后来用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
【温文尔雅】
《礼记?文王世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唐?孔颖达疏:“恭敬而温之者,谓内外有礼,貌恭心敬,而温润文章”。“尔雅”:近于雅正。《史记?儒林传序》:“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后来四字成文,形容态度温和,举止文雅。《聊斋志异?八?陈锡九》:“(锡九)至郡见太守,历述家世。太守愕然曰:‘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移风易俗】
《礼记?乐记》:“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指改变旧的、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习惯。李斯《上书秦始皇》:“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尊敬自己的长辈,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2.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译文】有仁心的人爱别人,懂礼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总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总尊敬他。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
大道实现的时候,天下都是公有的,高尚能干的人被选拔出来,社会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所以人们都不只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不只以
自己的儿子为儿子。
课堂练习
(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寡、孤、独、残疾者都能得到社会
的供养。
(4)男有分,女有归。
男的都有职务,女子都能有归宿。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
却不一定要自己去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
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6)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
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8)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所以(人们)只是从外面把门扇合上而
不用门闩插门,这就是所说的理想社会。
(7)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