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 问题解决西师大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 问题解决西师大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4-01 07:16:17

文档简介

1.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问题解决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主备人
教材
书名:数学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安排的两种方法解决问题和利用分步、综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例题1通过“分水彩笔”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二、学情分析:用乘除法来解决问题,学生并不陌生,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相对稍微难点。三、本课主要教学方法、策略:
通过观察主题图和动手操作的方法解决问题,再抽象和概括出规律,然后通过多种方式的练习,使学生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数学中的乘、除法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2.运用数学中的乘、除法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方法的多样性和策略性。3.运用数学中的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运用数学中的乘、除法解决问题时,让学生了解方法的多样性和策略性;培养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引入新课1.
脱式计算25×5+45=
45-26÷2=
78-25+8=
3×15÷9=
(78-50)÷7=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学生说“先算.......再算......”,教师小结四则运算的法则:算式中只有加减或者乘除的,按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算式中有加减,也有乘除的,先乘除,后加减;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2.
学校有12盒水彩笔,每盒24支。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得水彩笔多少盒?要求:仔细读题,弄清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勾画关键词语,认真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列式计算并作答。学生独立完成,说出本题中有没有条件没有用上,这个没有用上的条件叫做“干扰条件”。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1(综合应用乘除法解决问题)教师出示教科书第60页挂图。学校有12盒水彩笔,每盒24支。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得水彩笔多少支?提出要求:先认真读题,寻找数学信息,勾画关键词语,然后看问题是什么,最后思考怎样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提示:在这里,是不是直接一步就能把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解决?不能,那我们就要想一想,按照“先.......再.......”的次序来解决问题。小组活动:把自己思考的内容在小组内汇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给学生适当的提示或引导。小组汇报:预设1:我们先算一共有多少支水笔?算式:24×12=288(支)再算每班可以分得多少支水彩笔?算式:288÷3=96(支)。教师结合小组的汇报揭示课题:“乘除应用”。并追问:“还有其它的方法吗?”预设2:我们先算每班分得几盒水彩笔?算式:12÷3=4(盒)再算每班分得多少支水彩笔?算式:4×24=96(支)。对比,小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的途径是很多的,方法也不同。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多思考,多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最后选择最好的方法。小组活动: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大家一起讨论总结出怎样写出综合的算式来。
小组展示综合算式,教师板书:
答:每班分得水彩笔96支。说说列综合算式的理由。比如:因为乘法和除法都是同级的运算,所以先算谁就把它写在最左边,按运算次序依次写算式。小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多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可以选择分步写算式,也可以用综合算式来表达。三、练习应用一练习十三第1题。学校买来120盆花放到每间教室,已知教学楼有2层,每层有4间教室,平均每间教室放几盆?教师要求:独立找数学信息,思考怎样去解决问题。预设:我先算一共有多少间教室?再算平均每间教室放几盆花?追问:有其它方法吗?(生可能回答:我还可以先算每层教学楼放多少盆,再算每间教室放几盆。)学生独立书写此题,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四、课堂活动同桌互相说不同方案的解决办法,还可以有哪些不同的方案?五、应用练习二练习十三第5题。学生独立去完成。展示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步计算的式子和综合算式都展示出来。六、反思总结1.
展示身手学生完成练习十三第6、8题。教师要求写出“先.......再........”,最后分步计算和综合计算都要使用。学生独立完成要求。教师巡视,个别辅导。2.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在解决问题前,要先认真读题,寻找数学信息,勾画关键词语,然后看问题是什么,最后思考怎样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5.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1)
先算一共有多少支水笔?
24×12=288(支)再算每班可以分得多少支水彩笔?
288÷3=96(支)
24×12÷3(2)先算每班分得几盒水彩笔?
12÷3=4(盒)再算每班分得多少支水彩笔?
4×24=96(支)
12÷3×24答:平均每个班可分得96支。
6.教学反思《问题解决》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问题解决》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提取题中的数学信息,找出中间问题,能说出解题思路并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通过学生自学、互学、展学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单。
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
1.选择一个合适的图片,与上方图片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图案。
2.选择一个合适的数学信息,填在第一条横线上,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校有12盒水彩笔,

求:

(1)每盒水彩笔24支
(2)平均分给3个班
生1:学校有12盒水彩笔,每盒水彩笔24支,一共有多少支水彩笔?
生2:学校有12盒水彩笔,平均分给3个班,每班分得水彩笔多少盒?
师:像这样的问题大家都会吗?本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问题解决》。
2、课堂探索
例1:学校有12盒水彩笔,每盒水彩笔24支,平均分给3个班。每班分得水彩笔多少支?
自学要求:
1.勾画出题目中的数学信息。
2.独立列式计算。
3.想一想你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互学要求:
1.组长组织,按照4、3、2、1号的顺序依次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么列式?
2.
说一说,根据(
)和(
),
可以先算出(
),算式是:
再算(
),算式是:
3.组长汇总意见,达成共识。
4.组长合理分工,进行展学演练。
展学要求:
1.组长主持,1人说算式,1人板书,1人补充。
2.说一说,根据(
)和(
),
可以先算出(
),算式是:
再算(
),算式是:
小组汇报:
方法一:
方法二:
先算一共有多少支。
先算每班分得几盒。
列式:24×12=288(支)
列式:12÷3=4(盒)
再算每班分得多少支。
再算每班分得多少支。
列式:288÷3=96(支)
列式:4×24=96(支)
答:每班分得水彩笔96支。
综合算式
方法一:
先算一共有多少支,
再算每班分得多少支。
24
×
12
÷
3
=
288
÷
3
=
96
(支)
方法二:
先算每班分得几盒,
再算每班分得多少支。
12
÷3
×
24
=
4
×
24
=
96(支)
答:每班分得水彩笔96支。
师小结:解决这样的问题,要先根据其中两个数学信息,找出隐藏的中间问题,再根据另一个数学信息,求出最后的问题。
练习1:
一堆糖果,如果4颗装1袋,可装48袋。如果8颗装1袋,可以装多少袋?
师:说一说你想怎么算?
生1:先算一共有多少颗糖果,再算8颗装一袋,可以装多少袋。
48
×
4
÷
8
=
192
÷
8
=
24(袋)
答:8颗装一袋,可以装24袋。
生2:先算现在每袋的颗数是原来的几倍,再算现在可以装多少袋。
8
÷
4
=
2
48
÷
2
=
24
(袋)
答:8颗装一袋,可以装24袋。
师小结:每袋的颗数扩大2倍,袋数就缩小2倍。
3、课堂练习
1.
张阿姨买5瓶饮料用了30元,1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瓶这样的饮料?
生:先算1瓶饮料多少元,
30÷5=6(元)
再算100元可以买多少瓶。
100÷6=16(瓶)……4(元)
因为饮料每瓶6元,4元不够买1瓶,所以最多可以买16瓶饮料。
答:100元最多可以买16瓶这样的饮料。
2.
这个旅游团共有104
人,需要乘多少辆缆车?
生:先算每辆车能装多少人,再算104人需要几辆车。
104
÷(12÷3)
=
104
÷
4
=
26(辆)
答:需要乘26辆缆车。
4、课堂活动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三年级144名同学组成两个人数相同的鲜花队。合作设计一个编队方案。
144÷2=72(人)
72÷8=9(人)
方案1:每个队编排成8行,每行9人。
72÷6=12(人)
方案2:每个队编排成6行,每行12人。
5、课堂总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你有什么收获?

②用除法的估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学习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合理进行估算,会表达估算的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形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除法估算的方法,正确地进行除法的估算。
教学难点: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加
1、从下面两组题中任选一组进行口算,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1)640÷5=
210÷7=
4200÷6=
150÷3=
60÷3=
120÷4=
(2)161÷2=
85÷4=
138÷7=
348÷5=
419÷6=
179÷3=
生:我们选择第1组。第一组中的题都可以借助乘法口诀直接口算出来,比较简单。
设计意图:通过两组题目的对比,让学生体会到结合乘法口诀来完成除法口算比较简便,为除法估算的学习做铺垫。
2.你能估算下面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
26÷6≈
17÷5≈
59÷7≈
30÷8≈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用表内乘法可以解决的除法估算題,总结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想除数与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
二、探究新知
(-)谈话引入,提出问题
同学们,在新课开始之前我想给你们看看这两张图片,你知道这是哪里吗?有没有去旅游过?小红和她的爸爸妈妈打算去北京玩一玩,于是他们来到了一家宾馆准备住宿。
(出示例8)师: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生:住宿3天一共花了267元。
师:这时候小红给她妈妈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她提的什么问题吗?
生:每天的住宿费是多少钱?
师:方老师想在这个问题里加上两个字“大约”
师: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求每天的住宿费大约多少钱“大约”的意思?
生:大约是大概,差不多,估计.
生:我认为求大约多少钱,就是不用算出准确的钱数,估算就可以了。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用除法的估算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师:在做题目之前,我先先请同学们来分析一下,你认为每天的住宿费该怎么求呢?板书:每天的住宿费。引导出:每天的住宿费=总钱数÷住的天数,因此可以用除法来解答。
(二)探究解法
既然我们已经理解了题目意思,并且分析了它的数量关系,那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本子和笔,把你的算法写下来,写完了的同学举手示意。
师:老师在看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不同的想法,方老师想给两分钟时间,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1.展示、交流学生估算的过程和方法:
生1:267÷3≈100(元)
把267估算成300
,300÷3=100,所以:267÷3≈100
生2:267÷3≈90(元)
把267元估算成270,270÷3=90,所以:267÷3≈90
2.引导学生对比以上两种估算过程和方法。这两位同学的解答合理吗?为什么?
生1:我认为都是合理的。因为不需要算出准确的钱数,他们都用估算的方法,很快求出了结果
生2:我觉得第二种估的最准确,他把267看成270,只比被除数大了3这种估法更合理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对比,从多种估法中选择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达到方法的最优化
(2)对比两种估算的过程,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怎样估算呢?
先把被除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百、几十几百数,同时被除数与除数得是倍数关系,最后口算得出结果。
3)师:每天的住宿费比90元多还是比90元少?
生:比90元少。因为如果每天90元,3天要花270元,而实际只花了267元,所以比90元少。师:比80元呢
生:比80元多。因为如果每天80元.3天要花240元,而实际只花了267元,所以比80元多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的问答,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的选择估算的方法。
三、知识运用
1.练习六第一题:下面算式的结果比较接近几十?
78÷4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解决问题
在汶川地震的一次余震中,有灾民184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个帐篷,大约要准备多少顶帐
篷?
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呢?
生:知道了有灾民184人,每4人发一个帐篷。求大约要准备多少顶帐篷。不用求所需帐篷的准确数,可以估算。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