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面图》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平面图上的指向标,了解平面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并能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
2、过程与方法: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和行走路线的过程中,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积极地用数学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并培养学生遵守秩序,尊老爱幼的美德。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空间思维的能力相对都比较薄弱,把现实空间的方向转换到平面图上,需要较好的空间观念的支持,学生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先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把有关场所在图上表示出来,以初步完成平面图的自主建构。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地图或平面图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再进行强化练习,巩固知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结合东、南、西、北认识最简单的平面图,让学生了解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学会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用所学的方位概念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的学校操场入手,先让学生回忆学校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再通过组织学生自主的探索活动,将现实的操场抽象为平面图。
教学重点:
了解平面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并能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和行走路线。
教学难点:
在描述物体位置关系和行走路线的过程中,体会物体位置关系的相对性。能根据生活中的平面图表述从图中的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
教学方法:问答法、启发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问答: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谁来说一说,学校操场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阐述“可以用平面图记录操场四周的物体”,引起学生对平面图的兴趣,并出示课题。
二、观察探究,学习新知。
让大家翻到教科书第20页例2,带领学生初识平面图。
启发学生:怎样区分这副平面图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从而引出“指向标”这一概念。
讲授:在地图或平面图上,为了标明方向,通常用这样的符号(板书:北↑)来表示方向。这个符号叫指向标,一般位于平面图的右上方,这个指向标的意思是箭头所指的方向是北面,有这样指向标的平面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确定方向的。(板书:北、南、西、东)
让大家根据平面图上的指向标,完成例题2,再对照老师的标准答案。
三、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让学生养成先看懂图中信息,再答题的习惯)
先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再提问:小红到人民公园,应朝哪个方向走?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图。(引导学生确定以谁为主观察谁,因为站的位置不同,观察的方向也不同。)
问:如果你要向大家介绍一下这所学校,你准备怎样介绍?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小组交流后,再完成填空部分。然后指名回答。
问:还可以怎样说?举手回答。
3.“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要引导学生用比较规范的句子表达行走路线)
提问:从水上世界出发,到望梅阁应该怎样走?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学生两人一组情境演示,一人问路,另一人作答。)
4.“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公交车路线图。(引导学生看懂公交路线的起点站和目的地站。)
举例说明:从汽车站到西门,起点站是汽车站,目的地站是西门,在平面图上画的行进路线的箭头朝右,所以是向东走。
剩下的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5.“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读题,提问: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吗?(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时,着重解决下面的三个问题:①这幅紧急疏散图是按什么方向绘制的?②紧急疏散时,为什么不能走电梯?③大楼的紧急疏散图有什么作用?)进行安全教育的渗透
提问: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用方位概念表达图中房间、会议室、电梯、安全出口的相对位置关系。)
讨论:假如遇到了紧急情况,你认为每个房间的人该走怎样的路线?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四、本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平面图,了解平面图中“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则,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能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还能根据生活中的平面图表述从图中的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
课后作业。
找一张自己居住小区的地图,说说你们家的东南西北面各有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平面图
北↑(指向标)
北
西 东
南
描述物体的位置时,方向是相对的,根据参照物的不同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