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1张PPT)
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讲话
[衡阳] 谭燕忠
衡阳县第三中学
The Enlightenment
(一)教材分析
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客观结果是把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
近代中国历史,既是列强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更是各阶级、阶层的人士寻求救国真理、改造中国、发展中国的探索史。
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反封建、实现国家近代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百余年历史的主流。
(二)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的爆发、民国的成立、《临时约法》颁布等史实;
②学会运用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提供各种相关的资料信息,引导学生探究辛亥革命的背景;
②探究学习“为什么辛亥革命首义在武昌?”;
③以《临时约法》为背景材料,通过分组讨论形式,探究《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
④通过领袖人物对辛亥革命评价的思路引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②辛亥革命,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辛亥革命,顺应世界潮流,符合中华民族利益。
教学重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评价
难点:如何理解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辛亥革命一课,但对《临时约法》的内容、价值比较陌生,对辛亥革命评价的理性分析不够深入。
一、山雨欲来风满楼—革命背景
意图:以探究的形式,通过出示革命前的一些图片、文字等材料,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社会矛盾激化和中国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四)教学流程
为什么大清帝国在看似偶然的一枪中轰然倒塌?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
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鸦片战争示意图
列强入侵
八国联军侵华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列强入侵
义和团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阶级
洋务运动 清末“新政”
地主阶级
改良的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改良派
帝国主义 瓜分中国
清政府 自救失败
农民阶级 不成功
维新派 走不通
我国的民族工矿企业1901年仅有156家,到1911年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就达到700多家,资本总额1.3亿元。新政期间铁路发展尤其迅速,到1911年约达9000公里,比1895年约增长20倍。其中京张铁路修建,震惊中外。总之,新政10年是清朝268年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新、最全面的时期。
----2011年10月03日 《学习时报》
物质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902年 2月的上谕强调提出:“农工商业,为富强之根本,自应及时振兴。”同时又指明:“振兴农工商业,以保利权。”
---《光绪朝东华录》
物质基础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夏威夷联合20多个赞成反清革命的爱国华侨,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兴中会成立(想像画)
兴中会成立宣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阶级基础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章炳麟
邹容
陈天华
思想准备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纲领、指导思想)
组织准备
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吾愿为天下人谋永福矣,故必先离你而去.....
---林觉民《与妻书》
林觉民
军事准备
辛亥革命正是从1894年到1911年革命能量不断聚集的总爆发!
感言:
二、青史千秋彰武昌—革命高潮
意图:通过图片、材料展示辛亥革命的主要进程,感受、学习先烈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气节。
熊秉坤---打响武昌首义第一枪
熊秉坤手写发言稿(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
武昌首义
10月11日,革命党人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军政府门前是两面十八星大旗
武昌城头,革命军与前来镇压革命的清军展开殊死决战(油彩画)
为什么辛亥革命首义在武昌?
武昌首义的古城楼“起义门”,
《首义烽火》大型雕塑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汉口开埠通商,资本主义发展;
②当地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长期宣传作用明显;
③湖北新军组织严密,大多数受到革命思想影响;
④湖北积淀了近代文明基础:张之洞督鄂18年,实施了以兴办实业、练新军、办文教等为主的“湖北新政”;
⑤科举制废除后,大批有志之士“投笔从戎”;
⑥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
为什么辛亥革命首义在武昌?
田氏双烈——田淑扬、田激扬,安徽省凤阳人。在武昌起义爆发以后,在凤阳组织义军,占领凤阳。
辛亥革命中的安徽
1911年11月7日,安徽宣布独立,成立军政府,推巡抚朱家宝为都督。
凤阳文史资料
人员构成、政体设置、纪元与国旗、宪法、法令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方法意图:
①以《临时约法》颁布为背景,通过分组讨论形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动探究精神;
②理解《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第一章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等自由,有选举被选举权利。
第三、四、六章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第五章 国务员(内阁总理)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设计:以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每组负责分析一段“临时约法”条文,各组在讨论的基础上,回答:该条文体现了什么内容?有何进步意义?
①从法律性质上看: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②从法律内容上看: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③从法律意义上看:从法律上宣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束和民主共和制的建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对民国其它时期的法制建设起了引领作用。
《临时约法》的颁布
法治取代人治
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三、民主革命铸丰碑—评价
方法意图:以领袖人物评价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深远的历史影响。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和临时革命政府,并制定了一个《临时约法》。 ——毛泽东《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
中国从鸦片战争起的近一个世纪,我国有识之士包括孙中山都在寻求中国的出路。孙中山开始就想学习西方,所谓西方即资本主义。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领袖人物的评价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江泽民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从革命史观看
如何以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多元史观的评价
从近代化史观看━━近代化的里程碑
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近代化。
溥仪宣布退位诏书(原件存中国国家博物馆)
爱新觉罗·溥仪
清朝末代皇帝
政治: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厂房六百多家,新增资产达一亿三千多万元其中纺织业发展最为迅速。张謇的南通大生集团在1921年期间获利一千六百多万两。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史上是空前的。
——《中学历史教学必修2》
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迎来了春天
序号 崇拜的人数 被崇拜的人物
1 157 孔子
2 61 孟子
3 17 孙中山
4 11 颜渊
5 8 诸葛亮、范仲淹
6 7 岳飞
7 6 王守仁
8 4 大禹、陶侃、朱熹、华盛顿等
我崇拜谁------1913年民意调查
思想: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短暂的皇帝梦
1915年袁始凯称帝:83天
1917年张勋复辟:12天
从社会史观看
社会面貌为之一新: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婚丧跪拜和习俗的变迁等。
清朝男子标准发型:金钱鼠尾辫
1912年南京街头剪辫图
剪掉了辫子
剪掉作为满清帝国象征的辫子,意味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中山装—一个时代的生命符号
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还有监察权在领口(纽扣)和内侧(口袋),以彰显监察权的人民监督作用)袖口上三个纽扣,代表三民主义
为了民主共和这个理念,为了建立“自由之国”、“法制之国”,以中山先生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辛亥革命带来的“天足运动”,打破了千年以来形成的封建陋俗。
民国时期的新式婚礼
社会习俗的变迁
1912年8月17日于北京发布民国《礼制》,凡二章七条,兹录如下:
第一章 男子礼
第一条 男子礼为脱帽鞠躬。
第二条 庆典、祀典、婚礼、丧礼、聘问,用脱帽三鞠躬礼。
第三条 公宴、公礼及寻常庆吊、交际宴会,用脱帽一鞠躬礼。
第四条 寻常相见,用脱帽礼。
第五条 军人警察有特别规定的,不适用本制。
第二章 女子礼
第六条 女子礼适应第二条、第三条之规定,但不脱帽。寻常相见,用一鞠躬礼。
第七条 本制自公布日施行。
——华师大高中三年级(实验本)
感言:
一个政权或者说一种文明的衰落、消亡,往往可以先从衣、食等生活细节中看出端倪。
从全球史观看
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世界(首先是亚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已紧密相联。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辛亥百年精神:
1、如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大的收获;
2、如何兼顾增强课堂活力与保证教学质量;
3、如何在一节课中将如此多的知识点落实到位;
4、如何把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
(五)教学预案:
一、革命背景
危机、新政、资本、民主 思想、政党、时机
二、革命高潮
武昌首义、民国建立、《约法》颁布
三、革命评价
性质、进步意义、不足之处
知识整合
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辛亥革命纪念碑的碑文
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终于激起四川保路风潮。……给武昌提供了打响第一枪的机会。
有利时机
一封密电
1911年10月13日电:
证据表明,清国叛乱并非偶然----在孙博士的领导下,由一批最精明的进步人士组成革命团体,经他的精心策划秘密组织才取得今天的结果。
——《帝国的回忆· 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