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14.3.5课内文言文分册分篇真题精练(九上)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属予作文以记之(
)
(2)去国怀乡(
)
(3)宠辱偕忘(
)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5)连月不开(
)
(6)春和景明(
)
同“嘱”,嘱托
离开
一起
壮丽景象
天气放晴
日光
2.(2019·内江)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行道之人弗受
B.然则北通巫峡
康肃忿然曰
C.感极而悲者矣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D.其必曰
其真无马邪
【点拨】A项,都是助词,译为“的”;B项,这样/……的样子;
C项,表承接/表转折;D项,他/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A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洞庭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阔无边。
(2)(2019·广东)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3)(2019·天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渔人的歌声互相应和着,这样的快乐哪里有尽头呢!
(5)(2019·广东)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6)(2019·内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上做官就为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替君主忧虑。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4.说说你对“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理解。
指出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5.“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因天气的阴晴变化,“览物之情”也有所不同。作者又有怎样的览物之情?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作者上追“古仁人之心”,提出了与“迁客骚人”不同的看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忧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同时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
6.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迁客骚人的情:_________________。
古仁人的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以物喜,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
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
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
7.“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中“衔”“吞”二字有何妙处?
“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湖与山的关系,“吞”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湖与江的关系,而且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两个动词形象再现了洞庭湖的浩瀚气势,使洞庭湖富于动态和生命活力。
8.(2020·天津)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交代作记的缘由,其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高度地概括了滕子京的政绩。
B.“衔远山,吞长江”描写了洞庭湖的大观胜览,“衔”和“吞”极具表现力,写出了洞庭湖水气势磅礴的特点。
C.第三段写作者在连绵阴雨中登上岳阳楼,看到满眼的萧条景象,触景伤情,感伤到极点。
D.第三、四两段运用对比的写法,一暗一明,一悲一喜,情景交融,写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C【点拨】文章第三、四两段,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迁客骚人”在不同的情境下登上岳阳楼的不同心境,因此,本题C项“第三段写作者在连绵阴雨中登上岳阳楼”的表述是错误的,不是“作者”,是“迁客骚人”。
9.(2019·天水)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流血流汗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020·株洲)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峰回路转(挺拔) 太守自谓也(对……说)
B.云归而岩穴暝(昏暗)
野芳发而幽香(花)
C.泉香而酒洌(清)
杂然而前陈者(摆开)
D.而乐亦无穷也(也)
已而夕阳在山(不久)
【点拨】“回”是“曲折,回环”之意;“谓”是“称呼”之意。
A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隶而从者
B.往来而不绝者 佛印绝类弥勒
C.四时之景不同 至若春和景明
D.野芳发而幽香 舜发于畎亩之中
【点拨】A项,都是“跟随”的意思;B项,断绝/极;
C项,景象/日光;D项,开放/起,被任用。
A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2020·绥化)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2)(202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5)(202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
(7)(2020·株洲)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4.(2020·吉林)文中写景、写滁人与写太守有什么关系?
写滁州风景优美,是为写太守与百姓出游做铺垫,写滁州百姓出游是为写太守做铺垫,说明此地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和乐,这是太守励精图治、治理有方的结果,表达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
5.(2020·株洲)“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民之乐,与民同乐的志趣追求。
6.“醉能同其乐”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醉”和“乐”的关系如何?
示例:点明“醉”与“乐”的统一关系,从而点明了主旨,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作者写“醉”是为了写“乐”,二者互为表里。“醉”与“乐”的统一,体现了与民同乐的主题。
7.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和旷达情怀。
8.(202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面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介绍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接着由写景到写人,最后再到写“乐”。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B.本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第三段的用意不在写宴会之盛,而在展现人民的安居乐业。
C.文章结尾处写了“乐”的几种情境,依次是禽鸟之乐、太守之乐、游人之乐,并且层层递进,点明主旨。
D.文章语言简洁流畅,委婉有致。开篇“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写尽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令人叹服。
【点拨】文章结尾处“乐”的几种情境应依次是“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C
9.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加点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加点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相同点:都体现了作者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积极意义:“与民同乐”的思想对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心系人民,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余拏一小舟(
)
(2)见余大喜(
)
(3)及下船(
)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5)客此(
)
撑(船)
非常,十分
等到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
客居B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2019·云南)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我撑一条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2)(2019·云南)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4)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
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的人呢。
4.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埋伏笔;④也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
5.(2020·德州)下列句子描写很有特点,请做具体分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次序,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6.(2019·云南)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遗世独立、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7.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就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说说这个“痴”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明主题,突出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表现了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独、超凡脱俗的独特个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14.3.5课内文言文分册分篇真题精练(九上)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属予作文以记之(
)
(2)去国怀乡(
)
(3)宠辱偕忘(
)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5)连月不开(
)
(6)春和景明(
)
2.(2019·内江)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行道之人弗受
B.然则北通巫峡
康肃忿然曰
C.感极而悲者矣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D.其必曰
其真无马邪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洞庭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阔无边。
(2)(2019·广东)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3)(2019·天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渔人的歌声互相应和着,这样的快乐哪里有尽头呢!
(5)(2019·广东)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6)(2019·内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上做官就为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替君主忧虑。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4.说说你对“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理解。
指出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5.“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因天气的阴晴变化,“览物之情”也有所不同。作者又有怎样的览物之情?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作者上追“古仁人之心”,提出了与“迁客骚人”不同的看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忧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同时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
6.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迁客骚人的情:_________________。
古仁人的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中“衔”“吞”二字有何妙处?
“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湖与山的关系,“吞”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湖与江的关系,而且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两个动词形象再现了洞庭湖的浩瀚气势,使洞庭湖富于动态和生命活力。
8.(2020·天津)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交代作记的缘由,其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高度地概括了滕子京的政绩。
B.“衔远山,吞长江”描写了洞庭湖的大观胜览,“衔”和“吞”极具表现力,写出了洞庭湖水气势磅礴的特点。
C.第三段写作者在连绵阴雨中登上岳阳楼,看到满眼的萧条景象,触景伤情,感伤到极点。
D.第三、四两段运用对比的写法,一暗一明,一悲一喜,情景交融,写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9.(2019·天水)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流血流汗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020·株洲)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峰回路转(挺拔) 太守自谓也(对……说)
B.云归而岩穴暝(昏暗)
野芳发而幽香(花)
C.泉香而酒洌(清)
杂然而前陈者(摆开)
D.而乐亦无穷也(也)
已而夕阳在山(不久)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隶而从者
B.往来而不绝者 佛印绝类弥勒
C.四时之景不同 至若春和景明
D.野芳发而幽香 舜发于畎亩之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2020·绥化)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2)(202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5)(202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
(7)(2020·株洲)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4.(2020·吉林)文中写景、写滁人与写太守有什么关系?
写滁州风景优美,是为写太守与百姓出游做铺垫,写滁州百姓出游是为写太守做铺垫,说明此地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和乐,这是太守励精图治、治理有方的结果,表达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
5.(2020·株洲)“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民之乐,与民同乐的志趣追求。
6.“醉能同其乐”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醉”和“乐”的关系如何?
示例:点明“醉”与“乐”的统一关系,从而点明了主旨,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作者写“醉”是为了写“乐”,二者互为表里。“醉”与“乐”的统一,体现了与民同乐的主题。
7.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和旷达情怀。
8.(202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面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介绍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接着由写景到写人,最后再到写“乐”。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B.本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第三段的用意不在写宴会之盛,而在展现人民的安居乐业。
C.文章结尾处写了“乐”的几种情境,依次是禽鸟之乐、太守之乐、游人之乐,并且层层递进,点明主旨。
D.文章语言简洁流畅,委婉有致。开篇“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写尽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令人叹服。
9.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加点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加点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相同点:都体现了作者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积极意义:“与民同乐”的思想对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心系人民,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余拏一小舟(
)
(2)见余大喜(
)
(3)及下船(
)
(4)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5)客此(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2019·云南)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我撑一条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2)(2019·云南)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4)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
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的人呢。
4.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埋伏笔;④也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
5.(2020·德州)下列句子描写很有特点,请做具体分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次序,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6.(2019·云南)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遗世独立、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7.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就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说说这个“痴”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明主题,突出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表现了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独、超凡脱俗的独特个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2021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同“嘱”,嘱托
离开
一起
壮丽景象
天气放晴
日光
A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洞庭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宽阔无边。
(2)(2019·广东)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3)(2019·天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4)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渔人的歌声互相应和着,这样的快乐哪里有尽头呢!
(5)(2019·广东)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6)(2019·内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在朝廷上做官就为百姓忧虑,被贬谪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替君主忧虑。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4.说说你对“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理解。
指出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5.“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因天气的阴晴变化,“览物之情”也有所不同。作者又有怎样的览物之情?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作者上追“古仁人之心”,提出了与“迁客骚人”不同的看法:“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不计较个人得失,心忧天下,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同时表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
6.文章以“情”贯穿全文,既写了迁客骚人的情,又写了古仁人的情。
迁客骚人和古仁人的情各是什么?作者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什么?
迁客骚人的情:_________________。
古仁人的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这两种情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以物喜,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
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
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
7.“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中“衔”“吞”二字有何妙处?
“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湖与山的关系,“吞”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湖与江的关系,而且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两个动词形象再现了洞庭湖的浩瀚气势,使洞庭湖富于动态和生命活力。
8.(2020·天津)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交代作记的缘由,其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高度地概括了滕子京的政绩。
B.“衔远山,吞长江”描写了洞庭湖的大观胜览,“衔”和“吞”极具表现力,写出了洞庭湖水气势磅礴的特点。
C.第三段写作者在连绵阴雨中登上岳阳楼,看到满眼的萧条景象,触景伤情,感伤到极点。
D.第三、四两段运用对比的写法,一暗一明,一悲一喜,情景交融,写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界。
C
【点拨】文章第三、四两段,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迁客骚人”在不同的情境下登上岳阳楼的不同心境,因此,本题C项“第三段写作者在连绵阴雨中登上岳阳楼”的表述是错误的,不是“作者”,是“迁客骚人”。
9.(2019·天水)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
为人民流血流汗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A
A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2020·绥化)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2)(202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5)(202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
(7)(2020·株洲)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
4.(2020·吉林)文中写景、写滁人与写太守有什么关系?
写滁州风景优美,是为写太守与百姓出游做铺垫,写滁州百姓出游是为写太守做铺垫,说明此地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和乐,这是太守励精图治、治理有方的结果,表达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
5.(2020·株洲)“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乐民之乐,与民同乐的志趣追求。
6.“醉能同其乐”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醉”和“乐”的关系如何?
示例:点明“醉”与“乐”的统一关系,从而点明了主旨,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作者写“醉”是为了写“乐”,二者互为表里。“醉”与“乐”的统一,体现了与民同乐的主题。
7.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是“山水之乐”,二是“宴酣之乐”,三是“乐人之乐”。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和旷达情怀。
8.(202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面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介绍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接着由写景到写人,最后再到写“乐”。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B.本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第三段的用意不在写宴会之盛,而在展现人民的安居乐业。
C.文章结尾处写了“乐”的几种情境,依次是禽鸟之乐、太守之乐、游人之乐,并且层层递进,点明主旨。
D.文章语言简洁流畅,委婉有致。开篇“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写尽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令人叹服。
【点拨】文章结尾处“乐”的几种情境应依次是“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C
9.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加点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加点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相同点:都体现了作者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积极意义:“与民同乐”的思想对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心系人民,关注民生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撑(船)
非常,十分
等到
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
客居
B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2019·云南)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我撑一条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
(2)(2019·云南)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3)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4)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只见)天和云和山和水,
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5)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像您一样痴迷的人呢。
4.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的表达效果。
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或“不同常人”),为下文埋伏笔;④也反映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感。
5.(2020·德州)下列句子描写很有特点,请做具体分析。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次序,勾勒出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
6.(2019·云南)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作者在天寒地冻、西湖人迹罕至的情况下仍独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遗世独立、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7.高雅的情调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舟子就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说说这个“痴”字有什么深刻含义?
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明主题,突出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表现了作者钟情山水、淡泊孤独、超凡脱俗的独特个性。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