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音乐 全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音乐 全册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4-01 15:1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上海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上海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山路弯弯 2
第二单元 欢乐舞步 10
第三单元 七子之歌 18
小舞台 2 4
第四单元 多彩剧苑 32
第五单元 欧洲音韵 40
第六单元 依依校园情 46
小舞台 5 2
第一单元 山路弯弯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学生能用高亢的声音唱山歌,
2、通过学唱歌曲《太阳出来喜洋洋》,了解山歌,并且与《唱山歌》进行比较,感受不同时代同一题材的歌曲所展示的生活面貌,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3、通过学唱歌曲《山这边,山那边》,了解山歌的历史和关于山歌的传说。
4、听赏乐曲《空山鸟语》主题音乐片段,了解二胡的音色与风格。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难点: 学唱歌曲《山这边,山那边》的曲调,感受山歌的风格和韵味
1、太阳出来喜洋洋
1、导入
提问:你们知道世界历史上的七大奇迹吗?导出长城。
师:“今天我们学习有关长城的歌曲。先请大家阅读一则古老的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
生熟悉歌曲内容。
2、听听唱唱
欣赏歌曲。在学生倾听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提示学生注意旋律音阶的特点。
随琴学唱旋律部分,注意体验江苏民歌的旋律的美感,感受五声音阶的特点。
重点处理一字多音的唱法。
3、唱唱说说
播放歌曲《孟姜女哭长城》,请学生跟音乐一起唱,教师指导学生用有弹性的声音和高位置的歌唱状态进行演唱,唱完请学生说说秦始皇修建长城对劳动人民带来什么影响?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力量的结晶?通过问题讨论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反思:
2、山这边,山那边
教师介绍长城,为什么称他为万里长城?
2、学生有感情地歌曲《山这边,山那边》朗诵歌曲《山这边,山那边》的歌词,将学生带入意境。
3、感受歌曲
播放歌曲《山这边,山那边》,听完歌曲请学生谈谈歌曲的情绪(苍凉、暗淡、悲伤、悲壮),然后为歌曲选择一个适当的速度进行演唱。(做课本第八面的第一条练习)
简介作品:歌曲《山这边,山那边》是流行于我国抗战时期的一首优秀作品,刘雪庵曲,潘孑农词,作于1937年,原是潘孑农所编电影剧本《关山万里》中的主题歌,后因“八·一三”上海爆发战争,影片未拍成,但此曲却风行全国。写法上和《孟姜女》一类传统民歌相近,具有浓厚的叙事特点,典型的五声调式
4、学唱歌曲
先进行识谱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处理好音高、音准以及声音的要求。
5、歌曲处理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好歌曲的速度,指导学生用高位置演唱歌曲,并要求注意感情的处理,唱出不同的情感。当唱到“高粱肥、大豆香”的日子时,要用喜悦的心情来唱,“自从大难平地起”时,要用悲愤的心情来唱。注意处理好“苦难当”的延长记号和连音的问题。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欢乐舞步
教学目标
1.能用欢快自然的声音唱好英文歌曲《小步舞曲》、《小杜鹃》。
2.了解美国民歌的基本知识。
3.感受旋律线的起伏,节奏的动感。歌唱时,校正旋律的相对音高。
4.体会这两首歌曲的欢快情绪,以及歌曲中所体现出来的感情。即能表达出少年儿童同伴间珍贵友谊之情和人们在圣诞节中尽情狂欢的幸福感,和在雪橇上急速飞行时的愉悦心情。
教学重难点 :侧重音乐旋律和语感的培养
1、在一起
1、复习歌曲旋律
这首歌曲的曲调学生都非常熟悉,但越是熟悉的曲调往往越容易长走了样,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如弱拍的附点节奏,较长时可以适当加强训练。可进行对比的范唱,从听辨入手,教会学生唱准。
2、用手号校正歌曲旋律的相对音高。
3、朗读英文歌词
让学生先听录音英文范唱,然后师弹琴,生逐句学唱,直至流利。最后加入中文歌词,完整的演唱歌曲,注意表现歌曲的欢快情绪。
4、 复习第一课的歌曲。
教学反思:
2、小杜鹃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1=C?? 2/4??
1? 2 ? 3? 4 ? ?|?5 —??|? 1? 5? ?|? 1 5 ?| ? 5? 4 ? 3? 2 ??|? 1 —?|??|?
同学 们 好,? 你 好????? 你 好,?? 何 老 师 你 好!
二、基本训练
1、发声练习
1=F? 3/4
5?? 3?? 5???| 3? —? 2??|? 1?? 6 ? ? 3???|?? 2? —? —???|?5?? 3?? 5?|?
u
3? —? 2???|?? 1?? 6 ?? 3????|? 1? —? —u
三、新歌学习
1、 复习歌曲旋律
这首歌曲的曲调学生都非常熟悉,但越是熟悉的曲调往往越容易长走了样,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如弱起节奏,如 6 4 3 2 ?|? 7 与 6 ?|? 6 4 3 2 可进行对比的范唱,从听辨入手,教会学生唱准。
2、用手号校正歌曲旋律的相对音高。
3、朗读英文歌词
让学生先听录音英文范唱,然后师弹琴,生逐句学唱,直至流利。最后加入中文歌词,完整的演唱歌曲,注意表现歌曲的欢快情绪。
四、学习五线谱
1、谱表。五线谱是由五条平行横线及谱表组成,用来记录音符之用。 五线谱的五条线都叫‘线’,线与线之间称为‘间’,五线四间的顺序由下而上计算。如需记录更高 或更低的音符时,可临时加线,加在高音处是上加线,加在低音处是下加线;上加线的顺序由下向上计算,下加线由上向下计算。
2、谱号。五线谱的左端画有一个G谱号(G-clef)时,称为高音谱表(Treble staff);五线谱左端有一个F谱号(F-staff)时,称低音谱表(Bass staff);高低两谱表上下重叠,并用直线与弧线连为一体时,称大谱表(Great staff)。大谱表的中央,隐伏着一条临时加线,因此,大谱表又称十一线大谱表(The great staff of eleven lines)。为了避免加线过多起见,通常以C谱号(C-clef)为中心,构成下列各种谱表:谱表左端的第三线画有一个C谱号时,称中音谱号(Alto staff);谱表左端的第四线画有一个C谱号时,称下中音谱表(Tenor staff);谱表左端的第一线上画有一个C谱号时,称女高音谱表(Soprano staff)。我们常用的是G谱号、F谱号。
3、音符。由符头、符干、符尾组成。根据时值的不同,符头分为空心符头、实心符头。
教学后记:学生在用英文演唱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音乐教师只能逐句反复练习,尽量利用录音机,使学生达到流畅演唱的能力。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七子之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七子之歌——澳门》、《爷爷的打渔船》、两首不同地方的民歌,了解民歌的风格特色。
二、通过学唱《七子之歌——澳门》,让学生了解当年红军与人民的鱼水情,学会用不同的情绪、速度力度和演唱形式表达歌曲内容,并掌握多次出现的切分音节奏。
三、通过学唱《爷爷的打渔船》,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指导学生运用气息歌唱,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并让学生初步了解“鱼咬尾”是民歌中的常见表现手法。
四、通过听赏鼓乐曲《夺丰收》以及民族管弦乐《翻身的日子》,了解民族打击乐曲的构造,演奏方式、管弦乐队的分布组合。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兴趣。
教学重点: 民歌民曲的欣赏和学习
教学难点: 《七子之歌——澳门》、《爷爷的打渔船》曲调的学习及一字多音的唱法。
1、七子之歌——澳门
1、听《中国解放军军歌》导入课题。
2、让学生说说对四川民歌及风土人情的了解。
3、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在听范唱过程中指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以及歌曲中的节奏特点。听完后出示多次出现的切分节奏。如” 2 1 12 ”等,在普中找出此节奏的旋律。
4、唱一唱
轻声视唱,注意切分节奏、衬词。注意歌曲的重难点:歌曲换气较难,要迅速、敏捷,要尽量保持音乐的连贯,一字多音的唱法,要唱得圆润、连贯。
5巩固歌曲。
有表情的演唱歌曲,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情绪、速度、力度、演唱形式等方面去考虑,教师可用带悲伤的、稍慢、中弱力度范唱第一段。然后让学生逐段讨论完成。
教学反思:
2、 爷爷的打渔船
一、复习四川民歌《七子之歌——澳门》,体会歌曲风格。
二、让学生说说对湖南民歌及风土人情的了解。
三、听听、唱唱
1、初听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提出问题:歌曲主要是赞美浏阳河还是赞美谁?
2、复听歌曲,提出问题:歌曲采用了什么样的演唱形式?
让学生选择:独唱、齐唱、对唱、重唱、轮唱、合唱,视听结合加深理解,并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
3、听旋律,让学生视唱旋律,要求音准、节奏准确。加入歌词,要保持音乐的连贯,一字多音的唱法,要唱得圆润、连贯。
4、评价、小结
5、综合活动练习
做课本第19页的练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并回忆以前学过的七声音阶中的大小调式。课的最后进行听辨调式的练习,请学生分辨大、小调式或五声调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 多彩剧苑
1、雪绒花
教学目标 :
1、对所学歌曲及相关电影《音乐之声》产生兴趣,扩大音乐视野。
2、通过吹奏歌曲《雪绒花》,区分什么是非连音吹奏和连音吹奏法。
教学重点:掌握吐音的技术和连音吹奏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前半拍休止、后半拍起唱”节奏的掌握。
2、连音奏法时舌头和气息的运用。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讲故事:《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漂亮,会弹吉他,喜欢唱歌。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个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玛丽亚教上校家几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学会了很多歌曲。《多来米》便是其中的一首。她 还给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他。上校很高兴,他也边弹吉他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后学生谈对歌曲的感受:听了这个故事,想不想听郭老师唱唱这首歌?(师边弹边唱)你知道“雪绒花”代表什么吗?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2、听琴默唱,找出歌曲的特点和难点。(分析特点,练习难点,并正音。)
3、划拍跟琴轻声唱词。唱不好的地方重点练练。
4、完整地将歌词唱一遍,师边弹边唱。
5、歌曲分析,艺术处理。慢速三拍子节奏的运用对歌曲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先学生自己说,然后教师小结:让我们好像看到了晶莹的雪花在天空中飞舞。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人们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抒发了演唱者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前两句用轻声唱,从第三句开始力度应加强一些。)
6、把自己当成影片中的上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师竖笛伴奏。
三、竖笛吹奏
1、划拍唱谱。(师竖笛伴奏)同时找找这首歌里哪个音的指法没学过?开动脑筋,自己找这个音的指法。
2、音阶练习(从re到高八度re )。①师唱唱名(上行音阶),生无声按指。②师范奏后生吹。③用同样的方法练下行音阶。(一口气,连音奏法。)
3、讲解吐音技术和连音、断音奏法。
① 学习吐音技术。吹奏竖笛时有两种常用的方法:(板书)连音奏法和断音(又叫非连音)奏法。它们都与“吐奏”有关。那么,什么是“吐奏”?就是舌尖轻轻地碰一下牙齿,堵住吹口的气流后马上向里缩回,离开吹口,发出轻轻的“吐”的声音。
②连音奏法是:在连线“⌒”内,除第一个音用吐奏外,后面的音都不吐奏,只是按孔的手指按各音的指法运动,气息保持而舌头不动,吹得连贯圆润。
③断音奏法则是每个音都发出轻轻的“吐”的声音。
④以吹奏音阶为例:教师用两种方法吹奏音阶:上行用连音奏法,下行用断音奏法。师范奏后生练习(上、下行各练两次)。
⑤再用两种方法练习同一条练习曲。
4、探究、选择吹奏方法:《雪绒花》这首歌哪些地方用“连音吹奏法”比较好?并在歌谱上加上连音线。(学生各自试吹,两分钟后回答,并说明为什么?再在歌谱上画上连音线)。然后互帮互助,自由练习。(重点练第三乐句,教师到学生中进行个别辅导。五分钟后问有没有需要老师帮助的地方?)
5、师带领重点练习第一、三乐句。
①师唱唱名,生无声按指。②师慢速范奏生模仿。③师按原速吹奏生模仿。
6、生跟师一起吹奏全曲。
7、师用钢琴伴奏,生吹奏。
8、请有把握的同学站起来吹奏。师用钢琴伴奏。
9、唱吹结合:一组唱,一组吹,再由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配乐。(三角铁、铃鼓等)比一比,最终获胜的是哪一组?(师钢琴伴奏)
四、课堂小结
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这首来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已经成了我们班每一个同学的好朋友,我们不但会唱,而且会用竖笛吹。老师有件很遗憾的事:我至今没有看过《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利用网上资源帮老师查找有关《音乐之声》的更多资料,让我对这部电影有更多的了解。给同学们提供一个网址: 打开以后再在对话拦打上:外国电影《音乐之声》。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对不对?!
教学反思:
?
第五单元 欧洲音韵
1、伦敦德里的小调
教学目标
1. 能够感受、体验《伦敦德里小调》的音乐情绪,知道两个乐段情绪和音区的不同。
2. 能分辨小提琴的音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辨别两个乐段的情绪和音区。
教学过程
1. 导入、初听乐曲
(1)课件展示伦敦德里风光
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游览美丽的英国小镇吧。这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叫伦敦德里,又名“德里”,是爱尔兰北部的一个小城。
今天的音乐课我们要欣赏一首小提琴独奏去《伦敦德里小调》,这是根据流传在伦敦德里的一首古老民歌改编而成的。
(2)聆听乐曲、初步感受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乐曲,听完之后,请谈谈你的感受。乐曲优美的旋律,好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温馨宁静的小城,感受到小城的人民对自己故乡的情感。
2. 分段欣赏
这首乐曲有两个乐段,我们来分别欣赏一下,听听两个乐段有没有不同。
(1)欣赏A乐段。课件展示A乐段旋律片段。
这段旋律速度中速稍慢,听起来纯朴动人,充满了温柔平和的气氛。
(2)欣赏B乐段。课件展示B乐段旋律片段。
这段旋律的速度也是中速稍慢的,但是情绪却显得高昂,色彩也比A段明亮,带有颂扬性。
同样速度的旋律为什么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呢?我们来看看这两段旋律的音区。
(3)课件出示阶梯图,对两个乐段旋律的音区作对比。
A乐段的旋律主要在低音区演奏,印象听起来厚重朴实;而B乐段的旋律主要在中高音区演奏,就显得明亮高昂。这就是同样速度的旋律听起来给我们不同感受的原因。
3. 复听乐曲、了解乐器
(1)再次欣赏小提琴演奏的《伦敦德里小调》,感受小提琴音色的悠扬。
(2)介绍乐器并听辨。
小提琴是一种弦乐器。总共有四根弦。靠弦和弓摩擦发出声音。它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小提琴音色优美,接近人声,表现力强,在乐器中占有显著的地位。如果说钢琴是“乐器之王”,那么小提琴就是“乐器中的王后”。
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的耳朵,我们来听两段音乐,请你们听听,哪一段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4.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欣赏的《伦敦德里小调》是一首有着悠久历史的爱尔兰民谣,流传至今已近四百年,它舒展、优美、纯朴、轻柔的旋律,深受人们喜爱。  数百年来,这首曲子被改编成各种版本,其中最常见的有小提琴的演奏和长笛的演奏。最后让我们来欣赏长笛演奏的《伦敦德里小 调》。
教学反思:


2、摇篮曲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2、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3、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4、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的唱法;
2、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3、附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过程:
一、 欣赏与感受
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哪位能朗诵一下这首诗?
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弹奏《摇篮曲》的旋律,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 学习新课(展示歌片)
1、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
2、介绍《摇篮曲》的作者:作曲家勃拉姆斯
3、学生欣赏范唱歌曲《摇篮曲》,然后随琴声心里哼唱歌曲《摇篮曲》。
4、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
5、师: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引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6、师生共同讨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同学们,你们在唱这首歌时,仿佛看到了什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 曲》。
三、 创作与表演
1、师生共同讨论:音乐剧要怎样表演?
2、把《摇篮曲》编成音乐剧,请几位同学进行表演。
四、欣赏中外《摇篮曲》,通过欣赏中外《摇篮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一)声乐曲:
1、舒伯特《摇篮曲》
2、东北民歌《摇篮曲》
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
(二)器乐:
1、莫扎特《摇篮曲》
2、聆听两首《摇篮曲》
a、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
b、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c、总结得出:《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四、小结
1、通过你们的表演和演唱,让我感到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 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每人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3、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本课在音乐中结束。
教学反思:
?
第六单元 依依校园情

1.校园的早晨

教学目标:
1、通过完整聆听教师的范唱,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风格。
2、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并用欢快、活泼、朝气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通过聆听、模唱、感受等活动,懂得歌曲的节奏、旋律、结构等特点。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和创造性活动,有创意的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 感受校园歌曲的魅力,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前八分休止和切分节奏的正确演唱,体会歌曲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 情景导入 播放《童年》视频短片,创设欢快活泼的生活氛围,提问:这首歌曲唱了什么内容?你熟悉吗? 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曲:教师示范唱《校园的早晨》。 老师的这首歌曲是什么内容的?歌唱校园生活的,你的校园生活是什么样? 师:请同学们注意听,请老师一起做个小游戏。 做八分休止和切分节奏的节奏游戏。 先说节奏语言,校园的早晨美,同学齐声唱。再边拍节奏边说。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学唱校园的早晨。听,校园的早晨正在歌唱呢。
三、 新课教学
1、播放《校园的早晨》视频,感受歌曲,校园的一天开始了,听到这首歌曲,你感受到什么样的情绪?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的?(欢快、活泼、抒情)(旋律,节奏)
2、 你觉得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活泼,舞蹈性)
3、 翻开书本,第二页,用节奏读歌词,歌词讲述一个故事,让我们记住什么? 记住学生时代的美好时光,好好学习,以后长大成才。 讲解反复记号,混合拍。
4、 我们一起用活泼的“啦”来熟悉旋律 老师用“啦”示范一句; 弹琴,生唱; 提出难点地方的演唱:八分休止的 节奏; 跟伴奏旋律用啦唱。
5、 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 老师用两种声音来表现,学生选择。 第二种声音是怎么唱?你们模仿一下?
6、 师伴奏生唱歌曲 希望从声音中听出同学们的青春、快乐。
7、出示歌谱,数一数有几个乐句,这些乐句有什么关联? A+B+A~ 学生背诵歌词 7、 播放伴奏,加上身体的律动,男女生对唱歌曲。
8、深化拓展 欣赏视频片段《校园歌曲联唱》 师生表演唱《校园的早晨》
教学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