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文环境(第一课时)
授课时间:2011.3.9 学案设计:杨英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读图、计算,了解世界和亚洲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并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净增加数间的关系,理解人口过多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通过活动了解亚洲多样的地域文化特点,初步掌握收集信息资料的方法。
学习重点:“人口最多的大洲”、“多样的地域文化”。
学习难点:理解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所造成的压力,理解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自学知识点:
人口最多的大洲
1、2000年,世界总人口共60.55亿,亚洲人口约36.8亿,占总人口的61%,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2、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尼日利亚。其中亚洲有六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3、除南极洲外,世界各洲人口数由多到少依次是: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南极洲
4、除南极洲外,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
5、世界净增人口60.55亿×1.3%=7871万人 亚洲净增人口数36.8亿×1.4%=5152万人
6、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1、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一半。其中汉族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2、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源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原因: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
3、不同地区的文化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图的标号 自然条件或民族风俗
6、日本为预防地震而设计的抗震建筑 多地震
3、也门的住房和梯田 山坡地区
5、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居住的高脚屋长达200米 气候湿热,人们过聚居生活
4、生活在恒河三角洲以捕鱼为生的孟加拉人 气候湿热,多河湖
2、生活在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穿毛皮衣服,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 气候严寒
1、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身穿宽大袍子,过着游牧生活。 热带干旱草原,人们过着游牧生活
自学效果检测:
单项选择: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北美洲
2、位于亚洲的发达国家是( )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日本
3、亚洲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的两河流域位于( )
A、东亚 B、南亚 C、西亚 D、中亚
4、造成世界.亚洲环境问题的根本所在是( )
A、资源短缺 B、人口众多 C、经济落后 D、生态平衡被破坏
5、2000年亚洲人口达到( )
A、13亿 B、60亿 C、36.8亿 D、35亿
6、亚洲有大小民族1000个左右,不同地区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文化。旗袍、和服分别是下列那两个国家的民族服饰( )
A、韩国、日本 B、中国、印度 C、日本、印度 D、中国、日本
7、关于亚洲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稠密地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B、亚洲的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区
C、亚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D、亚洲人口占世界人口一半以上
8、2000-2005 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A、0.13% B、1.3% C、13% D、130%
9、2003年世界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 )
A、11个 B、8个 C、6个 D、12个
10、亚洲地域辽阔,山河壮美,拥有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下面不属于亚洲地域文化的有( )
A、印度河流域文化 B、华夏文化 C、玛雅文化 D、 阿拉伯文化
11、下列关于人口增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相差不大
C、一般来说,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
D、18世纪以前和以后,人口增长没有什么明显变化
12、下列对各大洲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人口最多,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大洋洲人口最少,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C、欧洲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D、非洲人口密度比欧洲小,所以人口增长较慢
19、既是人口大国,面积又居世界前六位的发展中国家是( )
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印度
20、下列说法,不提倡的是( )
A、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以增加耕地 B、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
C、采取生态措施,改善环境 D、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增加粮食产量
课后小结:
D、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严重
B、开垦坡地和干旱地带
A、要求增产粮食
人口增长
E、恶性循环
土地得不到休耕
F、土壤肥力下降
C、粮食产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