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7.3 重力 课 时 1
课时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重力的定义,了解万有引力。
2、了解重力的作用效果,会利用重力公式G=mg计算重力大小。
3、认识重力的方向,理解重力的作用点“重心”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以“地球吸引月球”为例引入万有引力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并绘制坐标图,认识并掌握求重力的公式。
3、通过“重锤线”检测竖直,理解生活中的重心现象,感受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与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实验认识“质量”与“重力”关系。
2、通过对重力产生的原因的探究,了解牛顿的贡献,激发学生向科学家学习的意识,培养学习物理、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第三节的内容,重力是一种最常见的力,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它在力学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必须先研究重力对物体的运动有无影响,是以后学习压强,浮力,功等知识的基础,因此,重力在力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学策略设计 本节课主要目的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并采用演示实验和数学图像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重力知识。
重点 1、掌握重力的“三要素”。
2、能利用重力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 1、重力的方向。
2、重心的含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课件,苹果下落砸中了牛顿的头,牛顿经过深入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
在生活中:铅球下落,水往低处流等现象说明物体下落的原因是什么?
一、重力(G):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引导提问:重力的施力物体是谁?
地球对地面附近物体有重力作用,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吗?
引导提问:任何一个力,必然有它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二、重力的大小
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为这个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你需要哪些实验器材?怎样测量?在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自己的意见,形成实验方案(课件)
此实验的关键是:①要选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②要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③要在竖直方向测重力。
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和其质量的关系:
①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也越大。②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相同。③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G/m=g
①符号的意义及单位:G--重力---牛顿(N)
m--质量---千克(kg)
②其中g =9.8N/kg表示的意义是:在地面附近
④向学生说明g的单位可根据重力G(N)和质量m(kg)的单位得出:g=9.8 N/kg。在使用公式G=mg计算时,质量(m)的单位必须用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 。
说明: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例题讲解
三、重力的方向
知道了物体重力的大小和它的质量有关,接下来我们来了解重力的第二个要素:重力的方向。
(2)投影图片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观察静止时线的方向。
小球受重力自由下落时的方向及悬挂的物体受重力作用使悬线下垂的方向便是重力的方向,这一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教师演示重锤线的使用方法---检查墙壁、家具等是否竖直。
教师实物投影学生画法,并及时纠正。
[想想议议]
图12.1-7“下”指的是什么方向?
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或物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对于他们所处的位置来说都是竖直向下的。因为地球是球形,所以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下”实际都指向了地球的中心,因此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指向“地心”。
重垂线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不能说垂直向下)。
四、重心
1.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我们叫它重心。
2.如何找物体的重心?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它们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重力
学生讨论。说出重力的施力和受力物
带着问题进行下面的学习
让学生大胆猜想物体的重力和什么有关?一名同学到讲台演示测重力的方法并分别测出一个、两个、三个、四个钩码的重力
钩码个数
1
2
3
4
重力N
质量kg
比值N/kg
学生练习
观察投影,理解重力的方向
学生练习:画出投影中物体所受重力示意图,
思考并理解“竖直”与“垂直”的区别
观察投影中图片所举实例理解重力的作用点即为重心
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引出本节课题---第三节《重力》
点出重力三要素,同时也说明了下面要学习的顺序
引导学生探究重力的影响因素:质量
使学生真正理解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的意义
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强调使用重力公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进一步学习重力的方向,了解重锤线的作用
锻炼学生的作图能力
使学生真正理解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学习密度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物体重心的确定方法---悬挂法
使学生理解重心的概念并能确定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
堂清方式方法 1.分析对比重力和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2.课堂巩固练习:见投影习题 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 设计 7.3 重力
课后 反思 多媒体课件对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首先老师或学生的演示实验,通过投影的补充讲解使学生,对实验过程所表达的知识加深理解,能照顾到全体学生。其次,展示图片或动画,节约时间,生动形象,一目了然。而且也增大了课堂容量。增强了教学效果。再有,实物投影还可以快速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同学们可以互相了解彼此的差距,印象更深刻,最后,全组教师共同制作的课件年年都可以重复使用,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