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一课一精练(10)
10.小石潭记
积累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篁竹(huáng)?清冽(liè)?为嵁(kān)
B.为坻(chí)?幽邃(suì)?差互(cī)
C.参差(cēn)?佁然(yǐ)?寂寥(liáo)
D.俶尔(shū)?翕忽(xī)?悄怆(chuàng)
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乃记之而去(到)?B.斗折蛇行(像蛇那样)
C.不可久居(居住)?D.潭中鱼可百许头(可以)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2分)?
(
)
A.从小丘西行?B.不可久居
C.凄神寒骨?D.斗折蛇行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A.隔篁竹,闻水声?
鸡犬相闻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
B.日光下澈?
清澈见底
D.参差披拂?
犬牙差互
6.下面句子中的“以”字与“全石以为底”一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以其境过清。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亚夫军细柳,以备胡。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山之一毛。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椒尔远逝,往来翕忽。
8.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粗线勾勒时,寥寥数笔,就点出了小石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和“四面竹树环合”的主要特点。工笔细描时,近岸之石的奇形怪状,水中游鱼的怡然自得,溪流岸势的犬牙差互,整体环境的凄神寒骨,都将小石潭的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形神兼备。学完本文后,某班围绕“小石潭景物探览”这一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市旅游公司准备开发小石潭这一景点,请你仿照示例为小石潭的景物设计一个名称,并说说设计的依据是什么。(2分)
【示例】
名称:小径通幽
依据:“隔篁竹”“伐竹取道”
(示例)名称:
依据:
每一个景点要有一则导游词,请你为你所设计景点名的景点写一段导游词。要求:抓住其特点,用生动、富有感情的语言进行介绍。(4分)
二、阅读进阶
(一)课内精读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列问题。(9分)
9.下列对“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B.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北斗星排列曲曲折折,蛇在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D.小石潭的西南方,(溪水)像北斗星那样蜿蜒排列,像蛇那样在曲折前行,时隐时现。
10.下列对本文写景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
)
A.描述作者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移步换景,逐一显现。
B.描写小石潭以及周围的景物—由远及近,定点观察。
C.描写露出小石潭水面的石头?抓住特征,细致描绘。
D.描述小石潭环境的清冷幽寂——景中传情,情景交融。
11.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作者明写游鱼活泼,暗写潭水清澈,这些都给作者带来了暂时的快乐。
B.“蒙络摇级,参差披拂”既写了青树翠蔓的奇特之美,也突出其生机盎然。
C.“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写出了作者被贬谪后内心的落寞也随之而去。
D.本文句式灵活多样,有参差错落的变化美,读起来和谐流畅,富有韵味。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①,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②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③如虹,忽卷掣折④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⑤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记》)
【注】①罅(xià):缝隙。②掉:摇动。③怒石横激:突元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④折:转折。⑤欹:斜,倾侧。6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
12.请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悄怆幽邃?
(2)而犹不忍去?
13.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14.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限标两处。(2分)
15.【甲】【乙】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
,【乙】文突出了水的
。(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回答)两文在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
。(3分)
16.请比较【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2分)
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一课一精练(10)参考答案
1.D本题考查辨识字音。D.“俶”应读chù。
2.B?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A.去:离开。C.居:停留。D.可:大约。
3.B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词类活用。B.长久。不属于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向西。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人的心情)凄凉。D.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
4.C本题考查文言语句朗读节奏的划分。C.正确的朗读停顿应为“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B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用法的辨析。B.两个“许”分别为动词和形容词。A.两个“闻”都是动词。C.两个“清”都是形容词。D.两个“差”都是形容词。
6.C?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C.与“全石以为底”一句中的“以”用法相同,都是“用”之意。A.因为。B.认为。D.凭借。
7.(1)石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2)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3)(鱼儿)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迅疾。
8.【解析】(1)本题考查给景点拟名。给景点拟名时,需仿照示例,提取《小石潭记》中的相关语句,结合文章内容答出起这个名称的依据。(2)本题考查拟写导游词。导游词要介绍景点的景物特点,突出其最吸引人之处。语言要富有文采,能引起大家游览的欲望,符合导游词的基本特点。
【答案】(1)(示例)名称:听水轩?依据:“闻水声,如鸣琳环”
(2)(示例)(景点)听水轩?(导游词)大家一听到这个景点的名称,肯定会有耳目一新之感吧。正值盛夏,想必大家一路走来,也很辛苦了!下面让我们坐在这竹树环合的听水轩里,一同来品味这独具神韵的美景。请大家放松身心,尽情去聆听这来自小石潭的潺潺水声吧!
9.A?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注意关键词的解释;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方;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那样蜿蜓前行。所以句子应翻译为: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故选A。
10.B?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景物描写的赏析。文章第一、二段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以及潭中景物,水、石、树、鱼,这些都是作者“近观”所看到的,第三段“潭西南而望”,这是“远望”小石潭的水流,所以采用的是由近及远的顺序,而不是由远及近的顺序。故选B。
11.C?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C.“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是说小石潭的环境太过凄清,不可以久留,于是题字离去。这句话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贬谪后内心终究无法摆脱的落寞,而不是“写出了作者被贬谪后内心的落寞也随之而去”。
1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作答此题,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
【答案】(1)深?(2)离开
13.【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等特殊文言现象。(1)关键词:“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那样。(2)关键词:“态”,气势;“愈”,更加;“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答案】(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沿着山路行走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了。
14.【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作答此题,先翻译句子,再根据句意或句子结构断句。本句意思是“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上向下望”。故正确的划分为“游人/坐欹岩/下望”。
【答案】?游人/坐欹岩/下望
15.【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提炼和对写作手法的把握。【甲】文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激,影布石上”,正面写鱼、日光、石头,侧面突出了水“清”;【乙】文中“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正面写出了水的“伟”(或“奇”)。【甲】文写于作者被贬后,为排解内心的愤遵,寄情于山水。采用的写法是借景抒情。由“从小丘西行”“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潭中鱼”“潭西南而望”“坐潭上”可知,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乙】文写瀑布奇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由“从山门右折”“疾趋,度石罅,瀑见”“坐欹岩下望”“暮归”可知,作者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答案】清?伟(或“奇”)?借景抒情(或“移步换景”)
16.【解析】本题考查作者的思想情感。【甲】文写于作者被贬官之
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感,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乙】文作者写瀑布奇观,“犹不忍去”“暮归,各赋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答案】【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乙】文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赞美之情。
【参考译文】
【乙】从五泄寺的大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小路。走几步,便听到迅雷般的轰鸣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僧人解释道:“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的缝隙,瀑布就出现了。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摇动着山谷,仿佛笔直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的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沿着山路行走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了。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上向下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进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
傍晚归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莫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