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北方地区》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黄土高原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B.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C.信天游、二人转、安塞腰鼓是其独特的黄土风情
D.在古代这里林草茂密,环境宜人
2.东北三省由“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冬寒漫长②雨热同期③地形平坦④土壤肥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近些年来一些电视节目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其中许多内容蕴含地理知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央视热播的《航拍中国》记录片中展示的坎儿井、棉田、零星分布在山麓的绿洲等画面,其航拍地是
A.
B.C.D.
4.《舌尖上的中国》记录了我国不同地理环境下的不同饮食习惯。下列特色食品与所属地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地区——刀削面
B.②地区——手抓肉
C.③地区——桂花酒
D.④地区——酥油茶
5.《绿水青山看中国》节目中提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东山位于图中的
(
)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6.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
B.南至长城以北,东至太行山
C.西邻青藏高原,南邻云贵高原
D.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7.下列选项中描述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特点的是(
)
A.气候类型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
B.全年高温
C.冬冷干燥
D.全年干燥少雨
8.我国有三大林区,下列林区中最大林区是(
)
A.东南林区
B.东北林区
C.西南林区
D.不在选项中
9.有“北京的一盆净水”美誉的是
A.密云水库
B.官厅水库
C.十三陵水库
D.斋堂水库
10.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大,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B.宜农荒地多
C.土壤肥沃
D.人少地多,粮食的商品率高
11.下列产业建设符合北京人与环境和谐共处发展方向的是(
)
A.以重工业为主
B.积极发展化工企业
C.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
D.大规模发展钢铁产业
12.关于东北三省地表结构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C.支离破碎,水乡处处
D.黄土遍地,沟壑纵横
13.东北工业基地得以发展的基础是因为具有丰富的
A.水力资源
B.森林资源
C.铝、铜等有色金属资源
D.煤、铁、石油等资源
14.东北平原盛产的农作物有( )
A.小麦、玉米、大豆、水稻
B.小麦、玉米、青稞、水稻
C.小麦、玉米、大豆、油菜
D.小麦、柑橘、大豆、水稻
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将由北京与张家口联合举办,冰墩墩和雪容融是冬奥会的吉祥物。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北京与张家口相比(
)
A.纬度更高
B.海拔更高
C.先迎来日出
D.降雪期更长
16.北京举办冬奥会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
A.冬季气温低,冰雪不易化
B.冬季降水少,积雪薄
C.西北风强劲,积雪漫天飞
D.冬季多风,空气干燥
17.与张家口相比,北京市承办冰上项目的社会经济条件是(
)
A.冬季气温更低
B.地形更崎岖
C.水源更丰富
D.场馆基础更好
18.有关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广人稀
B.人口增长过快,人地关系恶化
C.资源缺乏,缺少煤炭
D.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
19.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主要是由下列哪种因素造成的( )
A.人类耕作
B.流水侵蚀
C.风力作用
D.冰川侵蚀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承载着首都功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以外的功能,这也意味着教育、医疗、金融、制造业等产业将逐步转移到雄安。“海绵城市”已作为雄安新城规划建设的核心理念。作为海绵城市的核心器官,“雨水街坊”示范区从雨水下落、收集、滞留、净化、到下渗的全过程,结合石笼、玻璃钢格栅等新型材料及观赏草等生态植物的使用,为人们提供了无限延伸自然的绿色生态空间。据京津冀一体化示意图和“雨水街坊”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2019年4月2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如约而至,体现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
)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科技创新中心
21.“雨水街坊”示范区推广的作用是(
)
①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②减少城市内涝发生
③改善城市生态环境④治理生活污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党中央将雄安新区建设作为千年大计,雄安新区选址主要考虑(
)
①距离北京和天津远近适中②工业发达,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③有利于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④生态环境较好,地质构造稳定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面是其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3.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大兴安岭以西
B.位于秦岭以北
C.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D.北抵阴山与内蒙古高原相邻
24.针对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①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增加植被覆盖率②合理安排生产活动,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③杜绝放牧,禁止发展畜牧业④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5.中国北京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举办权,成为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将举办冬奥会的城市。下列有关北京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
B.名胜古迹有故宫、中华门、明孝陵等
C.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D.中关村是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二、解答题
26.黄色是黄土高原的主色调,经过治理,现已披上了绿装。左图是黄土高原范围图,右图是我国苹果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属于黄土高原传统民居的是(
)
资料1:20世纪50年代当地信天游中唱道,“雨涝流泥浆,冲成万条沟,肥土顺水流,籽苗连根丢。”
(2)信天游中反映出了该地区的生态问题。完成下列框架图,认识该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①夏季多暴雨
②土壤贫瘠
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水土流失
资料2:“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黄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黄土高原由黄变绿,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之一。苹果喜冷凉、干燥、日照充足的气候条件。
(3)黄土高原苹果带与沿海苹果带相比,突出优势是(
)(双选)
A.气候温暖湿润
B.降水集中
C.海拔较高,气温低
D.降水少,光照强
27.下图示意我国环渤海地区,读图回答问题。
(1)河流A在图示范围内流域面积狭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初冬和初春时期,河流A山东段常发生
现象,易导致河水泛滥和河堤决口。
(2)山脉B是__________,该山脉是__________两个地形区的分界线。该山脉__________侧降水多,原因是__________。
(3)C区域是__________工业区,从资源对工业分布的影响分析,该地区发展化学工业的优势是__________。
(4)首钢集团从北京迁往河北曹妃甸重建钢铁工业基地,对首都环境的影响是__________。曹妃甸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8.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平原,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其耕作制度(作物熟制)是_______。
(2)B是______高原,该地区土质疏松,植被稀少,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治理的最根本措施是_______。
(3)C是________平原,该平原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4)D________盆地中的绿洲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和优质瓜果产地,对于该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小明和小芳同学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你同意哪位同学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9.读东北地区图(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三省地形类型以
和
为主。
(2)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山脉:A
,B
。
河流:D
,E
。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用“
”
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4)该区玉米主要分布在
平原和
平原,被称为中国的“玉米带”。
(5)东北三省是我国最大的
(重/轻)工业基地。
30.读我国山脉、河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B
山脉为。
(2)图中①河流呈一个巨大的“几”字,自西向东的注入
海,在其下游地区形成了“地上河”现象,其原因是。
(3)图中③河流是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
流河(填“外”或“内”)。
(4)图中②河流素有“水能宝库”之称,其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
游河段。
(5)“沃野千里、山环水绕”描述的是图中A(地形区)。
参考答案
1.C
2.B
3.C
4.B
5.C
6.D
7.AC
8.B
9.A
10.D
11.C
12.A
13.D
14.A
15.C
16.A
17.D
18.B
19.B
20.C
21.A
22.D
23.
B
24.
C
25.B
26.
(1)C
(2)
(3)CD
27.(1)地上河
凌汛
(2)太行山
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
东
夏季风的迎风坡
(3)京津唐
丰富的石油和海盐资源
(4)减车轻环境污染
靠近原料、燃料产地和消费市场,海运便利
28.(1)东北
一年一熟
(2)黄土
植树种草
(3)华北
由黄河、淮河和海河冲积形成
(4)塔里木
同意小明观点:大力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同意小芳观点:由于该地区气候干旱,水源不足,应当限制当地农业生产。(两个观点都可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9.(1)平原
山地
(2)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黑龙江
鸭绿江
(3)山环水绕
(4)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位置可互换)
(5)重
30.(1)喜马拉雅山脉
(2)渤海
总有穿过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3)内流河
(4)上游
(5)东北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