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钟表
一、教学内容: 《认识钟表》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时针、分针,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认读出整时、几时半,并会用两种方法记录整时。?
?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及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概括能力以及探究意识和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感受时间的重要性,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用两种方法记录整时。??
? 2、培养学生从小就能够知道珍惜时间,养成良好习惯。?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物钟、学具钟?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猜谜语
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猜猜它是谁?
(通过猜谜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2、揭示课题
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钟表?(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钟,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这些漂亮的钟表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揭示课题:钟表可以告诉我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 ,什么时候该上学了,么时候该睡觉了。
掌握时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如果我们自己能够认识钟表,就再也不用爸爸妈妈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通过了解钟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识
1、初步认识钟表
组织学生独立观察学具钟,合作、交流、探讨初步认识钟面(课件出示钟面)
(1)引导学生独立观察:仔细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
(2)小组讨论:把你看到的跟组内的小朋友说一说。
(3)指名汇报:谁愿意把自己看到的跟大家说一说。
汇报交流:①形状是圆形的、方形的等。②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③有2根针,一根又细又长,一根又短又粗。
2、进一步认识钟面
(1)学生跟着课件数12个数字。板书:12个数
(2)介绍时针和分针,板书:时针、分针
①教师介绍。
②同桌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
(“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这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也是设计这一环节的指导思想,从回忆感知数学中的钟表面,这个环节从直观形象到抽象,帮助学生在厚实的感性经验的支撑下深刻地建立起钟面的直观模型,切合儿童思维特点,又一次蕴含了"数学从生活中来"的大数学观。同时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与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机会,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结合情境,认识整时
(1)(课件出示情景图)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谁能说一说这是什么时间?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这是早上7点,妈妈在叫孩子起床。)
这个情景是不是很熟悉啊?每天都发生在你们的身上啊?我们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引导:7点在书面上表示叫7时。
谁能说一说7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几?
(时针指着7,分针指着12。)
(2)请同学们再用刚才的方法,说一说:下面3个钟面上的时间。
生先说时间,师再引导说:8时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 3时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 6时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
(3)拨时刻、找规律。
(指名上台)请学生按要求拨钟展示,学生教大家拨钟。
你是怎样拨的?带着大家一起拨,好吗?
(4)学生独立拨钟,边拨边说给同桌听听。
(5)再观察钟面,你们拨这几个时刻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地方?
小结方法:
( ①这几个都是整时。②分针都指向12。)
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整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几?
小结:整时的时候,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放手让学生应用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小组讨论看整时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时间表示法
同学们,认真观察刚才是怎样表示时刻的?
即“数字”加上“时”字,几时就写几。如:7时、12时、4时。
除了这样的钟表,我们常常看到这样表示时刻的方法(出示课件)
这些钟表是怎样表示时刻的?
学生总结,教师示范写法,比如8时用电子表示法是8:00,8:00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叫电子表示法。(强调)“:”应写在数字的右下角。
小结:用电子表示法表示整时,冒号的右边是两个0,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学生尝试写时刻,8时、3时、6时用电子表示法来表示应该怎么写呢?谁敢来试一试?学生评价三位同学写得怎么样。
小结:时间有2种表示法:
第一种是普通计时法, “数字”加上“时”字,几时就写几。如:7时、12时、4时。第二种是电子计时法,1个数字加上冒号再写两0(通常电子表和电视屏幕上会使这种表示方法)。如:7:00 1:00 4:00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了上学、放学时刻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致用。)
(三)巩固练习
1、找朋友
(课件出示4个钟面和四个时刻)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到了好朋友
(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2、拨钟面
(1) 师拔钟,学生说时刻。 (2) 出示1:00,11时,学生拨钟。
3.拨一拨:学生在钟面上拨出自己起床和睡觉的时间,然后同桌的同学说一说,要求说完整。
(将钟表知识与实际生活自然地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学生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好习惯。)
4、(拓展练习)掌握用上午、下午这些词语表示时间
出示两幅表示10时的图,让学生观察,看能提出什么问题?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两个都是10时,但不一样,一个是上午10时,一个是晚上10时。
(通过让学生发现、思考、讨论有挑战性的问题,了解时针每天要在钟面上走两圈,所以一天要走两个10时,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全课小结。
1、总结: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还想知道哪些与它有关的知识?
2、教育故事
?(出示画面:一个学生在睡觉,一个学生在赶路)最后一列火车都开走了!可是小华,小刚还没上车,你们想对他们说什么呢?
时间是多么宝贵呀!我们一定要遵守时间,珍惜时间!(《时间是小马车》的歌声响起)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这节课结束后,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出示一张画面,画着一个学生在睡觉,一个学生在赶路,并设计了丰富的故事情节,最后一班火车开走了,有两个小朋友没有赶上火车,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呢?使学生明白遵守时间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接着,播放《时间是小马车》的歌曲,使其教育意义在故事极具童趣的音乐中得以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