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习题课件 5.大自然的语言 (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习题课件 5.大自然的语言 (3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6 11:54:0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5. 大自然的语言
1
2
3
4
(1)萌 piān sù
(2)哀草连天 衰草连天(3)C(4)时间顺序
A
B
A
新知积累·基础练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5
D
6
7
9
11
12
13
语言建构·能力练
提示:点击 进入讲评。
15
综合实践·素养练
8
10
14
16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méng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哀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
?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méng(  )发  翩(  )然  簌(  )簌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 法是“__________”。
piān
?
?


哀草连天
衰草连天
(3)“载”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四个意思,文段中“风雪载途”的“载”意思应为(  )
A.装载
B.运输工具所装的东西
C.充满(道路)
D.又;且
(4)文段运用了________(说明顺序)进行说明。
C
时间顺序
2.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历代的国画创作者更是不惜笔墨描绘花开的胜景,让人在艺术作品中感受花香鸟语的氛围。
B.2020年暑假,我们从合肥去了西双版纳;2021年暑假,我们又将年年如是地从合肥出发去三亚。
C.在百年风雨、草长莺飞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的源远流长。
D.每年暑假,有关部门都会加大对游泳池卫生的管理力度,周而复始。
?
?
?
?
?
?
?
?
?
?
?
?
?
?
?
?
【点拨】B项“年年如是”的意思是“每年都像这样”,用在这里不合语境。C项“草长莺飞”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与本句的语境不符。D项“周而复始”指不断循环往复,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答案】A
3. 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B.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C.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学校组织防震逃生演练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师生熟知灾害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方法。
【点拨】A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活动”;C项缺少主语,应去掉“随着”或“使”;D项“目的是为了”句式杂糅,应该删去“目的”或“为了”。
【答案】B
4.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据推算,我国种大豆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年。
②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
③古代把大豆叫作“菽”,秦汉以后逐渐用“豆”字代替“菽”字。
④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大豆的残留印痕。
⑤许多古书中也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⑥也是世界上栽培大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A.②⑥④⑤③①      B.①③⑤④②⑥
C.②⑥⑤③④① D.①⑤③④②⑥
A
5.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点拨】A项“语言”是指物候现象及物候学。B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这些自然现象为“物候”,不是“物候学”。C项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现象及物候学。
【答案】D
【安徽淮南联考改编】阅读《大自然的语言》,完成练习。
6. 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课文研读
?
?
?
?
“次第”贴切地表现了春回大地时各种花儿按次序开放,渲染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气息;“翩然”写出了小燕子的活泼伶俐,使春天充满活力的特点更加具体鲜明。
7.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一句中的“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可能”表示估计,说明“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损失就有可能避免,但并不一定。因为损失能否避免,还受其他因素影响。删去“可能”,表达过于绝对。“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8. 指出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举例子。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的例子,对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候学的研究内容。
9. 阅读第11段,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作者用“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等词,按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了物候学的研究对于农事以及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0. 3月26日是玲玲的生日,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给玲玲发来电子贺卡表示祝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都未开放。你能结合文章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吗?
因为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暖和,春天反而寒冷。大连属于沿海地区,它的春天来临要比内陆迟若干天,所以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要比大连开放得早。
11. 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17-18页第11-14题。
二、拓展阅读【中考?四川凉山】
【点拨】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一定要清楚有几种说明方法,接着考虑该段文字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最后按照相应说明方法的解答思路作答。
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具体可靠的事实,说明了植物是有语言的,事例精确,令人信服。
12. 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
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
?
【点拨】本题考查把握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先明确观点“不能”;再直接理解加点词“往往”的意思(表状态,指在一定条件下时常或经常发生的情况),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往往”在句子中所体现的作用(说明植物发声与环境变化有关);接着再假设删除“往往”之后的表达效果,对比实际情况,判定删除后与事实不符;最后加上一句套话“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这样使答案更加完整。
不能。“往往”是经常的意思。用在这里准确说明了植物发声与环境变化有关,删去后与事实不符,充分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13. 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植物语言”的特点。
【点拨】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看清标题,找准文章各段的中心句,注意文段中起到“起承转合”作用的关键词,通过梳理各段大意进行筛选概括。文章第①段提出问题:植物有语言吗;第②段列举两位科学家的研究进行说明,得出植物有语言的结论;第③段说明植物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第④段说明不同种类植物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第⑤段说明植物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喜怒哀乐”的感情反应。据此提取要点,组织答案即可。
植物语言随环境变化而变化;植物也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同种类的植物有不同的“语言”。
14. “植物活性翻译机”的发明,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此外,也还有许多的发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请你联系现实举一例说明,注意说明语言的科学、严密和准确。
【点拨】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题干要求,再联系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内容作答。注意语言得体,语句通顺,符合题意。文章主要说明了植物是有语言的,题干中的“植物活性翻译机”就是根据植物也有语言这个特性发明的,生活中的“扫一扫”功能也可以看成是受植物活性翻译机的启示研究出来的,所以在作答时侧重科技智能这方面的内容是很切合实际的。
示例:手机中的“扫一扫”在很多场景中都得到推广和应用,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比如出行想要骑行共享单车时,你通过手机打开相应的APP,再点开它的“扫一扫”功能,然后对准单车上的二维码一扫,“嘀”的一声,单车锁就打开了。
15. 综合性学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在没有“天气预报”的中国古代,先民们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一套气象历法——“二十四节气”。它自秦汉发明至今已经有2 000多年了,在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
材料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天人合一”文化理念的体现,更是中国人自然观、生命观、宇宙观、哲学观的体现。
材料三:“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它的申遗成功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可和尊重,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与传播,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它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理想、准则和精神。
(1)请用一段连贯的话写出你的探究所得。(字迹清晰,书写工整,简洁明了,不超过50字)
“二十四节气”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中国人“天人合一”文化理念的体现,意义重大。
(2)《节气歌弹词》暗含了“二十四节气”的先后顺序。请结合《二十四节气歌》写出弹词中漏掉的节气名称。
附: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节气歌弹词(节选)
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
________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
惊蛰
(3)为了办一期关于“二十四节气”的黑板报,张丽莉同学找了一段“立春”的资料,其中【A】【B】【C】三处各有一处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A】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B】立春是中国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气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人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C】立春之日迎春已有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①【A】处画线句子有一处标点使用不规范,应将第________个逗号改为________。
②【B】处画线句子不合逻辑,应将“________”一词删去。
③【C】处画线句子前后矛盾,应将“________”或“________”删去。

分号
之一
大约

16. 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是本课的一大特色,特别是举例子、作比较的运用。请你至少选用两种说明方法,写一个说明事理的小片段。(200字左右)
片段练笔
例文:我国古代有这样两句诗:“花如解语应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但现在看来,石头和花卉虽没有我们能听到的声音语言,却有它们自己的一套组织结构来表达信息。自然科学家的任务就在于了解它们,使石头和花卉能说出宇宙的奥秘。正如竺可桢所说的那样,杏花开了,就好像在传语农民赶快耕田;桃花开了,好像在暗示农民赶快种谷子。春末夏初,布谷鸟来了,农民知道它讲的是什么话:“阿公阿婆,割麦插禾。”从这一角度看来,花香鸟语都是大自然的语言。重要的是我们能体会到这种暗示,明白这种传语,从而理解大自然,懂得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