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 第8课 墨韵牡丹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少版 二年级下册美术 第8课 墨韵牡丹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少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04-02 22:0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墨韵牡丹》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义务教育阶段“水墨画模块”的一课,同时也是第四册“花卉单元”的一课。本课学习用水墨的眼光观察、表现牡丹等花卉,要表现出牡丹的文化气息以及水墨的韵味。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属于低年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胆子大,敢于表现。但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弱,观察方法趋于主观,这与水墨的意象表达有着共同之处,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二年级孩子刚刚接触水墨,对于水墨工具和笔墨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验,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欣赏水平有限,对水墨画的审美意趣了解甚少,固有的审美标准和无意识的行为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牡丹文化渊源和结构特征,学会用水墨的眼光对(牡丹)花卉进行观察取舍,并学会用水墨的方法表现(牡丹)花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欣赏、讨论、尝试练习、互动评价等多种方式,学习用适合的笔墨语言表现(牡丹),感受墨线、墨点、墨块的粗细、浓淡、干湿的变化,体会墨分五色的墨韵之美,并通过自主探究、师生互动等多种学习方式提升艺术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水墨的“意象”造型观念,培养学生具备水墨审美眼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勾勒、没骨等笔墨技法和构图方法,表现出牡丹的花、枝、叶。
难点:用丰富的笔墨技法表现出花、枝、叶丰富的层次,要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传达出儿童水墨的情趣美和韵味美。
五、教学准备
师:水墨工具,笔墨范作若干 、教学课件、牡丹仿真花
生:宣纸,毛笔,墨、笔洗等
六、教学过程
(一)追溯牡丹文化渊源
故宫里收藏的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国宝和艺术珍品,价值连城,今天故宫博物院正举办一个特殊的展览,名叫“世间无双品,人间第一花”,这是故宫第一次为“一朵花”举办展览,究竟是什么花让故宫博物院如此亲睐呢?让我们去看看吧!

青花折枝牡丹盘:中华瓷器中的珍品,盘中有一朵花,素净雅致,什么花?
象牙编嵌染牙玉兰牡丹图团扇:扇面用象牙切成条状,编织出来的,扇面上有凸起的花朵,这朵就是牡丹花,她也是象牙经过染色后镶嵌在扇面上,色彩清新自然,精美绝伦。
藕荷色缎绣牡丹团寿纹氅衣料:牡丹生动写实,花朵可是是一针一线刺绣出来的,还绣有寿字图案,人们希望穿上这件衣服也一定是富贵长寿。
玉石牡丹盆景,清代,牡丹是画中之王,可惜不能日日开放,所以清宫常备玉石牡丹盆景,可以随时在典礼中使用。这朵白牡丹就是用白玉做的,叶片则是金属。玉石盆景是一种极其奢侈的陈设品。
这些奇珍异宝的造型和纹样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牡丹,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这样喜欢牡丹花呢?因为牡丹是花中之王,国色天香,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象征。
【教学意图】:
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地传承和交流。党的十八大以来,积极倡导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阶段提出的美术核心素养中“文化理解”素养,能逐渐形成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观念的习惯,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美术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艺术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牡丹,花中之王,被誉为中国国花, 牡丹与中国文化的命脉息息相关,认识牡丹就是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习水墨牡丹背后,就是学习中国博大的传统文化,从而在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做一个有根有魂的中国娃。
(二)观察牡丹形象特征
1、远观整体谈感受: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美的民族,自古就有种牡丹、赏牡丹之风,把自己的情绪移植到花上,就会立刻忘记烦恼。想不想去牡丹园观赏一下花中之王的风采呢?视频播放《牡丹之歌》从外形、色彩、观赏牡丹感受等方面谈谈赏花之乐。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竟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香。——皮日休《牡丹》 刘禹锡曾赞美“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2、近赏细节说结构:
牡丹以她大气的造型,独特的气质和美丽的色彩被成为“国花”、“花中之王”“人间第一花”真是当之无愧。观察牡丹(出示图片或者仿真花卉):由花头、茎叶、根等部分组成,花头很大,花瓣是复瓣,一层层包裹着细密的花蕊,有深色,也有浅色,有的盛开,有的含苞待放,一团团,一簇簇,给人一种富贵雍容的大度之美。叶子三叉九顶,牡丹属于木本植物,枝干粗壮结实,给人一种沧桑之美。
【教学意图】:
图像识读指对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图像识读素养的表现是: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以阅读、搜索、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图像的内涵和意义;从维度、材料、技法、风格及发展脉络等方面识别图像的类别;知道图像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与价值,辨析和解读现实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关注学生图像识读素养的提高,教师通过视频、图片、仿真花卉的观察体验,从形、色、气质韵味等方面让学生学会观察的事物的基本方法,唤醒了生活经验,打开视觉的记忆,为后面的水墨塑形积累一定的视觉元素。
(三)自主体验试画牡丹
1、一笔墨的小练笔
工具的介绍 ,笔法、墨法的回忆和复习,自主尝试体验,表现牡丹的花瓣、花蕊、花苞、花头、枝干、茎叶等局部,鼓励孩子原生态的自主探究,大胆表达,控制好练习时间。
2、学生作品点评
选择有代表性的水墨小练笔进行展示和激发鼓励,你们真了不起,不知不觉中已经把水墨画的技法都表现出来了。
【教学意图】:
水墨画教学有个环节尤为重要,即先给孩子表现水墨的机会,学生先行,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探究和尝试,这个过程中老师先不画,要先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老师只需要方向性的驱动——鼓励学生用水墨的方式画出自己独特的理解。孩子稚拙的用笔用墨和水墨画的写意风格有着奇妙的联系,学生先画唤醒了学生本真的艺术表现力,挖掘出自身的表现方式,这是极富有原创精神的水墨,老师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随机就在孩子们的小练笔中找到典型的用墨用笔的好方法,儿童水墨画学习应该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这样学习才能更有意义。
(四)赏析归纳牡丹画法

1、笔法——勾勒法
(1)徐熙《工笔牡丹》:世人画牡丹,用重色,气象华贵,非常艳丽 ,而五代时期的徐熙用淡淡的细线勾勒出繁复的花瓣,很有层次感,花头大而饱满,白色染出牡丹的色彩,画面工整细致,这种水墨淡彩予人以超逸清雅的感觉。徐熙以写生为主,对于后世的影响很大,徐熙是一位品格高尚的野逸画家。
(2)明代 唐寅《写意花鸟》:墨韵明净、格调秀逸洒脱而富于真实感。此作以水墨绘一折枝牡丹,花以白描法勾出,叶和茎则以没骨法挥洒,虚实相映,清雅脱俗。
(3)近代 陈半丁 《扇面牡丹》:两朵牡丹线条自由随性,有一种动感,像风吹过,还能闻到阵阵清香呢!
2、墨法——没骨法
明代 徐渭《墨牡丹》花瓣为浓墨,巧用花瓣之间的留白产生出花的层次,笔笔到位,笔笔精简,可见徐渭绘画的造诣之高。题画诗:“姚黄魏紫懒迎眸,只貌刘家水牯牛。大叶大花惟墨沈,莫教人拟绮为楼”。
近代 齐白石 《墨牡丹》墨色浓淡变化自然生动,刘海粟《泼墨牡丹》水墨晕染渗化的效果,虽然失去了真实的外形,却得到墨韵的精神!
3、构图——出枝法
水墨画讲究经营位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构图,根据牡丹的生长规律可以向上构图,还可以下垂,甚至对角线出枝,我们需要选择最美的构图——折枝牡丹。
【教学意图】:
在佳作赏析中提供丰富的视觉积累,儿童水墨画学习一定要增强感性认识,这离不开丰富的资料,要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进行组织和运用。首先图片资料要有经典性,具有较好的审美品质和文化背景,能给学生学习以启发;其次,要体现思维的各个角度,能引发学生思维的发散,而且体现一定的审美层次,通过观察欣赏、分析、感悟等活动,使学生的思维状态和情感世界步步深入,循序渐进。图片要少而精,防止单一、散乱的毛病,要根据教学的主题和教学目标的要求,精心的选择与运用,有了这些佳作的教学就可以达到一定的广度和厚度。通过大师的绘画、优秀作品欣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孩子今天的学习找到一个相对明晰的观念和审美形式,刚刚接触作品孩子们会觉得新颖好奇,但这是不够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眼睛所看见的图象本身是可见的(如作品的形态颜色)而作品所蕴含的意义是不可见的,教师将作品呈现后其真正的理解和深化是经过师生对话的过程实现的,因此,教师对作品的欣赏应该采取问题启发下的深入,需要对作品进行深入的解析,才能引发学生深入的学。对一幅优秀作品要从各个角度展开欣赏活动,感受作品呈现的美感效果,如造型视觉、意境营造、色彩运用、技法手段、水墨韵味等,教师巧妙的设计,提出赏析的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处处感受艺术之美,领悟艺术之道。
(五)精当示范墨韵牡丹
教师示范:微视频演示没骨法画牡丹,教师现场示范勾染法画牡丹,让学生感受墨韵之美。小技巧:润笔、蘸墨、舔笔结合在一起,有时再加上蘸水,可以调整墨、水在笔头中的分布,使写出的笔迹有丰富的变化。关键词: 枯笔、浓淡、粗细、渗化、墨分五色、将错就错、似与不似之间、得意忘形 、笔断意连、意向表达、水墨眼光等
【教学意图】:
既要传承经典水墨技法,又要结合儿童特征,找到最适合儿童的水墨表达方式,主张儿童画水墨,开始就要用大纸画,大水墨画大物象,大笔大墨,大花大叶,浓淡干湿直抒胸臆。如我在引导孩子们大胆玩水墨时这样引导他们:墨是实的,水是清的,注入了水,墨就有了灵性,不信你来试一试,宣纸上渗化才会感受到这种意境,层层的叠加和冲染,大胆些,随意些,会体会到一层层无限的深远的墨韵,墨中有天地,玩出大气象,水墨游戏就要玩得酣畅淋漓,体会意象造型的特征,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水墨情怀。
(六)水墨花开童心天真
1、学生创作表现,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胆大心细,进行水墨创作。(播放背景音乐及优秀儿童水墨花卉作品)
2、水墨作品展示
用册页贴好学生完成的水墨作品,打开完成长卷《墨韵牡丹》作品展。
装置灯影下的水墨牡丹

3、评价
从笔法、墨法、构图及水墨传达出的墨韵精神等方面进行点评。
(七)拓展牡丹生活之道
回归生活的牡丹,扮靓我们的生活。教师身穿的衣服,手里的纸伞以及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有牡丹元素。每朵牡丹,都寓意富贵吉祥,与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交织,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教学意图】:
牡丹文化的传承需要形而上的理解,更需要走进生活,通过手绘牡丹,装扮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审美,让牡丹从精神家园走进我们身边,用象征这吉祥富贵,盛世繁华的牡丹来装扮我们的生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