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二单元课内外阅读名师汇编
(5.草船借箭 6.景阳冈 7.猴王出世 8.红楼春趣 语文园地2)
一、课内阅读部分
(一)阅读《草船借箭》节选,完成练习。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间接叙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顾课文内容,想一想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
(1)算好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算好受箭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算好人:①鲁肃:___________②周瑜:_____________③曹操: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的结果表面是( ),实际是( )。
A.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自叹不如 B.诸葛亮如期交箭
(二)阅读《草船借箭》节选,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输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水上交战,当然用弓箭最好,显然周瑜在明知故问,这反映出周瑜________的性格特点。( )
A.想事周全 B.顾全大局 C.阴险狡诈 D.实事求是
2.周瑜表面上对诸葛亮客气,内心却暗藏杀机。客气表现在:______________。暗藏杀机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事”“不要推却”这两个词进一步说明周瑜很狡猾。
B.周瑜担心诸葛亮不中自己的计谋,强调“公事”,让诸葛亮无法拒绝。
C.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这是一个不能推托的任务,你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D.这句话说明周瑜认为只有诸葛亮才能完成这项任务。
4.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主要意思。
5.“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周瑜“很高兴”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下军令状”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草船借箭》节选,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
1.联系上下文可知,“军令状”的内容是 。(2分)
2.联系上下文揣摩选段中人物的心理,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完成练习。(4分)
A.步步紧逼 B.明知故问 C.胸有成竹 D.正中下怀
(1)“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周瑜这是( )。
(2)“用弓箭最好。”——对于周瑜来说,诸葛亮这样回答是( )。
(3)“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周瑜对诸葛亮( )。
(4)“只要三天。”——此时诸葛亮( )。
通过以上对人物心理的分析可以得知,诸葛亮具有 的特征,周瑜具有 的特征。(①智谋过人,妒忌贤能②顾全大局,足智多谋)
3.选段最后一句话中,周瑜高兴的是 ,“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的目的是 。既然军事已商定,目的已达到,周瑜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摆酒席招待诸葛亮呢?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1分+1分+2分)
A.诸葛亮接下了造箭的任务,周瑜为了感谢他,所以摆下酒席
B.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十分高兴,明面上是招待诸葛亮,实则是在为自己庆祝
C.周瑜摆酒席招待诸葛亮是想犒劳诸葛亮
(四)阅读《景阳冈》节选,完成练习。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1. 这段话选自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
2.课文按喝酒——( )——( )——( )四个部分来写的。
这段话在文中属第________部分,是按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3.“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句中的“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找出这段话中描写武松打虎的动作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景阳冈》节选,完成练习。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 )住,一( )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 )。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 )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 )。]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1.选择恰当的动词“按揪打提踢”填入选段中的括号里。这几个动词的准确运用,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场面写得有声有色。
2.选段中括号中的句子写出了武松__________________,凸显了他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
3.下面选项中对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场面的描写凸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
B.文字中对老虎的描写衬托出武松勇武过人的形象
C.武松在打虎时,只顾乱踢,只顾乱打,毫无章法可言
(六)阅读《景阳冈》节选,完成练习。
①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这条景阳冈少说也走过了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你休说这样的话来吓我。便有大虫,我也不怕。”店家道∶“我是好意救你,你不信,进来看官府的榜文。”武松道∶“便真个有虎,我也不怕。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店家道∶“我是一片好心,你反当做恶意。你不相信我,请你自己走吧!”一面说一面摇着头,走进店里去了。
②……
③武松趁着酒兴,只管走上冈来。不到半里路,看见一座破烂的山神庙。走到庙前,看见庙门上贴着一张榜文,上面盖着官府的印信。武松读了才知道真的有虎。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武松一面走,一面把毡笠儿掀在脊梁上,把哨棒插在腰间。回头一看,红日渐渐地坠下去了。这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天容易黑。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热起来了,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敞开,踉踉跄跄,奔过乱树林来。
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 .
2.第③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2分)
3.结合全文内容,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上景阳冈之前,武松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见到老虎后,武松也没有一丁点儿害怕,冷静处之,最后打死了老虎。
B.本文是按照“喝酒一上冈一下冈一打虎”的顺序来叙述的,刻画了武松勇敢无畏、武艺超群的英雄形象。
C.武松读了印信榜文知道前方的确有虎,但他因为怕被酒家耻笑,依然决定不往回走,这里表现了他好面子的性格特点。
4.有人认为,酒家好心劝武松不要过冈,武松非但不领情,反而怀疑酒家要谋财害命,这样的武松不算好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3分)
. .
. .
(七)阅读《猴王出世》节选,完成练习。
《猴王出世》节选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顽劣( ) 力倦神疲( )
2.这段话写了众猴进入水帘洞后猴性大发,有的 ,有的 ,写出了它们 的性格特点。
3.这段话对猴子的(? ?)进行了传神的描写。
A.表情 B.外貌。 C.动作
(八)阅读《红楼趣事》节选,完成练习。
《红楼趣事》节选
于是丫头们拿过一把剪子来,铰断了线,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下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
语段中描写风筝变化快的词语是? 、 。
2.语段中“飘飘砜飘”换为“飘飘荡荡”好不好?为什么?
. .
. .
3.这段话对 断线的风筝随风而去 的描写极为形象生动,作者是借这一去不复返的风筝,预示着十二钗的命运和贾府的兴衰 。
(九)阅读《红楼趣事》节选,完成练习。
《红楼趣事》节选
一时, 丫鬟们又都拿了许多各式各样的送饭的来,玩了一回。紫鹃笑道:“这一回的劲大,姑娘来放罢。”黛玉听说,用手帕垫着手,顿了一顿,果然风紧力大;接过籰子来,随着风筝的势将籰子一松,只听一阵豁刺刺响,登时籰子线尽。黛玉因让众人来放。众人都笑道:“各人都有,你先请罢。”黛玉笑道:“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这乐,所以又说放晦气,你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紫鹃笑道:“我们姑娘越发小器了。那一年不放几个子,今日忽然又心疼了。姑娘不放,等我放。”说着,便向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来,齐籰子根下寸丝不留,咯噔一声铰断, 笑道:“这一去,把病根儿可都带了去了。”那风筝飘飘飖飖,只管往后退了去。一时只有鸡蛋大小,展眼只剩了一点黑星,再展眼便不见了。
1.将下列词语与意思连起来。(2分)
小器? ? ? ? ? ? ? 不吉利;倒霉。
送饭的? ? ? ? ? ? 形容随风飘动,飞扬。
晦气? ? ? ? ? ? ? 放风筝的一种附加物。
飘飘飖飖? ? ? ? ? 肚量浅窄、偏狭。
3.照样子,写词语。(2分)
豁刺刺? ? ? ? ? ?
飘飘飖飖? ?? ?
3.用横线画出描写黛玉放风筝的句子。(1分)
4.“那风筝都飘飘飖飖随风而去。一时只有鸡蛋大,一展眼只剩一点黑星儿,一会儿就不见了。”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谈谈自己对句子的体会。(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类文阅读部分
(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空城计
有一次,魏国得知蜀国的西城兵力薄(bó báo)弱,只有两千五百名士兵在城中,就派大将司马懿率(shuài lǜ)领十几万大军前去攻打。以两千五百名士兵抵挡十几万敌人,如同以卵击石,必败无疑。可是诸葛亮要从别的地方调集军队增援又来不及。西城危在旦夕,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一向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身上。诸葛亮也有些犯难,但严(骏 峻)的形势又迫使他必须拿出一个应对的办法来。
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计策。他命令城内的平民和士兵暂时躲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然后大开城门,等(候 侯)敌人的到来。魏国大将司马懿不久即带兵包围了西城,但令他吃惊的是,本来以为会戒备森严的西城却城门大开,城墙上也看不到一个守卫的士兵,只有二十几个百姓在城门前洒扫。正当他大惑不解的时候,就看到城楼上出现了一个人,正是他的老对手诸葛亮。只见诸葛亮不慌不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在一张预先放好的古琴前坐下来,随即悠扬的琴声从城楼上传下来。魏国的将士都愣住了,在大军围城的危急关头,诸葛亮却弹起了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面对开着的城门和弹琴的诸葛亮,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竟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早就知道诸葛亮足智多谋,可诸葛亮胆敢大开城门迎候十几万大军,这太出乎他的预料了。他想,城里必定埋伏了大量兵马。这时,就听得城楼上传来的琴声由舒缓渐渐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暴风雨就要来临一般。司马懿越听越觉得不对劲,他怀疑这是诸葛亮发出的调动军队反攻的信号,于是急忙下令让他的军队撤退。就这样,蜀国的西城得以保全。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空城计”。(有改动)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读音和不恰当的字。(2分)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3分)
(1)用蛋打石头,比喻不自量力,自取灭亡。? ? (? ??? ? )
(2)指危险就在眼前。? ??? ??? ?? ? (? ??? ? )
(3)深沉地思索。? ??? ??? ??? ?? (? ?? ? ? )
3.下列对诸葛亮摆“空城计”成功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诸葛亮知己知彼,思虑周详。 B.司马懿生性多疑,用兵谨慎。
C.蜀国的增援军队马上就到。? D.诸葛亮临危不乱,沉着应对。
4.用“____”画出文中两处描写琴声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分别是什么。(2分)
第一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说说诸葛亮和司马懿各是怎样的人。(1分)
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司马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的歇后语中可能与本故事有关的两句是(? ? )(1分)
A.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B.半夜弹琴——暗中作乐
C.诸葛亮焚香弹琴——故弄玄虚? D.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节选)
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龙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大圣道:“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佛祖道:“你除了长生变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宫圣境?”大圣道:“我的手段多哩!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如何坐不得天位?”佛祖道:“我与你打个赌赛:你若有本事,一筋斗打出我这右手掌中,算你赢,再不用动刀兵苦争战,就请玉帝到西方居住,把天宫让你;若不能打出手掌,你还下界为妖,再修几劫,却来争吵。”
那大圣闻言,暗笑道:“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方圆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急发声道:“既如此说,你可做得主张?”佛祖道:“做得,做得!”伸开右手,却似个荷叶大小。那大圣收了如意棒,抖擞神威,将身一纵,站在佛祖手心里,却道声:“我出去也!”佛祖慧眼观看,见那猴王风车子一般相似不住,只管前进。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在那中间柱子上写一行大字云:“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写毕,收了毫毛。又不庄尊,却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猴尿。翻转筋斗云,径回本处,站在如来掌内道:“我已去,今来了。你教玉帝让天宫与我。”
1.从选文中,不可以看出“猴王”的性格特征是( )
A.圆滑老练 B.桀骜不驯 C.勇于反抗
2.佛祖认为玉帝坐龙位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孙悟空认为自己坐龙位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你赞成_____________的观点,理由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中符合选段内容的打“√”,不符合的打“×”。
(1)佛祖劝说孙悟空的话语中表露出对孙悟空的怜悯。( )
(2)孙悟空与佛祖斗法中写字留记号,表现了他顽皮的性格。( )
(3)片段中主要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两个方面进行了描写。( )
(4)本文是《西游记》中大闹天宫之后的故事情节。( )
4.根据短文题目,请简要写出孙悟空与佛祖斗法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孙悟空,人们往往有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他是个大胆的、富有反抗精神的神话英雄,也有人认为他顽劣泼皮,不自量力,争强好胜。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船到岸时,周瑜已差五百军在江边等候搬箭。孔明教于船上取之,可得十余万枝,都搬入中军帐交纳。鲁肃人见周瑜,备说孔明取箭之事。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后人有诗赞曰:“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 少顷,孔明入寨见周瑜。瑜下帐迎之,称羡曰:“先生神算,使人敬服。”孔明曰:“诡谲小计,何足为奇。”
1.选择下列字词的意思。
(1)“船到岸时,周瑜已差五百军在江边等候搬箭。”句中“差”的意思是( )。
A.不足 B.参差 C.选择 D.派遣.
(2)“少顷,孔明入寨见周瑜。”句中“少顷”的意思是( )。
A.很少 B.一会儿 C.时间 D.突然
(3)“瑜下帐迎之。”句中“之”指的是( )。
A.诸葛亮 B鲁肃 C周瑜 D军士
2. “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这一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孔明入寨见周瑜。”句中的“寨”与短文中“________”意思一样。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了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睖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绛的,都滚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是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何叫俺讨饶,洒家却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下,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
1.选文节选自名著《____》题目中的鲁提辖指的是____,他是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绰号是____;镇关西指的是____,他是个____(身份)。
2.联系上下文,猜测下面词语的意思。
(1)洒家(______) (2)破落户(______) (3)鲜血迸流(______)
3.鲁提辖打了镇关西三拳,第一拳打在___上,第二拳打在____处,第三拳打在______上。画“﹏﹏”的部分采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分别从_______、____和____三种角度展示了三拳的威力,属于____(①正面 ②侧面)描写。
4.郑屠挨了鲁达一拳,口里只叫“打得好!”,下列对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赞扬鲁达功夫好,显示自己的豪爽之气 B.赞扬鲁达的侠义行为,甘于受惩罚
C.假意奉承鲁达,显露其无赖的性格 D.承认自己的过错,显示悔过之心。
5.联系下面的补充资料,谈一谈你对鲁提辖这一人物的理解。
前因:鲁提辖得知金翠莲父女被当地恶霸镇关西欺辱,主动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他才来到镇关西肉铺前激怒郑屠,让其对自己动手……
后续:打死镇关西后,鲁提辖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根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喝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校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①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跨一口戒刀,提起禅杖,轮起来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掸不得。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分付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分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教你。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撮鸟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撮鸟,却被客店里人多,恐妨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撮鸟。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妤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②鲁智深喝道:“你这两个撮鸟,洒家不看兄弟面时,把你这两个都剁做肉酱!且看兄弟面皮,饶你两个性命。”就那里插了戒刀,喝道:“你这两个撮鸟,快搀兄弟,都跟洒家来!”提了禅杖先走。两个公
人那里敢回话,只叫:“林教头救俺两个!”
两个公人道:“不敢拜问师父,在那个寺里住持?”③智深笑道:“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着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两个公人那里敢再开口,吃了些酒肉,收拾了行李,还了酒钱,出离了村店。林冲问道:“师兄,今投那里去?”④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封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
1.画“ ”的部分写出了鲁智深“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请用“ ”再画出一处。
2.文中画波浪线的四部分分别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性格?(填序号)
A.疾恶如仇 B.侠肝义胆 C.勇猛干练 D.不畏强权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作为文章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智深,外号“花和尚”,在《水浒传》中是一个个性张扬、故事较多的人物,请你再写出两个与他有关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一句歇后语说“林冲落草——逼上梁山”,从中可以知道林冲并不是自愿上梁山的,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对两个公人欺凌自己的行为忍气吞声,不愿反抗
B.仍然称陷害自己的高俅为高太尉,保持官场习惯
C.答应鲁智深护送自己到沧州
D.不让鲁智深杀死押送他的两个公人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走了一天的路,唐僧感觉饥饿,就让孙悟空去找些吃的。悟空跳上云端,四处观看,见南山有熟透的山桃,便要摘些来给师父充饥。
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饭的。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馋,夺过罐子就要动口。
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用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唐僧连忙扯住悟空。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悟空打开罐子,从里面跳出来几只青蛙、癞蛤蟆,根本没有什么斋饭。唐僧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师徒们吃了桃子继续赶路。山坡上闪出一个年近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悟空头痛难忍,连连哀求。唐僧喝道:“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它是妖精!”唐僧非常生气:“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悟空说:“师父若真不要我,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唐僧大惊:“我只学过紧箍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咒!”悟空说:“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吧。”唐僧无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悟空忙点头答应,扶着唐僧上了马,继续前行。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嘱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化作一堆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
1.给上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
2.白骨精想吃唐僧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吃到唐僧肉,白骨精先后变成了(____)(_____)和(_____)。
A.村姑 B.老妇人 C.白发老公公 D.癞蛤蟆
4.选文中,描写孙悟空三次打妖怪,都用了“____”这一词语,表现了孙悟空___的性格 特点。
5.选文刻画人物时,动词的运用颇为精到。说说下列句子中动词的运用好在哪里。
(1)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馋,夺过罐子就要动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坡上闪出一个年近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文多处写到了唐僧的表现,如“扯住悟空”“责怪悟空”“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 “非常生气”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水浒传(节选)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似的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
“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
【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缀,挎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便打那两个公人,提起禅杖,抡起来便打两个公人】。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林冲连忙叫道:“师兄,不可下手!我有话说。”鲁智深听得,收住禅杖。两个公人呆了半晌,动弹不得。林冲道:“非干他两个事,尽是高太尉使陆虞候吩咐他两个公人,要害我性命。他两个怎不依他?你若打杀他两个,也是冤屈。
鲁智深扯出戒刀,把索子都割断了,便扶起林冲,叫:“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自从你受官司,俺又无处去救你。打听得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见这厮们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那厮两个做神做鬼,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厮两个,却因为客店里人多,恐防救了。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林冲劝道:“既然师兄救了我,你休害他两个性命。”②【鲁智深喝道:“你这厮两个!洒家不看兄弟面时,把你这两个都剁做肉酱!且看兄弟面皮,饶你两个性命!”】就那里插了戒刀,喝道:“你们还不快搀了俺兄弟,都跟洒家来! ”提了禅杖先走。两个公人哪里敢回话,只叫:“林教头救俺两个!”……
两个公人道:“不敢拜问师父,在哪个寺里住持?③鲁【智深笑道:“你两个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着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两个公人哪里敢再开口。吃了些酒肉,收拾了行李,还了酒钱,出离了村口。林冲问道:“师兄今投哪里去?”
④【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
1.文中【】的四个句子,它们分别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性格特点?选择合适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括号里。(填序号)
A.疾恶如仇 B.侠肝义胆 C.勇猛干练 D.不畏强权
句①( )句②( )句③( )句④( )
2.有一句歇后语说的是“林冲落草——逼上梁山”,从中可以知道林冲并不是自愿上梁山的。下面的选项中不能体现林冲逆来顺受,委曲求全性格的一项是( )
A.对两个公人欺凌自己的行为忍气吞声,不愿反抗。
B.仍然称陷害自己的高俅为高太尉,保持官场习惯。
C.答应鲁智深护送自己到沧州。
D.不让鲁智深杀死押送他的两个公人。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鲁智深外号“花和尚”,在《水浒传》中是一个个性张扬、故事较多的人物,请你再写出两个与他有关的故事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哪个人物形象让你印象最深刻?简要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经军师徐庶和隐士司马徽的力荐,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 访问)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已实现光复汉室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①[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重视 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网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②[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③[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他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关羽、张飞在外站了很久,不见动静。张飞进屋见刘备仍然毕恭毕敬地站在那儿,便十分气愤地说:“这先生也太(傲慢 骄躁)了,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关羽再三劝说,才把张飞劝住。刘备仍叫他俩在屋外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④[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趋势 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诸葛亮出山后,全心全意辅佐刘备,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 “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
1.用“/”划去选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根据要求,在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空
(1)近义词:恭恭敬敬一( ) 竭尽全力一( )
(2)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
3.选文中写刘备访求诸葛亮是从正、侧两方面入手的,判断画线的部分属于哪一种。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4.下面选项中,不能由这两方面描写得出的刘备具有的品质是( )。
A.尊重人才 B.忍辱负重 C.礼贤下士 D.求贤若渴
4.用下面词语来概括故事内容,并作为选文的题目,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初出茅庐 B.三顾茅庐 C.先礼后兵 D.招兵买马
5.阅读下面给出的材料,请谈一谈你对选文中【】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结社赋诗
自元妃归省之后,贾政到外地做官去了。贾政一走,宝玉每天就在园中游荡。这天他正觉无聊,忽见探春下帖说要大家一起结一个诗社。宝玉大喜,刚走到沁芳亭,正好碰上贾芸派人送来两盆白海棠。到了秋爽斋,只见宝钗、黛玉、迎春、惜春都已经在那里了。探春笑道:“我不算俗气,偶然起了个念头,写了几个帖试一试,谁知一招皆到。”
这时,李纨也来了。李纨和迎春、惜春三人不善作诗,所以就分别担任诗社的社长和副社长,负责主持、限韵和监场。于是他们便以贾芸送来的白海棠为题,以“门”字为韵,每人各作一首七言律诗。大家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只有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说笑。迎春命人点了一支香。原来这香只有三寸来长,灯草粗细,点起来很快,如果香点完了,诗还没有写成便要受罚。
探春最先想好了,提笔写出,又修改了一回,递给迎春。她问宝钗写好了没有,宝钗说:“有是有了,只是不好。”宝玉背着手在回廊上踱来踱去,对黛玉说:“你听,她们都有了。”黛玉说:“你别管我。”宝玉又见宝钗已经誊写出来,便说:“不得了,香只剩下一寸了!我才有四句。”又对黛玉说:“香要点完了,你还蹲在那潮地上做什么?我可顾不得你了。”说着,走到案前把诗写了出来。
李纨说:“我们要看诗了。若看完了还不交卷,是要受罚的。”宝玉道:“你虽不善作诗,却善看,又最公道,你的评阅,我们是服的。”众人都点头。
大家看了诗,宝玉说探春的好。李纨说宝钗的最好,说完又催黛玉。黛玉道:“你们都有了?”说着,提笔一挥而就,扔给众人。众人看了,都说这首最好。李纨说:“若论风流别致,当然说这首;若论含蓄浑厚,还是宝钗的最好。”探春道:“评得好,黛玉当居第二。”李纨又说:“宝玉压尾,你服不服?”宝玉道:“我的那首本来就不好,这评得很公平。”又笑道:“只是宝钗和黛玉的两首,还要再斟酌一下。”李纨道:“我是裁判,与你们不相干,再有多说者必罚。”宝玉听说,只得罢了。
李纨规定每月的初二和十六两天开社作诗。宝玉道:“到底要起个社名才是。”探春道:“俗了又不好,太新了刁钻古怪也不好。可巧是海棠诗开端,就叫‘海棠诗社’吧。”说完,大家又商议了一会儿,才各自散去。
1.阅读短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填一填。(2分)
起因 经过 结果
2.联系上下文可以猜测出短文中的“下帖”指的是( )(2分)
A.作诗 B.练字 C.送邀请函 D.扔下帖子
3.人的性格不同,写出的诗的风格也不同。黛玉作的诗的特点是 ,宝钗作的诗的特点则是 。(2分)
4.下列关于短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全文用平铺直叙的语言写了大观园内众人写诗结社的雅事,通俗易懂
B.短文为读者呈现了封建大家族里小姐公子们的悠闲生活
C.黛玉作诗最为从容,可见她很有才气
5.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十分有特点的人物。短文中有两处正面描写她与众不同的举动的地方,请你用“______”画出来,并写一写林黛玉给你留下的印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徐庶走马荐诸葛
徐庶投奔刘备。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徐庶几番设计,帮助刘备大败曹军。曹操的谋士便为曹操献上一计,曹操按谋士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一封假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
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第二日,刘备设筵席为徐庶送行。
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刘备拉着徐庶的手泪如雨下。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刘备以鞭指道。
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莫非先生改变主意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一诸葛亮。?徐庶来到曹营后,仍心念刘备,从不肯为曹操出谋划策。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心绪如麻: 。
2.文中描写“哭”的四字词语很多,请找出并写下来。(2分)
. 。
3.短文中的画线句表达了刘备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4.短文改编自古典名著《_______》。在故事结尾,徐庶被迫投身曹营后,仍心念刘备,从不肯为曹操出谋划策,这可以用歇后语 “ ”形容。(2分)
5.故事中的几个人物,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4分)
. .
答案
一、课内阅读部分
(一)
1.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自己真比不上他。
2. 三天后必有大雾。 一字摆开,两面受箭。 忠厚老实。 妒忌贤能,聪明过人。 生性多疑。
3. B A
(二)
1.C 2.请诸葛亮商议军事 令诸葛亮十天之内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后,他让诸葛亮立下军令状 3.D 4.周瑜让诸葛亮十天造十万支箭,但诸葛亮却说只要三天,并立下军令状。5.他以为奸计得逞 他认为诸葛亮三天之内是不可能造好十万支箭的,到时可以以军法的名义除去诸葛亮
(三)
1.三天造不好十万支箭,诸葛亮甘受重罚
2.B D A C ② ①
3.诸葛亮中了他的圈套 怕诸葛亮造不出十万支箭后不接受重罚 B
(四)
1.水浒传 施耐庵
2.上冈 打虎 下冈 三 事情发展
3.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4.揪 按 踢 打
(五)
揪 按 踢 提 打 武松打虎
2。打虎时用的力气大 勇武过人
3.C
(六)
吃完酒的武松不听酒家劝告,执意要过景阳冈,
直到看到官府的印信榜文才相信前方真的有虎,但他决定壮着胆子继续走。
2.渲染了老虎出现之前景阳冈上的氛围,为后文老虎突然出现,武松打死老虎的激烈场面埋下伏笔
3.C
4.[示例]我认为武松这里并不是真的误解酒家,而是喝多了酒才这样说,《水浒传》中塑造的武松武艺高强、疾恶如仇,说明他明辨是非,所以不能仅以此来评价他不算好汉。
(七)
1.顽皮 筋疲力尽 2. 抢盆夺碗 占灶争床 顽劣 3.?C?
(八)
1.一时 、 一展眼 。
2.不好。“飘飘飘飘”一词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飘飞的姿态美,“飘飘荡荡”?则没有这个效果。
3.断线的风筝随风而去 借这一去不复返的风筝,预示着十二钗的命运和贾府的兴衰 。
(九)
1.
小器? ? ? ? ? ? ? 不吉利;倒霉。
送饭的? ? ? ? ? ? 形容随风飘动,飞扬。
晦气? ? ? ? ? ? ? 放风筝的一种附加物。
飘飘飖飖? ? ? ? ? 肚量浅窄、偏狭。
2.豁刺刺? ??哗啦啦? 叮铃铃
飘飘飖飖??飘飘悠悠 高高兴兴
3.用手帕垫着手,顿了一顿,果然风紧力大;接过籰子来,随着风筝的势将籰子一松,只听一阵豁刺刺响,登时籰子线尽。
4.风筝被绞断了线,随风而去,越飞越高。开始,他们看到的风筝只有鸡蛋大小;后来,风筝迅速飞去,人们只能看到一个小黑点;最后,风筝在天空中消失。这个句子写出了风筝在天空中迅速飞去直到消失的过程,抓住了风筝的姿态和形状,写得十分生动具体,表达了贾宝玉及姑娘们等一群人放风筝时异常欢快的心情。
二、 类文阅读部分
(一)
1.báo lǜ 骏 侯
2.(1)以卵击石 (2)危在旦夕 (3)苦思冥想
3.C
4.随即悠扬的琴声从城楼上传下来。
诸葛亮用悠扬的琴声表现自己的气定神闲,借以迷惑魏军,使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这时,就听得城楼上传来的琴声由舒缓渐渐变得急促起来,仿佛暴风雨就要来临一般。
既说明了诸葛亮摸透了司马懿的心理,又写出了司马懿内心的慌张和多疑的性格。
5.示例:足智多谋 谨慎多疑
6.AC
(二)
1.A
2.经历的劫难多 帝位应该轮流坐 佛祖 要付出努力,才会有收获
3.(1)×(2)×(3)√(4)√
4.孙悟空被佛祖压在了五行山下。
5.我认为孙悟空是一个神话英雄。因为他虽不自量力地与如来佛斗法,被压五指山下五百年,但他保护唐僧历经八十一难求取了真经,一路降妖除魔,最终被封为斗战胜佛,是真正的神话英雄。
(三)
1.(1)D (2)B (3)A
2.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3. 帐
(四)
1.水浒传 鲁智深(鲁达) 花和尚 郑屠 操刀屠户
2.我 无赖 鲜血往外喷涌出来
3.鼻子 眼眶际眉梢 太阳穴 比喻 味觉 视觉 听觉 ②
4.C
5.鲁智深得知金翠莲父女被当地恶霸镇关西欺辱,便去教训郑屠,是“见义勇为”;主动赠送银两,这是“仗义疏财”;教训郑屠时拳拳有力,可见其“勇敢无畏、疾恶如仇”;等到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他才来到镇关西肉铺前激怒郑屠,让其对自己动手以及最后骂“诈死”让自己脱身,这是“心细、有谋略”。
(五)
1.听的你断配沧州,洒家在开封府前又寻不见,却听得人说监在使臣房内。又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说道:店里一位官人寻说话。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恐这厮们路上害你,俺特地跟将来。
2. C A D B
3.鲁智深救林冲
4.倒拔垂杨柳 拳打镇关西
5.C
(六)
1.三打白骨精 2.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 3. A B C 4. 一棒 疾恶如仇 5. “夺”是“抢”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猪八戒鲁莽、贪吃的特点。 “闪”的动作与年近八旬的老妇人形成极大的矛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骨精迫不及待地想吃唐僧的心情,表现了它狡猾阴险的一面。 “抡”是“手臂用力挥动”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孙悟空除妖的坚决果断。 6.不仅写出了唐僧的不辨是非,更衬托出了孙悟空疾恶如仇、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七)
1、C A D B 2、C 3、林冲在发配沧州的途中遭人谋害,鲁智深跟至野猪林救了他。4、示例: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 5、略
(八)
1 .访问 重视 骄躁 趋势
2.(1)毕恭毕敬 全心全意 (2)茅塞顿开
3.①侧面描写 ②正面描写 ③正面描写 ④正面描写 B
4.B
5.示例: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就像鱼儿得到了水,在军事上、政治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最终在西南建立了蜀汉,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
(九)
1.大观园内大家一起赋诗 2.C 3.风流别致 含蓄浑厚 4.A
5.大家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只有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说笑。
黛玉道:“你们都有了?”说着,提笔一挥而就,扔给众人。
林黛玉是一个聪明、有才情、清新脱俗的人。
(十)1.形容心里非常烦乱。文中指徐庶因母亲被困不得不离开而心里烦乱。
2.泪如泉涌闻言大哭相对而泣泪如雨?下挥泪告别
3.这句话表达了刘备对徐庶的离去感到万般不舍的思想感情
4.三国演义徐庶进曹营一一言不发
5.[示例]徐庶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他不但是一个忠诚孝顺的人,而且还为刘备举荐英才一诸葛亮,说明他还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