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大改造 课件(30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三大改造 课件(30张PPT+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01 22:2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2个)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地位。
疫情实时大数据报道
2021年3月18日
为什么
我们的祖国控制疫情如此之好呢?
我国的国家性质------
社会主义
中国是什么时候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
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思考
第五课
三大改造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想一想:什么是“三大改造”?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 1 、 2 和 3 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
2.手工业
3.资本主义工商业
学习目标
1.掌握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
2.知道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形式及政策。
3.认识三大改造的实质和历史意义。
学习目标
课标: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重点:掌握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和历史意义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分散经营制约了农业发展
2.农民也有互助合作的需求
1.对农业改造原因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农产品满足不了工业化需要
1.对农业改造原因
方式
原则
时间
阶段
引导分散的个体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自愿互利”
1953年-1956年
三个阶段
党和国家是怎样去解决遇到的这一系列问题的呢?阅读教材P23-24,梳理出农业合作化的时间、方式、原则、过程。(时间:2分钟)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
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把分散的农民个体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共同富裕的道路。
农业生产
合作社
农户2
农户1
农户3
......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公有制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结果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民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基本完成)。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实现合作化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新中国成立至今农业政策的调整
1.土地改革
地主——农民
农业生产合作社水稻丰收
2.农业合作化
私有
农民——集体
公有
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什么?
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着
形势变化而调整,应与时俱进
铁匠甲、乙遇到了什么问题?
铁匠甲
铁匠乙
生产的农具质量好,但人手缺少,产量不高。
生产的农具质量差,但人手充足,产量高。
两家都挣不到钱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式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结果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结合材料,归纳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原因?
材料一:这水泥厂解放前是一个资本家开的工厂,当时最高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现在都解放了,我们的劳动条件还很差,资本家还经常打骂和开除工人;水泥厂赚的钱也大都被资本家装进了腰包,我们的工资少得可怜。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啊?国家得赶快给我们想个办法啊!
材料二:在私营企业大中小户之间,先进企业与落后企业之间的矛盾突出,如果不突破所有限制,不突破企业乃至行业限制,统一调动生产力,统一安排,不进一步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改造,则一系列的矛盾就不能克服,生产力就会受到破坏。
国家
发展工商业、解放生产力
工人
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时间:
方式:


政策:
阅读教材P25,说出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时间、方式、政策是什么?
----公 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国家
1956年,出现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的高潮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赎买政策
1954年
(高级)公私合营
(初级)统购统销、加工订货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庆祝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股份证明

合作探究
行业
改造前
改造后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前后生产资料所有者的变化
集体
集体
国家
生产资料所有制
个体农民
个体手工业者
私人资本家
三大改造的实质
时间
公有制经济
私营经济
1952年
20.6%
78.7%
1956年
85.6%
14.2%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结构情况
想一想:
材料说明了什么?
2.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国国民经济中,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建立。
“三大改造” 的完成。
“三大改造” 的意义1:

合作探究
我国国民经济中,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建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说明
社会主义制度 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 的意义2:
想一想:我国在什么时候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1956年底,“三大改造” 的完成。

合作探究
改造中出现的失误
在“三大改造”后期,由于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和形式过于简单化一。在长时间内也遗留了一些问题。
但总体来说三大改造取得了巨大成功,成绩辉煌。
实质:
课堂小结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私有制
公有制
建立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
赎买
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




挑战:
1.三大改造的起止时间?内容?
2.三大改造的形式?实质?结果?
3.三大改造的意义?
当堂小测
(2019·赤峰)“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变革。”材料中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件事( )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 D.三大改造


学海竟帆 巩固提升
D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实现了和平过度的创举是( )
A实行赎买政策
B成立生产合作社
C建立人民公社
D实行一国两制

学海竟帆 巩固提升
A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
经济
公私合营
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
经济
1952
19.1
1.5
0.7
71.8
6.9
1956
35.2
53.4
7.3
7.1
趋于零
下列表格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某个历史时间,其历史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
A我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我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学海竟帆 巩固提升
B

学海竟帆 巩固提升
时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粮食总产量
166.83
169.52
183.94
192.75
195.05
197.65
1953-1958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
想一想:表格中粮食总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大跃进”的掀起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