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件(3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4-01 14:5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一、农业的发展:
1、南方农业发展原因:
材料一: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
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
材料二: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技术,使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福建
两广
江西
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牛耕
灌溉
插秧
收获
扬场
入仓
耕获图





仔细观察,看看图中的农民都在从事哪些劳动?
2.农业发展概况
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圩田”和“梯田”
占城稻亦称"早占"、"早米"、"早占城"。宋代水稻良种。真宗大中祥符 (1008-1021) 年间从福建推广于江淮、两浙等路。
“ 又今江浙间 , 有稻粒稍细 ,耐水旱 , 而成实早 , 作饭差硬 , 土人谓之占城稻 。” ——宋史《食货志 》
一是"耐旱"。
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
三是生长期短。
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从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由于宋朝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产量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推广。
苏州
湖州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 “苏湖熟,天下足”或“苏湖熟,天下足” 的谚语。
这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秧马底部采用平滑的木板制成,两端翘起。拔秧时,人们跨坐秧马,前后滑行自如,既可减轻弯腰曲背之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
相关史事:
在宋代,复种技术也得到推广,江南种稻普遍分“旱禾”和“晚禾”两种,种植和收获的时间不同。南宋时冬麦和晚稻两熟制也得到大面积推广。复种是农业史上重大变革,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
茶叶和棉花的推广
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
——北宋王安石《议茶法》
见说山深人睡稳,细雨自催茶户。
——魏了翁《贺新郎·赵茶马师生日》
南宋刘松年《撵茶图》
宋代的经济作物,在南方有很大的发。 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北宋:
广东 福建
南宋: 江淮和川蜀一带
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宋代王居正《纺车图》
相关史事:
宋朝时的南北气温普遍变低,南方变幅小于北方,雨量充沛,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唐宋时期,北方湖泊减少。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和抗御灾害的作用。
1、特点: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成就尤为突出。
蜀锦
瓷器
宋代海船模型
二、手工业的兴盛
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较多。
“号为冠天下”的蜀地丝织品
宋朝织机
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
——王应奎《柳南续笔》
浙江出土的南宋棉毯
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着原料。
宋锦袍
宋罗衣
宋·皇后服(复原)
制瓷业
制 瓷 业
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瓷器,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为瓷都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宋瓷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 ,以单色釉的高度发展著称,其色调之优雅,无与伦比。
宋代是中国的瓷器艺术臻于成熟的时代,不管是在种类、样式还是烧造工艺等方面,均位于巅峰地位。
钧窑瓷花盆
官窑瓷瓶
汝窑薰炉
哥窑瓷盘
定窑梅瓶
定窑
官窑
汝窑
钧窑
官窑
哥窑
景德镇
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汝窑青瓷
浙江哥窑冰裂纹瓷器
定窑
河北 曲阳
汝窑
河南 宝丰
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钧窑
河南 禹州
官窑
河南 开封
材料研读:
南宋蒋祈所著《陶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关陶瓷的专著。书中记载南宋时期的景德镇:“景德陶,昔三百余座。埏埴之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
蒋祈《陶记》全文只有1090字,言简意赅,但其内容丰富,系统全面。他在著文中对景德镇瓷业生产的原料产地、生产关系、制作过程、窑场建筑、窑器品种、瓷器贸易等情况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述,不仅是研究景德镇瓷业发展史和中国陶瓷工业史的专著,也是研究中国科技发展史的重要文献。
根据材料,想象一下景德镇的制瓷规模,说说为什么景德镇的瓷器被誉为“饶玉”。
造船业
宋朝造船技术水平是当时世界之冠。
1974年福建泉州出土一艘宋代古船,有13个隔水仓,一两个隔水仓漏水,船也不会沉。
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船坞:用于修造船舶的水工建筑物。
指南针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相关史事
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
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船上使用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方向。这些技术,在当时世界造船、航海领域中,都居于领先地位。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那时候,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是开封和杭州,人口多达百万。
1、城市的繁荣:
北宋开封
南宋杭州
开封
杭州
西市
东市
晓市
夜市
唐都长安与南宋临安的对比材料: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
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
经商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夜市
商业都市:与前代相比有了哪些发展?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商业日益繁荣,打破了市坊界线,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货郎图》(局部)
都市的商贸活动也辐射到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做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区。当时市场上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客商往来不绝,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材料研读:
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
想一想:东京的夜市和早市对市民的生活提供了哪些便利?
问题思考:
想一想,商业贸易的兴盛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好处?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出现
②南宋时,纸币发展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是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
北宋纸币铜板拓片
南宋纸币“会子”铜板拓片
欧洲
阿拉伯半岛
印度半岛
非洲东海岸
东南亚
东亚
主要港口
宋代海外贸易图
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北宋中期﹐市舶收入达四十二万缗左右。南宋前期﹐宋王朝统治危机深重﹐市舶收入在财政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南宋初年﹐岁入不过一千万缗﹐市舶收入即达一百五十万缗。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着财政。宋政府还通过出卖一部分舶物增加收入。太平兴国二年(977)﹐初置香药榷易署﹐当年获利三十万缗。”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
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官府,相当于现在的海关。是中国古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关。
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关史事
泉州伊斯兰教清真寺
这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庙之一,始建于1009年。
宋朝朝廷采取鼓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 35811000 45095000 44:56
南宋1196年 赋税 60000000 14319000 81:19
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终完成
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人,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本课小结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1、南方农业发展原因:
2、南方农业的发展表现: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2、制瓷业:
3、造船业: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城市的繁荣:
2、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外贸繁荣
课堂练习:
1.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开始成为全国粮仓,并且民间流传“苏湖熟、天下足”谚语的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B
C
3、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 )
A.定窑   B.钧窑C.景德镇  D.哥窑
2、《文献通考》记载:“(北宋时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这则记载说明当时(  )
A.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货币 B.交子只限在蜀地流通
C.北宋时期已经出现纸币 D.北宋之后交子被其他纸币代替
4、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南北朝时期 B.隋唐时期 C.南宋时期 D.明清时期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