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七下 第4单元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七下 第4单元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4-02 19:5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对生物圈的影响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15分钟)
1. (益阳中考)福岛核电站事故使日本今夏电力供应短缺。为此,日本民众采用“绿色窗帘法”,即在住宅墙体外种植绿色植物以遮挡太阳光,从而节省开放空调冷气所需的能源,削减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各项与上述理念不相符的是( )
A. 用电子贺卡代替纸制贺卡 B. 一水多用,如用淘米水浇花
C. 少开汽车多走路 D. 衣服洗后用烘干机烘干
2. (东营中考)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污染造成的危害数不胜数,下列现象都是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一组是( )
①酸雨? ②潮汐 ?③赤潮? ④水俣病 ?⑤大脖子病?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③④⑤
3.(长沙中考)中学生的下列做法不符合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是( )
A. 饭菜吃多少买多少,不浪费 B. 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卫生
C. 吃饭常用一次性餐具 D. 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
4.(无锡中考)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
A. 开展生态旅游 B. 发展畜牧业
C. 增加木材产量 D. 改善生态环境
5.(东营中考)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野生环境中曾一度失踪了20多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才在陕西省洋县姚家沟重新发现了7只。朱鹮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然选择 B. 外来物种入侵
C. 自然灾害 D. 栖息地破坏
6.(东营中考)我们的家乡东营是“生态之城、石油之城”,下列有关石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石油为非再生性资源,不能无节制地过度开采消耗
B. 石油是动物化石燃料,其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
C. 石油的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碳,加大开发利用可促进碳循环
D. 全社会倡导低碳生活,我们应多步行多骑自行车少开车
7.(东莞中考)下列哪一项人类活动不会破坏生态环境( )
A. 居民在楼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B. 为增加土地资源,填埋滩涂及填海造地
C. 生活污水不经处理排向大江或大海
D. 砍掉原来的山林种植速生树,发展经济
8.(无锡中考)我国很多地区出现过沙尘天气,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 气候异常 B. 天旱无雨
C. 温室效应 D. 植被大面积破坏
9.(泰安中考)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等低碳行为,低碳理念正逐渐深入人心。下图表示目前泰安市碳循环的实际情况,请分析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是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__________,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正常情况下,当碳以有机物的形式通过图中食物链进行流动时,甲、乙、丙三类动物中得到碳最少的是_____________;伴随着碳的传递,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____________。
(3)动植物遗体和排出物中含有的碳可通过④所示途径继续参与碳循环,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如果过度利用煤、石油等燃料,就会大大增加生物圈中_____________排放量,进而加剧温室效应。
10. 某环保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查阅资料
资料一: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二: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旋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有显著功效。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见下表)
项目
A
B
C
D
E
加无污染河水的体积
500毫升
500毫升
500毫升
500毫升
500毫升
加废电池的数量及型号
不加
1节5号
1节7号
1节5号
1节5号
加满江红的数量
不加
不加
不加
10克
30克
放同样小鱼的数目
1条
1条
1条
1条
1条
小鱼存活的时间
10天
3天
5天
6天
8天
结合上述有关内容,请完善下列探究活动:
(1)表中B,D两组对照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2)为探究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则应选择 进行对照实验。
(3)该实验设计中明显的不足之处是 。
(三)实验反思
(4)满江红属蕨类植物,与葫芦藓等苔藓植物相比,它特有的结构是具有真正的______。
(5)满江红生活在水中,能净化水质,这充分体现 。(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解释)。
(四)交流讨论
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丢弃,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以便集中无害化处理。
人对生物圈的影响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 D 解析:此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积极影响,杜绝电力、煤气、汽油等资源的浪费,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污染等环保节约的生活方式。如不浪费粮食,少买不需要的衣服、鞋子,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提倡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汽车,出门随手关灯,节约用纸、电、水、油、天然气等。
2. C 解析:潮汐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大脖子病?是由于缺碘形成的。
3. C 解析:A. 饭菜吃多少买多少,不浪费,节约粮食,不符合题意;B. 不乱扔垃圾,爱护环境卫生,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C. 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费了能源也增加了污染,符合题意;D. 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不符合题意。
4. D 解析:我国西北部地区生态环境较差的主要原因就是毁林开荒和陡坡种地。所以,只有退耕还林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5. D 解析:此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生物栖息地破坏的不良影响。
6. C 解析:石油的燃烧能产生二氧化碳,加重地球的温室效应。
7. A 解析:居民在楼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利用了能源;为增加土地资源,填埋滩涂及填海造地、生活污水不经处理排向大江或大海和砍掉原来的山林种植速生树,发展经济,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8.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对防风固沙的重要作用。
9. (1)植物(生产者) 有机物 (2)甲 逐级递减 (3)腐生细菌、真菌分解(分解者)(4)二氧化碳
10. (1)满江红能净化被废电池污染的水质(只填“满江红净化水质”不得分)
(2)A、B或A、C(填两组中任意一组都对,但每组中错一项不得分)
(3)所选小鱼数目太少,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只填写了“小鱼数目太少”也可得分,意思相近即可)
(4)根
(5)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解析:(1)表中B、D两组对照中,B组中没加满江红,D组加了10克,而小鱼却多活了3天,说明加入了满江红净化了水质,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满江红能净化被废电池污染的水质。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为探究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可设置水中有无废电池为变量,表格中只有A与B、A与C符合条件。
(3)在实验中都只选了1条小鱼做实验,很明显数量太少,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偶然性。
(4)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如满江红生活在水中,与水生环境相适应;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满江红能净化水质,这充分体现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