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5)一年级下册科学课件-2 各种各样的动物--蚂蚁 (2)蚂蚁觅食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2015)一年级下册科学课件-2 各种各样的动物--蚂蚁 (2)蚂蚁觅食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01 21:1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各种各样的动物》
§ 蚂蚁 (2)蚂蚁觅食
一、教学任务分析
1. 教材分析
《蚂蚁》是《科学与技术》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的第4课。在这个世界上,昆虫是一个最大的类别,也是动物多样性表现得最充分的一类。蚂蚁作为昆虫的代表,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动物,它的外形有头、胸、腹三部分,一对触角和三对足。本节课作为《蚂蚁》的第2课时,在第1课时初步了解小蚂蚁外形结构的基础上,定位于蚂蚁的习性,从“蚂蚁的食物是什么”、“蚂蚁觅食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两个方面,观察和了解蚂蚁的食性,为探询动物的形态与习性的联系奠定基础。
2. 学生分析
学习基础:对于学生而言,蚂蚁是日常生活中可经常看到的一种动物,也是学生熟悉及感兴趣的学习内容。通过《蚂蚁》第1课时观察自然状态下的蚂蚁,学生已有工蚁外形结构的知识基础。授课班级学生也可能有在日常生活观察蚂蚁觅食的经验。然而,蚂蚁的个体不大,学生对其生活习性和觅食的观察有限,了解有限。学习习惯:授课班级的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课程的各项学习内容,但小组合作的意识较弱,应用并迁移知识的能力较弱。学习兴趣:授课班级的学生充满好奇、求知欲旺盛,能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
基于“教材分析”及“学习基础”的分析,本节课将蚂蚁的觅食过程剖析成“蚂蚁的食物是什么”、“蚂蚁觅食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两个方面,并通过选取视频、图片,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了解蚂蚁的食物、触角对于感知气味和传递信息的作用,从而了解蚂蚁的食性特点。
基于“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分析,本节课在观察“蚂蚁觅食的过程”活动的基础上,设置“小蚂蚁觅食”团队游戏,引导学生根据“蚂蚁是杂食性昆虫、蚂蚁的触角有感知气味和传递信息的作用、蚂蚁会将食物搬回蚁巢并储存在特定区域内”等有关蚂蚁觅食的特点,讨论并设置游戏比赛的“规则”,经历知识迁移及应用的过程,并在团队游戏过程中经历小组合作的过程,增强分工协作的意识。
本节课还作为学校“学习准备期”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使学生感受学校提倡的小蚂蚁“知勤俭、会合作、守规则”精神是本节课需达成的重要内容。本节课力求围绕蚂蚁的食性,通过小组团队活动与评价的开展,将“小蚂蚁精神”融入团队游戏的评价标准,使之“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对学校“小蚂蚁精神”的感受程度。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蚂蚁吃的食物”图片、“蚂蚁觅食的过程”视频,知道蚂蚁是杂食性昆虫,了解蚂蚁的触角有感知气味、传递信息的作用,知道蚂蚁将食物搬运至蚁巢特定的区域储存起来。
2. 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小蚂蚁觅食”团队游戏,经历将“蚂蚁的食性”和“蚂蚁触角的作用”等知识迁移应用至模拟游戏的过程,有小组合作的意识,感受母校所传达的“知勤俭、会合作、守规则”的“小蚂蚁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蚂蚁的食性,蚂蚁的触角的作用。
教学难点:合作完成“小蚂蚁觅食”团队游戏。
四、教学资源
学生:小蚂蚁触角装饰、学生评价单;
教师:PPT媒体、“小蚂蚁觅食”游戏材料等。
五、教学流程图及说明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流程图说明
活动1 观察“蚂蚁觅食的过程”
基于“小蚂蚁”是天一小学的LOGO标志、及本节课的任务“模仿蚂蚁,小组团队进行觅食”,激发学生了解蚂蚁觅食过程的兴趣。通过观察“蚂蚁吃的食物”图片、“蚂蚁觅食的过程”视频,及围绕蚂蚁的食性及触角的作用,教师及时点拨与开展师生交流,知道蚂蚁是杂食性昆虫,了解蚂蚁的触角是感知气味、传递信息的器官,知道蚂蚁将食物搬运至蚁巢特定的区域储存起来。
活动2 体验团队游戏“小蚂蚁觅食”
通过“临时团队”试玩 “小蚂蚁觅食”游戏、讨论游戏的规则、三个大组形成的团队分别进行“小蚂蚁觅食”游戏、交流评价结果等过程,引导学生意识到只有将“蚂蚁的食性”和“蚂蚁触角的作用”等知识迁移应用至模拟游戏、及有小组合作的意识,才能获取游戏的成功,并从中感受学校所传达的小蚂蚁“知勤俭、会合作、守规则”的精神。
六、教学过程
活动1 观察“蚂蚁觅食的过程”
学生活动流程 教师指导要点
观察:校园中的蚂蚁LOGO图案。
2.讨论:模仿“蚂蚁觅食”,需要了解什么?
3.交流:模仿“蚂蚁觅食”需要了解的内容。
观察:蚂蚁吃的食物的图片。
交流:蚂蚁吃的食物。
6. 小结:蚂蚁是杂食性昆虫。
7. 交流:① 日常生活中,是否观察过蚂蚁?有没有观察过蚂蚁是如何寻找食物的?
8. 观察:蚂蚁寻找食物的过程的视频。
9. 交流:蚂蚁寻找食物、搬运食物的过程。
10.小结:蚂蚁通过触角来感知气味、传递信息。
11. 观察:蚂蚁巢穴图示。
12. 小结:蚂蚁将食物储存在蚁巢中的特定区域。
13. 总结:蚂蚁吃的食物;蚂蚁觅食的过程。 引导学生了解“小蚂蚁”是天一小学的LOGO标志;知道今天的课堂任务是模仿蚂蚁觅食;带领学生戴上“小蚂蚁头饰”,产生角色代入感;并出示课题——蚂蚁觅食。
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提出本节课要探究的内容:蚂蚁的食物是什么;蚂蚁觅食的过程?并将师生交流的结果,进行归纳,出示板书: ①食物? ②找?
引导学生发现蚂蚁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并补充石块、泥土等图片,引导学生意识到蚂蚁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吃,为之后“蚂蚁觅食”游戏中选择正确的食物做铺垫。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想:远处蚂蚁通过一定的方式找到食物(感知气味)。教师指出触角有感知气味的作用。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回蚁巢路上碰到的蚂蚁为什么知道有糖水及糖水的位置。师生交流后教师指出触角有传递信息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两两同学间使用“小蚂蚁头饰”模拟“使用触角”,为之后“蚂蚁觅食”游戏中“使用触角”做铺垫。
学生初步了解蚂蚁的巢穴中有不同的功能区域,为二年级《动物的家》的教学做铺垫。
根据板书,总结所学的内容,为之后“蚂蚁觅食”游戏做铺垫。
活动2 体验团队游戏“小蚂蚁觅食”
学生活动流程 教师指导要点
1. 观察:“小蚂蚁觅食”团队游戏的说明及要求;游戏物品(场地范围、食物、食物储存区域等)。 2. 思考:如何模仿“小蚂蚁”,团队合作完成觅食的过程?
3. 试验:“小蚂蚁觅食”团队游戏。
4. 交流:试玩“小蚂蚁觅食”游戏的“临时小团队”,哪些行为“像小蚂蚁”、哪些行为“不像小蚂蚁”?
5.游戏:三大组依次进行游戏。
6.评价:在完成游戏后,进行自评。在观察其他组进行游戏的过程中,进行评价。
7.交流:评价结果、评价依据。
8.总结:游戏成功的关键是会合作、守规则。
观察:《蚂蚁精神》视频。
总结:蚂蚁的精神。 由教师说明。
在教师的鼓励下,每个大组选派一名代表,试玩游戏,其他学生观察。
教师采访“临时玩团队”的成员,捕捉“像小蚂蚁”的做法,归纳出“找对食物”、“不说话、用触角”,并说明“守规则”的评价要点。
在“守规则”评价要点的基础上,教师补充“会合作”的评价要点;并说明根据“守规则”、“会合作”进行学生自评、及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的要求。
在每一个大组完成游戏后,教师及时提醒该组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及提醒其他两大组的学生对该组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填写评价单。教师及时了解自评的结果。
师生就重点围绕“不像小蚂蚁的行为”交流评价依据(具体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填写每个大组最终的评价结果。
引导学生通过“小蚂蚁觅食”的团队游戏,体会小蚂蚁精神——会合作、守规则。
基于《蚂蚁精神》视频,总结学校提倡的小蚂蚁精神。
七、板书设计
§2.4 蚂蚁 (2)蚂蚁觅食
食物? →杂食性昆虫
触角:感知气味 传递信息
找?→
将食物储存在蚁巢中的特定区域
找对食物
守规则
不说话、用触角

会合作 蚂蚁精神

知勤俭
八、学生活动记录单设计
§2.4 蚂蚁 (2)蚂蚁觅食 评价单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第______大组
活动 团队游戏“小蚂蚁觅食”
1. 我来给自己评一评
活动要求 达成情况
我们组 “觅食”时,我能 守规则
会合作
其它组 “觅食”时,我能 认真观察,客观评价
2. 我来给其他组评一评
活动要求 达成情况
第( )大组 “觅食”时,能 守规则
会合作
第( )大组 “觅食”时,能 守规则
会合作
3. 我们组“守规则”得了: “会合作”得了:
本节课我一共得到________个笑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