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2015)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 各种各样的动物--蚂蚁 (1)生活中的蚂蚁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教版(2015)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 各种各样的动物--蚂蚁 (1)生活中的蚂蚁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4-01 21:1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蚂蚁 (1)生活中的蚂蚁

一、教学任务分析
教材分析
《蚂蚁》是《科学与技术》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第四课时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低年段关于“动物”的学习,在“科学常识”方面,对应“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一些生物的生活习性”的总要求,涉及“动物、形态、习性、昆虫”等基本概念。
本单元是小学生初次较为系统地学习有关动物的知识。教学内容除了《蚂蚁》,涉及《身边的动物》、《鱼》、《鸟》,即涉及昆虫、两栖类、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多种动物。本单元力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知道自然界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通过观察、画图、制作模型等方法,记录和展示动物,了解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环境及习性: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各种动物在外形、运动方式和生活环境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感受动物的多样性,逐步形成爱护动物的意识。
本节课通过“画一画——观察的蚂蚁”、“做一做——蚂蚁模型”两个活动,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蚂蚁外形的组成部分,用画图、制作模型的方法来记录蚂蚁的主要外形特征,经历“观察外形的组成”→“观察主要外形特征”→“了解外形结构”的思维形成过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并通过观察膜翅目蚁科几种蚂蚁的图片,初步感受蚂蚁的多样性,激发学习昆虫的兴趣,为低年段和中高年段的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学生分析
学习基础:蚂蚁是比较常见的小动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过蚂蚁,部分学生通过科普书籍、场馆参观、家长介绍等途径对蚂蚁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多数学生未曾仔细观察过蚂蚁的外形结构,不知道蚂蚁具有头、胸、腹,一对触角和三对足。学习兴趣:授课班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然而喜欢独自完成学生活动,且动作较慢、时间较长。学习习惯:授课班学生主动好学,然而刚学习科学与技术学科近一个学期,观察的意识还未充分养成;并且大部分学生存在喜欢独自一人开展活动,合作习惯的意识较弱的情况;也存在小组讨论时部分学生大声喧哗的情况。以上三方面是本节课形成上述教学思路,及形成下方评价思路的基础。
依据上述教材分析、教学思路、及学生分析,本节课重视将评价融入学生活动中,以促进“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业成果”的达成。在“画一画——观察的蚂蚁”活动中,设置对学生的“观察习惯”、对学生小组的“合作习惯”的评价,来引导学生形成观察的意识、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方法,和通过倾听他人意见、交流信息,进行小组合作的意识。在“做一做——蚂蚁模型”活动中,鼓励学生思考“科学实践”的评价指标,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来判断“蚂蚁模型做得像不像”,实现“观察外形的组成”→“观察主要外形特征”→“了解外形结构”的思维形成过程。针对“观察习惯”、“合作习惯”、“科学实践”的评价主体分别是学生个人、教师、同伴,评价内容融入课堂学习记录单中,使用了一年级学生能够明白的语言表述评价观察点的指标,评价适合学生、易于操作。此外,针对授课班级学生进行学生活动动作较慢、时间较长的情况,在课堂学习记录单活动要求中注明“又快又好”的提示语言;针对授课班级学生小组讨论时部分学生大声喧哗的情况,在“合作习惯”的评价观察点的指标中融入了“轻声讨论”的要求。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蚂蚁工坊中真实的蚂蚁,与他人讨论与交流其外形的组成部分,尝试用画图及制作模型的方式记录其外形的组成部分及主要特征等过程,知道蚂蚁的外形结构,感受观察是获取信息和形成判断的方法,有小组合作的意识。
2.通过观察常见的几种蚂蚁的图片,了解自然界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蚂蚁,初步感受蚂蚁的多样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蚂蚁外形的组成部分。
教学难点:知道蚂蚁的外形结构。
四、教学资源
蚂蚁工坊中的蚂蚁实体;自制教学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等设备。
五、教学流程图及说明
1.教学流程图
活动Ⅰ 蚂蚁外形的组成部分 活动Ⅱ

2.教学流程图说明
活动Ⅰ 画一画——观察的蚂蚁:通过将蚂蚁工坊中蚂蚁实体的观察结果画下来,了解蚂蚁的外部形态分头、胸、腹三部分,有触角,还有足。通过展示图画、发现足的对数有差异,引导学生对蚂蚁的外形再次进行观察,了解蚂蚁外形的组成部分,即蚂蚁的外部形态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活动Ⅱ 做一做——蚂蚁模型:通过制作蚂蚁模型,增强趣味性的同时,强化对蚂蚁外形的组成部分的认识;并通过展示蚂蚁模型作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加强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从立体的角度进一步了解蚂蚁的外形结构,为低年段后期的教学要求“探询动物的形态与习性、形态与运动方式之间的联系”奠定基础。
六、教学过程
活动Ⅰ 画一画——观察的蚂蚁
学生活动流程 指导要点
交流:生活中是否看见过蚂蚁,你在哪里见到过蚂蚁? 2. 观察:蚂蚁大家族的图片(切叶蚁、子弹蚁、小黄家蚁等)。
3. 观察:蚂蚁工坊中的蚂蚁。
绘画:画一画你观察到的蚂蚁。
展示:蚂蚁的绘画作品。
交流:蚂蚁外形的组成部分。
7. 评价:按照“是否是根据所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进行绘画”对自己的“观察习惯”作自我评价。
8. 小结:蚂蚁的外部形态分头、胸、腹三部分,有触角,还有足。
9. 思考:绘画作品中蚂蚁足的数量不同。蚂蚁究竟有多多少足?我们如何才能知道?
观察:蚂蚁工坊中的蚂蚁。
11. 讨论:四人一组,对“蚂蚁有多少足”进行观察和讨论
交流:蚂蚁足的对数。
观察:蚂蚁足的位置的图片
14. 绘画:对蚂蚁绘画进行修改
15. 展示:修改的绘画作品。
16. 总结:蚂蚁的外部形态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使学生初步感受蚂蚁的多样性。
·提醒学生文明观察
·绘画前说明要求,告知学生自我评价的标准,是“按照所观察到的蚂蚁的外形进行绘画”。
·引导学生意识到观察是了解动物外形的基本方法。
·教师询问学生自评的结果。
·由展示的绘画作品中足的条数不同引发思考,并让学生在小组内两两互相看一下各自画的足的条数。
·引导学生再次意识到观察是了解动物外形的基本方法。
·小组观察及讨论前,教师告知学生“针对问题、细心观察、轻声讨论、取得一致的结论”的评价要求。
·在师生交流中,教师了解每一个小组经观察和讨论,得出的蚂蚁足的条数,并根据“是否能通过小组讨论及观察,取得一致的判断”、“小组是否轻声讨论”对小组的“合作习惯”进行评价。
·教师说明,2条足称之为一对足
·展示1~2幅,给予修改正确的学生充分的肯定。
活动Ⅱ 做一做——蚂蚁模型
学生活动流程 指导要点
1. 交流:如何使用彩泥和火柴,制作一个蚂蚁模型。
2. 交流:如何评判蚂蚁模型做得“像不像”
3. 制作:蚂蚁模型。
4. 评价:两人一小组,按照“蚂蚁模型的外形结构是否正确”对“科学实践”进行同伴评价。
5. 展示: 蚂蚁模型
6. 观察:教师制作的蚂蚁模型
7. 交流:教师制作的蚂蚁模型不足的地方。
8.作业:(1)课后进一步改进自己做的蚂蚁模型;
(2)与家长一起阅读“蚂蚁家族的故事”。
·将制作方法引导至制作顺序、如何稳固连接等具体操作的师生交流。并由教师归纳制作的方法。
·引导学生围绕“蚂蚁外形的组成部分”思考蚂蚁模型的评价标准。教师进行归纳,将蚂蚁模型的外形结构正确,作为“科学实践”评价内容的观察点。
·巡视各组的制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教师了解学生总共获得的笑脸,并加以肯定。
·学生点评教师制作的蚂蚁模型不足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立体的角度进一步观察蚂蚁的外形结构。
七、评价指标
评价维度 评价内容 观察点 实施主体 评价方式
学习习惯 观察习惯 绘画时,有观察蚂蚁形态的意识。 学生个人 自我评价
合作习惯 针对“蚂蚁足的数量”的问题,与同伴进行合作观察的情况。 教师 日常观察
交流访谈
学业成果 科学实践 用彩泥和火柴棒制作蚂蚁模型的情况结构完整。
学生同伴 同伴评价
成果展示
八、学生活动记录单设计
§2.4 蚂蚁 (1)生活中的蚂蚁 活动记录单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第______小组
活动(一) 画一画 观察的蚂蚁
画1只你观察的蚂蚁,画得大一些哟!
我来给自己评一评
活动要求
达成情况
仔细观察,认真绘画
2.记录老师给我们小组的评价结果 活动要求
老师给我们评
针对问题,细心观察
小组轻声讨论,取得一致的判断
活动(二)做一做 蚂蚁模型
使用彩泥和火柴棒,做1只蚂蚁模型,要做得又快又好哟!
同桌评一评,我做的模型像不像?
同桌评一评
制作要求 达成情况
结构正确 1、有头、胸、腹三部分
2、头上有一对触角
3、胸部有三对足
本节课我一共得到________个笑脸。
九、板书设计
蚂蚁
(1)生活中的蚂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