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透镜和视觉
练习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一、透镜
1、下面属于凸透镜是__________________;凹透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画出下面的光路图。
3、请画出下面光路图。
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实验时,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__上,其目的是
。
3.在上图中标出物距u(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和像距v(凸透镜到像的距离)。
练习:如下图所示,物距是__________厘米,像距是____________厘米。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表1:实验记录表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0cm
像的性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倒立、缩小的像
1
2
倒立、等大的像
1
倒立、放大的像
1
2
正立、放大的像
1
/
2
/
表2:根据上面表1实验数据,试找出物距u和凸透镜焦距f、像距和凸透镜焦距f之间的关系.
像的性质
实验序号
物距u和凸透镜焦距f的大小关系
像距和凸透镜焦距f大小的关系
倒立、缩小的像
1
2
倒立、等大的像
1
倒立、放大的像
1
2
正立、放大的像
1
/
2
/
实验结论:
1:当u
f时,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
像,此时f
v
2f。
2:当u
f时,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等大的
像,此时v
2f。
3:当f
u
2f时,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放大的
像,此时v
2f。
4:当u
f时,可透过凸透镜得到正立、放大的
像。
物距的范围
(u)
像距的范围(v)
像的情况
放大/缩小
正立/倒立
实像/虚像
同侧/异侧
u>2f
u=2f
fu表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填写:
例题: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在凸透镜前
2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变式1.
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蜡烛放在凸透镜前40cm,则烛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变式2.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
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
(
)
A、成倒立缩小的像
B、成倒立放大的像
C、成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成像(共27张PPT)
1:在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温故知新:
C
图2
玻璃
2、画出图1的中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画出图2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水
空气
图1
第一课时
透
镜
你是否摸过近视眼和老花眼的镜片?一样吗?
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都是透镜。不一样透镜。
一、透
镜
透镜是由透明物质(如玻璃等)制成的一种光学元件,
1、透镜的分类
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中间薄边缘厚
远视眼镜的镜片
近视眼镜的镜片
透镜广泛地应用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投影仪、照相机等常见的光学仪器中。
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张白纸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出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
。
2.换凹透镜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还能得到最小、最亮的
光斑吗?
。
实验结论:
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
不能
平行光经过凹透镜折射后会向外发散
2、几个名词
光心
透镜中心
主光轴
焦点(F)
焦距(f)
焦点到透镜中心(光心)的距离
平行主光轴光线会聚的点
透镜两侧面所在球面圆心之间的连线
F
主光轴
光心
焦点
O
f
F
焦距
结论: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
2、透镜的性质
(1)凸透镜
(会聚透镜)
(2)凹透镜
性质:而凹透镜则使平行光
。
(发散透镜)
F
O
f
F
F
F
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
会聚
发散
性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
你能用冰和阳光来取火吗?
能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都具有凸透镜的作用。
(如水滴、玻璃瓶、矿泉水瓶、冰块)
进入林区为什么不能携矿泉水瓶?
4、其他
(1)凸透镜
凸透镜有几个焦点?实焦点还是虚焦点
O
F
F
O
F
焦点
焦点
结论:
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两边焦距相等:
放在焦点的点光源发出光,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如何的?
F
F
结论:
从凸透镜焦点处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根据光路的可逆性,
F
F
O
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方向不变。
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如何呢?
(2)、凹透镜
F
主光轴
F
结论: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
2.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F
F
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原理,
结论:
沿焦点入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F
F
F
F
例1:完成下列光路图。
F
F
F
F
练习:请根据凸透镜的折光性质完成下列光路图:
·
·
·
·
·
·
·
·
在桌上放一块凸透镜,在凸透镜的一侧点燃一支蜡烛,调节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使蜡烛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的像。
所成像是实像
①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②像可以在屏中呈现
4、凸透镜的应用
——
凸透镜成像
一、透
镜
1、透镜的分类
凸透镜
凹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中间薄边缘厚
2、透镜的性质
(1)凸透镜
凸透镜起会聚的作用。
(2)凹透镜
而凹透镜则使平行光发散。
3、光路图
1、完成下列光路图
F
F
F
F
F
F
F
F
F
F
F
F
2.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
)
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的热量
B.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烫焦
C.水滴容易透过阳光
D.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
D
3.
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
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是(
)
A.只有b
B.只有a、c、d、e
C.只有a、b、c
D.a、b、c、d、e均可
A
4.请你根据凸透镜的折光性质完成图中3.的光路。
4
.请根据凹透镜的折光性质完成
图中的光路。
5.如图l-13所示,透明玻璃瓶内有一细棉线,细线下端系有一个泡沫塑料小球。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在不打开瓶盖和不损坏玻璃瓶的情况下,使瓶内的细棉线断掉。
(器材可根据需要自选)
实验方法
?
实验原理
?
用凸透镜将太阳光会聚在棉线上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O
D
6、如图所示,一束光通过放在O处方框中的光学元件后改变了传播方向,则O处的光学元件(
)
A.只能是平面镜
B.只能是凸透镜
C.只能是凹透镜
D.
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都有可能
7.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平行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一定过焦点
B.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于焦点
C.凸透镜只能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
D.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D
8.完成光路图:
F
F
F
F
8.在下列虚线处填上适当的透镜
9.图l-10中表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折光路图正确的是(
)。
A第6节透镜和视觉(1)
一、透镜
1、透镜的分类
2、几个名词
光心
主光轴
焦点(F)
焦距(f)
3、透镜的性质
(1)凸透镜:
性质: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凸透镜也叫
透镜)
(2)凹透镜:
性质:而凹透镜则使平行光
。(凹透镜也叫
透镜)
4、其他
(1)凸透镜:
凸透镜有
个
焦点,两边焦距相等:
1.放在焦点的点光源发出光,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如何的?
结论:1.从凸透镜焦点处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于主光轴射出
2.
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如何呢?(传播方向
)
(2)、凹透镜:
凹透镜有
个
焦点
结论: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原理,
沿焦点入射的光线经折射后
主光轴射出;
练习:请根据凸透镜的折光性质完成下列光路图:
2.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
)
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的热量
B.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烫焦
C.水滴容易透过阳光
D.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
3.
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
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是(
)
A.只有b
B.只有a、c、d、e
C.只有a、b、c
D.a、b、c、d、e均可
4
.请你根据凸透镜的折光性质完成图中3.的光路。
4
.请根据凹透镜的折光性质完成
图中的光路。
5.如图l-13所示,透明玻璃瓶内有一细棉线,细线下端系有一个泡沫塑料小球。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在不打开瓶盖和不损坏玻璃瓶的情况下,使瓶内的细棉线断掉。
(器材可根据需要自选)
6、如图所示,一束光通过放在O处方框中的光学元件后改变了传播方向,则O处的光学元件(
)
A.只能是平面镜
B.只能是凸透镜
C.只能是凹透镜
D.
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都有可能
7.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平行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一定过焦点
B.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于焦点
C.凸透镜只能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
D.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F
f
O
F
F
F
F
F
O
F
F
F
F
·
·
·
·
·
·
·
·
?
实验原理
?
实验方法
O(共17张PPT)
第一课时
透
镜
一、透
镜
1、透镜的分类
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中间薄边缘厚
2、透镜的作用
F
O
F
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
会聚
F
F
凹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
发散
3.1
凸透镜的性质
F
O
F
性质1:
F
F
从凸透镜焦点处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焦点
性质2:
F
F
3.2
凹透镜的性质
凹透镜能使平行光
。
F
F
发散
性质1:
F
F
性质2:……
F
F
F
F
例1:完成下列光路图。
F
F
F
F
练习:请根据凸透镜的折光性质完成下列光路图:
·
·
·
·
·
·
·
·
在桌上放一块凸透镜,在凸透镜的一侧点燃一支蜡烛,调节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使蜡烛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的像。
所成像是实像
①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②像可以在屏中呈现
4、凸透镜的应用
——
凸透镜成像
一、透
镜
1、透镜的分类
凸透镜
凹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
中间薄边缘厚
2、透镜的性质
(1)凸透镜
凸透镜起会聚的作用。
(2)凹透镜
而凹透镜则使平行光发散。
3、光路图
1、完成下列光路图
F
F
F
F
F
F
F
F
F
F
F
F
2.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
)
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的热量
B.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烫焦
C.水滴容易透过阳光
D.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
D
3.
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
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是(
)
A.只有b
B.只有a、c、d、e
C.只有a、b、c
D.a、b、c、d、e均可
A
4.请你根据凸透镜的折光性质完成图中3.的光路。
4
.请根据凹透镜的折光性质完成
图中的光路。
5.如图l-13所示,透明玻璃瓶内有一细棉线,细线下端系有一个泡沫塑料小球。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在不打开瓶盖和不损坏玻璃瓶的情况下,使瓶内的细棉线断掉。
(器材可根据需要自选)
实验方法
?
实验原理
?
用凸透镜将太阳光会聚在棉线上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O
D
6、如图所示,一束光通过放在O处方框中的光学元件后改变了传播方向,则O处的光学元件(
)
A.只能是平面镜
B.只能是凸透镜
C.只能是凹透镜
D.
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都有可能
7.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平行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一定过焦点
B.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于焦点
C.凸透镜只能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
D.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D
8.完成光路图:
F
F
F
F
8.在下列虚线处填上适当的透镜
9.图l-10中表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折光路图正确的是(
)。
A第6节
眼与视觉(3)
1、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是
;具有调节瞳孔大小作用的结构是
;形成视觉的部位是
;传导兴奋的结构是
。
2、根据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分别说出各数字代表的结构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3、眼球的折光系统由(
)
(A)角膜、虹膜、瞳孔和晶状体组成
(B)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
(C)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组成
(D)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
4、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形成物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B、大脑皮层、视网膜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视网膜、视网膜
5.小强的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摘下眼镜;奶奶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戴上眼镜。请判断爷爷和奶奶戴的眼镜分别是(
)
A.凸透镜、凹透镜
B.凹透镜、凸透镜
C.都是凸透镜
D.都是凹透镜
5
.
如图所示是某人的眼镜,从眼镜可以判断他的两只眼睛(
)
A.是远视眼
B.是近视眼
C.左眼基本正常,右眼远视
D.左眼基本正常,右眼近视
7
8
9
10
11
2
1
3
4
5
6第6节透镜和视觉(1)
一、透镜
1、透镜的分类
2、透镜的作用
(1)凸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凸透镜也叫
透镜)
(2)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凹透镜也叫
透镜)
3.1
凸透镜的性质:
3.2
凹透镜的性质:
4
.请画出下面的光路图。
第6节透镜和视觉(2)
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实验时,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上,其目的是
。
3.在上图中标出物距u(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和像距v(凸透镜到像的距离)。
练习:如下图所示,物距是__________厘米,像距是____________厘米。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表1:实验记录表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0cm
像的性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倒立、缩小的像
1
2
倒立、等大的像
1
倒立、放大的像
1
2
正立、放大的像
1
/
2
/
实验结论:
1:当u
2f时,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
像,此时f
v
2f。
2:当u
2f时,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等大的
像,此时v
2f。
3:当f
u
2f时,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放大的
像,此时v
2f。
4:当u
f时,可透过凸透镜得到正立、放大的
像。
表2:根据上面的结论填写下表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的范围
(u)
像距的范围(v)
像的情况
放大/缩小
正立/倒立
实像/虚像
同侧/异侧
u>2f
u=2f
fu例题: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在凸透镜前2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变式1.
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蜡烛放在凸透镜前40cm,则烛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变式2.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
(
)
A、成倒立缩小的像
B、成倒立放大的像
C、成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成像
F
f
O
F
F
F(共31张PPT)
实像与虚像
实像:是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实像
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出来,只能用人眼通过透镜观察。
在桌上放一块凸透镜,在凸透镜的一侧点燃一支蜡烛,调节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使蜡烛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的像。
所成像是实像
①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②像可以在屏中呈现
凸透镜的应用
——
凸透镜成像
第二课时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
光具座、蜡烛、光
屏、凸透镜、火柴
u
物距
像距
v
25
50
68
物距(
u)=50-25=25cm
像距(
v
)=68-50=18cm
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
10cm
建立假设
凸透镜成像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实验: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从左到右依次放在在光具座上;
2.调节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3.移动蜡烛,使物距(u)>2f
时,再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观察像的特点(大小、正倒、虚实)
一、实验步骤:
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为什么?)
实验步骤
4.点燃蜡烛、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上,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蜡烛在屏上成一个全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是如何随物距的减少而变化的
5.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时,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
6.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时,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
7.当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时,测量并记录物距和像距
8.当通过凸透镜能观察到正立、放大的像时,测量并记录这时物距。试一试,这个像能成在光屏上吗
记录实验数据
将测量的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像的性质
实验次数
物距(厘米))
像距(厘米)
倒立、缩小的像
1
2
倒立、等大的像
1
倒立、放大的像
1
2
正立、放大的像
1
2
表1:记录表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0cm)
实验结论:
1.当u
2f时,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像,此时f
v
2f。
2.当u
2f时,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等大的
像,此时v
2f。
3.当f
u
2f时,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放大的
像,此时v
2f。
4.当u
f时,可透过凸透镜得到正立、放大的
像。
>
<
<
=
实
=
<
<
实
>
虚
<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表2:
物距的范围
(u)
像距的范围
(v)
像的情况
放大/缩小
正立/倒立
实像/虚像
同侧/异侧
u>2f
u=2f
fu缩小
倒立
实像
异侧
f等大
倒立
实像
异侧
v=2f
放大
倒立
实像
异侧
v>2f
放大
正立
虚像
同侧
补充实验:
(2)蜡烛向上(或向下)移动时像向
。
向下(或向上)
(1)用火柴盒把凸透镜的一半遮掉,光屏上__成
完整的像(填“能”或“不能”),光屏上像的亮度变
。
能
变暗
(3)将凸透镜慢慢向上移动(其它不动),观察光屏上像的移动方向
(4)调节光屏、凸透镜、烛焰三者的中心高度,
使他们不在同一高度上,光屏上____成像(填“能”或“不能”)
不能
将凸透镜慢慢向左移动(其它不动),观察光屏上像的移动方向
①、凡是实像都是倒立的(上下颠倒,左右
颠倒),像和物在透镜两侧。
②、凡是虚像是正立的,与物体在透镜同侧,
(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直接观看)
1、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凡是
成像规律中几个重要的结论
2、凸透镜成像的两个转折点:
u成虚像。
成像规律中几个重要的结论
①
在二倍焦距处
(
u=2f
)
是大小的转折点;
u>2f,成缩小的像。
u<2f,成放大的像。
②
在焦点处
(u=f
)
是虚实像的转折点。
u>f时,成实像。
成实像时
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
3、物距与像距变化规律:
4、物像移动变化规律:
物和像移动方向一致;
物近
像远
像变大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结论:
物
距
像的性质
像
距
应
用
u
>
2f
2f>u>f
u
<
f
u
=
2f
2f>v>f
倒立
缩小
实像
v
=
2f
v
>
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倒立
等大
实像
正立
放大
虚像
v
>
u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
距
像的性质
像
距
应
用
u
>
2f
2f>u>f
u
<
f
u
=
2f
2f>v>f
倒立
缩小
实像
v
=
2f
v
>
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倒立
等大
实像
正立
放大
虚像
照相机
幻灯机
放大镜
测焦距
v
>
u
(一)、放大镜
利用
u
<
f
时,物体经过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
是一种焦距较小的凸透镜
2、原理:
1、实质:
三、凸透镜的应用
4、日常生活常见的放大镜
(1)水滴
(2)盛水的瓶装水
(3)体温计中的
玻璃外壳
三、凸透镜的应用
(二)、照相机
原理:
利用
u
>
2
f
时,物体经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2f
F
F
2F
三、凸透镜的应用
(三)、投影仪、幻灯机
投影仪
幻灯机
原理:
利用
u
<
2
f
时,物体经过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
2f
F
F
2F
2F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结论:
物
距
像的性质
像
距
应
用
u
>
2f
2f>u>f
u
<
f
u
=
2f
2f>v>f
倒立
缩小
实像
v
=
2f
v
>
2f
倒立
放大
实像
倒立
等大
实像
正立
放大
虚像
照相机
幻灯机
放大镜
测焦距
v
>
u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表2:
物距的范围
(u)
像距的范围
(v)
像的情况
放大/缩小
正立/倒立
实像/虚像
同侧/异侧
u>2f
u=2f
fu缩小
倒立
实像
异侧
f等大
倒立
实像
异侧
v=2f
放大
倒立
实像
异侧
v>2f
放大
正立
虚像
同侧
1、在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
20cm,
(1)想用光屏看到一个缩小的像,应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
________
厘米的地方;
(2)若把蜡烛从离40cm的地方移到25cm的地方,像距
______,
像的大小
_____;(“变大、变小、
不变”)
(3)想用凸透镜观察到一个正立的像,蜡烛应放在离凸透镜
________
厘米的地方。
大于40
变大
变大
小于20
2、当烛焰离凸透镜40cm时,光屏上可呈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则焦距可能是(
)
A、50cm
B、
40cm
C、
30cm
D、
10cm
C
3、某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上方,为了使蜡烛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
C
4、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B
4.把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可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
(倒、正)立
(放大、缩小)的
(实、虚)像
倒
放大
实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拍摄照片时,物距应大于2倍焦距
B.幻灯机放映幻灯片时,物距应大于2倍焦距
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距应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
D.使用放大镜时,物体只能成放大的虚像
A
6、一凸透镜的焦距为f,当物体从离凸透镜3f处移到
1.5f处的过程中,象的大小和象距变化情况是(
)
A、象距减小,象变小
B、象距减小,象变大
C、象距增大,象变小
D、象距增大,象变大
D
7.物体AB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且成实像,当将透镜遮住一半后,AB在光屏上的像(
)
A、只有上半部,亮度不变
B、只有下半部,亮度不变
C、与原来的相同,亮度不变
D、与原来的相同,亮度变暗
D
8: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
把烛焰放在a、b、c、d、e各点,并分别调整光
屏的位置。则:
(1)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a
b
c
d
e
F
F
f
2f
a
b
c
d
e
F
F
f
2f
(2)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
屏距凸透镜最远。
(3)把烛焰放在
点,屏上不会出现像。
11.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
像,她常常这样做(
)
A.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些
B.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
C.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
D.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一些
10.在农村放映电影,试镜头时,发现屏上的影像小了一点,应当怎样调整放映机(
)
A.放映机离屏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B.放映机离屏远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C.放映机离屏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远一些
D.放映机离屏近一些,胶片离镜头近一些
B
B
9、照相时,发现人的象太小了,这时照相机应离被照的人再_____一些,底片离镜头再____一些。
远
近
12、在研究凸透镜成象实验中,当物距U=15厘米,在另一侧光屏上出现清晰的象,象距V=20厘米,则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
A、
f>15厘米
B、7.5厘米<f<15厘米
C、
7.5厘米<f<10厘米
D、
f<7.5厘米
C
13、在研究凸透镜成象实验中,当物距为15厘米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象,则当物距为20厘米时,在光屏上(
)
A、一定成倒立缩小的实象
B、可能成倒立放大的实象
C、可能成正立放大的虚象
D、不能成象
B第6节透镜和视觉(1)
一、透镜
1、透镜的分类
2、透镜的作用
(1)凸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凸透镜也叫
透镜)
(2)凹透镜:
凹透镜对光具有
作用。(凹透镜也叫
透镜)
3.1
凸透镜的性质:
3.2
凹透镜的性质:
4
.请画出下面的光路图。
第6节透镜和视觉(2)
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实验时,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上,其目的是
。
3.在上图中标出物距u(凸透镜到物体的距离)和像距v(凸透镜到像的距离)。
练习:如下图所示,物距是__________厘米,像距是____________厘米。
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表1:实验记录表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f=10cm
像的性质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倒立、缩小的像
1
2
倒立、等大的像
1
倒立、放大的像
1
2
正立、放大的像
1
/
2
/
实验结论:
1:当u
2f时,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
像,此时f
v
2f。
2:当u
2f时,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等大的
像,此时v
2f。
3:当f
u
2f时,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放大的
像,此时v
2f。
4:当u
f时,可透过凸透镜得到正立、放大的
像。
表2:根据上面的结论填写下表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的范围
(u)
像距的范围(v)
像的情况
放大/缩小
正立/倒立
实像/虚像
同侧/异侧
u>2f
u=2f
fu例题: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在凸透镜前2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实像
变式1.
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蜡烛放在凸透镜前40cm,则烛焰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等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变式2.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
(
)
A、成倒立缩小的像
B、成倒立放大的像
C、成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成像
F
f
O
F
F
F(共18张PPT)
第四课时
视力限制、缺陷、矫正、保护
1.眼的结构
眼睑
睫毛
巩膜
瞳孔
虹膜
泪腺管
观察同桌的眼:(1)你能看到哪些部位?
(2)观察虹膜和瞳孔:用手电简直照着同桌的右眼,留心观察,同桌右眼的瞳孔有什么变化?
他的瞳孔变
这样的变化说明在光亮的环境中瞳孔能让较_____的光进入眼睛光线的量。虹膜可以通过调节
的大小,控制进入眼睛光线的量。
小
瞳孔
少
一.眼睛
眼球的结构、功能
角 膜
瞳 孔
视神经
玻璃体
晶状体
睫状肌
视网膜
巩 膜
虹 膜
在最外层无色透明
支持保护眼球
控制瞳孔大小调节进光量
对光线有折射作用
透明的胶质体,有屈光作用也起支撑视网膜的作用
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含有大量感光细胞
把神经冲动传入大脑
光线进入眼睛入口
思考:
1、正常的眼睛在观察物体时,成像在什么位置?
2、视觉形成的部位在哪里?
2、视觉的形成
(1)眼球的折光系统
包括
、
、
、
,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整个折光系统相当于
,其中
在折光系统的调节中起重要的作用。
凸透镜
晶状体
(2)视觉的形成:
光线→折光系统→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利用
u
>
2
f
时,物体经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
观察
远物
睫状肌
舒
张
晶
状
体
曲度变小
焦距
变大
仍成像在视网膜上
观察
近物
睫状肌
收
缩
晶
状
体
曲度变大
焦距
变小
晶状体的弹性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降低
(3)远近物体的观察:
看远处的物体
看近处的物体
远视
近视
二.视力缺陷与矫正
正 常 眼
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1.
近 视 眼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面
2.
远 视 眼
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面
近视
矫正
凹透镜
配戴凹透镜可矫正近视
远视
矫正
凸透镜
配戴凸透镜可矫正远视
3:色
盲
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
色盲分为:红色盲、绿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和全色盲。
1.观看图
2-82,并写出你所看到的数字是
。
2.与老师核对结果。如果你看到的数字与答案相同,那么你就没患色盲症。
为什么色盲者不可以担任机动车驾驶员或其他需要辨别颜色的工作?
眼睛的疾病除了远视、近视、色盲以外,还有斜视、白内障等。
有色盲的人,对需要辨别颜色的工作是不适宜的,譬如:汽车、火车、飞机和轮船上的驾驶员,因为需要辨别红绿灯,所以就不能担任,否则会影响交通安全,发生事故。另外,如从事军事、美术、印染、纺织、化学、医学、药学等工作,田于需要辨别颜色,因此也是不适宜的。
正常人的眼睛也存在视觉上的限制。
(1)
测试左眼盲点的大致部位:
(2)
测试右眼盲点的大致部位
1、近点和远点的测试
2、盲点的测试
三.人视觉上的限制
要定期检查视力。
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本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用眼一小时后,要休息、远眺几分钟。
怎样预防近视眼呢?——三要
四、爱护眼睛,保护视力
不要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不要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不要躺卧看书
不要走路看书
四
不
要
2、根据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分别说出各数字代表的结构名称:
1、能感受光的刺激,产生兴奋的部位是
;具有调节瞳孔大小作用的结构是
;形成视觉的部位是
;传导兴奋的结构是
。
视网膜
大脑皮层
虹
膜
视神经
6
5
4
3
1
2
11
10
9
8
7
1、
2、
3、
4、
5、
6、
7、
8、
9、
10、
视神经
虹
膜
视网膜
巩
膜
角
膜
瞳孔
晶状体
睫状体
玻璃体
脉络膜
3、眼球的折光系统由(
)
(A)角膜、虹膜、瞳孔和晶状体组成
(B)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
(C)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组成
(D)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
D
4、视觉形成的过程中,形成物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
)
A、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B、大脑皮层、视网膜
C、视网膜、大脑皮层
D、视网膜、视网膜
C
5.小强的爷爷平时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摘下眼镜;奶奶平时不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戴上眼镜。请判断爷爷和奶奶戴的眼镜分别是(
)
A.凸透镜、凹透镜
B.凹透镜、凸透镜
C.都是凸透镜
D.都是凹透镜
B
4.
如图所示是某人的眼镜,从眼镜可以判断他的两只眼睛(
)
A.是远视眼
B.是近视眼
C.左眼基本正常,右眼远视
D.左眼基本正常,右眼近视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