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B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B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1 15:5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B卷
考试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24分)
1.(本题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俨然(yǎn)
溯洄(shù)
皿(mǐn)
豁然开朗(huò)
B.垂髫(tiáo)
佁然(yǐ)
箬篷(ruò)
袒胸露乳(tǎn)
C.窈窕(tiǎo)
阡陌(xiān)
参差(cī)
辗转反侧(zhǎn)
D.俶尔(chù)
好逑(qiú)
篆章(zhuàn)
落英缤纷(bīng)
2.(本题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班长走上讲台,连珠炮似地发了一通脾气,弄得大家莫名其妙。
B.这个扫街的老奶奶的劳动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
C.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我军坚守阵地一天一夜,牺牲惨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后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3.(本题2分)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B.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寻病终
寻向所志
4.(本题2分)下列各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的作者是晋代的田园诗人陶渊明,该文表达了对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小石潭记》的作者是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写于作者被贬柳州之时。
C.《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该书是清代张潮编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核舟记》的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明代人。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这
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5.(本题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
气质。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
,促狭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
。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
A.高雅
淡然
平静
B.高贵
淡泊
平静
C.高贵
淡然
平和
D.高雅
淡泊
平和
6.(本题9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
(2)________________,如三月兮!(《子衿》)
(3)佁然不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柳宗元《小石潭记》)
(4)《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渺、水天合一的宏伟气象。
7.(本题5分)名著阅读。
(1)下面对《傅雷家书》一书中有关内容以及作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傅雷是我国著名翻译家,他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翻译了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大部分作品。
B.《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孩子的家信汇编而成的,是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
C.《傅雷家书》凝聚着作者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D.傅雷在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但家书中对美术、音乐作品、表现技巧、艺术修养等谈得不多。
(2)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填空。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信封为什么老是这么不neat(干净)?日常琐事要做得neat(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
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文中的“你”是__________。在这封信中父亲要求孩子要做一个真诚的人,同时在做一切小事时,要养成__________的习惯。
第二部分(46分)
(本题6分)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8.(3分)在诗人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
9.(3分)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
(本题22分)文言文阅读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終,后遂无问津者。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着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选自《晋书》)
(注释)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10.(3分)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B.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
C.处处志之(做的记号)
D.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停止)
11.(3分)在文言文中,省略句子成分的现象很普遍。下列句子补充的省略成分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有小口,(口内)仿佛若有光。(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B.(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渔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C.(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D.(村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2.(6分)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③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13.(3分)作者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世外桃源”?请结合甲文作答。
14.(3分)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
15.(4分)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与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也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本题18分)我的暖,一寸长


①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面灰尘,约莫40岁的中年男子。
②他隔着车窗,朝我弯弯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③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④我一听,有点蒙。
⑤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
⑥“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⑦“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⑧“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有芥蒂。
⑨“不不不,”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⑩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
(11)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个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的前车牌望了一眼。
(12)第二天,他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聊了起来。
(13)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喊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香烟给我,便带着孩子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14)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又遇上他,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15)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一些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理因此出现了阴影。
(16)“其实俺明白,大多数城里人也像您一样,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孩子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孩子,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
(17)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孩子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的长度。
(18)“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击中了我的灵魂,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又被它的深沉!
(选自葛闪新浪网博客,有删改)
16.(3分)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7.(3分)文章第①段使用了人物描写的哪种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18.(3分)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19.(3分)本文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20.(3分)“一寸长的暖”深深地震撼了“我”,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一寸长的暖”的理解。
21.(3分)熟读这篇文章,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自己的爸爸说,请你给自己的爸爸发一条手机短信。(50字左右)
第三部分(50分)
22.(本题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试卷上,我们填写答案;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寻求答案。答案有正误之分,有好坏之别,有时又不止一个。有些人,为了获取答案,穷其一生;有些时候,获取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
请以“答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参考答案
1.B
2.C
3.B
4.B
5.D
6.(1)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2)一日不见
(3)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
(4)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5)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7.(1)D
(2)傅雷家书
傅聪
干净
8.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
9.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显示出早梅的不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
10.C
11.D
12.①老年人和小孩子,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②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
③只要能领会琴中的乐趣,为什么非要有琴的声音呢!
13.作者通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中往来种作”描写了一个自然环境美好,人人安居乐业,和平劳动的“世外桃源”。
1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15.不是,他只是做出抚琴的样子。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的、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
16.为了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他”请求坐一次“我”的车,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17.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作用:①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②暗示了他工作的艰辛;③暗示了“几天来”他被拒的原因;④为后面“我”的“皱眉”“犹豫”做了铺垫。
18.“几天来”说明中年男子为此努力了好些次,表现出中年男子的艰辛努力和坚持,以及父爱的执着深沉。
19.
悬念举例:第②段中他为什么无缘无故给“我”香烟?他为什么对“我”油嘴滑舌?他为什么要坐“我”的车,而且只坐一会儿?为什么他的孩子出来他就“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作用:利用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情节有波澜。
20.
这个父亲认为自己为消除孩子心理阴影而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给孩子的爱是很少的。但是他想出办法,不惜委屈自己来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这样的父爱是深沉的,是伟大的。
21.
示例:爸爸,你在南方打工还好吗?我和妈妈很想你,你在外一定要吃好休息好,注意安全,我会用努力学习来回报你的养育之恩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