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A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A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1 15:5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A卷
考试分值: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27分)
1.(本题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俨然(yǎn)
箬篷(ruò)
魅力(mèi)
器皿(mǐn)
B.窈窕(yòu)
垂髫(tiáo)
造诣(zhí)
蒹葭(jiā)
C.好逑(qiú)
溯洄(huí)
悄怆(chuàng)
雎鸠(jū)
D.豁然(huò)
怡然(yí)
篆文(zhuàn)
荇菜(xìnɡ)
2.(本题2分)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3.(本题2分)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4.(本题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6年湘江马拉松赛在市体育中心举行,约2000余名选手冒雨参赛。
B.杨绛创作的《我们仨》,以真挚的情感和优美隽永的文字深深打动了读者。
C.“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孝”不仅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而是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
D.重修后的石鼓书院按照“修旧如旧”,恢复了中国古书院“讲学”“藏书”“祭祀”的功能。
5.(本题2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铮铮誓言中,我们读懂了他们治病救人的神圣使命。
②当前,疫情是命令,病房如战场。
③翻开中华民族的医学史,“医者仁心”“医道无私”的理念世代相传。
④广大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生动彰显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不懈追求,在最危险的地方展现出最崇高的精神品质。
⑤面对疫情,多少医护人员“最美逆行”,多少白衣战士“请战出征”。
A.①④⑤③②
B.②③①④⑤
C.⑤①③②④
D.③②⑤①④
6.(本题9分)诗文名句积累。
(1)阡陌交通,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2)_________,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3)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式微》)
(4)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_________。(《关雎》)
(5)蒹葭苍苍,________。(《蒹葭》)
(6)青青子衿,_________。纵我不往,__________?(《子衿》)
(7)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对偶句描绘洞庭湖雄伟壮观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本题8分)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7.(4分)上面文段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他是一个严厉、尽责的父亲,在儿子长大成人、留学海外后,仍通过书信的方式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进行悉心指导。傅雷的两个儿子分别是


8.(2分)《傅雷家书》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
的问题。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
,做事要
,礼仪要
;遇困境
,获大奖
;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

”。
9.(2分)请结合课外阅读积累,说说在这封信中,傅雷告诫儿子如何面对情绪上的起伏。
第二部分(43分)
10.(本题6分)阅读下列古诗,完成练习
春寒①
梅尧臣
(宋)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②,依山片雨临。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处于低潮。②“亚”通“压”,“青帘”指酒旗。
(1)
颔联中“不开心”三字写得别有意味,请做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题18分)文言文对比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雨中上韬光庵①,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稍倦,时踞石而坐,时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者,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节选自明代萧士玮《韬光庵小记》)
(注)①韬光庵,寺名,在杭州西湖。②营卫:原指由饮食中吸收的营养物质,这里指精气。
11.(4分)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心乐之
(2)佁然不动
(3)益信声无哀乐也
(4)恨僧少可语耳
12.(2分)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时踞石而坐
学而不思则罔
B.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D.其岸势犬牙差互
其如土石何
13.(4分)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姿





















14.(4分)翻译下面句子。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枕上沸波,终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
15.(4分)(甲)文最后柳宗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了作者______心情。(乙)文从“恨僧少可语耳”中流露了作者
________的情绪。
(本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母爱像棉花盛开
徐学平
①听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有人说母爱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
②母亲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她用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养育着自己的三个儿女。小时候,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母亲却总能让我们时常成为小伙伴们羡慕的对象,或是一本有趣的小人书,或是一根美味的冰棍儿……而母亲,她对自己却节俭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
③记得,我在一篇小学作文里曾经这样描述过母亲--“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她很普通,普通得就像田野里随处可见的狗尾巴花。”那是我第一次把母亲比作花儿,尽管那个懵懂的比喻一度成了村民的笑谈,但母亲那淳朴的形象却永远烙在了我心中。
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母亲的了解也不断地增多。我曾经见到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两根乌亮亮的麻花辫,原来母亲也是很美的。然而不幸的是,她婚后不久父亲的身体就一直不好,母亲便不得不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
⑤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家务、农活、牲口、孩子……母亲总有忙不完的事,再也无暇去照一下镜子梳理一下自己秀美的长发了。在我心中,我觉得母亲有时好像命运多舛的苦菜花,有时却像挺拔坚强的向日葵。然而,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
⑥直到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刚找到工作的我便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因为我想早点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那天,见到母亲时,她正在棉花地里摘棉花。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神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⑦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她高兴地说:“快,帮妈把地里的棉花摘了,明天就送去收购站,说不定还能给你换套象样点儿的西装呢!”望着母亲因长年累月的辛劳而过早苍老的身影,蓦然间,我觉得她仿佛也成了一株随风摇曳的棉花。
⑧棉花的一生共有两次“花”开: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但是为了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毫不保留地提供给棉桃,于是叶蔫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盛开了,而这一次,她枯槁的却是自己全部啊!
⑨棉花,可谓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乡间植物了,但那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母亲花么?母爱像棉花盛开,她穷其毕生的精力只为换取最终无私的绽放,吐出棉,纺成纱,拧成慈母手中线,织成游子身上衣。
(选自2019年5月《贺州日报》)
16.(4分)请简要分析文章以“母爱像棉花盛开”为标题的妙处。
17.(4分)请结合全文,品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深秋的田野已是一片枯黄,只有星星点点的棉花还在竞相开放,洁白的棉絮漫天飞舞,和母亲的白发一起在风中飘扬。
②得知我即将参加工作,母亲的双眼顿时噙满了欣慰的泪水。
18.(3分)第⑤段中“我又总感到这些花儿还是代表不了母亲,总觉得还缺了些什么。”你认为到底缺了些什么呢?
19.(4分)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20.(4分)文章开头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你觉得你的母亲是一朵什么花?请联系实际说明理由。
第三部分(50分)
21.(本题50分)请以《这里,也是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参考答案
1.B
2.B
3.B
4.B
5.D
6.(1)鸡犬相闻
(2)青树翠蔓
(3)微君之躬
(4)辗转反侧
(5)白露为霜
(6)悠悠我心
子宁不嗣音
(7)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7.
傅雷家书 傅雷
傅聪、傅敏
8.
如何做人
如何对待生活
谦虚
严谨
得体
不气馁
不骄傲
德艺俱备
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9.
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10.(1)示例:“不开心”一语双关(或拟人手法),一是写出了花蕾因天冷无力舒展的形态,照应了题目“春寒”;二是移情入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凄苦、悲凉的心情。
(2)示例: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随风翻转,依傍山丘的阴云送来了阵雨,风雨交加,春寒料峭。
11.(1)心乐之(以……为乐)
(2)佁然不动(静止不动的样子)
(3)益信声无哀乐也(更加)
(4)恨僧少可语耳(遗憾)
12.B
13.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得水而活
14.(1)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水声不断,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
15.
贬谪后的孤寂悲凉
知音难觅的惆怅
16.①标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爱”比作“棉花盛开”,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揭示母爱无私的主旨,棉花为了孕育棉桃,给棉桃提供养分,枯槁了自己。
17.①这句话是景物(环境)描写,层层烘托,营造了一种萧瑟悲凉的氛围,烘托了母亲坚韧的性格和苍老的形象,为下文盛赞母爱做铺垫。②这句话运用了神态描写,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得知“我”找到工作后内心的激动和欣慰之情。
18.缺少了像母亲那样为子女无私奉献的品格。
19.①吃苦耐劳,从“母亲不分昼夜操劳着。……总有忙不完的事”可以看出。②节俭淳朴,从“我从来没有看到妈妈穿过漂亮的衣服”可以看出。(③)挺拔坚强,父亲身体不好,母亲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④无私奉献,母亲对自己节俭到了几乎苟刻的程度,把毕生的精力无私奉献给子女。
20.我觉得我的母亲像向日葵,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而我的母亲也总是围着我们这个家转。(表述完整,言之成理,要写出人与花相似之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