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介绍聂耳,使学生懂得唱好《国歌》的重要意义。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并能运用较有力的声音来表现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
2、能够用准确的节奏旋律和饱满的情绪背唱国歌,了解《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
3、掌握“三连音节奏”和“弱起节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又名《义勇军进行曲》, 简称《国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是三十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
作品介绍
聂耳
聂耳是云南玉溪人,先后写有《码头工人歌》、《毕业歌》、《大路歌》、《新女性》、《义勇军进行曲》等30余首歌曲。其中《义勇军进行曲》于1949年9月27日经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国歌未制定前的国歌;1982年12月4日,经全国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正式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音乐常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三连音:把一拍平均分成三等份。
┌-3-┐ ┌-3-┐
×××=× ×××
不能唱成 ××× ××× ×××
音乐常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完整演唱歌曲
(1)
(2)
(3)
(4)
(5)
军号般的前奏引出——
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和战斗意志
急切的呐喊,召唤着被压迫的人们,呼唤人们奋起战斗
大敌当前,形势紧迫
亿万人民冲破黑暗,勇往直前
激起无数同胞的奋起反抗
(1)
(2)
(3)
(4)
(5)
《国歌》的创作背景
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这首在中华大地上歌唱了近 70 年的歌曲,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去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去建设社会主义。
1931 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序幕,“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先后于 1932 年和 1933 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田汉、聂耳,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热爱祖国救亡运动中。
1934 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热爱祖国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在他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另一位共产党员、戏剧家夏衍接手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当他读到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他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呻吟、民族的呼声、祖国的召唤、战士的怒吼,爱国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壮、激昂的旋律从心中油然而生,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后来又在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的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一首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就这样诞生了。这是聂耳短暂一生中的最后一个作品。
“起来!起来!”,这呼声不仅是前辈昨天战斗的号角,也是今天我们每个同学身负重任走向未来、建设祖国的进军号。同学们,在下课的铃声里让我们再一次唱响我们的祖国之歌!全体起立!
结束语: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