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分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平均分的特点,会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将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逐步形成自主探索的意识以及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分一分的操作实践活动,理解 “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平均分,寻找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平均分”
1. 6桃分几份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有一天师徒四人觉得渴了,孙悟空去花果山采了6个桃子,瞧,一起数一数(出示课件),孙悟空想把这6个桃子分一分,你们能帮帮他吗?请小朋友拿出6个花片分一分,比比谁的分法多。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摆出各分法,可能有:
○○○ ○○○
○○ ○○○○
○○○○○ ○
○○ ○○ ○○
○ ○○ ○○○
○ ○ ○○○○
○ ○ ○ ○ ○ ○
哪种分法最公平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想出这么多种分法,真是了不起!那你们觉得在这些分法中,哪些方法最公平?
生答,师取出:○○○ ○○○
○○ ○○ ○○
○ ○ ○ ○ ○ ○
师:为什么这样分是公平的?(提示:也就是为什么其他分法就不公平呢?)
3. 定义
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分得很公平,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同学之间互说什么是“平均分”。
师:再让我们流利的说一遍。
比较
(1)、比较框出的和没框出有什么不同?
(2)、○○○ ○○○
○○ ○○ ○○
○ ○ ○ ○ ○ ○
师:这 3种都是平均分,那它们的分法一样吗?
○○○ ○○○ 指着说每份几个? 每份几个?
○○ ○○ ○○ 每份几个? 每份几个? 每份几个?
○ ○ ○ ○ ○ ○ 每份几个?
○○○ ○○○ 分成几份?
○○ ○○ ○○ 分成几份?
③○ ○ ○ ○ ○ ○分成几份?
小结:哦!原来①是把6个桃子,每份几个?分成几份?;而②就是每份几个?分成几份?;③是每份几份?分成几份?它们分法的不同就在这里。但是它们都是平均分。
【评析】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过一遍”。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从操作中,获得直接体验,亲身参加到认识过程中来,为学生形成知识的深刻表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如为了让学生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老师让学生分一分6个桃子,通过对6个桃子的不同分法,引出哪些分法比较公平,从而使学生主动体会到每份同样多,老师在此处及时揭示了平均分的概念,自主学习和概念讲解合理运用,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为扎实。
二、巩固理解
1、8个桃平均分。你们会分吗?
学生独立操作,汇报交流。
2、师:现在我们认识了平均分,老师就想来考考你们了,有信心迎接挑战吗?
出示五幅图:说说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并说一说为什么。
① ★★★★★ ★★★★★
②花:3朵 3朵 3朵
③苹果:4个 2个
④树:2棵 2棵 2棵 2棵 2棵
⑤猫:3只 4只
提问:这五幅图中,第三,五为什么不是平均分呢?第一幅图,第二幅图,第四幅图为什么是平均分?这是把几颗五角星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几颗?……
三、第一种分法
导语: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那怎样才能做到平均分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1、课件出示分桃图。
猴爸爸桃园里的桃子成熟了,猴爸爸请小猴来吃桃,他们来到一棵桃树下,数一数,树上有几个桃。(8个)
猴爸爸提出问题: 每只小猴分2个桃,可以分给( )只小猴。(板书题目要求)
说一说:每只小猴分2个桃是什么意思?就是怎么分?(拿2个分成一份,就是每2个一份)。
同桌合作,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指名学生分一分。(并说分法)
交流:每几个一份分的?
小结:8个桃,每只小猴分2个桃,就是要把2个桃看作一份,分给一只小猴,一共可以分给4只小猴,还可以说:有8个桃,每2个一份,分成了4份。
2、课件出示
每只小猴分2个桃,桃园里还有很多桃子,它们又来到一棵桃数下,数一数,树上有几个桃。
猴爸爸提出问题: 每只小猴分4个桃,可以分给( )只小猴。(板书题目要求)
(1)、同桌合作,动手分一分。
(2)、交流:这里又该是每几个一份呢,你从哪句话里知道的?
(3)、指名说一说分法,还可以怎样说?
小结:每只小猴分2个桃,就是每2个桃看作一份地分;每只小猴分4个桃,就是每4个桃看作一份地分,也就是每几个一份地分。(板书:每几个一份)像这样的分法,就是在平均分。
【评析】加里培林认为:“可以毫不夸大地说,没有言语范畴里的练习,物质的活动根本不能在表象中反映出来,要离开实物的直接依据首先要求有言语的依据,要求对新活动作言语的练习”, 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要避免只动手,不动口,把动手与动口结合起来。离开语言,就难以实现从直观到抽象的过渡。在学生动手平均分8个桃子并进行交流时,我们及时地让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分的过程,考虑到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有限,老师给与了“一共 个,每只小猴分 个,分成 份”的语言叙述模式,使学生能准确地进行语言描述,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老师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追问“每只小猴分 个”,还可以怎么说?使学生得出“每 个一份”的不同表述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在对每个操作过程的表述中,既强化学生对操作方法的认识,也强化了学生对平均分意义的认识。
四、巩固操作
导语:小朋友们,你们学会平均分了吗?那好,老师就要来看看小朋友学得怎么样了。
1、师:桃子你们会分了,把铅笔平均分也难不倒你们吧?
出示要求:12枝铅笔,每个小朋友分2枝,可以分给( )人。
(1)说一说:每个小朋友分2枝,就是怎么分?
(2)指导分法
(3)生操作
2、再来考你一题:
出示要求:12枝铅笔,每个小朋友分3枝,可以分给( )人。
师:这题和上一题一样吗?
教法同上:
3、12枝铅笔,每个小朋友分3枝,可以分给( )人。同上
【评析】学生在活动后对“把12根小棒,每4根一份,平均分成几份;每3根一份,平均分成几份。”这两题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再次体会到把相同的总数平均分,每一份的数量不同,分的份数也不同,但因为每一份的数量是一样的,所以它们都是平均分。虽然学生在表述时存在缺陷,但他们是真的体会到了这里面的联系和区别,也就深化了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
五、圈分
1、 “想想做做”第2题
有10块,每2块一份,分成了( )份。
师:现在老师要把月饼每2个一份,但没有月饼可以摆,你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让大家一眼就看出,你是在每2个一份的分呢?
学生回答后揭示表示方法,先圈一圈,再填一填。
2、用同样的方法练习第2小题。
六、拓展延伸
1、18跟小棒,每3根分给1个小朋友,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
生说结果
你是怎么想的?(6个3相加就是18。)
师生操作验证(边猜测想象)
2、20块西瓜,每( )块分给一个小朋友,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
七、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知道些什么?学会了什么?对自己今天的表现满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