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西师版第11册二单元内容:圆的周长,要完成第一课时内容。其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又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展开教学的。教材力图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经历圆周率的形成过程,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也为后面学习圆的面积打下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经历探索圆的周长公式的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并能应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经历圆周长公式的发现、探索,培养学生分析、抽象、概括,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结合对圆周率之父祖冲之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实践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4、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圆片等
学生:软尺、直尺、一元硬币、一根绳子、瓶盖等圆形物品,预习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滚铁环吗?现在3个同学比赛,同时出发,只滚一圈,谁会赢?大家都支持这位女同学为什么?
铁环滚一圈前进的路程实际是铁环的什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像铁环这类圆形物体的周长。
引出课题:圆的周长
拿出你带来的圆形物体,沿着它的边沿摸一摸,闭上眼用手在桌上画一画,想一想什么是圆的周长?用自已的话说一说。
进而得出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与长方形的周长相比,它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2、自主探索,领悟联系
(1)、动手实验 测量周长
那么,怎样量圆形物品的周长呢?测量中你一定得到一些宝贵的经验,能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吗?
用线绕时,选择的线不能有弹性。用滚动法时在物品上选好起点,做好记号,滚到与起点重合时就停下来。滚动时要慢一点,还要把尺子压紧等等。
用线(或纸条)绕圆一周,或者把圆形物品放在直尺上滚动一周,都可以量出圆的周长。同学们真能干能用直尺测这条曲线的长,
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是什么?(化曲为直)
(2)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如果圆很大,比如体育场的我们也把它拿起来滚一周吗?这种方法就不方便了,我们就需要找到一种一般性的方法。
想一想,圆的周长与圆的什么有关系?
为什么会跟直径有关,你能用手中的物品举例说一说吗?
圆的周长和直径也有关,因为直径越长,圆就越大,圆的周长就越长;直径越短,圆就越小,圆的周长就越短。那我们今天就去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预习时学生已填好了书上的表格,展示平台让学生汇报
你看了他们的汇报,结合自已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奥秘?
圆的直径变了,周长也变了,直径越短,周长也越短,直径越长,周长也越长。到底周长与直径有什么关系?引导发现周长除以直径的商总是3点几
这个结论对吗?
同桌两人互相选对方带来圆形物品再测量,再计算,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再次得到了证实“任何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3)、介绍圆周率
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这个3倍多一些的数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来表示。Π=3.141592653……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平时我们没有特殊要求时保留两位小数。
我们再来看看我国古代数学家的在这方面的伟大成就,你有什么感受?
(4)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现在我们知道了圆的周长÷直径=π,那么根据被除数 、除数与商的关系,已知直径,如何求周长呢?得出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圆周率,为了方便用字母C表示周长,用字母d表示圆的直径,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为C=πd,如果已知半径又如何求周长呢?得到C=2πr。现在我们求圆周长只要知道什么条件就行了?
(5)教学例2
投影出示:自行车车轮的外直径约是71CM。车轮转一周,自行车前进多少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提问:求车轮滚动一周前进的米数,就是求什么?你能根据直径计算出这个车轮的周长吗?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书上,请两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板演。订正。
教师说明以下三点:①不必写出公式,只要直接计算就行;②π取两位小数3.14,已作为一般数值处理,计算结果不必再用“≈”表示。③引导学生利用“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规律用估算的方法检验结果。
3、巩固应用,解决问题
(1)第25页课堂活动第1题,通过算一算、议一议,使学生知道直径按1 cm,2 cm,3 cm……1变化时,周长就一个比一个多3.14 cm;或者是无论圆的直径怎样变化,周长都约是直径的3.14倍。另外,最好能让学生把1×3.14、2×3.14……9×3.14的值记住。
(2).下面的说法对吗?并说明理由。
①圆的周长是它直径的π倍。()
②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③π=3.14 ()
(3)小红家要装饰一个圆,半径是2.1米,你能帮忙算出它的周长吗?
4、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附板书设计
圆的周长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
周长÷直径=3.1415926……
圆周率(π)≈3.14
C=πd C=2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