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玩偶之家(节选) 第1课时 课件(42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玩偶之家(节选) 第1课时 课件(42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4-02 10:14:24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玩偶之家(节选)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新知导入
1918年《新青年》出版了一个“易卜生专号”,使中国人知道了西方有个女性名叫“娜拉”,她敢于反抗性别歧视并勇敢地离家出走,最终摆脱了受制于夫权束缚的“玩偶”命运。于是一时间,“女性解放”之声不绝于耳,“娜拉”不仅成为了中国女性的效法对象,同时更为处境尴尬的新文化运动,注入了一针令人兴奋的强心剂。今天我们走进娜拉,听听她向社会发出了关于“人的价值”的呼喊:我不是玩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如戏剧冲突、戏剧结构、戏剧语言等;了解易卜生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戏剧的主要内容及主要人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戏剧的美学价值,获得审美体验。
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易卜生的生平,戏剧的基本常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全文线索,梳理戏剧的情节。
3.审美鉴赏与创造:领悟作品的艺术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戏剧所表现出来的思想。
预习检测
1.装腔作势
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情态。
2.斩钉截铁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3.噩梦
可怕的梦。
4.饶恕
免予责罚。
预习检测
5.颠扑不破
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裂,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道理)。
6.花言巧语
①指虚假而动听的话。②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7.心不在焉
心思不在这里,指精神不集中。
8.莫名其妙
指说不出其中的奥妙,表示发生的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
作者介绍
1.易卜生
易卜生(1828—1906)挪威伟大的剧作家,享有“现代戏剧之父”的美誉。他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
作者介绍
他一生的创作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1850—1868)浪漫主义历史剧:过渡作品哲理剧《布朗德》《培尔金特》
中期(1868—1891)现实主义“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
后期(1891—1906)象征主义心理剧:《建筑师》《小艾友夫》《我们死人醒来的时候》等
作者介绍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红色娘子军》)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独幕剧(《三块钱国币》)、多幕剧(如《雷雨》)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历史剧(如《屈原》)
、现代剧(如《雷雨》)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悲剧(如《屈原》)
、喜剧
(如《威尼斯商人》)
、正剧
(如《白毛女》)。
作者介绍
(3)戏剧的三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4)戏剧文学的特色: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5)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作者介绍
(6)其他名词术语:
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作者介绍
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
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
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作者介绍
3.“社会问题剧”
社会问题剧是指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响应丹麦评论家勃兰兑斯“文学要有生气,就必须提出问题来”的号召,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戏剧,现今也泛指反映现实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的戏剧。
1868—1891年,易卜生写了9部以社会和家庭问题为内容的现实主义戏剧;这些剧本分两类:一类处理社会政治问题,如《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等;一类处理婚姻家庭问题,如《玩偶之家》等。这些作品大胆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婚姻的不合理、家庭生活的虚伪、思想的庸俗偏狭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破产。“社会问题剧”以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西方舞台,引起一场戏剧革命。
写作背景
易卜生的创作生涯,是在1848年欧洲各地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影响下开始的。作者经历了家庭破产,同时他在药店当学徒受人歧视。为营救一个受迫害的作家,他参加过请愿游行,协助社会主义者,做过革命宣传工作,从而使其创作一开始就同民主运动有着内在的联系。
写作背景
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易卜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女权运动活动家——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斯泰。前者激发了他写《玩偶之家》这个剧本的热情,如1889年,他给女权运动活动家的信中所说:“您开始通过您的精神生活道路,以某种形式进入‘我’的作品。”随后,他们发动的强大女权运动,给易卜生以巨大的鼓舞,更促使他以自己的作品来支持妇女解放运动。
写作背景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长期处于男权社会的挪威,妇女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整体感知
2021
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娜拉在海尔茂的责骂之后突然觉醒。
第二部分:柯洛克斯泰突然退还借据使海尔茂在“转危为安”之后再次露出丑态。
第三部分:娜拉对海尔茂提出独立宣言。
整体感知
2.概括主人公形象。
(1)女主人公——娜拉
娜拉是个觉醒中的资产阶级妇女形象,揭露出资产阶级社会的虚伪和不合理。
(2)男主人公——海尔茂
海尔茂是一个自私和虚伪的资产者的形象。
整体感知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柯洛克斯泰从托伐那里接到正式的解雇通知后写了一封信,信中揭露了伪造签字的详细过程,然后他把信投到了海尔茂家门口的信箱;后来,柯洛克斯泰又写了另一封信,说明他不准备对海尔茂夫妇采取任何行动。
整体感知
4.剧中“你的泥娃娃”指的是谁?“生人”指的是谁?说话人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你的泥娃娃”指的是娜拉,娜拉这样称呼自己,是因为她认识到自己在家中,在丈夫眼中没有独立人格,没有自由,得不到尊重,只是一个玩偶;“生人”指的是海尔茂,这样称呼丈夫,是因为海尔茂与娜拉之间缺乏沟通,丈夫就像一个陌生人,形同路人。
整体感知
5.娜拉说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什么?“我现在不信世界上有奇迹了”这句话向海尔茂表达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奇迹中的奇迹:两个人都要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娜拉通过这句话向他表示出自己已不相信与海尔茂之间的婚姻能有美好的结果;建立真正的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
整体感知
6.一场假签名事件的曝光,在娜拉家引起了轩然大波,最终导致了娜拉的离家出走,你是怎样看待她冒名顶替的做法?她是否应该为她的假签名负责?
娜拉是一位性格活泼、天真可爱、体贴忠诚、吃苦耐劳、勇敢刚强的人物;为了救丈夫她除此别无他法,而且她依靠她的勤劳基本偿还完了这笔债务。
整体感知
7.当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出现以后,娜拉和海尔茂的心理冲突是怎么变化的?
第一次冲突:海尔茂以为一切万事大吉,反过来安慰娜拉,娜拉一声不吭。海尔茂这时对娜拉出奇的冷静感到害怕。
第二次冲突:娜拉换上日常衣服并和海尔茂进行一次谈话。随着谈话的激化,海尔茂越来越被动尴尬,傲然的姿态也维持不下去了。娜拉明确宣布:“我不爱你了!”
整体感知
7.当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出现以后,娜拉和海尔茂的心理冲突是怎么变化的?
第三次冲突:海尔茂已经处于劣势,他只能用“母亲的义务”“你还是我的老婆”来要挟娜拉,娜拉的反抗却继续走向高峰。她不仅退还了结婚戒指,而且离家出走。
整体感知
8.既然娜拉不应该因为假签名事件而受到惩罚,海尔荗也最终宽恕她了,那她为什么要离家出走?
(1)性格基础。
(2)认清了海尔茂的本质,以及自己在家庭中的屈辱地位。娜拉目睹了海尔茂闹剧般的表演之后,她才如梦初醒,认识到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婚姻,在这样的不平等的婚姻之中,她感到的那种幸福生活事实上并不真实,是虚伪的。
整体感知
8.既然娜拉不应该因为假签名事件而受到惩罚,海尔荗也最终宽恕她了,那她为什么要离家出走?
(3)娜拉进而开始对男权社会进行反思,认识到其中存在的种种虚伪和不合理。她追求独立的人格,她的平等意识、自我意识觉醒了。
整体感知
9.联系剧情,说说舞台说明“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的作用。
这些舞台说明均是对娜拉动作的介绍,由此可以看出,娜拉在与海尔茂交谈的过程中,一直在做着出走的准备,此时她离家出走的决心已经非常坚定。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玩偶之家》创作于1879年。女主人公娜拉出身中等家庭,美丽活泼,天真热情。她热烈而真诚地爱着自己的丈夫海尔茂。为替丈夫治病,她曾冒名举债,又熬夜抄写文件,挣钱、省钱,偷偷还债。如果需要,她甚至表示可以为丈夫而死。
课堂总结
但她的丈夫(过去的银行职员,现在的银行经理),却是个虚伪自私的资产阶级市侩,他平时管她叫“小鸟儿”“小松鼠儿”,可一旦知道娜拉曾冒名举债,危及自己的社会名声和地位时,便一反常态,大骂她是“犯罪女人”,还扬言要剥夺他教育子女的权利,要对她进行法律、宗教制裁。
课堂总结
后来,当债主受女友感化,退回了冒名借据时,他又转变态度,表示要永远爱她和保护她。经此转折,娜拉终于看清了自己的“泥娃娃”处境,发现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于是对保护这家庭关系的资产阶级法律、道德、宗教,提出了严重怀疑和激烈批判,并毅然离开了这个“玩偶之家”。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表现主义小说的杰出代表是奥地利的卡夫卡。西方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是被誉为美国当代戏剧奠基人的尤金·奧尼尔。
B.独幕剧《玩偶之家》是擅长写“社会问题”剧的挪威作家易卜生写的。
C.“新月社”取名于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提出“三关”理论的闻一多就是“新月社”的成员之一。
D.文艺复兴是在欧洲兴起的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解放运动。最早兴于意大利,代表人物有但丁、莎士比亚等。《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五幕悲剧。
B
课堂练习
2.下列词语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装腔作势: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情态。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B.噩梦:可怕的梦。
饶恕:免予责罚。
C.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裂,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道理)。
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精神不集中。
D.花言巧语:虚假而动听的话。
推脱:不直接加以拒绝,而婉言表示不接受。
D
课堂练习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许多走红的网络文章文辞并不精美,甚至不通文墨,言不达意,却因其观点与网友的心理相契合而被追捧。
②每年的旅游旺季,均有多艘邮轮途经香港却过门不入,是因为香港没有一个可容纳巨大邮轮的码头。
③刘国梁从来不花言巧语,而是以诚待人,2019年9月21日,他率领的队伍在国际乒联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中拿下5个冠军,其中男双、女单、混双更是包揽了冠、亚军。
课堂练习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④物理学家杨振宁回国后,断断续续地在清华大学讲学,今年获得2019年度“求是终身成就奖”,奖金三百万元人民币。
⑤2019年10月20日,为修建圣淘沙南北海岸的大道,新加坡把本是国家的象征和岛屿的守护者、有纪念意义的地标——鱼尾狮拆除了,真是莫名其妙。
⑥为倡导清廉风气,使干部职工都能洁身自好,该银行组织全体员工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接受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D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
1.通读课文,概括主人公形象。
2.思考戏剧的深层内涵。
3.阅读《玩偶之家》全剧。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
娜拉在海尔茂的责骂之后突然觉醒
第二部分
柯洛克斯泰突然退还借据使海尔茂在“转危为安”之后再次露出丑态
第三部分
娜拉对海尔茂提出独立宣言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
一、新知导入
1918年《新青年》出版了一个“易卜生专号”,使中国人知道了西方有个女性名叫“娜拉”,她敢于反抗性别歧视并勇敢地离家出走,最终摆脱了受制于夫权束缚的“玩偶”命运。于是一时间,“女性解放”之声不绝于耳,“娜拉”不仅成为了中国女性的效法对象,同时更为处境尴尬的新文化运动,注入了一针令人兴奋的强心剂。今天我们走进易娜拉,听听她向社会发出了关于“人的价值”的呼喊:我不是玩偶。
二、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了解戏剧的基本常识,如戏剧冲突、戏剧结构、戏剧语言等;了解易卜生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2.过程和方法:通过诵读课文,把握戏剧的主要内容及主要人物。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戏剧的美学价值,获得审美体验。
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易卜生的生平,戏剧的基本常识。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清全文线索,梳理戏剧的情节。
3.审美鉴赏与创造:领悟作品的艺术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体会戏剧所表现出来的思想。
三、预习检测
1.解释下列生词的意思
(1)装腔作势: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情态。
(2)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3)噩梦:可怕的梦。
(4)饶恕:免予责罚。
(5)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裂,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道理)。
(6)花言巧语:①指虚假而动听的话。②说虚假而动听的话。
(7)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精神不集中。
(8)莫名其妙:指说不出其中的奥妙,表示发生的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
四、作者介绍
1.易卜生
易卜生(1828—1906)挪威伟大的剧作家,享有“现代戏剧之父”的美誉。他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
他一生的创作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早期(1850—1868)浪漫主义历史剧:过渡作品哲理剧《布朗德》《培尔金特》。
中期(1868—1891)现实主义“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
后期(1891—1906)象征主义心理剧:《建筑师》《小艾友夫》《我们死人醒来的时候》等。
2.戏剧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红色娘子军》)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三块钱国币》)、多幕剧(如《雷雨》)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
、现代剧(如《雷雨》)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
、喜剧
(如《威尼斯商人》)
、正剧
(如《白毛女》)。
(3)戏剧的三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4)戏剧文学的特色: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5)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6)其他名词术语:?
冲突:是矛盾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表现阶级之间和阶级思想的矛盾冲突,有些冲突也表现为先进与落后、进步与保守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应比生活矛盾更强烈,更典型,更集中,更富于戏剧性。
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幕和场:幕,即拉开舞台大幕一次,一幕就是戏剧一个较完整的段落。场,即拉开舞台?二道幕一次,它是戏剧中较小的段落。?
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提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3.“社会问题剧”
社会问题剧是指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响应丹麦评论家勃兰兑斯“文学要有生气,就必须提出问题来”的号召,用现实主义方法描写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戏剧,现今也泛指反映现实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的戏剧。
1868—1891年,易卜生写了9部以社会和家庭问题为内容的现实主义戏剧;这些剧本分两类:一类处理社会政治问题,如《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等;一类处理婚姻家庭问题,如《玩偶之家》等。这些作品大胆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婚姻的不合理、家庭生活的虚伪、思想的庸俗偏狭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破产。“社会问题剧”以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西方舞台,引起一场戏剧革命。
五、写作背景
易卜生的创作生涯,是在1848年欧洲各地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影响下开始的。作者经历了家庭破产,同时他在药店当学徒受人歧视。为营救一个受迫害的作家,他参加过请愿游行,协助社会主义者,做过革命宣传工作,从而使其创作一开始就同民主运动有着内在的联系。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易卜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女权运动活动家——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斯泰。前者激发了他写《玩偶之家》这个剧本的热情,如1889年,他给女权运动活动家的信中所说:“您开始通过您的精神生活道路,以某种形式进入‘我’的作品。”随后,他们发动的强大女权运动,给易卜生以巨大的鼓舞,更促使他以自己的作品来支持妇女解放运动。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长期处于男权社会的挪威,妇女解放的呼声越来越高,“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易卜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女权运动活动家一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斯泰。前者激发了他写《玩偶之家》这个剧本的热情。挪威强大的女权运动,给易卜生以巨大的鼓舞,更促使他以自己的作品来支持妇女解放运动。《玩偶之家》是作者根据朋友劳拉的一段真实遭遇写出来的。
六、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
明确: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娜拉在海尔茂的责骂之后突然觉醒。
第二部分:柯洛克斯泰突然退还借据使海尔茂在“转危为安”之后再次露出丑态。
第三部分:娜拉对海尔茂提出独立宣言。
2.概括主人公形象。
明确:
(1)女主人公——娜拉
娜拉是个觉醒中的资产阶级妇女形象,揭露出资产阶级社会的虚伪和不合理。
(2)男主人公一海尔茂
海尔茂是一个自私和虚伪的资产者的形象。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明确:
柯洛克斯泰从托伐那里接到正式的解雇通知后写了一封信,信中揭露了伪造签字的详细过程,然后他把信投到了海尔茂家门口的信箱;后来,柯洛克斯泰又写了另一封信,说明他不准备对海尔茂夫妇采取任何行动。
4.剧中“你的泥娃娃”指的是谁?“生人”指的是谁?说话人为什么要这样称呼?
明确:
“你的泥娃娃”指的是娜拉,娜拉这样称呼自己,是因为她认识到自己在家中,在丈夫眼中没有独立人格,没有自由,得不到尊重,只是一个玩偶;“生人”指的是海尔茂,这样称呼丈夫,是因为海尔茂与娜拉之间缺乏沟通,丈夫就像一个陌生人,形同路人。
5.娜拉说的“奇迹中的奇迹”指的是什么?“我现在不信世界上有奇迹了”这句话向海尔茂表达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明确:
奇迹中的奇迹:两个人都要改变自己,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娜拉通过这句话向他表示出自己已不相信与海尔茂之间的婚姻能有美好的结果;建立真正的夫妻关系只是一种幻想,而现在幻想已经破灭。
6.一场假签名事件的曝光,在娜拉家引起了轩然大波,最终导致了娜拉的离家出走,你是怎样看待她冒名顶替的做法?她是否应该为她的假签名负责?
明确:
娜拉是一位性格活泼、天真可爱、体贴忠诚、吃苦耐劳、勇敢刚强的人物;为了救丈夫她除此别无他法,而且她依靠她的勤劳基本偿还完了这笔债务。
7.当柯洛克斯泰的第二封信出现以后,娜拉和海尔茂的心理冲突是怎么变化的?
明确:
第一次冲突:海尔茂以为一切万事大吉,反过来安慰娜拉,娜拉一声不吭。海尔茂这时对娜拉出奇的冷静感到害怕。
第二次冲突:娜拉换上日常衣服并和海尔茂进行一次谈话。随着谈话的激化,海尔茂越来越被动尴尬,傲然的姿态也维持不下去了。娜拉明确宣布:“我不爱你了!”
第三次冲突:海尔茂已经处于劣势,他只能用“母亲的义务”“你还是我的老婆”来要挟娜拉,娜拉的反抗却继续走向高峰。她不仅退还了结婚戒指,而且离家出走。
8.既然娜拉不应该因为假签名事件而受到惩罚,海尔荗也最终宽恕她了,那她为什么要离家出走?
明确:
(1)性格基础。
(2)认清了海尔茂的本质,以及自己在家庭中的屈辱地位。娜拉目睹了海尔茂闹剧般的表演之后,她才如梦初醒,认识到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婚姻,在这样的不平等的婚姻之中,她感到的那种幸福生活事实上并不真实,是虚伪的。
(3)娜拉进而开始对男权社会进行反思,认识到其中存在的种种虚伪和不合理。她追求独立的人格,她的平等意识、自我意识觉醒了。
9.联系剧情,说说舞台说明“穿外套”“戴帽子”“围披肩”“拿起手提包”的作用。
明确:
这些舞台说明均是对娜拉动作的介绍,由此可以看出,娜拉在与海尔茂交谈的过程中,一直在做着出走的准备,此时她离家出走的决心已经非常坚定。
七、课堂总结
《玩偶之家》创作于1879年。女主人公娜拉出身中等家庭,美丽活泼,天真热情。她热烈而真诚地爱着自己的丈夫海尔茂。为替丈夫治病,她曾冒名举债,又熬夜抄写文件,挣钱、省钱,偷偷还债。如果需要,她甚至表示可以为丈夫而死。但她的丈夫(过去的银行职员,现在的银行经理),却是个虚伪自私的资产阶级市侩,他平时管她叫“小鸟儿”“小松鼠儿”,可一旦知道娜拉曾冒名举债,危及自己的社会名声和地位时,便一反常态,大骂她是“犯罪女人”,还扬言要剥夺他教育子女的权利,要对她进行法律、宗教制裁。后来,当债主受女友感化,退回了冒名借据时,他又转变态度,表示要永远爱她和保护她。经此转折,娜拉终于看清了自己的“泥娃娃”处境,发现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于是对保护这家庭关系的资产阶级法律、道德、宗教,提出了严重怀疑和激烈批判,并毅然离开了这个“玩偶之家”。
八、课堂练习
1.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表现主义小说的杰出代表是奥地利的卡夫卡。西方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是被誉为美国当代戏剧奠基人的尤金·奧尼尔。
B.独幕剧《玩偶之家》是擅长写“社会问题”剧的挪威作家易卜生写的。
C.“新月社”取名于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提出“三关”理论的闻一多就是“新月社”的成员之一。
D.文艺复兴是在欧洲兴起的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解放运动。最早兴于意大利,代表人物有但丁、莎士比亚等。《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早期的五幕悲剧。
【答案】B
2.下列词语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装腔作势:故意做作,装出某种情态。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B.噩梦:可怕的梦。
饶恕:免予责罚。
C.颠扑不破:无论怎样摔打都不会破裂,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多指理论、道理)。
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精神不集中。
D.花言巧语:虚假而动听的话。
推脱:不直接加以拒绝,而婉言表示不接受。
【答案】D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许多走红的网络文章文辞并不精美,甚至不通文墨,言不达意,却因其观点与网友的心理相契合而被追捧。
②每年的旅游旺季,均有多艘邮轮途经香港却过门不入,是因为香港没有一个可容纳巨大邮轮的码头。
③刘国梁从来不花言巧语,而是以诚待人,2019年9月21日,他率领的队伍在国际乒联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中拿下5个冠军,其中男双、女单、混双更是包揽了冠、亚军。
④物理学家杨振宁回国后,断断续续地在清华大学讲学,今年获得2019年度“求是终身成就奖”,奖金三百万元人民币。
⑤2019年10月20日,为修建圣淘沙南北海岸的大道,新加坡把本是国家的象征和岛屿的守护者、有纪念意义的地标——鱼尾狮拆除了,真是莫名其妙。
⑥为倡导清廉风气,使干部职工都能洁身自好,该银行组织全体员工到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接受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
【答案】D
九、作业布置
1.通读课文,概括主人公形象。
2.思考戏剧的深层内涵。
十、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